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到底该不该将溥仪驱逐出紫禁城?

甜颖子


辛亥革命后,清政府重新启用了袁世凯,期望他能带兵剿灭南方革命党的军队。没想到手握重兵的袁世凯志向远大,他想做中国的元首。在袁世凯的斡旋下,清廷与革命党进行了“南北和议”,最终清廷接受了“清室优待条件”,自动逊位。

幼年溥仪

清室优待条件中规定,清朝皇帝在退位后仍然保留皇帝尊号,并暂居于紫禁城内,民国政府待以外国君主之礼,并且每年供给四百万元费用。

革命党用优待清室为条件,换取宣统帝溥仪自动退位,民国从此成立。辛亥革命并不彻底,仍然保留了封建皇帝,遭到很多人的诟病。比如鲁迅曾说:

二十四年前,太大度了,收了所谓“文明”这两个字的骗。(鲁迅《致萧军·萧红》)

还说:

况且当时的“胡儿”,不但并未“杀尽”,而且还受了优待,以至于现在还有“伪”溥仪出风头的日子。(鲁迅《诗和豫言》)

不过,革命党对于清室的优待,让他们尽快退出了历史舞台。中国避免了一场可能旷日持久的战争,也避免了民族分裂,迅速进入了共和时代。所以清室优待条件也有其积极的意义。

因为清室优待条件的存在,逊位的溥仪又在紫禁城中住了十三年之久,直到1924年他被冯玉祥派兵赶出了紫禁城。

冯玉祥

冯玉祥一向对于封建帝制深恶痛绝,辛亥革命时期就强烈反对君主立宪,要求必须推翻满清帝制。

1915年,袁世凯恢复帝制,曾经封冯玉祥为男爵。冯玉祥听闻此消息,居然痛哭流涕,他说:

这是对我冯玉祥的极大侮辱,不把袁贼铲除,不把帝制推倒,对不起滦州起义的弟兄们。(冯玉祥《我的生活》)

1917年,张勋复辟,冯玉祥对此十分愤怒,认为就是让溥仪留在紫禁城内,才让清朝遗老们一直不忘复辟帝制。他认为,在中华民国的首都,居然还存在着一个废清小朝廷,这是中华民国的耻辱,也是中外阴谋家可以利用的一个孽根,必须连根铲除。

反对张勋复辟的冯玉祥进入北京后,甚至想让部队炮轰紫禁城,却未能如愿。随后他发表通电,要求取消清室优待条件,将溥仪驱逐出紫禁城,并且停付每年四百万元的优待金。可惜的是,冯玉祥的通电并没有得到北洋政府的响应,因此只得作罢。

张勋

到了七年后,冯玉祥终于等到了驱逐溥仪出宫的机会。

1924年,直奉大战开始了。直系军阀吴佩孚坐镇北京,派出三路大军进攻奉系张作霖。吴佩孚一直不信任冯玉祥,所以让冯玉祥的部队出古北口前往赤峰,负责热河方面的均是,这一路交通最为困难,地方又贫瘠,缺乏给养。冯玉祥看破了吴佩孚存心削弱自己的企图,决定发动军事政变,让直系下台。

冯玉祥做了周密的安排后,10月21日率部从古北口日夜兼程赶回北京,并于22日也兵临北京城下。此时的京畿警备司令正是冯玉祥推荐的孙岳,他下令打开城门,放冯玉祥的部队进入北京城,总统曹锟做了冯玉祥部队的俘虏。冯玉祥的这次政变,被称为“北京政变”,他自己则称之为“首都革命”。


占领了北京的冯玉祥,终于有机会实施他彻底推翻帝制的理想了。此时的清室也预感到了什么,他们认为冯玉祥一定会将溥仪的小朝廷赶出紫禁城,因此开始紧急讨论对策。

冯玉祥果然没有让他们失望,政变成功后,他提出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清帝溥仪迁移出宫,并且修改优待条件。于是,冯玉祥的可靠部下鹿钟麟带着军警20人闯入紫禁城,他以强硬的姿态宣布了大总统指令,限溥仪与两小时内搬出宫去。他甚至掏出空心炸弹,又假称景山上已经架起大炮,以此恐吓,溥仪不得不就范,交出了自己的两颗印玺,并搬到了醇王府。

