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工資,如何實現?(附解決方案)

點擊右上角關注【中國薪酬績效研究院】,私信編者“績效”兩字,免費發送100分鐘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導讀:

2014年,馬雲在阿里巴巴年會上總結時提到:

馬雲: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工資,如何實現?(附解決方案)

1、核算的是KPI數據,但考量的一定是KPI以外的東西

2、給結果付錢(獎),給努力鼓掌(勵)

3、欣賞有價值的失敗,獎勵堅持拿到結果的努力

4、三個人幹五個人的活,拿四個人的工資

5、加工資是公司對你的崗位有了新的更高要求

6、那些沒有調薪的崗位,要先提升它的作用和價值

但“三個人幹五個人的活,拿四個人的工資”這個人效思維,為何在很多企業卻執行不了?

1、領導為什麼要這麼幹?

俗話說,人多力量大,人多好乾活。對於領導來說,員工人數多一點,工作好安排、好調配。領導最怕的就是人手少時間緊任務重。還有,節約成本是老闆和財務的事,跟領導有多大的關係。即使給了編制、預算,領導也會找各種理由申請增編擴崗。

所以,當各級領導們沒有節約成本、管控預算的真實意願時,再好的理念也操作不了、操作不久。

馬雲: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工資,如何實現?(附解決方案)

2、工資加上去了,人未一定能減下來嗎?

如果崗位採用的是固定薪酬模式,這個提法可能淪為空談。員工會說,加工資是應該的。為什麼要幹那麼多活?而且,由於員工動力沒有持續拉昇,工作結果不好、員工主動性不能被激發出來,很快企業又要把減掉的人加回去。

所以,這種做法實施了一段時間後就會被中止,因為固定工資之下,無法量化這個“活”,不能激勵到團隊的主動性和創造力。

馬雲: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工資,如何實現?(附解決方案)

3、加量加薪不加人,可行嗎?

有的企業採用溫和的自然淘汰法,等有員工離職了,不再增加人員,將離職崗位的工作轉交其他員工負責,然後給他加點工資。這種做法看起來很可行,也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不過在操作中會遇不少的實際問題:

(1) 如果這個員工做不好這項新工作,加上去的工資能扣回來嗎?

(2) 如果公司重組了崗位,職責發生變動,可以把加的工資撤掉一些嗎?

馬雲: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工資,如何實現?(附解決方案)

給大家舉個例子

有一家企業,後勤配貨部門有5名員工,員工拿的都是固定薪酬,每人3000 元月薪,部門月薪一共15000元。於是老闆按照這個績效思維,做了一下的調整:

1、辭退或轉崗2名員工;

2、留3名員工,每人加薪1000元,月薪提升到 4000元/月,相當於3個人拿原來4個人的月薪總額!

3、公司節省了3000元,即節省了1個人的工資費用!

從設計上來看,沒什麼問題,員工的薪酬增加了,企業的成本也下降了!

馬雲: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工資,如何實現?(附解決方案)

運行三個月後問題開始出現:

在改革後的3個月裡,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狀態確實得到提升,然而好景不長,三個月後,問題逐漸暴露出來:

1、剩下的這3名員工開始抱怨工作太累,3個人根本完成不了5個人的活。

2、企業也開始陸續出現了各種問題:如客戶的退貨量增加了,客戶投訴次數增加了,產品的出貨經常延期等等

老闆發現3個員工確實完成不了現在的工作量,於是開始增加人手。但因為現在的員工已經是4000月薪,再增加人的時候,也只能按照4000月薪的標準增加。

此時4個人的月薪總額已經達到了16000元,比原來5個人已經多出了1000元的成本!

更鬱悶的是,4個人工作一段時間,依然反饋工作量太大,企業的問題也還沒解決。老闆最終還是再配置1個人。最終部門的人數還是回到了原來的5個人,但此時部門的月薪總額已經達到20000元,比改革之前增加了5000 元的成本!

馬雲: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工資,如何實現?(附解決方案)

結果:員工的薪酬增加了,但企業的工資成本卻稀裡糊塗的被增加了!老闆開始懵了!

思考:究竟問題出在哪裡呢?

“3個人幹5個人的活,發4個人的工資”,這句話最重要的不是如何拿工資,而是如何把“活”

做好!這才是關鍵字!

所謂的“活”——就是企業的工作量,我們要根據工作量來定價,而不是根據現有的工資來分配。

當員工的工作量提高了,那麼他的收入就提高,實現多勞多得的效果!

