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相伴,自驾六日红色游

爸爸的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的很好。本来商量着陪老人去国外看看,哪知老人执意不出去,却提出:就想去革命圣地延安去转转。所以也就有了此行。

Day1:太原—碛口

来到碛口已经接近中午时分,环古镇绕行一圈,最终我们选择在黄河边上支帐篷先吃午餐。

架在黄河岸边绿茵草地中的银色天幕帐篷,与这缓缓流淌着的黄河水遥相呼应,色调显得那么的协调。

天幕帐篷下的小桌子上,除了锅碗瓢勺、卡式炉,更多的是预先备好的半成品食物和调料包。两个妹妹与爱人各忙一滩,正在准备午餐,我与妹夫陪老爸坐在黄河边上,一边欣赏着河边的景色,一边聊天。小姑子推着老太太沿河边溜达,不时的还要安抚躁动着的老人。过往的路人走过这里时,多数会停下脚步好奇的问这问那,一派和谐的景象。

亲情相伴,自驾六日红色游

说来这黄河岸边也还是热闹非凡。不仅当地古朴的农民,穿着节日的盛装,就连手里牵着的马和骆驼都是装饰的非常喜气,头上系着朵朵大红花,腰部的左右都披挂着红色的腰围,马鞍也用红布包了起来,就连马尾也是一朵大红花挂在屁股后面,臀部两边挂着许多碎碎恋,打扮的实在喜气。一旁的游人有的试穿衣服,有的正准备跃马扬鞭,最关键的是马背上的骑士们那装束,不管老少都穿的花花绿绿的,似新郎官一样,令人啼笑皆非。另一处的岸边上,排起了长龙,等待搭游船去河里荡漾。身后是古镇,一家接一家的客栈、酒店、驿站,能感受到这里古时候,作为渡口的繁荣景象。

就在目不暇接的欣赏在一切都时候,我们的饭菜就已经热腾腾的摆在湖边的小桌上。顿时一家人围坐桌旁,看着缓缓流淌的黄河水,望着远方的重山叠岭,吹着柔和的野风,咀嚼着可口的饭菜,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

亲情相伴,自驾六日红色游

出行的第一顿午餐,就在这风景如画卷的黄河岸边完成。

餐后,我们步行去古镇内观光。

碛口古镇

碛口古镇是背山面河而修建的。我们沿着河堤边的石板路,向古镇的深处走去。

沿途的右手,古色古香的古镇,房檐连着房檐,客栈、旅店一家挨着一家。这些古的建筑群,或凸出来,或凹进去,或地基抬高形成了有台阶的店面,或平地而起形成平坦的庭院。能想象出来,古时候船到码头车到岸,这里人如潮涌的热闹景象。

转了一个弯,来到了小镇的商业街,街道并不宽敞,店铺一家挨着一家,门对着门。虽然门面并不大,但货架上陈列的商品却是琳琅满目,且大多是当地的土特产。游客们,东家进西家出,乐此不彼地看着、逛着、购买着。

亲情相伴,自驾六日红色游

继续前行,我们来到黑龙庙,来之前就听说过黑龙庙戏台下有三个拱状的门,能起到音响的效果,唱戏时声音会传得很远,在黄河对岸也能听到,故有“山西唱戏陕西听”之说。这里还是碛口商人唱“愿戏”的重要场所。

古镇上还有多处具有建筑特色的晋商“老宅院”,虽然铁将军把门,未能进去亲眼目睹一下,这到也好,给我们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

如果能带几套古装在这里拍些照片,准会是别有一番的情调……。时间关系,这一切留给下一次吧。

下午3点:碛口----靖边龙洲丹霞地貌景区.波浪谷

到达靖边后,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天空沥沥啦啦下着的雨,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我们的车直接导航至民宿后,热情的房东给我们讲了如何游波浪谷,最关键的是,这雨下个不停,明天不知道能不能进去。好在房东答应,不管明天是什么情况,都领上我们过去看一看。

晚上住:波浪谷

Day2:早上5点 波浪谷B景区观景台看日出:

波浪谷

一大早,蒙蒙的细雨还在下着,我们一行八人意见出现了分歧,一半人担心路滑爬不了山说不去了,一半人觉得不能错过这次机会,坚持去看看。最终我们我们还是兵分两路,不去的就留在房间,去的人在房东的带领下就乘车出发了。