鹿钟麟

自此,宣统皇帝永远废除了皇帝尊号,窃据紫禁城十三年的逊清小朝廷终于被连根拔起了。冯玉祥此举,贯彻了辛亥革命未竟之精神,是中华民国史上的重要事件。

有人说,冯玉祥违背了清室优待条件,将溥仪驱逐出宫,这种做法是背信弃义。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真正违背清室优待条件的正是逊清小朝廷。关于这一点,孙中山先生在答复清室的诘难时说的很清楚了。说小朝廷违背了优待条件,理由有三:

  • 第一,清室优待条件中本就说了,清帝逊位后,暂居紫禁城,日后移居颐和园。但是小朝廷在紫禁城内一住就是十三年,毫无搬迁的意思。
  • 第二,民国三年的清室优待条件善后办法中规定:清室对于各种文书契约,应当通行民国纪年,而不应使用旧年号;清帝的谕告、赏赐等,只能行于宗室及属下人等,对于其他官民,不可又赐谥及其他荣典。这些规定,是为了防微杜渐,防止有人产生复辟的想法。然而这些条件,也都被小朝廷违反了。
  • 第三,民国六年,也就是1917年,小朝廷参与了张勋复辟,已经彻底推翻了优待条件的前提。复辟失败后,小朝廷辩解称是被张勋胁迫,然而张勋死后,小朝廷却赠予他“忠武”的美谥,可见小朝廷之前的辩解有多么虚伪!

因此,小朝廷既然已经违反了清室优待条件,自然不必再对其进行优待了。


更何况,小朝廷窃据在紫禁城内,已经让紫禁城里的文物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宫内太监们肆意盗窃宫中文物,为了掩饰罪行,他们甚至在宫内放火,很多文物被付之一炬。清室为了维持奢靡的生活,也抵押、拍卖珍宝文物。更为夸张的是,溥仪自己就是最大的窃贼,他与兄弟勾结,偷偷将许多文物运出宫去,包括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冯玉祥驱逐清室,可谓顺公理,应民心,合理合法,大快人心。

小朝廷被逐出皇宫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25年的10月10日,故宫博物馆宣告成立。这座明清两朝的皇宫,终于想广大人民开放了。


梦露居士


答案很简单,不应该。说句不好听的,冯玉祥把溥仪驱逐出紫禁城体现的是冯玉祥政治上的短视。

根据清室与民国签订的《大清皇帝优待条例》的相关规定,冯玉祥此举等于是违反了协议的内容。别说什么协议没用,正是由于民国政府保留并优待前帝国皇室,给中国带来了好处。

第一,体现民国政府继承清政府的合法性,体现民国政府和清政府之间只是政府的变更,主权没有发生改变。当然,很多不了解政治的小清新以及键盘侠根本不会重视法理,只知道比拳头。凡事都有一个依据,而对于国家、政府来说,最有利的依据就是法理。根据《大清皇帝退位诏书》,清政府将国家主权、法统移交给民国政府,已经给民国政府接收全国政权提供了法律依据。

这一点从民国到共和国是被普遍承认的,袁世凯就曾说过中华民国之疆域继承自前帝国;孙中山、蒋中正都强调过中华民国政府继承清政府的领土主权;共和国也曾经强调过这一点。

第二,通过保留皇室,民国政府在一战中废除了不少不平等条约。一战后很多列强都不同程度的分崩离析,比如说德意志帝国崩溃后皇室流亡海外;奥匈帝国四分五裂,哈布斯堡皇室被驱逐;俄罗斯先后经历了两次政变,皇室也被苏俄清洗。民国政府借机宣布废除与这些国家的不平等条约,原因很简单:我国保留并优待前帝国皇室就是为了体现民国政府推翻帝国政府仅仅是政府更替,你们又是驱逐皇室,又是清洗皇室的,有什么资格继承你们前帝国的政权。

