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帶領葉卡捷琳娜二世的軍事擴張運動

隨著蒙古帝國(嚴格來說,統治俄羅斯地區的是欽察汗國)的瓦解,莫斯科公國逐漸在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的帶領下走向了獨立,並脫離了蒙古人的控制。但這一時期的莫斯科公國還並沒有能夠轉化為帝國的基礎,直到公元1547年伊凡四世登基稱帝並自稱沙皇,才宣告了俄羅斯帝國的誕生,隨後俄羅斯帝國便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公元1744年,伊麗莎白一世為彼得三世選擇了一名未婚妻,這便是葉卡捷琳娜二世。而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到來,無疑給俄羅斯帝國帶來了翻天覆地般的變化。

淺談帶領葉卡捷琳娜二世的軍事擴張運動

伊凡四世畫像

有趣的是,葉卡捷琳娜二世是世居普魯士的日耳曼人。而且葉卡捷琳娜二世也原名也並非如此,而是叫索菲婭·奧古斯特。直到公元1744年,索菲婭·奧古斯特在正式皈依了東正教後才更名為這一富有明顯俄羅斯風格的名字。

而葉卡捷琳娜二世在進入俄羅斯皇室後也認識到了自己身份的轉化,自此為俄羅斯帝國的發展和繁榮盡心竭力。正是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期間,俄羅斯帝國一躍成為歐洲第一強國大國,成為令歐洲各國俯首稱臣,不敢直視的強權女皇。

淺談帶領葉卡捷琳娜二世的軍事擴張運動

莫斯科公國地理位置圖


嫁入俄羅斯皇室,更改自己的宗教信仰

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父親是普魯士安哈爾特-採爾勃斯特公國的公爵(通過戰功獲得的爵位,原本為普魯士的一名將軍),所以說,葉卡捷琳娜二世也算得上是貴族子弟,只不過其父親的封國過於狹小,不被其他普魯士大貴族所重視而已。然而葉卡捷琳娜二世卻與俄羅斯皇室有著一定的血緣關係,原因是她的表哥是彼得一世的外孫卡爾·彼得·烏爾裡希,也就是後來的俄羅斯帝國皇帝彼得三世。

此時任普魯士國王的是腓特烈二世,他希望藉助葉卡捷琳娜二世來達成與俄羅斯帝國之間的聯盟,以保護普魯士在歐洲的地位。於是以自己的名義向俄羅斯帝國女皇伊麗莎白一世送去了推薦信,並附帶了葉卡捷琳娜二世的一幅畫像。從這裡我們就可以清楚看出,從一開始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婚姻就附帶了強烈的政治色彩,而這名十五歲的小女孩卻對此渾然不知。

淺談帶領葉卡捷琳娜二世的軍事擴張運動

卡爾·彼得·烏爾裡希畫像

普魯士國王的推薦信從公元1742年冬季就已經發出,直到公元1744年初才接到了來自伊麗莎白一世的回信。雖然當時的交通並不算髮達,但普魯士與俄羅斯之間的互通往來也遠遠不需要一年之久,想來應當是俄羅斯皇室也在深思熟慮,究竟選擇哪一國為政治聯姻的對象。在經歷過一系列修養、文化、禮儀等考核後,俄羅斯皇室終於敲定了最終結果。《從德國小公主到俄羅斯大帝——葉卡捷琳娜二世的華麗轉身》中也曾提到:

"15歲時一場政治婚姻讓她離鄉背井從普魯士來到遙遠而陌生的俄國,身不由己地成為俄國未來沙皇的夫人。雖然葉卡捷琳娜美麗端莊、勤奮好學、遊歷豐富、善於交際,並且為了做一位地地道道的俄國人而努力學俄語,放棄自我宗教信仰而改信東正教,但無奈這些在她的丈夫——當時的彼得大公眼裡都無足輕重。"

淺談帶領葉卡捷琳娜二世的軍事擴張運動

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畫像

在筆者看來,伊麗莎白一世之所以會選擇葉卡捷琳娜二世,主要還是出於政治考慮,她自身和彼得三世的身份就決定了二人的婚姻大概率是要以政治聯姻為出發點的。葉卡捷琳娜二世自然代表著普魯士,彼得三世迎娶葉卡捷琳娜二世就等於俄羅斯帝國與普魯士結成了秦晉之好,雙方自然會站在統一戰線上共同對抗其他歐洲國家。這一結果不僅是普魯士想要看到的,也是俄羅斯帝國皇室想要看到的。

再加上葉卡捷琳娜二世本身就與彼得三世存在著血緣關係,更不必擔心其會對俄羅斯帝國產生不利,更不用提背叛俄羅斯帝國了,所以葉卡捷琳娜二世從一開始就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許多歐洲貴族公主都想要嫁給彼得三世,不經意間與葉卡捷琳娜二世形成了競爭關係)。同時,在伊麗莎白一世看來,與普魯士聯盟要好過與其他國家結盟,這才使二人走到了一起。但誰也沒想到,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到來會給俄羅斯帝國帶來了多麼大的影響,甚至改變了俄羅斯帝國的歷史走向。


