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條鏽病已9省發生,草地貪夜蛾“捲土重來”,防控情況如何?

據專家預測,今年農業的病蟲害是屬於偏重的年份,具體到小麥就是條鏽病和赤黴病,從玉米上看主要就是草地貪夜蛾的威脅。

3月22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二級巡視員謝焱證實,目前,小麥的條鏽病已經在西南、漢水流域和黃淮南部的9個省發生了100多萬畝,草地貪夜蛾在西南華南等地也有發生。

小麥條鏽病已9省發生,草地貪夜蛾“捲土重來”,防控情況如何?

小麥條鏽病是典型的氣傳流行性病害,擴散區域廣、流行速度快,一旦大面積流行將嚴重影響小麥產量。據各地調查,截至3月17日,今年已發生面積比2017年和2019年同期分別增加64.7%和4.3倍,是近10年來同期發生面積最大、程度最重的一年。而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監測網調查監測,預計草地貪夜蛾全年發生面積1億畝左右,黃淮海夏玉米苗期遭遇草地貪夜蛾危害風險顯著增加,極有可能造成缺苗斷壟危害。

針對今年病蟲害偏重的形勢,農業農村提前制定預案,提前下撥防控資金,做好物資準備,及時組織了冬春季防治。截至3月19日,小麥條鏽病累計防治面積是1269萬畝,是發生面積的1.2倍。草地貪夜蛾累計防治面積是77萬畝,是發生面積的1.26倍。“應該說基本做到了應防盡防,而且有些地方、有些地塊都是防治了兩遍。” 謝焱。

小麥條鏽病已9省發生,草地貪夜蛾“捲土重來”,防控情況如何?

我國是農業生物災害頻發國家,農業生物災害已成為糧食安全生產的主要制約因素之一。今年全球遭遇疫情,端牢飯碗,農業防災減災保豐收意義更為重大。3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草案)》,細化完善了監測預報、預防控制、應急處置等全鏈條防治制度安排。而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提出,“抓好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害防控”。足見國家對做好重大病蟲害防治、穩定糧食生產的重視。

據瞭解,2月20日,中央財政預撥農業生產和水利救災資金14億元,用於支持各地做好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相關工作。

其中,安排糧食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8億元,用於支持湖北、河北、安徽等26個省(區、市)做好糧食等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安排草地貪夜蛾防控4.9億元,用於支持雲南、廣西等21個省(區、市)做好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另外,還安排農區蝗蟲防控0.3億元,用於支持四川、山東、河南等15個省(區、市)做好農區蝗蟲防控工作。

小麥條鏽病已9省發生,草地貪夜蛾“捲土重來”,防控情況如何?

對於大家所關心的用藥保障問題,據農業農村部調度,防治的農藥總體是夠用的。當前所急需的小麥條鏽病、赤黴病,還有油菜的菌核病的用藥,涉及的156家農藥企業,復工復產率已達94%,可以提供6.5萬噸對路的農藥,能夠滿足農藥需求;草地貪夜蛾推薦所用藥有28種,庫存量也能夠滿足6億畝同類型害蟲的防治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