遠去的年輪|禪讓制產生的背景,實施過程,被廢止的原因

黃帝建立政權之後,釆用世襲帝位制,將帝位傳給兒子少昊,少昊將帝位傳給弟弟昌意的兒子顓頊,顓頊將帝位傳給侄兒帝嚳,帝嚳將帝位傳給兒子摯,摯是堯的哥哥,不久,摯將帝位傳給了堯。

堯任帝之後,大刀闊斧進行改革,最典型的改革莫過於廢除世襲帝位制。

堯認為:治理天下,必須是賢德之士;如果把天下交給不具備帝王素質的兒子,就會有負天下所有人;如果把天下交給賢德之士,雖有負兒子卻利於天下及世世代代的子民

遠去的年輪|禪讓制產生的背景,實施過程,被廢止的原因


堯最終選擇了出身貧寒、修養極高、不流於邪惡的舜為繼承人。舜承堯的帝位之後,把禪讓制貫徹落實得十分到位,將帝位傳給被懲罰過的政敵鯀的兒子禹。

禹承舜帝位後,將帝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啟。

至此,堯創造的禪讓制被禹徹底廢除。

那麼,大禹為什麼要破壞禪讓制呢?

下面我們來詳細瞭解禪讓制產生的背景和實施過程以及被廢止的原因。

一、禪讓制產生的背景。

堯崇尚武力,膜拜英雄,同時,又是一個追求民主、平等的人。他15歲時開始輔助哥哥摯,開疆拓土,平定四海,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業績顯著,受封於唐,成為一方諸侯。堯在20歲時,承哥哥摯的帝位,君臨天下。

遠去的年輪|禪讓制產生的背景,實施過程,被廢止的原因


堯當了帝王之後,對家族宗室勢力為政天下極為反感,所以他致力改變這種不合理的現象。

首先,拿宗族權貴開刀。堯先後用武力鎮壓了橫行霸道、為富不仁的“四凶”,即:顓頊的後裔檮杌、縉雲氏的後裔饕餮、帝鴻氏的後裔渾敦、少皞氏的後裔窮奇。

其次,大張旗鼓地啟用外姓人到他的統治集團擔任重要職務。具體為:后稷為田疇、垂為工師、夔為樂正、伯益為秩宗、皋陶為大理。

這種暴風驟雨般的整治行動和對統治集團內部的人事調整,既表明了堯統治天下的政治風向,又標誌著一個嶄新的治國理念的形成。同時,這種銳意創新的變革思潮,最終觸發禪讓制的產生。

二、禪讓制的實施過程。

堯在五十年帝王職業生涯裡,“用人唯賢”的觀念已十分明確和成熟。特別在選擇接班人的大事之中,他不讓自己的兒子丹朱繼承帝位,而是選擇天下最賢德的人來擔此大任。

為了找到理想的帝王繼承者,他開啟了尋賢之旅。

第一個人叫巢父。巢父是當時著名的隱士,不僅才學淵博,而且十分賢德。堯想將位子傳給他,遭到了巢父的斷然拒絕。

第二個人叫許由。許由正直仗義、邪膳不食、邪席不坐、隱居於沛澤之中。堯找到了他,對他說:“夫子為大賢人,國家需要你來治理,請你一定出山為王。”許由一聽,拔開兩腿逃跑了。

堯受到挫折之後,並沒有氣餒。他找到四嶽(部落聯盟首領),要他來承其帝位。四嶽表示自己的資格與能力有限,不能擔此大任。但是,四嶽為堯推薦了一個人,這個人的名字叫舜。

舜涵養深邃、不流於邪惡。他的母親早亡,後母對他不好,父親心術不正,弟弟傲慢無禮。舜用賢德將他們一一感化,讓他們成為了仁義之人。

堯對舜的品德十分讚賞,當他聽到舜尚未婚配時,決定將女兒許配給他。舜與公主結婚後,一直跟隨著堯處理政務。

遠去的年輪|禪讓制產生的背景,實施過程,被廢止的原因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堯認為舜確實是個品德高尚的人,於是,決定讓位給他。

舜充分理解堯的執政理念,是堯制定的各項政策最忠實的執行者。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舜也做了幾十年的帝王。舜已暮年,他感覺自己時日不多了,於是開始尋找接班人。

舜在位期間,黃河流域洪水氾濫成災。舜任命鯀擔任治水大臣。鯀由於工作漂浮,治水不力,被治罪。舜和大臣們商量,決定起用鯀的兒子禹承父業去治水。禹在治水過程中,將生死置之度外,以堅韌不拔的精神把水災治理成功。

大禹治水,豐功偉績,遂成為了家喻戶曉的英雄。因此,部首們紛紛向舜推薦禹為帝王接班人。

遠去的年輪|禪讓制產生的背景,實施過程,被廢止的原因

舜死後,禹順理成章成為了一朝君主。可是,禹在執政方面,卻與舜的政策方針大相徑庭。

三、禪讓制被廢止的原因。

禹的思想觀念是要改變禪讓制,讓自己的兒子啟來繼續大業。但他又不想因為這個事將自己的功名汙損,於是,他耍弄了幾套招式。

第一招:讓年齡比自己還大的人作為禪讓接班人。

皋陶是禹治水時的助手,實力強大、才幹超群、威望甚高。禹親自舉薦他為自己的接班人。禹的這種做法為的是讓天下人明白自己是真心實意的舉薦人才。

由於皋陶的年齡比禹的年齡還要大,舉薦沒多久便死亡了。

第二招:明修棧道 ,暗渡陳倉。

皋陶死後不久,禹又舉薦益為接班人。益這個人政績平淡、能力一般、威望不高。

遠去的年輪|禪讓制產生的背景,實施過程,被廢止的原因

禹死後,益為了表示謙恭之意,避禹之子啟於箕山之北,請啟承帝。

益在箕山之北等待各諸侯及部落首領前來朝覲,然而,望穿秋水,也不見一個人來拜見。而在此時,所有的諸侯與部落首領都去了禹的兒子啟那裡,訴事朝拜。

他們為什麼要朝拜啟呢?究其理由為:1、啟為君主的兒子,朝拜他在情理之中;2、禹在舉薦益為繼承人時,沒有加封其為攝政王,這樣就意味著各諸侯及部落首領並沒有承認益是接班人。

結束語。

堯是上古時期一代明君,他勇於探索,敢於挑戰,創造了君主禪讓制。

禪讓制的建立,推動著社會新風尚的發展,讓人類文明走向一個新的高度,因此它的意義遠遠超過禪讓制本身。

然而,這種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政治體制,沒過多久就被禹活活掐斷。

遠去的年輪|禪讓制產生的背景,實施過程,被廢止的原因

禹由禪讓而得帝位,卻處心積慮廢止禪讓。他為了達到目的,設計了一個個高明的圈套,讓人們渾然不知,最後,成功地將堯的政治遺產歸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