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王朝最後的守護者,張須陀之後再無大隋

“國家昏亂有忠臣,誠哉斯言也。”——《隋書》

大業十二年,五十二歲的張須陀在圍剿瓦崗翟讓時,不幸被李密算計,在滎陽東北的大海寺附近陷入瓦崗的重重包圍之中,因心繫士兵,在殺出重圍之後再度殺入重圍,最終被李密等人斬殺。

壯士暮年!

大隋王朝最後的守護者,張須陀之後再無大隋


想必張須陀在最後的時刻心心念唸的還是自己效忠一生的大隋,自己沒有完成任務皇帝陛下會不會失望。雖然張須陀的想法也無可猜測,但是張須陀死後,再無一人可以壓制此起彼伏的叛亂,大隋王朝隨之土崩瓦解。

隋末的形勢

楊廣即位後,大隋王朝迎來了他的巔峰,楊廣西巡西域,北震突厥。大隋王朝的威望在他的手中達到了極致。然隋朝的輝煌就如同曇花一現般,轉瞬即逝。楊廣執政初期不愛惜民力的弊端開始顯現,修建大運河 ,營建東都洛陽,濫用民力卻又從不與民休養生息。楊廣西巡結束後,大隋王朝幾乎就開始走下坡路。

好大喜功的楊廣顯然沒有注意到國家內部的變化,他從來不會去關心普通民眾的想法,只是在意權貴階層的意見。與後世的君王與士大夫共天下不同的是,隋朝是君王與關隴貴族共天下。隋朝繼承了北周的一切,自然也包括北周的投資者。

但是當貴族的權力繼續增長時,不可避免的就會與君權發生碰撞。楊廣想要一勞永逸的解決麻煩,為此不惜三次集結大軍征討高句麗。

大隋王朝最後的守護者,張須陀之後再無大隋


“百姓苦役,天下思亂”,平民百姓絲毫看不到希望,紛紛揭竿而起,席捲全國的農民起義就此爆發。在此起彼伏的叛亂中,有真的因為徭役繁重、生活不下去從而走上不歸路的,自然也有渾水摸魚,藉此機會霍亂周邊的不法分子,例如王薄、盧明月等人。

士族的楊玄感等人造反,為了奪取天下,會開倉賑濟災民,積累自己的聲望,博取一個好名聲。但是王薄等人完全就是流寇,他們的存在對百姓來說就是一場更大的災難。躲過了楊廣的徭役,卻躲不過這群無賴的抓壯丁,有不少的百姓被迫加入了他們的隊伍,成為了他們對抗朝廷的籌碼。

逢戰必勝 威震八方的張須陀

張須陀,弘農閿鄉人,其祖上世代為官,張須陀也是官宦子弟。但是,自古英雄不問出處,張須陀的成就與他的出身並無多大關係。

大隋王朝最後的守護者,張須陀之後再無大隋


古人云,時勢造英雄,這句話用來形容張須陀再好不過。張須陀人到中年,才開始展露頭角,也算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了,

楊廣的心態太過急躁,他想用最短的時間來將大隋塑造成遠邁秦漢的強大帝國,但是他低估了底層民眾的力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楊廣顯然是永遠也無法體會這句話的含義,在他看來,大隋是他的大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但是,狗急了會跳牆,兔子急了會咬人,而人急了是會造反的。楊廣對民力的濫用已經使百姓對他喪失了信心。

全國各地風起雲湧的造反使得大隋如病入膏肓一般,步入了老年。僅齊之一地,短短几年時間,就有王薄、孫宣雅、郝孝德等多人活動。

大隋王朝最後的守護者,張須陀之後再無大隋


好在齊地有張須陀在,自大業七年起,張須陀幾乎年年都在與叛賊作戰,山東各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大業七年(611年)三月,鄒平人王薄煽動群眾,以長白山(今山東鄒平會仙山)為根據地,首次舉起了反隋叛旗。時任齊郡丞的張須陀帶兵征討,先後擊敗王薄兩次,斬首萬餘,獲六畜萬計。

