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管制:为了胜利,你们愿意牺牲自由吗?

之前,有粉丝给我留言说:方老师,我的兴趣爱好跟你一样,我就喜欢战争,特别希望能亲身上一次战场。

在这必须得澄清一下,咱俩兴趣爱好不一样,我喜欢战争史、喜欢盔甲武器、喜欢战争片、也喜欢讲打仗,但从来不喜欢战争。

因为战争来了,就意味着有流血,有牺牲,退一万步讲,就算不在战场上过那刀头舔血的日子,百姓们日常的生活也要收到很大影响。

就像如今,西班牙、意大利和美国的疫情都已呈现失控状态,同时部分国家也宣布进入战时管制,那么,到底什么是战时管制,对我们的生活又会带来那些影响。

01 什么是战时管制

战时管制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一战时期的德国,以前哪个国家都没打过规模这么大的战争,最多打个一年半载的这场仗就打完了,所以后方基本不会出现什么物资紧缺的情况。

但一战就不一样了,那是人类第一次遇到这么大规模的苦战,恨不得把人脑袋打成狗脑袋,前线上百万的人吃马喂,很快就把后方给吃空了。

战时管制:为了胜利,你们愿意牺牲自由吗?


苏联战时的食物配给制

英法这边还好办点,毕竟他们掌握这海上交通,还能收到从美洲甚至是从亚洲运来的商品,德国那边可就没咒念了,因为制海权在英国人那里,自己的商船出海就是个死,久而久之德国运不进来商品,国内就出现了物资紧缺的情况。

于是,德国的新鲜水果、高级酒、丝绸衣服和皮鞋首先从商店中消失,随后是鸡蛋、白面包、肉制品和猪油。

到1916年底,连土豆、面粉和煤炭都成了稀缺的紧俏商品,几百万德国人不得不靠喂牲口的芜菁度过了1916到1917年的冬天。

战时管制:为了胜利,你们愿意牺牲自由吗?


1916年 柏林奥运会海报

为解决商品短缺的问题,德国人想出来不少替代品。

他们从煤里边提炼出糖精、用马肉做香肠、用纸和皮革的边角余料做皮鞋等等,但就是这样,生活物资还是不够。

没办法他们只能宣布进入战时管制,实行食物配给,每人每天的粮食有定量,那点东西根本不够吃。

所以在战争最后两年,德国国内有超过85万人死于饥饿和营养不良。老百姓都饿成这样了,那前线吃的好么?

也不咋样,德国公海舰队旗舰“腓特烈大帝”号水兵食堂每天菜单是400克黑面包、芜菁、干鲭鱼和土豆皮汤。

战时管制:为了胜利,你们愿意牺牲自由吗?


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号在德国服役期间的绘色照

水兵们吃的差,但是军舰上的军官就不一样了,公海舰队的军官食堂不时飘出烤肉、洋葱汤和苹果奶油馅饼的香味。

老百姓饿肚子省出来的那些粮食,全给当官的吃了,

士兵们一看我在前线饿肚子,我爹妈在家里饿肚子,为的就是让你吃饱饭,立刻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宣布起义。

一战的德国能投降,也和这次水兵起义有很大的关系。

02 战时管制下的众生相

其实说到战时管制,不光限制粮食,其他方面也有严格的限制。

比如说工业用品的分配上,还有消息管控等等很多方面,国家都会强制性介入,跟平时都不一样,但给老百姓造成影响最大的,还是吃饭和出门。

就拿二战时的英国来说,老百姓上市场就买不着肉了,只能按照国家的定量分配领肉,为此英国百姓是怨声载道,消息上达天听。

战时管制:为了胜利,你们愿意牺牲自由吗?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

首相丘吉尔就微服私访,到肉食品分配市场去看,丘吉尔看完说:伙食还行啊,够我吃一天的了,为啥有这么多人不满意?然后厨师长告诉他,这是一周的分量。

再往后别说肉了,连午餐肉都吃不着,后来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就写过关于午餐肉的日记。