由于有房东的带领,顺利的经过几个关卡后,就来到了波浪谷的停车场。

原以为是要向上攀爬的,当走到入口处时没曾想却是往峡谷下面走。

一条陡峭的台阶步道,建在两座峭壁的中间,蜿蜒曲折盘旋着向前方的谷底延伸。行走在这条栈道上,犹如行走在时空隧道中,宁静致远的感觉油然而生。左右两旁的峭壁,全是由流线型的红砂岩纹理组成,这些纹理呈波浪形状随着峭壁的蜿蜒向前延伸着。

亲情相伴,自驾六日红色游

每走一段就会有一个观景台,驻足观景台上,看着那些神形兼备的自然景观。好似来到一个童话世界里。那一个个形态逼真的或动物或人物,都会让人感到耳目一新。一边走一边观景,不知不觉就来到谷底了。

谷底是一片开阔地。有山有水、有桥有路、有草有木,四周被波状的红砂岩峭壁围起来。如同世外桃源,又似江南水乡。

沿峭壁顺小路继续前行,山体间出现的道道裂缝,又吸引了眼球,总觉得那些个大大小小的裂缝中蕴藏着很多的迷,情不自禁的就想钻进去看个究竟。一人宽的裂缝,越往里走就越窄,直到侧着身子都不能前行时,我们才不得不停下脚步。

俯视天空,这可真是一线天啊。蔚蓝的天空,就像一条蓝色的丝带,弯弯曲曲的飘在这红砂岩的夹缝中,美的让人窒息。

一线天出来,我们穿过一片芦苇荡,就踏上了悬浮在湖面上的小桥。起先晃晃悠悠的还真有点害怕。走过几步以后,胆子就大了起来。不停地在小桥上变换着角度拍照。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大半天的时间就过去了,美丽的波浪谷,看也看不够,玩也玩不够

下午:4点波浪谷———延安

晚上住:延安

Day3:延安—壶口瀑布

南泥湾——红色之旅第一站

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520亲情红色旅游”。的核心景区——延安。

“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这个词对于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讲,再熟悉不过了。

进入延安的第一站,就来到了南泥湾。刚看到南泥湾路牌儿,老爷子和我们姐妹几个一样,也兴奋的欢腾起来了。

向往已久的南泥湾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马路旁的民房,整整齐齐的顺着马路一字型排列着,院子干净宽敞,而且户与户之间的房子结构都非常相似。越走我们越觉得不对劲儿,怎么看不到南泥湾的景点?

亲情相伴,自驾六日红色游

停车询问得知,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不是景点,而是在南泥湾的村子里。

顺便与老乡多聊了几句,当问到村子里的房子怎么都一样的时候。老乡开心的告诉我们,这是政府统一给他们盖的房子,而且也实施的是统一管理。

顺着老乡手指的方向,我们掉头进入了南泥湾的景区。

和别的旅游景点一样,马路两旁的小商小贩一家挨着一家,叫卖声此起彼伏,所不同的是,这里卖的小商品、纪念品有别与其他地方。红缨枪、大刀、长矛,八路军、新四军的服装、帽子、水壶等,多数与哪个历史年代有着关联。还有就是摆在地上的一台台纺线车,转供游人拍照用,真是热闹非凡。

站在南泥湾的纪念碑前,放眼望去。一块块的稻田,在拖拉机的轰鸣声中变的平平整整,仿佛看到了,八路军三五九全体官兵正在披荆斩棘,开荒种地的大生产运动的热烈场面。是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延安的北京知青的旧居

行进路途中,大家都有点犯困。迷迷糊糊之中,突然被一阵阵的锣鼓声惊醒,什么情况?怎么会这么热闹呢?我们还在猜测着,车子转过一个弯儿后,面前就呈现出个很大的平台,一辆停在场地中间的大巴车上,下来几十号的游客,那喧天的锣鼓声音,正是在迎接这些客人的到来。透过人群再往前看,”北京知青旧居“这几个红色的大字,就映入眼帘。