大業九年(613年),王薄死灰復燃,聯合起孫宣雅、石秪闍、郝孝德叛軍十餘萬人攻打章邱。張須陀親自領兵佈陣,又是兩次擊敗王薄,給王薄留下了陰影。

當時地方上的郡兵與百姓戰鬥力不高,地方官吏每與叛軍作戰,或棄城逃跑,或開門出迎。唯獨張須陀勇決善戰,同時又擅長撫馭,所以很得軍心,當時號為名將。

大隋王朝最後的守護者,張須陀之後再無大隋


之後的張須陀接連擊敗裴長才、石子河、郭方預、秦君弘、左孝友和盧明月。張須陀硬是憑藉一己之力將當時的山東之地打造成了一方淨土。叛賊聽聞張須陀的名字,無不繞道而行,張須陀一時威振東夏,因功升任齊郡通守,領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討捕大使。

張須陀就像是上天派來護佑大隋的最後一位鋼鐵戰神,他帶著羅士信、秦瓊等人扭轉了局面。他所要求的只是在這個動盪的世界中成為守護一方土地,逢戰必勝,威震華夏。

最後的守護者及其在困境中的出路

亂世之中,沒有人能獨善其身。但是總有一些人,就像夜晚中頑強的火焰一樣,在冷風中孤傲的堅持著,張須陀就是其中之一,至死他都在堅守心中的道義。為君王效忠,為國家守節。

大隋王朝最後的守護者,張須陀之後再無大隋


但是堅守道義的張須陀遇上了挑戰規則的人,這個人叫李密。有了李密的瓦崗瞬間提升了一個層次,從農民階層的叛軍變成了士族階層的造反,這是楊廣所不能接受的。楊廣任命張須陀為滎陽通守,率其精銳萬餘前往討伐瓦崗。

也許當真是壯士暮年,也許張須陀輕敵冒進,總之是張須陀遭了李密的算計。在大海寺附近,張須陀的軍隊被瓦崗叛軍團團包圍。張須陀經過苦戰,逃出重圍,但是他的部下仍然被圍,張須陀不願拋下士卒逃亡,遂再衝進包圍圈營救,如此四次,其部下皆敗散。

大隋王朝最後的守護者,張須陀之後再無大隋


張須陀仰天道:"兵敗到了這種地步,哪還有臉面見天子呢?"於是下馬與敵軍交戰,被李密、翟讓等人斬殺 ,時年五十二歲。所部官兵盡夜號哭,數日不止。 隋煬帝非常悲傷,追贈他為金紫光祿大夫、滎陽郡守。

對張須陀的評價

"古人以天下至大,方身則小,生為重矣,比義則輕。然則死有重於太山,生以理全者也,生有輕於鴻毛,死與義合者也。然死不可追,生無再得,故處不失節,所以為難矣。--《隋書》

張須陀雖在歷史上聲名不顯,究其原因不過是他所想要守護的隋朝實在是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張須陀雖拼盡全力,但仍有蚍蜉撼樹之感。再有李唐對楊廣的種種汙衊,使得後世對楊廣除了批判就是看不起,而維護楊廣統治的張須陀自也不能去同岳飛等人相比,即便他們的功勞相差無幾。

大隋王朝最後的守護者,張須陀之後再無大隋


張須陀是那個時代純粹的官員,雖居地方高位,卻從不貪財,一生甘守清貧。從不主動賄賂上官,只拿戰績和政績說話。正是這樣的張須陀,才敢在糧價飛漲之際,開倉放糧,賑濟災民。他真正做到了將百姓放在心上,愛民如子,視士兵如子侄。也正是這樣的張須陀才能使得自己身死之後士卒晝夜嚎哭,只為紀念他們心中的將軍。

張須陀戰死之後,世間再無張須陀去捍衛山東大地,去守護大隋江山。隋朝再無一人可以去鎮壓各地的叛亂,大好河山分崩離析。張須陀誓死守護的大隋終也隨風而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