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8軍誕生地――河南省鄲城縣吳臺廟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8軍誕生地――河南省鄲城縣吳臺廟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8軍誕生地――河南省鄲城縣吳臺廟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8軍,前身是晉冀魯豫軍區所屬豫皖蘇軍區部隊和中原野戰軍第1縱隊第20旅。抗日戰爭勝利後,為抗擊國民黨軍隊向解放區的大舉進攻,準備機動地執行戰略任務,晉冀魯豫軍區遵照中共中央關於編組超地方性正規兵團的指示,將晉冀魯豫軍區第1軍分區第2團、獨立團,第10軍分區河北民軍第1團編成第19旅;第8軍分區第5團、獨立團,第11軍分區第9團編成第20旅;第9軍分區騎兵團、獨立團、衛河支隊、新4路編成的第21旅,在河南滑縣地區組成晉冀魯豫軍區第7縱隊,楊勇任司令員,張霖芝任政治委員,趙基梅任副司令員,張國華任副政治委員,昌炳桂任參謀長,王輝球任政治部主任。縱隊組成後,即南下豫東作戰。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8軍誕生地――河南省鄲城縣吳臺廟

1946年12月,張國華奉命率晉冀魯豫軍區第7縱隊一部越過隴海線南下,與晉冀魯豫軍區第6軍分區、華中第8軍分區在睢縣平崗地區會合,12月12日成立豫皖蘇軍區,司令員張國華,政治委員吳芝圃,參謀長陳明義,政治部主任王幼平,隸屬晉冀魯豫軍區。1947年3月,晉冀魯豫軍區第7縱隊與晉冀魯豫軍區第1縱隊合編為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縱隊。下轄第1、第2旅;原第7縱隊第19、第20旅番號不變,第21旅撤銷,部隊分別編入第19、第20旅。

豫皖蘇軍區組建後,軍區機關駐吳臺廟西大顧寨。大顧寨作為豫皖蘇軍區後方基地,建有軍區招待所、軍區醫院,1947年9月在軍區司令員張國華的親自過問下,軍區供給部副部長秦焯然籌辦大眾菸廠,聘請大顧寨群眾四人,生產出“大眾”牌捲菸,每包50支。規定白天生產,晚上停止;敵人不來就生產,敵人來了藏好工具缸原料。捲菸的經濟收入,供應豫皖蘇軍區開支,1948年初遷至界首。《拂曉報》路西版1946年8月改為油印《雪楓報》,後因形象緊張,《雪楓報》停刊,改成油印八開四版《雪楓快報》,作為豫皖蘇軍區的機關報。1948年初《雪楓報》恢復鉛字印發,10月《雪楓報》隨豫皖蘇分局從界首移駐大顧寨。與此同時,豫皖蘇軍區部隊為配合野戰軍進行魯西南戰役和向中原挺進,橫掃豫皖蘇邊境地區,攻克七城,殲敵6000餘;繼而破擊平漢路,攻佔淮陽等縣城。

1947年8月,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豫皖蘇軍區各級領導在明確各自任務後,都急匆匆分頭行動。軍區司令員張國華率領軍區機關幹部進村入戶,搞宣傳、做工作。一方面進行緊張的籌備糧食、柴草及架設浮橋等支援大軍過境的工作;另一方面緊急動員起來,堅壁清野、破壞路橋、隱藏船隻、晝夜襲擾,全力遲滯尾隨劉鄧大軍而來的國民黨軍20多個正規旅。劉鄧大軍南下要過沙河,為不耽誤大軍行程,張國華親自帶領2分區軍民整修黃泛區道路,準備渡沙河的器材,徵集數百隻船,連夜拼起兩座浮橋。17日,劉鄧首長進駐吳臺大牛嶺,18日夜,劉鄧中路大軍通過黃泛區,急行軍30多里,直奔沙河。由於豫皖蘇軍區部隊已預先搭好浮橋,指揮部得以順利通過,第二天天明到達沈丘縣賈寨,把尾隨的敵人遠遠地甩在了後面。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8軍誕生地――河南省鄲城縣吳臺廟

華東野戰軍7月分兵,在陳(毅)粟(裕)率領下挺進豫皖蘇。1947年10月8日,華野指揮機關和直屬隊進駐吳臺廟地區,令豫皖蘇軍區前往會合。張國華率軍區第3團、幹校當日下午進至吳臺廟附近。隨即,張國華和吳芝圃在大顧砦晉見陳粟首長,彙報前段時間軍區部隊整頓的情況並領受任務。陳粟首長指示區黨委和軍區:迅速向渦河、沙河以南、淮河以北及泛西廣大地區開闢新區,組建各級黨政機構,大力發展地方武裝。軍區主力及原有各分區,應乘勝清剿各地國民黨地方團隊,鞏固現有地區。張國華、吳芝圃回到駐地,連夜將陳粟的指示整理出來。12日在安平召開區黨委和軍區擴大會議,第1、2、3 地委、分區的領導及有關人員參加了會議。會上,張國華傳達陳粟首長指示精神,分析戰略進攻以來區內外的大好形勢,今後的任務:一是貫徹執行中共中央頒佈的土地法大綱,在各中心區進行土地改革;二是各分區抽調人員、武裝,組建新的分區,由第2、1、3分區分別幫助組建4、5、6分區。