这招其实玩的很不错,虽然损点,但是却又理直气壮。

为何溥仪不应该被逐出紫禁城?那是因为被圈在紫禁城的溥仪更好控制。

对于民国政府以及溥仪来说,紫禁城就是一个牢笼,溥仪是里面的囚徒,所以把溥仪供在紫禁城里就是变相的软禁。民国有一句名言:民国不如大清。因为民国就是军阀斗殴去了,哪有时间来发展经济,所以人们自然会多少能怀念能够维持国内稳定的清政府,从张勋复辟就能看出,北京内外城老百姓自觉的戴假辫子挂黄龙旗,甚至还有纸质的黄龙旗,充分说明当时老百姓并不排斥复辟。

这一点民国政府是心知肚明的,为了防止溥仪被各路势力拿来当幌子,民国政府必然要把溥仪控制在自己手里,因此把溥仪继续圈在紫禁城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而历史也早已证明了冯玉祥的愚蠢,溥仪被驱逐之后,等于是纵虎归山、纵鲸入海,最后被日本特务利用,弄到东北当了傀儡皇帝,也是让人贻笑大方。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冯玉祥的做法大错特错。

他不应该就那样直接驱逐了溥仪,至少在1924年的时候,做这件事不适时宜。最终,这个莽撞的举动也使得国家输掉了很多实际的利益。

1924年北京政变后,冯玉祥就包围了紫禁城,逼迫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退位。

民国建立之初和清室有约定,允许清朝皇室居住在紫禁城里,并且保留皇帝称号。但是,冯玉祥要推翻这个约定,就带着《修正清室优待条件》的文件,逼迫溥仪签字。

冯玉祥扬言,如果溥仪拒绝,他就命令军队炮轰紫禁城,直到服软为止。因此,面对这种情况,溥仪只有屈服于冯。

很快,溥仪就宣布退位,自动率领妻妾离开了紫禁城。1925年,在郑孝胥、陈宝琛等人的协助下,溥仪逃到了日本大使馆,并在日本使馆的帮助下前往天津的日租界。

除了这件事外,1928年又发生了孙殿英盗掘清东陵事件。当时,溥仪要求国民党政府严惩孙殿英,但是这一请求却石沉大海。

这些事件最终导致溥仪倒向了日本人,成为日本人的满洲国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终于意识到了问题严重性,加急要去拉拢溥仪。

国民政府提出的优待条件是:

愿意恢复《清室优待条件》,恢复溥仪的帝号,每年照付优待费等等。

恢复这些优待的目的,就是阻止溥仪到东北,成为日本人的工具。

但很可惜,一切都为时已晚。

溥仪固然没有什么皇帝的权力,但是他的身份就注定不能轻易放走。冯玉祥的所作所为毫无意义。


HuiNanHistory


溥仪这辈子估计最恨的人有三个,一个是袁世凯,给了已经被逼上绝路的大清致命一击,使得大清最终沦为历史。还有一个人是孙殿英,此人挖了溥仪家祖坟,除这两个人之外,溥仪最恨的还有一个人,此人便是冯玉祥。



说起冯玉祥呢,大家估计都对他了解不少,他本是直系军阀,但在乱世之中,凭借着对历史的把握,在数次政变中准确的站队,为他捞足了政治军事资本,这为他日后成为一方诸侯奠定了基础。而在冯玉祥的巅峰时期,他拥兵超过四十余万,手下更是有着西北军十三太保,凭借着如此庞大的军事力量,就连当时炙手可热的蒋介石对他也不敢轻视。



而冯玉祥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关键就在于他发动的数次倒戈对他带来了巨大的好处,比如他发动的北京政变,而溥仪被赶出紫荆城,也是因为这次政变。当时直奉两军在山海关一线正打的不可开交,而直系大将冯玉祥却受张学良重金收买,并且给他许下了巨大的利益,最终他班师回京,给了直系致命一击,驱逐了直系首领曹锟。



