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從“貧困戶”到“出彩人”

陽春三月,萬物復甦。

張學:從“貧困戶”到“出彩人”

走進章丘區文祖街道東田廣村貧困戶張學家中,院子裡的幾朵小花格外引人注目,朝氣蓬勃,讓人不禁想到王安石的詩句:“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幾縷暖陽灑下,透露出一股青春的氣息,進入屋內,窗明几淨,物品擺放整齊,難以想象,這是一個貧困戶的家。

張學:從“貧困戶”到“出彩人”

2012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鉅變,改變了這個家庭原有的生活軌跡,戶主張學突發腦積水,手術加住院治療,前後花去二十餘萬元,讓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更重要的是,這個家庭失去了經濟來源......兒子張鎮忠只得放棄學業,一邊打工,一邊與母親鞏發花共同照顧父親。

張學:從“貧困戶”到“出彩人”

感黨恩,自己的路我要走出自己的樣子!

2014年,考慮到張學一家的實際情況,村裡按照相關程序,將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起初,張學並不“高興”,“貧困戶”這個詞對於要強的張學來說,太過刺眼,“有時走在村裡,感覺鄰里都在背後指指點點”,他也曾多次找到村裡,委婉的表示自己不想當這個貧困戶,支部書記張寶忠對他說:“國家有這個政策照顧你,而且當貧困戶你住院看病時,能報銷的更多,也是給家裡減少負擔啊!”

張學:從“貧困戶”到“出彩人”

大病之後,張學的身體一直比較孱弱,幹不了重活,到現在腦子裡還插著三根管子,村幹部和兒子也勸其在家“休養”,但張學卻堅持帶病外出當小工,村幹部和家人不讓他出去,可一不留神他就偷偷的跑出去。“爸爸,現在村裡和包聯幹部對咱幫助這麼多,我也可以出去掙錢了,咱的生活會越來越好的,你就別出去幹活了。”“幹不了重活我還幹不了輕快點的嗎?自己的路還得自己走!”有一次讓兒子說的急眼了,張學這樣說,從此以後,對於這件事,兒子再也沒有說過什麼......

張學:從“貧困戶”到“出彩人”

現在,和包聯幹部“親如兄弟”的張學,有各項政策保障,“脫貧”已然不是問題,但卻再也沒有提過不當貧困戶的事情......

張學:從“貧困戶”到“出彩人”

只要堅持就一定會有希望

2017年左右,張學的妻子鞏發花被查出乳腺癌,雖然那時他們一家已經是“貧困戶”,享受了較大的醫療費用減免,但對於這個不幸的家庭來說,這筆醫療費用仍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讓這個家庭再次揹負了沉重的債務。

張學:從“貧困戶”到“出彩人”

2019年,“貧困村”東田廣村在第一書記張濤的協調下,引進了黃粉蟲扶貧項目,除了每年給村裡帶來一筆可觀的集體經濟收入外,還給村裡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安排了“扶貧崗位”,鞏發花就是其中之一。“我們這個家多虧了政府和村裡!”鞏發花感恩的說,不止這樣說,她也以實際行動回報幫扶:在黃粉蟲車間,她總是到的最早的那個,打掃衛生、挑“蟲子”、喂“蟲子”......一天工作10個小時左右。因為生過大病,還要長期服藥,有時,身體也會吃不消,但是一想到村裡和包聯幹部的良苦用心,“我就咬咬牙,堅持堅持!”鞏發花這樣說。村裡知道了這種情況,第一時間找到黃粉蟲公司負責人,提出是否可以讓貧困戶“倒班”上崗,一方面保證公司正常運轉,另一方面可以讓更多的貧困戶受益,而且,貧困戶大多身體不是很好,也可以輪流“休息”,該建議得到了公司的大力支持。

張學:從“貧困戶”到“出彩人”

貧困戶中也能走出“出彩人家”

為落實“鄉村振興先從搞好家庭環境衛生開始”的要求,區婦聯在全區實施“出彩人家”創建三年行動,經過層層篩選,張學戶被評為“出彩人家示範戶”。“出彩人家示範戶”的牌子掛在張學家大門口那一刻,鞏發花心裡美滋滋的,很多人也不會想到,這個牌子會掛在一戶貧困戶家中,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可能我也不會相信。

張學:從“貧困戶”到“出彩人”

這個牌子見證了這個家庭的變化,也見證了這個家庭一步步走來的艱辛!同時,它也向我們證明:貧困戶中照樣能走出“庭院美、生活富、家風好”的“出彩人家”!

張學:從“貧困戶”到“出彩人”

如今,張學的身體已經趨於穩定,在外打小工的他,每年有3萬元左右的收入;村裡給其妻子安排了“貧貧互助崗”和黃粉蟲車間的扶貧崗位,每年收入也在2萬元左右,還有幾千元的扶貧項目收益分紅;兒子也已經工作,每月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並且在今年3月份,還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

張學:從“貧困戶”到“出彩人”

現在,一家人對未來都充滿了希望,幸福生活就像院子裡的花兒一樣,多姿多彩,生機勃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