1948年5月,中原軍區成立,豫皖蘇軍區改屬中原軍區,晉冀魯豫野戰軍改稱中原野戰軍。第20旅改稱中原野戰軍第1縱隊第20旅。之後,該旅曾參加宛東戰役、開封戰役、睢杞戰役、襄樊戰役。10月,豫皖蘇軍區參加淮海戰役。《雪楓報》以宣傳報導淮海戰役為主,派出大批記者到前線採訪,隨支前民工上前線播發勝利消息和民工的感人事蹟。1949年2月,《雪楓報》出版終刊號,奉命隨軍南下,與山東《新民主報》同志匯合,在南京解放第三天,報社全體同志隨軍管會進入南京,接管原國民黨中央日報和印刷廠,創刊了南京市委機關報——《新華日報》。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戰役勝利結束,解放軍參戰部隊轉入休整期。根據毛主席“1949 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向長江以南進軍”的指示精神,2月初中央軍委發出命令,全軍進行統一整編,原中原野戰軍整編為第二野戰軍。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張際春,參謀長李達。下轄第3、4、5 兵團和一個特種縱隊,共 28萬餘人。第5 兵團司令員楊勇,政治委員蘇振華,轄第16、17、18軍。18軍軍長張國華,政治委員譚冠三,副軍長昌炳桂,副政治委員王幼平,參謀長陳明義,政治部主任郭影秋,副參謀長兼後勤部部長匡斌。全軍共2.7萬餘人。

1949 年 2月18日,河南鹿邑縣吳臺廟(原屬鹿邑)紅旗招展,第18軍成立大會勝利召開。張國華、譚冠三、昌炳桂、王幼平、陳明義、郭影秋、匡斌等主要領導,莊嚴地佇立在主席臺,檢閱部隊。臺下有18軍2.7萬餘人以團單位組成的方陣,地方黨政軍領導及吳臺廟周圍的群眾也參加了會議。首先副政治委員王幼平宣讀中央及第二野戰軍司令部的命令,之後軍長張國華講話。他說,“同志們,今天。豫皖蘇軍區部隊與中原野戰軍第1縱隊第20旅正式合併,組建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8軍。18軍下設的3個師,個個都是經歷過槍林彈雨洗禮的英雄部隊。其 52師原是晉冀魯豫和中原野戰軍的主力部隊之一,參加挺進大別山戰功赫赫,師長吳忠、政治委員劉振國;53師原是豫皖蘇軍區獨立旅,其前身為新四軍第12旅,在艱苦的環境中打了許多漂亮仗,師長金紹山、政治委員王其梅;54師是抗日戰爭中縣以上的基幹武裝,在堅持和擴大豫皖蘇軍區的鬥爭中戰績卓著,師長魏洪亮、政治委員羅野崗、副師長於炎林。我們一定要珍惜榮譽,永葆部隊的英雄本色,再立新功!”政治委員譚冠三作了當前形勢與任務的講話,傳達了幾日前劉鄧在河南商丘召開的總前委會議精神——關於渡江作戰的問題。會後,18軍制定了《十八軍成立之初的注意事項》、《如何做好渡江戰役的準備工作》,在部隊進行建設野戰軍與解放全中國的意義的教育,及山地作戰的戰術教育示範,廣泛開展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教育。通過講政策、路線和形勢任務。闡明解放戰爭與廣大指戰員、群眾的密切關係,啟發指戰員的覺悟;通過發動指戰員控訴國民黨摧殘家鄉、同胞、戰友的罪行,培育大家的戰鬥精神,樹立了將革命進行到底、解放全中國的思想。部隊經過整編、訓練和不斷政治動員,情緒高,鬥志旺,在18軍南下誓師大會上,部隊士氣高漲。“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壯大解放軍,迅速爭取全國勝利”的口號響徹各師駐地,一些“開小差”溜回家的戰士也在親人的陪同下歸了隊。3月5日,二野各軍陸續南下。

3月8日,第5 兵團首長在駐地河南省沈丘縣西王老寨召開會議,重申毛澤東在新年獻詞《將革命進行到底》中“1949 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向長江以南進軍”的指示精神,進行了渡江作戰的動員報告。兵團領導和各軍、師、團領導和機關參加了會議。會議結束後,張國華和譚冠三要求18軍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及時把會議精神和要求傳達到每一個指戰員。