而在冯玉祥占领北京之际,他也将溥仪赶出了皇宫,其实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说,当时确实是一件好事情,因为谁也不愿意花巨额的费用来在紫荆城里面养一群遗老遗少。但是当时根据袁世凯和清政府的退位协议里面,就有一条皇室优待条例,这个条例被袁世凯以后的各派北洋军阀都遵守,但冯玉祥毕竟不是一般人,因此他毫无顾忌的将溥仪赶出了皇宫。

而在溥仪被赶出皇宫之后,他便被日本人拉拢,包括一众满清贵族,而后来的伪满洲国名义上的元首,便是溥仪。所以说,溥仪被赶出紫荆城,虽然好处也有,但却让溥仪沦为了日本人的傀儡,在东三省为虎作伥。但总的来说,历史的发展不是人力可以阻挡的,满清虽然曾经也辉煌过,但毕竟成为了历史,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您的点赞,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觉得不错,不妨点个关注吧!


绝笔历史


我的答案是:不该,至少当时不该急着赶溥仪出紫禁城。

当时的世界各国巴不得溥仪早点离开紫禁城,摘下皇帝的头冠,所以苏俄一直在唆使冯玉祥将满清皇族赶出紫禁城,而恰恰这样的做法对中华民国的国运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冯玉祥带兵驱赶溥仪)

在晚晴时期,隆欲皇太后已经在国际社会的关注下签下退位诏书,将大清所有的领土完整的转给了新生的中华民国。并且还特别写明了满、蒙、回、藏、汉5族共和的共和制中华民国,并因此而享受保有紫禁城为大清皇族固有的特别优待。

上述条款的承诺方就是新生的中华民国,这是国民政府当时承认的做法,也是华夏子民承认的条款,而冯玉祥的做法直接打破了政府定下的政策。

这份《优待皇室条件》与《清帝逊位诏书》等于是《中华民国出生证》的正方面。

说的在简单明了一点,就好比爱新觉罗家族将自己拥有的三百年的财产转给了中华民国国民,而这份财产里面有满清列祖开辟的土地、有明王朝夺取的土地、有蒙古亲戚参与的土地以及受自己保护的西藏土地和满洲原来自己的土地等,合起来有千万公里的土地全都过户给了中华民国。

在这份协议中,中华民国也承认留给对方这个紫禁城小院子给他们居住,并每年另付给他们400万元的工资。协议中双方走了严格的过程,并像全世界和中国人民见证,双方童叟无欺。

这种以和平方式结束的朝代耕地,用签约的形势结束了封建王朝,在几百年的西方国家里屡见不鲜,但在中国千年的历史里时绝无仅有的创举。

1912年2月12日,大清隆欲皇太后携6岁的溥仪在养心殿举行最后一次朝见仪式,颁发逊位诏书。

这张中华民国出生证是国际社会认可的,也是世界各国全体驻大清国外交使团的背书。在这样的环境下爱新觉罗.溥仪等于并非皇帝一种身份,他还是蒙古族的大汗、满足八期的首领、更是西藏的保护人,至少他在国际上当时一个国家的脸面。

而冯玉祥撕毁了满清与中华民国的合约,这就等于推翻之前和满清的所有承若,让中华民国的名声降到极低,而打碎了中华民国在世界各国面前的信用。

因为冯玉祥的驱赶溥仪,导致了天下大乱,中华民国四分五裂,各军阀有了自立门派的借口。苏俄开始对中国虎视眈眈;日本也正因为如此才有借口支持溥仪回到东北建立满洲国,让自己利益最大化。

综上所述,冯玉祥不该那么早把溥仪赶出紫禁城,起码等中华民国政府稳定以后,再做出决策。而满清朝廷已经把所有的财产转移给了中华民国,政府也不再担心什么,所以当时供养满清皇族是最好的办法。

供养溥仪等皇族,架空权力,保持皇室可以稳定蒙古、西藏、满洲等各族,为中华民国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而冯玉祥的动作直接将中国提前步入四分五裂的状态,也让中日走向全面战争。


大国布衣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驱逐溥仪本来就是应该的,单纯支持张勋复辟一条就足够了。

而且溥仪所作所为,大家都看的一清二楚,后来投靠日寇为虎作伥的伪满洲国皇帝是谁?



