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悍將李如鬆出征,一戰斬殺倭寇萬人

李如松,字子茂,號仰城,遼東鐵嶺衛人。祖上是來自朝鮮的內附民,後因種族一說稱祖先是唐末避亂遷入朝鮮的漢人。遼東總兵 李成梁 長子,明朝忠義名將。

萬曆十六年,,日本關白豐臣秀吉統一日本,結束了分裂割據的戰國時代,執掌了日本的軍政大權。他企圖佔領朝鮮並侵略中國,取代大明王朝,以實現稱霸東亞的野心。萬曆二十年四月,豐臣秀吉派遣近二十萬軍隊進犯朝鮮。


明朝悍將李如松出征,一戰斬殺倭寇萬人

倭寇從釜山兵分三路向朝鮮王京進襲,東路加藤清正,西路黑田長政,中路小西行長。由於朝鮮李朝政府腐敗,內部黨爭激烈,武備廢弛,面對倭寇的進攻,君臣束手無策,兩月之內,王京淪陷,兩名王子被俘,朝鮮“八道幾盡沒,旦暮且渡鴨綠江,請援之使絡繹於道”,朝鮮國王李昖逃往平壤,接連派出使者嚮明朝求援。面對危急形勢,神宗皇帝決定派兵東征,援朝御倭。

明朝悍將李如松出征,一戰斬殺倭寇萬人


在朝鮮軍隊配合下,與倭寇浴血奮戰一天之後,殲滅了大量倭寇,收復了平壤城。李如松在此次戰役中作戰勇敢,指揮有方,“如松提大軍直抵城下,攻其東南。倭炮矢如雨,軍少卻。如松斬先退者以徇。募死士,援鉤梯直上。倭方輕南面朝鮮軍,承訓等乃裝露明甲。倭大驚,急分兵捍拒,如松已督副將楊元等軍自小西門先登,如柏等亦從大西門入。火器併發,煙焰蔽空。惟忠中炮傷胸,猶奮呼督戰。如松馬斃於炮,易馬馳,墮塹,躍而上,麾兵益進。將士無不一當百,遂克之。”

明朝悍將李如松出征,一戰斬殺倭寇萬人


平壤戰役,明軍取得重大勝利,倭寇被迫渡過大同江,退守龍山。李如松乘勝追擊,正月十九日,李如柏部收復了開城。明軍相繼收復了朝鮮黃海、京畿、江源等地,倭寇退守王京。

在平壤和開城相繼收復後,中朝軍隊迅速集結到朝鮮王京外圍,準備下一步進攻。而倭寇加藤清正部也已到了王京,與小西行長部匯合。為了切斷敵人的後勤軍需,李如松急忙派遣李平胡、查大受屯兵江源;祖承訓、李寧屯兵咸陽;劉綎屯兵陝川;分別扼之。倭寇果然進犯,諸將多有斬獲。四月十八日,在相繼收復黃海、平安、京畿、江源四道後,日本與明朝議和,倭寇送還了兩位王子歸朝鮮,餘部向東南沿海地區逃遁。至此,除東南一隅外,漢江以南千餘里的朝鮮故土得以全部收復,大局已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