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气象!为安丘气象现代化建设点赞!

3·23世界气象日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2020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气候与水”。今年的世界水日和世界气象日共用这一主题。气候与水是密不可分的,二者都是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和减少灾害风险等全球目标的核心。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增长、消费呈耗水型、降雨变化不定和水质受到污染,全球用水量每年大约增长1%。根据2019年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到2050年,预计全球用水需求将继续以相似速度增长,比目前用水量增加20%至30%,这主要是由于工业和家庭用水需求的增长。

一年中至少有一个月的时间里,有超20亿人生活在高度缺水压力中,约40亿人遭受严重的缺水之苦。

新时代·新气象!为安丘气象现代化建设点赞!

了解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的关系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气候与水的关系,气候变化直接影响水资源,进而引起人们对全球水循环研究的浓厚兴趣。众所周知,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湿润地区,人们用水毫不在意,但在干旱地区,水却异常珍贵。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促使人们更全面地研究气候、水循环与水资源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水循环呈现出较大的年际、季节性和区域性变化;另一方面,人类活动改变了大尺度的地表覆盖,影响了大陆的水分平衡和大气与海洋之间的水分平衡。因此深入理解气候系统与水循环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气候系统是指大气圈、水圈、冰雪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能量和水分交换。对于气候系统来说,主要是能量和水分在各个圈层的分配和流动的问题。水是全球气候系统中的活跃成分,它的物理性质决定了它在整个气候系统中的重要性。水在地球的相态及位移变化是气候系统发生的动力条件,一方面从海洋向大陆输送水分,另一方面也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传输能量,周而复始,循环变化,便形成了气候。所以说,“气候与水”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大力发展智慧气象,加快建设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2020年气象服务“三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指出要“加快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加快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对标要求,中国气象局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提高气象服务“三农”能力和水平。要强化趋利避害气象服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气象保障;提高政治站位,压实扶贫责任,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论述为指引,始终坚持把气象助力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聚焦重点任务,提升保障能力,提升贫困地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实现贫困地区自动气象站乡镇全覆盖,实现贫困县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全覆盖;丰富扶贫内涵,增强示范引领,进一步在扶志扶智上下功夫。

新时代·新气象!为安丘气象现代化建设点赞!

业务人员开展“接地气”为农服务调查

按照部署要求,市气象局根据安丘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大调研力度,以需求为引领,加快推进安丘智慧气象发展应用,保障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需求。强化安丘智慧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智能网格预报等新技术新产品在农业气象服务的应用,发展智慧农业气象;提升保障粮食安全气象服务精准化水平,强化高标准粮田建设气象服务,提升农业气象灾害监测定量化评估和影响预报能力;大力发展大姜、草莓等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加强特色农业气象关键指标、核心技术集成应用,优化服务产品和服务手段,推进特色农业气象中心高质量发展。同时,督促协调各级气象部门切实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为平安乡村建设保驾护航。提升农村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持续优化农村重点区域气象灾害监测网络,着力提升农村天气预报预警能力,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预警服务的针对性;充分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独特作用,加强空地联合、区域联防,形成上下联合、条块协作服务模式,提高作业服务的规模效益和科技水平;完善部门合作联动机制,加强与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部门合作,推进将农村气象防灾减灾、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建设纳入当地自然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新时代·新气象!为安丘气象现代化建设点赞!

官庄大姜设施农业气候观测站

下步,市气象部门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横向联合,强化与发改、财政、农业农村、应急管理等部门的沟通合作,推进安丘气象为农服务融入式发展。

气象科普,天气与气候,你了解多少?

气象学中,天气是指某一地区某一时段大气冷热、干湿、风雨、雷电、阴晴等物理状况的短时间综合。因此民间有“天有时刻阴晴”的说法,这里的天就是指天气。

而气候呢?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这都是指气候表现。气候一词源自希腊,意思是倾斜,指的是地平线上太阳光线的角度。古希腊人已经知道各地的冷暖与太阳光线的倾斜程度有关,冷暖是人类对气候的感知。如果太阳倾角较小,则比较寒冷;如果太阳倾角大,则比较暖和。中国古代对气候的认识更加接近现实,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每岁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应。感知“气候”是由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而来,起源于中华文明发祥地黄河流域的农时变化,是对冷、暖、干、湿与物候现象有机组合的认识。现代科学则告诉你,气候是指大气的长期状态,即大气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气候是热量、水分及空气运动的大气综合状态的统计特征,既包括平均状态,也包括可能状况的概率分布及其极端状况。世界气象组织规定30年是气候的标准时段,按此规定,气候就是30年的大气状态,每隔十年,就会更新标准时段,获取新的气候特点。

由此看来,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对天气的概括,相比天气,气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反映的是一个地区长时间、周期性的大气状况。

安丘气象发展

安丘市气象局作为安丘气象主管机构,依法承担安丘市气象行政管理职能,由中央垂直管理,实行中央地方双重计划财务体制。职能科室有办公室、防灾减灾科,事业机构有气象观测站、气象台、雷电防护中心。主要开展的业务有气象数据监测、天气预报、农业气象、人工影响天气及雷电监测服务等。

新时代·新气象!为安丘气象现代化建设点赞!

