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氣象!為安丘氣象現代化建設點贊!

3·23世界氣象日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2020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氣候與水”。今年的世界水日和世界氣象日共用這一主題。氣候與水是密不可分的,二者都是可持續發展、氣候變化和減少災害風險等全球目標的核心。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人口增長、消費呈耗水型、降雨變化不定和水質受到汙染,全球用水量每年大約增長1%。根據2019年世界水資源開發報告,到2050年,預計全球用水需求將繼續以相似速度增長,比目前用水量增加20%至30%,這主要是由於工業和家庭用水需求的增長。

一年中至少有一個月的時間裡,有超20億人生活在高度缺水壓力中,約40億人遭受嚴重的缺水之苦。

新時代·新氣象!為安丘氣象現代化建設點贊!

瞭解氣候變化和水資源的關係更有助於我們理解氣候與水的關係,氣候變化直接影響水資源,進而引起人們對全球水循環研究的濃厚興趣。眾所周知,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在溼潤地區,人們用水毫不在意,但在乾旱地區,水卻異常珍貴。氣候變化和水資源短缺,促使人們更全面地研究氣候、水循環與水資源之間的關係。一方面,水循環呈現出較大的年際、季節性和區域性變化;另一方面,人類活動改變了大尺度的地表覆蓋,影響了大陸的水分平衡和大氣與海洋之間的水分平衡。因此深入理解氣候系統與水循環之間的關係,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氣候系統是指大氣圈、水圈、冰雪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以及各圈層之間的能量和水分交換。對於氣候系統來說,主要是能量和水分在各個圈層的分配和流動的問題。水是全球氣候系統中的活躍成分,它的物理性質決定了它在整個氣候系統中的重要性。水在地球的相態及位移變化是氣候系統發生的動力條件,一方面從海洋向大陸輸送水分,另一方面也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傳輸能量,週而復始,循環變化,便形成了氣候。所以說,“氣候與水”相互關聯、密不可分。

大力發展智慧氣象,加快建設現代氣象為農服務體系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2020年氣象服務“三農”工作提出明確要求,指出要“加快智慧氣象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加快現代氣象為農服務體系建設”以及“加強農村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對標要求,中國氣象局提出,要加快建設現代氣象為農服務體系,提高氣象服務“三農”能力和水平。要強化趨利避害氣象服務,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氣象保障;提高政治站位,壓實扶貧責任,以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論述為指引,始終堅持把氣象助力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聚焦重點任務,提升保障能力,提升貧困地區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能力,實現貧困地區自動氣象站鄉鎮全覆蓋,實現貧困縣基層氣象防災減災標準化建設全覆蓋;豐富扶貧內涵,增強示範引領,進一步在扶志扶智上下功夫。

新時代·新氣象!為安丘氣象現代化建設點贊!

業務人員開展“接地氣”為農服務調查

按照部署要求,市氣象局根據安丘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加大調研力度,以需求為引領,加快推進安丘智慧氣象發展應用,保障糧食安全和現代農業生產發展需求。強化安丘智慧農業氣象服務能力建設,加強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智能網格預報等新技術新產品在農業氣象服務的應用,發展智慧農業氣象;提升保障糧食安全氣象服務精準化水平,強化高標準糧田建設氣象服務,提升農業氣象災害監測定量化評估和影響預報能力;大力發展大姜、草莓等特色農業氣象服務,加強特色農業氣象關鍵指標、核心技術集成應用,優化服務產品和服務手段,推進特色農業氣象中心高質量發展。同時,督促協調各級氣象部門切實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為平安鄉村建設保駕護航。提升農村氣象監測預報預警服務能力,持續優化農村重點區域氣象災害監測網絡,著力提升農村天氣預報預警能力,提高農村氣象災害預警服務的針對性;充分發揮人工影響天氣在農業防災減災中的獨特作用,加強空地聯合、區域聯防,形成上下聯合、條塊協作服務模式,提高作業服務的規模效益和科技水平;完善部門合作聯動機制,加強與農業農村、自然資源、應急管理等部門合作,推進將農村氣象防災減災、預警信息發佈能力建設納入當地自然災害防禦體系建設。

新時代·新氣象!為安丘氣象現代化建設點贊!