战时管制:为了胜利,你们愿意牺牲自由吗?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1925年10月13日—2013年4月8日)

在1943年圣诞节,她有几个朋友上家来玩,她心一狠就开了两罐午餐肉,给她朋友吃的是红光满面满嘴流油,止不住的说:今天这顿饭太丰盛了。

但撒切尔夫人自己知道多心疼,这可是自己一个月的口粮。

有同学就问了,假设这时候我自己有钱,既然领不着肉吃,我自己下馆子行不行?下馆子没问题,但想大吃一顿没门。

1940年英国就出台一项法律,规定英国餐馆禁止向顾客同时提供鱼和肉,也就是说我去饭店点了清蒸鲈鱼,就不能再点红焖羊肉了,谁要是非得往枪口上撞,自己上交罚款不说,饭店也得跟着停业整顿。

战时管制:为了胜利,你们愿意牺牲自由吗?


1940年大轰炸后的伦敦送奶工

同时政府自己掏钱,建立了类似于公社食堂方便平民吃饭,也是不准同时吃鱼和肉,一开始这种餐厅真叫公社食堂,后来丘吉尔名字嫌太共产主义,于是改叫英国餐厅。

1942年,眼见得前方吃紧,英国政府又通过两项规定:一是禁止顾客点超过三道菜,而且只有一道能是荤菜;二是每顿饭餐费禁止超过5先令。

不过,炸鱼和薯条不在限制配给之列,所以英国从上到下都可以敞开肚皮吃,这东西二战前只是社会最底层才吃的东西,没想到因为这个流行了起来,还在二战后成了英国国菜。

战时管制:为了胜利,你们愿意牺牲自由吗?


1940年的“英国餐厅”

跟英国相比,美国在食物这方面就放开的多了。

整个二战期间,他们从来没有实施过食物配给制,只是提出了“星期二不吃肉”的倡议,具体做不做就看公民自己的主动性了。

另外他们还鼓励公民吃“爱国肉”,什么是爱国肉呢,就是动物的器官,比方说心肝肾,也包括头,耳朵和蹄子。

战时管制:为了胜利,你们愿意牺牲自由吗?


美国战时的宣传手册

一时间美国满大街都是猪头肉、烤大腰子,但是他们那烹饪水平实在是不怎么样,这动物内脏边角料他们做完了也是色香味都不占,所以二战结束以后,这些爱国肉就又都没了。

03 战时管制对交通的影响

战时管制除了对吃饭问题有影响以外,对人们的外出影响更大了。

二战时期,不管在哪个国家,车和油就不能想买就买了,在英国,你想买车得摇号,摇中你的概率比在北京摇号还低,而且为了安全着想,你摇上号以后,最好都在白天上街,别开夜车。

因为,当时英国人为了降低德军空袭的准确度,进行了严厉的灯火管制,不光是房屋,

所有夜间行驶的汽车都不准开车头灯,因此导致的夜间车祸事故,层出不穷,用当时的人话说:灯火管制导致的各种事故每月能干掉600个英国人。

战时管制:为了胜利,你们愿意牺牲自由吗?


1940年,大轰炸后的伦敦图书馆

大洋彼岸的美国日子能好过点,他们没有灯火管制,不用在晚上摸黑开车。

但美国人开车上街,不能随便踩油门,美国的很多路牌上都写着“限速35英里”,这是二战以后才竖起来的牌子。

战时管制:为了胜利,你们愿意牺牲自由吗?


限速35英里

为什么限速这么慢,因为这样能够减小对轮胎的损耗,换轮胎的次数就少了,工厂就能把更多的轮胎投入到前线。

看到这大家也就应该能明白了,战时管制到底对我们生活有多大影响,所以还是我开头说的那句话:希望战争能够尽可能少的出现,不管它是有硝烟的还是没有硝烟的,即便是出现了,也希望能够尽可能早的结束。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