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先生读史|柴荣:后周世宗,励精图治,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苏先生读史|柴荣:后周世宗,励精图治,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苏先生读史|柴荣:后周世宗,励精图治,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后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本姓柴,后改姓郭,以柴荣习称。邢州尧山县人。

五代时期政治家,后周第二位皇帝(954年2月26日-959年7月27日)在位 。

柴荣出身邢州望族,自少“器貌英奇”,擅长骑射,略通书史及黄老之术,且为人谨慎笃厚,因而被姑父郭威收为养子。


苏先生读史|柴荣:后周世宗,励精图治,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早年曾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

在后汉时期,随郭威赴邺都就镇,任天雄牙内指挥使。

951年,后周建立,郭威委任柴荣治理澶州。为政清肃,使盗不犯境。953年,入朝任开封府尹,进封晋王。


苏先生读史|柴荣:后周世宗,励精图治,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郭威


954年,郭威驾崩,柴荣登基为帝。柴荣励精图治,致力于统一大业,立下了“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壮志 。

对内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修订礼乐、制度、刑法,使得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地区经济开始复苏。

对外南征北战,西败后蜀,收取秦、凤、成、阶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辽国,连克三关三州。


苏先生读史|柴荣:后周世宗,励精图治,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史家称赞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

959年,柴荣在商议攻取幽州时突发疾病,不久去世,年仅三十九岁,在位六年。


苏先生读史|柴荣:后周世宗,励精图治,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柴荣


祖父柴翁、父亲柴守礼都是当地有名的富豪。

后因家道中落,柴荣前去投奔姑母柴氏。柴荣生性谨厚,帮助姑父郭威处理各种事务,深受郭威喜爱,便收养柴荣为子 ,当时郭威家境并不富裕,柴荣为资助家用,外出与邺都富商颉跌氏做茶货生意,往返江陵等地。


苏先生读史|柴荣:后周世宗,励精图治,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947年,后汉政权建立,郭威以佐命功授为枢密副使,柴荣则被任命为左监门卫大将军。

950年冬,后汉隐帝猜忌郭威,将其和柴荣留居京都开封的亲属全部诛杀,并企图派人杀死郭威。


苏先生读史|柴荣:后周世宗,励精图治,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郭威于是以“清君侧”的名义杀向开封,柴荣受命留守邺都,主持邺都事务。后周建立,柴荣旋即以皇子的身份拜澶州刺史、镇宁军节度使、检校太保,封太原郡侯。

柴荣在澶州任内,“为政清肃,盗不犯境”,深受官民倚信。


苏先生读史|柴荣:后周世宗,励精图治,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953年正月,柴荣入朝觐见,但因王峻进谗,旋即返回镇所。不久后,王峻获罪被贬,柴荣于同年三月被加封为晋王,并入朝任开封府尹兼功德使。

954年正月,郭威病重,柴荣被加授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兼侍中,判内外兵马事。


苏先生读史|柴荣:后周世宗,励精图治,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郭威驾崩,朝臣秘不发丧。柴荣按照遗诏,在柩前即皇帝位,是为周世宗。

954年二月,北汉世祖刘崇趁后周国丧之际,自率三万兵力,并招引辽国骑兵万余人,南犯潞州。

柴荣闻讯后,力排众议,决心亲征 。在巴公原与北汉军遭遇。右军樊爱能、何徽部不战溃。


苏先生读史|柴荣:后周世宗,励精图治,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在危险时刻,柴荣不畏矢石,冒死督战,大败北汉,斩杀其骁将张元徽。观望的辽军见状撤退。

日暮时分,河阳节度使刘词领后军抵达,柴荣与之合力,再破北汉,追击至高平,刘崇丢弃大量辎重,仓皇北逃。

战后,为整饬军纪,斩杀了樊爱能、何徽等七十多名临阵脱逃的将士,同时对作战有功的李重进、张永德、赵匡胤等人给予重赏。


苏先生读史|柴荣:后周世宗,励精图治,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郭威


柴荣即位之初,年富力强,雄心勃勃,决心干出一番大事业。

柴荣在他五年多的统治期间,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南征北战,揭开了结束分裂,统一天下的序幕。