官莊大姜設施農業氣候觀測站

下步,市氣象部門將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加強橫向聯合,強化與發改、財政、農業農村、應急管理等部門的溝通合作,推進安丘氣象為農服務融入式發展。

氣象科普,天氣與氣候,你瞭解多少?

氣象學中,天氣是指某一地區某一時段大氣冷熱、乾溼、風雨、雷電、陰晴等物理狀況的短時間綜合。因此民間有“天有時刻陰晴”的說法,這裡的天就是指天氣。

而氣候呢?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這都是指氣候表現。氣候一詞源自希臘,意思是傾斜,指的是地平線上太陽光線的角度。古希臘人已經知道各地的冷暖與太陽光線的傾斜程度有關,冷暖是人類對氣候的感知。如果太陽傾角較小,則比較寒冷;如果太陽傾角大,則比較暖和。中國古代對氣候的認識更加接近現實,以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四時為歲,每歲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應。感知“氣候”是由二十四節氣和七十二候而來,起源於中華文明發祥地黃河流域的農時變化,是對冷、暖、幹、溼與物候現象有機組合的認識。現代科學則告訴你,氣候是指大氣的長期狀態,即大氣長時間內氣象要素和天氣現象的平均或統計狀態。氣候是熱量、水分及空氣運動的大氣綜合狀態的統計特徵,既包括平均狀態,也包括可能狀況的概率分佈及其極端狀況。世界氣象組織規定30年是氣候的標準時段,按此規定,氣候就是30年的大氣狀態,每隔十年,就會更新標準時段,獲取新的氣候特點。

由此看來,天氣是氣候的基礎,氣候是對天氣的概括,相比天氣,氣候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反映的是一個地區長時間、週期性的大氣狀況。

安丘氣象發展

安丘市氣象局作為安丘氣象主管機構,依法承擔安丘市氣象行政管理職能,由中央垂直管理,實行中央地方雙重計劃財務體制。職能科室有辦公室、防災減災科,事業機構有氣象觀測站、氣象臺、雷電防護中心。主要開展的業務有氣象數據監測、天氣預報、農業氣象、人工影響天氣及雷電監測服務等。

新時代·新氣象!為安丘氣象現代化建設點贊!

安丘國家氣象觀測站

現有1處安丘國家級氣象觀測站(現用備用各一套)、16處區域自動氣象站、5門人影高炮和5套人影火箭發射裝置、2套土壤水分站、1套設施農業小氣候站。

新時代·新氣象!為安丘氣象現代化建設點贊!

原位於西三里莊農村的氣象站(拍攝於1972年9月)

市氣象局一直秉持氣象事業的公益屬性開展各項業務。2018年至2019年實施了中央“三農服務”專項,建成了防災減災標準化示範點,開展“智慧農業”氣象服務;推進預警發佈系統向鄉鎮延伸,面向新型農業主體或種植大戶、協會開展直通式服務;建成了氣象信息“一鍵式”發佈系統,開通了氣象為農服務信息平臺,開通了天氣預報、災害預警、農業小氣候實況和農業技術等服務短信,傳遞到末梢,打通了“最後一公里”,有力提升了我市氣象為農服務的質量和效益,為實現鄉村振興做出了氣象貢獻。

新時代·新氣象!為安丘氣象現代化建設點贊!

原和平路氣象業務室(拍攝於2018年6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氣象工作關係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氣象部門要做到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這為今後很長一個時期的氣象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黨的十八大以來,安丘氣象部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服務安丘經濟社會發展為主線,認真落實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全面推進從嚴治黨,抓好黨建與業務的有機融合,全力推動新時代安丘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

新時代·新氣象!為安丘氣象現代化建設點贊!