行程安排中,不知道有这么一个景点,所以今天遇上了,就感觉到有些意外。

亲情相伴,自驾六日红色游

北京知青旧居,是建在一座山的截面上,十几孔的窑洞,齐刷刷地顺着山势走向呈弧形排列着。每间窑洞的门口边上,分别挂有玉米、高粱、辣椒、大蒜等农作物,感觉是淳厚的陕北农家。每孔窑洞的门上,都挂有颜色很夸张的花花布门帘,窗户的小格子是用麻纸糊着,给窑洞平添了些许的神秘感。

我推开一间房门走进去,室内陈列着锅碗瓢勺,盆盆罐罐,桌椅板凳,格局就是知青当时居住情况的再现。又推开另一间挂有红门帘儿的房门,一看就知道这是婚房,房顶上,是挂着红色的喜字拉花和红色的绣球,床上红色的铺盖叠的方正有型,显然这是知青们在这儿成婚的新房子。又进另一间,里面陈列在织布机,和简单的生活用品以及农具等,看到这些感觉一切都那么熟悉。因为我也曾从那个年代走过。

那是在1975年的年底,高中毕业以后,也成为一名知青,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说实在的,刚下去时有很多的不适应。可是一想到,只有好好的表现才有可能推荐上大学。也就咬紧牙关,努足劲与贫下中农同吃住,共劳动,打成一片。纺纱织布,大修农田,平整土地,最难忘的是赤脚行走在煤灰渣上,每迈一步都是绞着心。不是亲身体验,根本不知道两只脚踩在煤渣上的那种难耐的感觉。这里过去的主人,一定有与我一样的经历,一定也曾有偷偷钻进被窝里掉眼泪的。一次次的有样学样,在贫下中农中间留了个好口碑。虽然一年恢复高考取消推荐,但在一年却给我的人生打了个很好的地基……。

外面的锣鼓再一次敲了起来。这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朝屋外走去 ,情不自禁的融入到他们的行列之中,与他们一起舞锤弄擦,兴奋不已,好像回到了十七八。

中餐:品尝陕北风味美食

美!黄河壶口瀑布豪迈壮美 游人如织

游壶口瀑布,对于很多人来讲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而对于我们这个组合的出行家庭来讲,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一行八个人,平均年龄是65岁,有两位80多岁的老人,其中一位还属于半瘫,是坐着轮椅出行的。

决定去壶口瀑布游玩,心里就有些不踏实,推着轮椅可以走近瀑布吗?老太太能不能观赏到瀑布呢?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最终还是觉得车到山前必有路,一切去了看情况再说。

100来公里的行程,当我们穿过北京知青旧居后,不多时就来到了壶口瀑布。

踏上景点小交通,伴着“谷涧响雷”的轰鸣,十来分钟就来到了瀑布景区。

亲情相伴,自驾六日红色游

景区内,除了攀爬陡峭的台阶,就是行走在坚硬且宽敞平坦的,砂岩构成的河岸边上,这里几乎没有一点砂石,偶尔有段石板路,也不方便轮椅推着走。所以进了景区就轮番抬着老太太,一直移步到观景台。一路上很多人投来羡慕和惊诧的目光,也有很多人不太理解。但我们还是尽力给到了老人想要的。

老爷子还好,自己上上下下走得还挺欢,我们担心路不平,台阶又陡,时不时想搀扶一下,总被老人拒绝,他坚持着独自前行,两个妹妹只好尾随其后。

站在壶口瀑布的第二个观景台上,看着300余米宽的滚滚黄河水飞流直下,在50米的落差中翻腾倾涌,声势如同在巨大无比的壶中倾出。

湍流急下激起的水雾腾空而起,恰似从水底冒出的滚滚浓烟,在阳光的照射下,一条彩虹飞架在黄河两岸,其声、其势、其景,实在是动人心魄

水雾把我们的衣服从头到脚都浸湿了,大家也全然不顾,各种的观景、拍照、互动,让人目不暇接乐不思蜀,沉醉在一片欢乐之中……。

美!黄河壶口瀑布,乐!我们这个大家庭

Day4:延安市周边红色游

游观杨家岭革命旧址

延安,是爸爸梦寐已久向往的地方。

一大早,我们就来到杨家岭革命旧址旅游风景区,本来是要请个解说员,服务处的同志告诉我们,租个电子无线导览机就可以随走随听了。

这电子无线导览机,还真是不错。从跨进杨家岭大门的那刻开始,每经过一个地方,它都会详细的讲解这个地方过去发生过的一切事情。

亲情相伴,自驾六日红色游

我们了解到:延安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而杨家岭从1938年到1947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和办公。这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