我们就事论事来说,驱逐溥仪是有依据的。

根据《大清皇帝优待条例》的第三条: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当时就说定了,溥仪必须离开紫禁城。

只是随后的北京政府一直没有驱赶他,溥仪也一直赖着不走,长达十几年。

既然当时有约定,让你走也是没错的。



另外,《大清皇帝优待条例》的前提是满清自愿退位,放弃权力。

现在溥仪这伙人并没有遵守。

溥仪自己也说了,他虽然年龄还小,并没有放弃复辟的主张。

在张勋复辟期间,复辟的几个心腹都积极参与了。溥仪也是给予支持态度,可以毕竟还是半大小子,帮不上什么忙而已。

那么,你都乱搞复辟了,还让别人优待你,岂不是笑话。



严格来说,张勋复辟的时候,就该把溥仪直接赶出紫禁城,将他的几个心腹法办,枪毙也不算夸张。

另外,既然是条例,就是可以修改的。

自古以来,没听说过不能修改的条例。



冯玉祥修改条例时,已经是13年后,各方面情况都有很大变化。

其实冯玉祥还是留有余地的,只是让溥仪离开紫禁城,废除皇帝名号,其他几点基本都是保持的。

同时,民国政府每年补助清室家用五十万元,并特支出二百万元开办北京贫民工厂,尽先收容旗籍贫民;清室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民国政府当为特别保护,其一切公产应归民国政府所有。

在一个民主共和的国家中,本来就不该有皇帝,更别说还是满族人的皇帝出现在汉人占绝对主体的国家。



至于溥仪的投靠日寇,同驱逐不驱逐他没有任何关系。

溥仪是自愿从天津,逃到东北去做了叛徒、卖国贼。

试问,他自己都冒险跑过去了,这个卖国贼是做定了。

那么,就算溥仪是住在紫禁城的,试问日本人打到北京,他能不去做叛徒、卖国贼?

人家没来,他自己都送上门去了,更别说现在人家来了。



我们在实事求是说一句,满清皇帝在当时已经毫无实际的意义,无非让当年的满遗分子有个寄托而已。

当时全国人民,没有几个把溥仪真正放在眼里的,驱赶走了就走了,没几个人关心的。


萨沙


冯玉祥到底该不该将溥仪驱逐出紫禁城?


虽然出身北洋军阀,但是冯玉祥对封建帝制却是一贯的仇恨,1915年袁世凯称帝,封他为“男爵”,为此,冯玉祥抱头痛哭,“这是对我冯玉祥最大的侮辱,不铲除袁贼,对不起滦州起义的弟兄们!”,1917年张勋复辟,冯玉祥从廊坊直捣北京,准备炮轰紫禁城,幸亏被段祺瑞阻止,冯玉祥愤恨的说“若不是溥仪还留在紫禁城,哪有今天这个乱子,斩草必须除根!”,当时发布通电,提出驱逐溥仪,废为贫民,没收宫产,严惩叛逆的四点意见,只可惜冯玉祥当时只是一个旅长,人微言轻。

1924年,机会来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曹锟,打败吴佩孚,让黄郛组阁,开始实施他筹划已久的驱逐溥仪行动,“在中华民国的领土里,甚至在首都的所在地,居然还存在一个废清的小朝廷,这是中华民国的耻辱,现在稍明事理的人,无不以留辫子为可耻,留溥仪在故宫,就等于给中华民国还留着一条辫子!”