2019年8月10日深夜奮戰“利奇馬”

2018年8月19日至20日,受颱風“溫比亞”影響,安丘普降大暴雨,全市平均降水量146.6毫米,郚山鎮降水量最大為255.9毫米;2019年8月10日至13日,受颱風“利奇馬”影響,安丘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全市平均降雨量250毫米,最大出現在大盛鎮347毫米,最小出現在景芝158毫米。在這兩次罕見的洪澇災害預報過程中,市氣象局全體黨員幹部堅守崗位,奮勇抗戰,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對災害過程預報及時準確,為政府決策發揮了重要的參謀作用。這兩次颱風預警時間提前量大、預報充分,為全市防災減災、群眾轉移贏得了時間,為全市打贏抗災救災攻堅戰做出了積極貢獻。

氣象現代化建設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安丘氣象現代化建設呈現出日新月異、蓬勃向上的態勢,取得了驕人的成就。

新時代·新氣象!為安丘氣象現代化建設點贊!

牟山區域自動氣象站

改革開放40年來,安丘的氣象事業實現了質的飛越,氣象要素由人工觀測到自動監測上傳,預報業務從簡易傳真預報產品到衛星雷達實時監測資料接收應用,發佈手段調頻廣播單一發布到融媒體多渠道發佈。

新時代·新氣象!為安丘氣象現代化建設點贊!

金融中心25樓氣象綜合業務平臺(拍攝於2019年2月)

進入新時代,安丘的氣象現代化建設邁入了快車道。為了進一步提升氣象服務能力,滿足氣象現代化的要求,2018年爭取中央財政資金746萬元,購置金融中心1號樓25樓整層共計1011平米,配套建成了新的功能完善的現代化綜合業務平臺,實現了遠程會商、數據處理、站點監測及人影指揮多功能集約,加快實現縣級氣象公共服務業務化,對縣級氣象綜合業務健康發展起到了引領作用,符合新時代氣象事業發展思路,為安丘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人工影響天氣

人工影響天氣就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對局部大氣物理過程進行人工催化干預,實現增雨增雪、消雨消霧、防雹防霜等目的的活動。人工影響天氣作為重要的防災減災手段,在防禦和減輕氣象災害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人工增雨催化作業的方式大體有三種,即地面佈置AgI燃燒爐、高炮火箭地面作業、飛機催化作業。只要具備一定的天氣條件和雲物理條件,科學實施人工增雨可在自然降水基礎上增加10%到20%。

新時代·新氣象!為安丘氣象現代化建設點贊!

全市作業點分佈圖。標紅圓點為高炮作業點,三角為火箭點

1990年我市開始實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並建立了科學的業務技術體系。人影作業不僅是農業抗旱和防雹減災的需要,也是緩解水資源短缺、建設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手段,對於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新時代·新氣象!為安丘氣象現代化建設點贊!

淩河人工影響天氣高炮

目前我市共有65式雙37高炮5門,分別設在景芝、官莊、淩河、輝渠、郚山等鎮區;移動火箭發射架5套,分別設在大汶河旅遊開發區、石堆、石埠子、柘山、興安等鎮街區。建成了現代化作業指揮系統,建立了完善的天氣監測預警、作業決策指揮、通訊信息傳輸、作業效果評估體系。全市作業影響覆蓋面積500平方公里。每年平均作業30餘點次,發射炮彈火箭彈280發左右,估計增加降水30毫米,約合1500萬立方。

新時代·新氣象!為安丘氣象現代化建設點贊!

官莊作業點雙三七高炮

播雲耕雨可佑民生。未來,市氣象部門將持續在雲水資源研究和利用上發力,為開發利用雲水資源提供更多的科學支撐,以科技力量向空中雲水資源要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