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縣:小香菇撐起群眾致富傘

一支支菌棒整齊排列,一朵朵淺褐色的香菇升柄展傘,位於邢臺縣西部山區的將軍墓鎮折戶村,依山就勢整齊排列的香菇種植大棚裡,香菇長勢良好,村民李愛平和愛人正熟練地趕著手中的活兒。

“現在家裡有2個香菇大棚,山下種了十幾畝蘋果樹,山上還有1000多株板栗樹,年收入超過20萬沒問題,家裡住上了樓房,生活比市區一點不差。”李愛平說。

將軍墓鎮像折戶村李愛平家這樣的香菇大棚總共有57個,種植100多萬支香菇菌棒,出菇高峰期日採收香菇達1.5萬斤以上,帶動本村及周邊群眾1000多人在家門口掙工資。

邢臺縣是林果種植大縣,大量的乾鮮果樹廢棄樹枝可作為食用菌栽培原料。為調整農業種植結構,開闢農民增收致富新路子,邢臺縣利用山丘陵區種植食用菌原材料較豐富的資源優勢和良好的自然條件,引導農戶發展食用菌種植,鼓勵汙染企業轉型發展特色農業。

截至目前,邢臺縣培育45名香菇種植職業技術農民,95%香菇菌種由本縣提供,全縣發展以香菇為主的食用菌栽培300多萬棒、200餘畝,年產量近2000噸,年產值1000多萬元。其中,位於城計頭鄉的綠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由曾經一家石粉加工企業轉型而來,形成“香菇為主、多菌發展”的發展格局,發展香菇、靈芝、木耳、慄蘑等食用菌種植,年收益近百萬元,實現四季有鮮菇。

為進一步規範香菇種植產業發展,該縣規劃在北小莊、將軍墓等鄉鎮新發展香菇大棚100餘個,同時按照市場化、正規化、規模化模式促進香菇產業健康穩定發展,邢臺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武玉臣介紹,該縣將在現有香菇種植基地和制種優勢的基礎上,建設適宜規模的菌種擴繁基地和菌棒生產車間,實現統一制種、統一制棒、統一標準、統一流程、統一管理、統一銷售,解決自制食用菌棒投資大、流程繁瑣、生產成本高、質量不穩定等問題,保證菌種的純度和菌棒的優良率,節約生產成本,提高食用菌質量、產量,保障農戶生產效益,同時吸收周邊剩餘農村勞動力加入到食用菌標準化體系建設,促進農民增收,保障社會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