11月4日,他召集北京警备司令鹿钟麟、警察总监张壁,部署驱逐事宜,将优待条款更改如下:永远废除大清宣统皇帝尊号,民国政府每年补助50万元,另拨200万元设立北京贫民工厂安置旗人贫民,清室立即移出皇宫,自找住处,清朝宗庙陵寝派兵保护,保护个人私产,公产归民国政府。

11月5日,鹿钟麟、张壁带20人赶到故宫,割断电话线,控制交通要道,宣布废除帝号、迁出故宫,交出玉玺的命令,正在储秀宫和皇后婉容吃水果聊天的溥仪,听到报告惊的跳起来,刚咬一口的苹果滚到地上。

最终,发给每个太监10个大洋,宫女8个大洋,在一片混乱中,溥仪带着人迁到了得胜桥醇王府,苟延残喘十三年的小朝廷正式宣告结束,北京城内到处悬挂五色旗以示庆祝。

11月8日,冯玉祥通电全国,说明驱逐溥仪出宫的理由,孙中山致电冯玉祥,大为赞赏,段祺瑞回电,对冯玉祥北京政变的做法表示肯定,唯有驱逐溥仪之举欠妥当。冯玉祥亲拟回电“此次班师回京,可说未办一事,只有驱逐溥仪,才真是对得住国家对得住人民,可告天下后世而无愧!”

当时的中国,除极个别人之外,对冯玉祥驱逐溥仪的行为基本上一片叫好声,认为他彻底拔除了几千年中国封建帝制的象征,铲除了复辟的祸根,完成了辛亥革命的未竟之功,然而,百年之后,对冯玉祥的评论却有了不同的声音,一些人将他称为“倒戈将军”,对于他当年驱逐溥仪的行动也有了不少反对的声音。

反对者认为:

冯玉祥背弃了清朝宣布退位时袁世凯代表民国和清朝签订的《清室优待条件》,有违契约精神,是不义之举。

这部分人认为,清王朝以逊位的方式自动结束统治,避免了更多的杀戮,如果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孤注一掷,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虽然晚清带给了中国人不少的灾难,但最终的结束方式却是值得称道的。历史上新旧王朝更替往往采用杀戮方式来防止复辟的可能性,而民国取代清朝已经不同于历史上传统的改朝换代方式,不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所以也没有必要 沿用历史惯例,最终,《优待条件》的提出促进了清室尽快退位,共和国尽早确立,这时当时南北谈判的成果,作为民国的一份子,冯玉祥有义务维护《优待条件》的继续执行,而他用武力来修改《优待条件》,显然有悖于契约精神。

还有人认为,溥仪“暂居宫禁”,实际上并不是占有紫禁城全部,而是居住于后半部分,原来举行大典的三大殿已经收归民国,紫禁城的四个大门有三个掌握在民国手里,只有北门神武门由皇室管理。况且《优待条件》也没有规定“暂居”到什么时候,当时袁世凯想把溥仪迁到颐和园,结果他死了,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溥仪当然不会自动迁出,况且民国许诺的每年的400万元从来就没有兑现过,显然是民国先违背了条约。

更有人认为,正是冯玉祥的驱逐行动,给了日本人接触溥仪的机会,原本住在紫禁城的溥仪最大的愿望就是维持现状,不愿卷入任何一方的冲突,而被驱逐后,让他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间和想法,1924年11月29日,被驱逐24天的溥仪逃入日本公使馆,日本公使芳泽谦吉宣布容留溥仪。

1925年2月24日,农历二月初二,在这个“龙抬头”的日子里,溥仪在日本人的保护下,潜往天津日租界,从此走向不归路。

支持者认为:

冯玉祥的驱逐行动彻底拔除了封建余孽,清除了复辟祸根,巩固了共和成果,实在是大快人心。

他们认为,那些失去往日地位、权力的遗老和皇族们时刻不忘复辟大业,利用各种机会密谋匡扶,甚至勾结外国势力组织复辟武装,就连民国大总统徐世昌都派人进宫求溥仪赐一个好的谥号,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见了溥仪,也要下跪。清室在故宫存在一天,就随时可能被人利用,日本等国也筹划将溥仪作为分裂中国的傀儡工具,张勋就把这种想法付诸于实践,只不过老百姓不支持,个人实力有限,短短12天就结束了,但溥仪等清室皇族却是配合默契的,可以说,紫禁城里的溥仪是各路复辟势力的绝佳工具,冯玉祥将溥仪驱逐出宫,废除帝号, 就等于形式上减掉了中国的辫子。