行至中央大礼堂时,随着人流的涌动,走进了七大的会场。听着电子导览机的讲解,脑海中还原了七大会场的现状,令我们肃然起敬。

我们一行,每一个人都站到哪个主席台前去挥了挥手,两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也不例外,好像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创举,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随后又参观了中央领导的住宿,以及各部委的办公地。延安的窑洞依山而建,一层一层的。我们担心老爷子攀登吃力,劝其看看下面的就可以了,哪知老爷子兴致不减,一直坚持登上最顶端,参观了青委办公的地方,让我们这些子女们都感觉到自愧不如啊。

游览完毕,老爸边谈游览体会,边给我们讲革命故事,真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啊。


延安枣园 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枣园革命旧址,已成为全国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在红色旅游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走进枣园,我们被眼前的情景折服,那一队队身着新四军服装的队伍,他们或是席地而坐,拿着笔纸在听着或记录着;或是围成圈立在地上讨论着;或是排列着整齐的队伍,阔步地穿行在林荫小道间……。仿佛我们也已经置身于革命的大熔炉之中了。总之紧张有序的活动把整个枣园妆点得格外生机勃勃。

亲情相伴,自驾六日红色游

我们穿过一拨又一拨的人群,直接来到当年领袖们居住的窑洞参观。毛主席的窑洞里仅有的家具是:两个书柜,一张床,几张木椅和一张木桌,木桌上有一部电话、两支笔、一个油灯。主席就是在这样简陋的办公条件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紧接着又参观了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的旧居,居住和办公条件同样是那么的简陋。老一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真是鼓舞人心。

继续前行又参观了中央书记处小礼堂、中央医务所、幸福渠等景点。

所到之处,无论是窑洞还是建筑物,清一色的老土黄色,若隐若现地点缀在繁多的花草和绿树丛中,与那些个梨树、银杏、刺柏、柳树、槐树、皂角、杏树和枣树朝相呼应,构成了到独特的景致,显得清幽还十分的迷人。

与杨家岭相比,感觉枣园更是一个园林式的革命纪念地

亲情相伴,自驾六日红色游

随后我们又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游了宝塔山

Day5: 延安——西安

西安风情小吃、大小雁塔,钟鼓楼,古城墙

晚上住:西安

Day6:西安——太原

此行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位于山西省介休市的张壁古堡。

张壁古堡:袖珍古堡小城与保存完整的万米地下长城实属壮观

它是一座融军事、居住、生产、宗教活动于一体的袖珍“城堡”,它集中了夏商古文化遗址、隋唐地道、金代墓葬、元代戏台、明清民居等许多文物古迹。

古堡的修建时顺塬势建造,从堡北向下俯视,左、中、右各有一条深沟向下延伸。堡的南面则有三条向外通道,堡西峭壁陡坡,是一条很深的深沟。堡东居高临下,有沟堑阻隔,真可谓"易守难攻,退进有路"的 山势。古堡的城墙多是用土夯筑而成。堡内有南门和北门两个城门,中间有一条街道把南北贯通,街道两侧有典雅的店铺和古朴的民居;几座庙宇琉璃覆顶,金碧辉煌,庄严的点缀在堡内。古色古香的北门筑有瓮城,南堡门是用石头砌成,堡门上建有门楼。

亲情相伴,自驾六日红色游

古堡地下遍布地道,地道为上、中、下三层立体,全部都是土结构,临沟处有洞口,这洞口既是进出地道的口,又可用作为观察敌情的哨卡。地道内多处留有通气孔,还有依井直下三层底部的地道口。如此庞大而复杂的地下工程,让人不由自主地就会对古人的智慧感到骄傲

张壁这个名字对于我们来说,今天之前很是陌生,观后才觉得,这座历经兴衰起落的古镇,积淀着雄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像一部厚厚的史书,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了它的分量与智慧。

张壁古堡的明堡暗道,真是太奇妙了,很值得一看。

六天的行程,圆了爸爸一个延安梦,也开启了婆婆重病后的旅游征程,皆大欢喜的给红色游画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