954年十月,柴荣吸取高平之战周军将不用命、士不能战的教训,命赵匡胤广募天下壮士“选取优者为殿前诸班”,将禁军整顿为一支威震邻国的军队。

柴荣三次南征,不但使南唐俯首就范,而且震慑了南方各割据势力,为之后的北伐扫除了后顾之忧。


苏先生读史|柴荣:后周世宗,励精图治,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959年四月,柴荣亲率诸军北伐辽国,仅四十二天,兵不血刃,连收三关三州,共十七县。

五月丙午日,柴荣大会诸将,准备乘胜夺取幽州(今北京市),诸将均认为不可,柴荣不听。夜间,柴荣突患疾病,只得自雄州回师。

959年六月,昭义节度使李筠攻克北汉辽州,擒获其刺史张丕旦。同月,柴荣回到开封,解除张永德殿前都点检职务,命赵匡胤接任;封长子柴宗训为梁王。

7月27日,柴荣因病在开封万岁殿驾崩,终年三十九岁,在位六年。


苏先生读史|柴荣:后周世宗,励精图治,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柴荣于在位澄清吏治,对于文武贪吏屡加重责,取得一定的成效。柴荣办事谨慎,虚心求谏,他曾极为诚恳地专门下诏要求群臣尽量上书言事,还点名让翰林学士承旨徐台符等二十多名大臣各写《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各一篇。

对刑律进行修订,958年七月颁行《大周刑统》。


苏先生读史|柴荣:后周世宗,励精图治,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命禁军将领赵匡胤广募天下壮士,“躬亲试阅,选武艺超绝及有身首者,分署殿前诸班”,拔擢强壮者。通过整顿,节省了开支,更重要的是,使后周的禁军成为一支威震邻国的精锐之师,史称“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

柴荣即位后,有扫灭诸国、澄清天下之志,王朴在《平边策》中提出了“先易后难”的主张。


即:先攻下江南(南唐)、岭南(南汉),再取巴蜀(后蜀),


其后是辽国的燕云之地,


最后是河东(北汉) 。柴荣采纳王朴之言,并以此制定统一大计。


苏先生读史|柴荣:后周世宗,励精图治,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955年三月,委派忠武节度使王彦超与彰信节度使韩通率领军卒及民夫,疏浚深州和冀州之间的胡卢河;并在李晏口夹胡卢河修建城垒,派重兵戍守。

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改革措施,如均定田赋、限制佛教、奖励农耕、恢复漕运及兴修水利等举措,使得地方生产逐渐得到恢复。

955年五月下诏限制寺院的发展,严格规定出家为僧尼的条件。


当年废寺院三万三百三十六所,仅保留寺院二千六百九十四所,


还俗僧尼多达六万一千二百人,收效显著。



苏先生读史|柴荣:后周世宗,励精图治,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柴荣被史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他十五岁从军,二十四岁拜将,三十三岁称帝,不仅精明强干,而且节约简朴,赢得了广泛的拥戴。

柴荣凡事率先垂范,甚至事必躬亲。先后五次亲自领兵出征,每次都亲力亲为,战斗在第一线。


宋朝建立后,宋太祖赵匡胤延续了柴荣的统一进程及后周经济、文化的发展,最终结束了兵祸连年、饥馑遍地的乱世。

历史上有四次“禁佛”事件,分别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以及后周世宗柴荣的禁佛,被后人统称为“三武一宗”四次“灭佛”。


柴荣在民间被俗称为“柴王爷”。


据记载,他自少经商,曾在南方贩茶,取得成功,所以从宋元时期开始,就被中原地区百姓奉为财神。


同时也是矿工、窑工、建筑工的保护神。


苏先生读史|柴荣:后周世宗,励精图治,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苏先生读史|柴荣:后周世宗,励精图治,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