安丘国家气象观测站

现有1处安丘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现用备用各一套)、16处区域自动气象站、5门人影高炮和5套人影火箭发射装置、2套土壤水分站、1套设施农业小气候站。

新时代·新气象!为安丘气象现代化建设点赞!

原位于西三里庄农村的气象站(拍摄于1972年9月)

市气象局一直秉持气象事业的公益属性开展各项业务。2018年至2019年实施了中央“三农服务”专项,建成了防灾减灾标准化示范点,开展“智慧农业”气象服务;推进预警发布系统向乡镇延伸,面向新型农业主体或种植大户、协会开展直通式服务;建成了气象信息“一键式”发布系统,开通了气象为农服务信息平台,开通了天气预报、灾害预警、农业小气候实况和农业技术等服务短信,传递到末梢,打通了“最后一公里”,有力提升了我市气象为农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为实现乡村振兴做出了气象贡献。

新时代·新气象!为安丘气象现代化建设点赞!

原和平路气象业务室(拍摄于2018年6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气象部门要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这为今后很长一个时期的气象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安丘气象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安丘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认真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抓好党建与业务的有机融合,全力推动新时代安丘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新气象!为安丘气象现代化建设点赞!

2019年8月10日深夜奋战“利奇马”

2018年8月19日至20日,受台风“温比亚”影响,安丘普降大暴雨,全市平均降水量146.6毫米,郚山镇降水量最大为255.9毫米;2019年8月10日至13日,受台风“利奇马”影响,安丘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全市平均降雨量250毫米,最大出现在大盛镇347毫米,最小出现在景芝158毫米。在这两次罕见的洪涝灾害预报过程中,市气象局全体党员干部坚守岗位,奋勇抗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对灾害过程预报及时准确,为政府决策发挥了重要的参谋作用。这两次台风预警时间提前量大、预报充分,为全市防灾减灾、群众转移赢得了时间,为全市打赢抗灾救灾攻坚战做出了积极贡献。

气象现代化建设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安丘气象现代化建设呈现出日新月异、蓬勃向上的态势,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新时代·新气象!为安丘气象现代化建设点赞!

牟山区域自动气象站

改革开放40年来,安丘的气象事业实现了质的飞越,气象要素由人工观测到自动监测上传,预报业务从简易传真预报产品到卫星雷达实时监测资料接收应用,发布手段调频广播单一发布到融媒体多渠道发布。

新时代·新气象!为安丘气象现代化建设点赞!

金融中心25楼气象综合业务平台(拍摄于2019年2月)

进入新时代,安丘的气象现代化建设迈入了快车道。为了进一步提升气象服务能力,满足气象现代化的要求,2018年争取中央财政资金746万元,购置金融中心1号楼25楼整层共计1011平米,配套建成了新的功能完善的现代化综合业务平台,实现了远程会商、数据处理、站点监测及人影指挥多功能集约,加快实现县级气象公共服务业务化,对县级气象综合业务健康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符合新时代气象事业发展思路,为安丘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人工影响天气

人工影响天气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局部大气物理过程进行人工催化干预,实现增雨增雪、消雨消雾、防雹防霜等目的的活动。人工影响天气作为重要的防灾减灾手段,在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工增雨催化作业的方式大体有三种,即地面布置AgI燃烧炉、高炮火箭地面作业、飞机催化作业。只要具备一定的天气条件和云物理条件,科学实施人工增雨可在自然降水基础上增加10%到20%。

新时代·新气象!为安丘气象现代化建设点赞!

全市作业点分布图。标红圆点为高炮作业点,三角为火箭点

1990年我市开始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并建立了科学的业务技术体系。人影作业不仅是农业抗旱和防雹减灾的需要,也是缓解水资源短缺、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新气象!为安丘气象现代化建设点赞!

凌河人工影响天气高炮

目前我市共有65式双37高炮5门,分别设在景芝、官庄、凌河、辉渠、郚山等镇区;移动火箭发射架5套,分别设在大汶河旅游开发区、石堆、石埠子、柘山、兴安等镇街区。建成了现代化作业指挥系统,建立了完善的天气监测预警、作业决策指挥、通讯信息传输、作业效果评估体系。全市作业影响覆盖面积500平方公里。每年平均作业30余点次,发射炮弹火箭弹280发左右,估计增加降水30毫米,约合1500万立方。

新时代·新气象!为安丘气象现代化建设点赞!

官庄作业点双三七高炮

播云耕雨可佑民生。未来,市气象部门将持续在云水资源研究和利用上发力,为开发利用云水资源提供更多的科学支撑,以科技力量向空中云水资源要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