顛覆彼得三世的統治,登基為皇

葉卡捷琳娜二世在出發時對這次婚姻一直抱有著極大期待,她希望彼得三世能夠給她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但當她抵達帝國境內後卻發現事情根本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簡單,俄羅斯帝國皇室內部也比她想象中混亂的多。

此時的彼得三世早已經有了心上人,那就是伊麗莎白一世的一名侍女。二人之間的感情早已維繫很久,所以彼得三世從始至終都未對葉卡捷琳娜二世有過一絲感情。而這次婚姻也是徹徹底底的政治聯姻,之所以選擇她為彼得三世的未婚妻,主要還是因為她與俄羅斯皇室之間有著血緣關係。而且這主要還是伊麗莎白一世的主意,並非彼得三世的意志,這就為後來二人婚姻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淺談帶領葉卡捷琳娜二世的軍事擴張運動

葉卡捷琳娜二世畫像

得知這一切的葉卡捷琳娜二世卻依然想要以一己之力改變這一切,比如刻苦學習俄語,希望自己能夠儘快融入貴族集團之中並獲得認可。在當時的俄羅斯貴族當中,如果不能夠熟練掌握俄語,則根本沒有任何地位可言。

同時葉卡捷琳娜二世也選擇放棄原來信仰的宗教,轉而信仰東正教。在德國進行宗教改革運動之後,絕大多數的德國人都改信路德教,而俄羅斯人則普遍信仰東正教。二者雖然都是基督教,但卻有著天壤之別,筆者在此不做過多贅述。葉卡捷琳娜二世轉信東正教這一行為立刻獲得了俄羅斯貴族的強烈歡迎和好感,她在貴族心目中的分量也因此得以大幅提升。

然而這對新婚夫婦的婚姻關係卻並不是很好,彼得三世常常外出不歸,葉卡捷琳娜二世只好以讀書來打發時間。而她所閱讀的書大多是政治、哲學一類的,這就為她後來的登基稱帝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基礎。

淺談帶領葉卡捷琳娜二世的軍事擴張運動

彼得三世和葉卡捷琳娜二世畫像

公元1761年聖誕節,伊麗莎白一世因病去世,皇位順理成章由彼得三世繼承。登基稱皇后的彼得三世對葉卡捷琳娜二世更加冷淡,甚至常常在眾人面前羞辱於她。在這種背景下,葉卡捷琳娜二世忍無可忍,聯合了奧爾洛夫兄弟(有傳聞稱是葉卡捷琳娜二世的情夫)、拉祖莫夫斯基和沃爾康斯基公爵等人密謀奪取政權。為了增加政變的成功性,眾人還秘密勾結了統領皇宮禁衛軍的軍官。

公元1762年年中,葉卡捷琳娜二世打出以"遵循俄羅斯人民的意志"為藉口的旗號將彼得三世推下皇位,自己則登基稱帝成為俄羅斯帝國的新一任皇帝。此後,葉卡捷琳娜二世開始大刀闊斧對俄羅斯帝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漸漸使俄羅斯帝國擺脫了貧困的現狀,進而走向了強富強。但是,想要進行改革,首先便要穩固自己的統治。對此,葉卡捷琳娜二世採取了一系列手段,終於獲得了貴族集團的認可與強烈支持。《千古風流一女帝——葉卡捷琳娜二世》中曾經提到了葉卡捷琳娜二世獲得貴族支持和改革的手段:

"葉卡捷琳娜很清楚,自己最大的政治倚靠是貴族階層和近衛軍。於是她的一切政綱都旨在強化君主權力,強化中央權力,強化貴族地主權力。她免除了貴族們當兵納稅的義務,賞賜給他們大量土地和農奴。農奴制在19世紀中期演變為俄國發展的桎梏,但是在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可能是最大限度利用有限的人力資源的好辦法。農奴制不僅讓貴族們欣喜若狂,也為國家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

淺談帶領葉卡捷琳娜二世的軍事擴張運動

俄羅斯帝國女皇伊麗莎白一世畫像,非英格蘭伊麗莎白女皇

很明顯,葉卡捷琳娜二世深知自己的皇位來路不正,但為了自身的命運她不得不這樣選擇。在她執政前期所頒行的政策大多都是取悅貴族集團和地主集團的,但也間接使俄羅斯帝國逐漸富強起來,這也為她後來能夠頻繁發動對外征服戰爭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樣,也正是因為她的施政核心都是站在貴族和地主集團的立場上,所以這些既得利益集團在葉卡捷琳娜二世對外發動戰爭時都給予了全力支持。

不過,由於葉卡捷琳娜二世過分向既得利益集團妥協,這就導致皇帝與農奴之間的矛盾更加激化,國內的起義運動也因此不斷髮生。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發動第一次俄土戰爭之時,正是因為國內爆發了相當大規模的起義運動,才不得不終止對外征服計劃,嚴重影響了俄羅斯帝國的對外擴張進程。