3月11日,18軍第53師(轄157團、158團、159團及直屬部隊8000 餘人)從吳臺廟、第54師從鹿邑縣觀音堂、第52師從沈丘告別豫皖蘇地區的父老鄉親,浩浩蕩蕩向南開進。18軍南下途中,春雨瀟瀟,道路泥濘,在18軍文工團軍樂隊演奏的《解放軍進行曲》《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節拍中,指戰員們雄赳赳氣昂昂疾速行進。4月20日,渡江戰役開始。第18軍作為渡江大軍西集團第二野戰軍的總預備隊,26日在安慶至樅陽鎮地段勝利渡過長江,向殷家江、祁門、開化、衢州一線挺進,追殲逃敵。5月5日,在馬金嶺戰鬥中,殲國民黨安徽省保3旅、保5旅計5000餘人,活捉國民黨安徽省主席兼中將保安司令張義純。之後,第18軍一部西進鄱陽湖,解放湖口、都昌、九江、廬山,保障南下大軍糧道安全。6月底開始,該軍又先後配屬第二野戰軍第4兵團,由第四野戰軍指揮,參加湘贛戰役,配屬第四野戰軍第12兵團參加衡寶戰役,對白崇禧集團作戰,在陽明山地區殲敵第58軍,俘敵800餘人。此後,第18軍歸建,集結邵陽地區,轉入進軍西南的準備工作。

1949年11月初,開始向大西南進軍。第18軍為第5兵團第二梯隊,向湘西開進,相機參加作戰。24日,挺進貴陽後,尾隨第16軍向川南疾進;第54師留駐畢節,對付黔滇敵軍,保衛入川部隊側後安全。主力經筠連,沿鎮雄、洛表、珙縣,直出宜賓,截斷敵退滇之路。第18軍除留一部接管宜賓外,主力過長江,沿江向樂山挺進,截斷成都地區敵人最後一條西逃之路。在參加成都戰役後,第18軍留川西地區擔任清剿國民黨軍隊殘餘和土匪的任務。

1950年1月6日,中共中央西南局及西南軍區令第18軍在第14軍和西北軍區一部的配合下,執行進軍西藏的任務。2月2日,進軍西藏支援司令部在重慶成立。2月3日,第18軍組成進藏先遣支隊,12日進駐雅安。3月18日,第18軍在樂山舉行進軍西藏誓師大會。29日,第52師師長吳忠率第154團作為進藏先遣支隊,從樂山出發,4月28日抵甘孜。王其梅副政委、李覺參謀長到達雅安後,原進藏先遣支隊改為前進指揮所,進抵甘孜。4月初,第18軍第53師副政委苗丕一率領第157團為南路先遣隊,自鼎山出發,7月30日抵巴安(今巴塘)。同時,另3個團及軍直一部參加修建雅安至甘孜段公路。10月開始,第18軍第52師在兄弟部隊配合下,進行昌都戰役,經大小戰鬥20餘次,共殲敵5700餘人,解放昌都,打開了進軍西藏的大門,為和平解放西藏創造了條件。

1951年1月18日,原進藏支援司令部與第18軍在川部隊、機關合並,組成第18軍後方部隊司令部。2日,班禪警衛營隨西北野戰軍進藏部隊入藏,編入第18軍序列。4月,後方部隊第53師、第54師、軍直等部1.4萬餘人,修建甘孜機場。5月,成立康藏公路修建司令部。築路部隊遵照毛澤東“一面進軍,一面修路”的指示,在兄弟部隊和各族人民支援下,經過5年的艱苦奮鬥,架起北京通往拉薩的“金橋”,全長225公里的康藏公路1954年12月25日勝利建成通車。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簽定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定。25日,中央軍委發佈進軍西藏的訓令,第18軍開始向拉薩及西藏全境進軍。7月1日,張國華、譚冠三等率軍機關從甘孜出發向拉薩前進。25日,軍進藏先遣支隊成立,先遣支隊從昌都出發,9月7日進駐大昭、日喀則、江孜等地,勝利完成進軍西藏、和平解放西藏的任務。

1951年12月,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決定成立西藏軍區,以第18軍進藏領導機構組成軍區機關,駐拉薩。司令員張國華,政治委員譚冠三,副司令員昌炳桂,副政治委員王其梅,參謀長李覺,政治部主任劉振國。下轄第52、第53、第54師、昌都警備區、日喀則警備區,黑河警備區、第18軍後方部隊司令部及騎兵第1團、工兵第5、第8團、西藏軍區幹部學校、獨立支隊、班禪警衛營、第9代本等。1952年2月10日,西藏軍區在拉薩正式成立。3月17日,第18軍改為西藏軍區,番號即行撤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