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同事,这次也算是共享生命的战友了吧"

身着一袭白衣,他们是病人眼中的希望、是天使……脱下厚重"战袍",他们对父母有着怎样的牵挂?对爱人有着怎样的思念?对孩子有着怎样的眷恋?对所见所闻有着怎样的感动?对用心守护的病人又有着怎样的真情……


这是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援湖北医疗队李海潮写的日记:


3月15日 武汉

距离离开武汉的日子应该不远了


昨天回驻地的路上,天气晴朗,阳光明亮,道路两旁的绿色植物重又充满了生机,包括玉兰花在内的不少花都开放了,可是,有些人再也看不到了……而且不少离去的人正值英年,更令人扼腕。这些黑色的、冰冷的数字提醒我们,这次疫情就是和平年代里没有硝烟的战争,是战争就会有牺牲,残酷而又真实。

图为李海潮

前两天和刚入学半年的2019级临床专业的学生在这个非常时期开了一次网络会议,班主任邀请我和一位同事(现在应该叫战友)向同学们介绍了这次医疗队的具体情况,如何组建、来时面临的各种问题、如何防护和救治等等。

整个过程中,因为传输画面的数量限制,同学们中我只能看到作为主持人的班长的脸,一个年轻而清秀的小伙子。其他人则只能听到声音,也同样是年轻的声音。他们才刚刚踏入职业的预备阶段,突然遭遇疫情爆发,都只能呆在家里等待复学的通知。很高兴,同学们并没有浪费这些"闲"下来的时间,他们遵守隔离的要求,在家中学习、锻炼身体,也对疫情和大夫的职责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末了,我遵照班会的要求进行总结。

图为李海潮

我想,作为医生这个行业的未来从业者,他们肩负着我们这些老师们的期望,乃至整个行业和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未来的期望。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应该是对自己有要求的人,不辜负这个时代,不辜负自己的使命。

如果说以前我们的临床医学教育更多地是学习医学知识和技能,那么现在所经历的这次疫情要求我们,必须从整个医疗卫生体系、从健康中国的大框架下思考问题。除了关注医生治病救人的专业能力,我们需要从整个国家乃至全球的视野思考相关的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制度、医疗和科研的关系等等问题。


图为李海潮

只有结合目前现状和问题进行严肃而深刻的思考,我们才不会白白经历这样的灾难和磨砺,所有的牺牲和所付出的代价才能变得更有价值,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才有可能变得更为强大。

最后,对于每一个人,在经历了这次疫情之后,大家会怎样看待生活。在生与死面前,很多以前看似重要的东西都显得无关紧要了,严峻的现实帮我们看清了生活的本质。

大医精诚,仁心仁术。前线战疫的白衣天使身上,我们不仅看见博弈病毒的责任,还有发自心底的赤诚。在他们的守护下,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咪咕阅读联合新华社"声在中国",推出《来自武汉的声音日记》,真实叙述援鄂医疗队的点滴日常,呈现他们的内心世界。登录咪咕阅读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遇见更多温暖故事,守望相助同心战疫。

向抗疫一线的英雄致敬! 静候春暖花开,英雄凯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