頻繁對外擴張,擴大俄羅斯帝國領土面積

葉卡捷琳娜二世所制定的擴張計劃核心是獲得出海口,如此就可以水陸並進,進而以更大規模的攻勢佔領更多本不屬於俄羅斯帝國的地區。而奧斯曼帝國一直掌握著俄羅斯帝國夢寐以求的黑海出海口,於是她選擇以遠交近攻的手段,先將奧斯曼帝國從歐洲政治中孤立,隨後再從陸地發起戰略進攻。

淺談帶領葉卡捷琳娜二世的軍事擴張運動

黑海地理衛星圖

公元1768年,葉卡捷琳娜二世命俄軍侵入波蘭領土,並以此為跳板準備對奧斯曼帝國發動總攻,雙方自此正式進入戰爭狀態。奧斯曼帝國在苦苦支撐九年後不得不停戰求和,而葉卡捷琳娜二世也如願以償獲得了黑海的出海口,並與盟友一同瓜分了波蘭。《葉卡捷琳娜二世對外擴張政策研究》中曾經提到:

"通過簽訂條約,俄國的克里木問題得以解決,克里木汗國從奧斯曼帝國中獨立出來,並且獲得了亞速海、刻赤及黑海北岸沿海地帶,獲得了黑海的出海口,並且俄國的商船可以隨意進出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把第聶伯河到布格河的草原地帶劃入自己的版圖,這為俄國進一步擴大巴爾幹利益奠定了基礎,為下一次俄土戰爭取得了有利地位。俄國,向世界霸權又邁進了一步。"

淺談帶領葉卡捷琳娜二世的軍事擴張運動

十五世紀時期的奧斯曼帝國版圖

葉卡捷琳娜二世在登基稱皇后先後對波蘭、奧斯曼帝國發動了大規模侵略戰爭,並將北高加索、白俄羅斯、立陶宛等大片土地統統劃入了俄羅斯帝國的版圖之中,一時間令諸多歐洲大國都無比震驚。諸多國家都擔心俄羅斯帝國所帶來的戰火會殃及自身,紛紛對其採取妥協政策,這就給葉卡捷琳娜二世擴張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機遇。

版圖的擴大和人口的增多給俄羅斯帝國的農奴制帶來了有利的發展環境,使國家的財政收入和地主、貴族集團的利益得以成倍提升。但隨著帝國版圖的擴大,農奴制自身的弊病也在不斷放大,直接導致帝國內部的階級矛盾開始激化。而葉卡捷琳娜二世並沒有能力根除農奴制的弊病,故而只好放任該制度在帝國境內繼續實施而不予理會,這也為後來的俄羅斯帝國覆滅埋下了伏筆。

淺談帶領葉卡捷琳娜二世的軍事擴張運動

晚年的葉卡捷琳娜二世畫像


結語

筆者並不確定葉卡捷琳娜二世是否在離開普魯士之時就已經存在了想要成為一代政治家的野心。但可以確定的是,正是由於彼得三世對她的冷淡和步步緊逼,才使葉卡捷琳娜二世不得不選擇以政變的方式推翻彼得三世的統治。葉卡捷琳娜二世此舉可以解讀為自保,也可以解讀為野心的實現。當然,這也與俄羅斯帝國皇室的混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伊麗莎白一世執政時期,有關她的負面傳聞就已經傳遍了整個帝國。在這種混亂的皇室氛圍下,又如何能不對葉卡捷琳娜二世帶來心理上的負面影響呢?

無論葉卡捷琳娜二世發動政變的理由究竟為何,但事實證明她確實是一名合格的政治家。而且從她的學習經歷和閱讀的書籍來看,她也確實有一定的政治天賦,這或許與她的貴族身份有著一定的關係。畢竟其父為普魯士的一名公爵,時常要處理些許政務,而葉卡捷琳娜二世受到感染也是有一定可能的。同時,如果沒有在俄羅斯帝國皇宮之中多年的學習經歷,想必她也無法在登上皇位後對帝國進行有效的管理,進而帶領俄羅斯帝國走向大國行列。

需要肯定的是,俄羅斯帝國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統治下再次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其功績也並不遜色於帝國的奠基者伊凡三世和帝國的開創者伊凡四世,許多俄羅斯人更是將她與彼得一世進行比較。俄羅斯人通常將她稱為葉卡捷琳娜大帝,更是對她的功績的最高評價。


參考文獻:

1.《從德國小公主到俄羅斯大帝——葉卡捷琳娜二世的華麗轉身》,何士龍著

2.《千古風流一女帝——葉卡捷琳娜二世》,張獻軍著

3.《葉卡捷琳娜二世對外擴張政策研究》,趙博楠著

本文內容來自今日頭條號:鈞儒說史 100%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存在疑義,請聯繫刪除。)我們將持續為大家輸出精彩的原創文章,歡迎小夥伴們訂閱轉發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