當員工忙不過來的時候,就可以把工作分出去,因為每一個工作都定了價,把工作分出去,對應的錢也就分出去了,這樣每個員工的為了保障自己的收入,一定會盡量做好每一件工作!

如果員工總是做不好某項工作,公司也有權利重新分配工作給另一個員工,當然對應的定價也會做重新的分配。

企業要提升人效,首先要打破定編定崗定薪酬的傳統思維!而應該要一專多能,一人多崗,讓每一個員工的工作量飽和起來!

馬雲: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工資,如何實現?(附解決方案)

那麼,如何實現工作量提升的前提下,員工的薪酬也增加!企業的成本卻下降呢?具體如何操作?

建議使用PPV量化薪酬模式,真正實現三個人幹五個人的活,拿四個人的工資。

1、什麼是PPV產值量化薪酬績效模式?

就是將員工的重要工作結果、效果與其薪酬建立直接聯繫,通過量化這些結果和效果,建立內部定價、核算模型,實現產值計薪、增值加薪、一專多能、多勞多得的經營成效。

馬雲: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工資,如何實現?(附解決方案)

2、PPV是如何實現精兵增效降本加薪的?

  • 1)將員工原先的固定工資分割為項目工資、產值工資,通過測算和定價,促進員工增值增效,從而獲得比過去更高的薪酬。
  • 2)員工加薪來自:比過去做的更多、效率提升、成本下降、效果更好。
  • 3)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的工資:把這個“活”進行量化與合理定價,實現按勞取酬、多勞多得的效果。
  • 4)區分好結果產值與效果產值:結果產值,達到公司的標準完成既定的工作結果。效果產值,將結果效益化,即變現。
馬雲: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工資,如何實現?(附解決方案)

3、PPV是如何給員定薪與加薪的?

舉例:過去拿著固定月薪6000的美工,如何設計為PPV的薪酬模式

  • 1)梳理該崗位的全部工作職責,找出哪些是“結果”、哪些是“效果”。
  • 2)從工作規律、工作時間、工作難度、技術含量等多維度進行分析,對這些有結果和效果的工作進行定價。
  • 3)測算該崗位的PPV工資與過去的工資進行比對。
  • 4)如果發現該崗位工作的負荷度有限,找到該崗位可以兼任的其他工作。

操作結果:

1)美工拿到的工資是面向結果和效果的,多幹就能多得。所以,他每天都希望老闆有更多的活給他做。

2)產值工資是講質量和要求的,美工必須保質量按要求完成工作項目,才能得到預先定價的產值。

3)美工為了獲得更高的工資,所以自覺而高效地完成手頭的工作項目,以便有時間做更多有產值的工作。

4)除了原來的工作項目,美工還在努力學習和自我提升,他希望可以做與其能力相關或可擴展的工作內容,包括“視頻製作”、“自媒體運營”等,有些工作他需要自動加班才能做完。

5)當這個美工月薪過萬的時候,老闆得到了什麼呢?

  • 一、美工的自動自發的工作狀態,無須過多的指揮和監督。
  • 二、美工對結果負責任,減少差錯和督促,增加了創意和效果。
  • 三、公司外包的工作,如小視頻、宣傳視頻、自媒體等,每月幾萬的開支,現在交給美工完成,直接降低了成本開支。
  • 四、美工收入高了,不再鬧情緒、想離職,員工穩定了。
馬雲: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工資,如何實現?(附解決方案)

PPV模式的核心:如何讓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的工資。

文中企業後勤配貨部門,採用PPV產值量化薪酬模式,具體做法如下:

1、把5個人的工作羅列出來;

2、把所有羅列出來的工作定價;

3、把羅列的工作重新分配給3個人;

4、優化2人,留下3人加薪加活。

馬雲: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工資,如何實現?(附解決方案)

某企業財務主辦會計PPV方案部分截圖


採用PPV模式之後:

1、員工可以身兼多職,拿到更高的工資。

2、企業不會再養閒人,節省人力成本,提高人效。

3、員工只有做出一定的結果才能拿到相應的工資,也保證了員工工作的完成質量。

點評:當企業實行簡單粗糙的薪酬模式時,再好的績效思維也可能無法達到好的效果。


本文所講的:PPV產值量化薪酬績效模式實操內容及案例,來自《績效核能》一書,書內附數十個行業案例,送獨家視頻學習資料。

私信(書本)獲取《績效核能》行動版一書

讓員工加薪,不加企業運營成本的管理的方案,讓員工自動自發的拼命工作的書!


分享是一種美德,希望每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啟發和幫助;也期待你的轉發,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