还有人认为,冯玉祥驱逐溥仪,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故宫文物。经过数百年的积累,故宫的文物无论是数量还是珍贵程度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清朝皇室占据故宫,将属于人民的文物据为己有,随意变卖,来维持个人生活私欲,导致大量珍贵文物流失,而冯玉祥通过驱逐溥仪,将大量文化封存保护,是对中华文化的一次抢救性保护。

更有人认为,当年溥仪接受张勋复辟,重新称帝,实际上清朝皇室自己已经撕毁了《优待条件》,既然清朝皇室不尊重约定在先,民国政府也就没有必要遵守约定,张勋复辟失败,民国没有追究溥仪的责任,已经是失职了,这次驱逐活动,只不过是将没有做好的事儿补上,根本不存在背信弃义的问题。

冯玉祥驱逐溥仪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缺少深思熟虑,也没有做好后续工作。

在当时的形势下,把溥仪驱逐出宫,废除尊号就能消除复辟的祸根吗?虽然冯玉祥取消了溥仪的尊号,但却给了他自由选择住所的机会,也为日本提供了一个拉拢溥仪的机会。可以说,当时中国复辟的祸根不在于紫禁城里的溥仪,而在于仍存在于人们内心深处的封建思想。正如陈独秀所说“反对帝制的人,大半是反对袁世凯做皇帝,不是真心从根本上反对抵制!”

为什么说驱逐溥仪是冯玉祥的轻率之举?在当时,北京政变的矛头不是清朝皇室,之所以拿溥仪开刀,就是把他当成死老虎,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取得革命成果,而且冯玉祥半夜修改《优待条件》,限溥仪三个小时出宫,显得急于求成,他根本没有考虑溥仪出宫后如何安置的事儿,日后,溥仪和日本人密切联系,最终导致躲进日本公使馆,虽然冯玉祥“辞职”了,但是他的亲信鹿钟麟仍然掌控京城守卫,他完全有能力去控制溥仪,但是冯玉祥却把溥仪驱逐出宫后就万事大吉,历史证明,冯玉祥将溥仪驱逐出宫从主观意愿上是好的,但是客观上却掀开了中国苦难历史的一页,日本扶持伪满洲国奴役东北13年,冯玉祥责无旁贷。


葛大小姐


居然有人质疑冯玉祥驱逐溥议,这种人绝对是汉奸走狗的后代。冯玉祥在这件事上合理、合法、合情。为国际解决了一个遗留问题,为国家做了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

【1】说说冯玉祥“合理”。

进入民国之后,满清皇室为什么还会受到优待?那就是清帝逊位诏书的约定,也叫《优待皇室条件》。是这样说的,大清皇帝赞成共和国体,逊位之后后才有优待。

有什么优待呢?大清皇帝“尊号”保留……每年给400万两赞助……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看清楚了,条款里清清楚楚、白纸黑字写着“暂居宫禁,日后移居”。

之前的袁世凯、黎元洪、段祺瑞这些人,作为满清老臣,拉不下脸来请溥仪出宫,满清皇室就装聋作哑,赖在宫里不搬家。冯玉祥只是执行了北洋政府该做而没做的事。按章办事,有什么问题呢?

再者,满清皇室享受优待的一切“前提条件”是清帝逊位。

溥议逊位后做了什么事?满清皇室心里没个逼数吗?1917年,张勋率辫子军进北京,拥护溥议复辟,溥仪粉墨登场又坐上皇帝。虽然溥仪年少不懂事,可以做借口。但毕竟他是复辟的主角,没有满清皇室与张勋合谋,复辟这事也办不了呀。

既然满清皇室和溥议毁约在先,那么《优待皇室条件》也该改改了,先搬出紫禁城再说。

【2】说说冯玉祥“合法”。

冯玉祥是驱逐溥仪的提出者,但他不是直接派兵轰出去了事。冯玉祥把建议提交给当时政府内阁。具体怎么实施?优待条件怎么修改?都是当时政府内阁会议商议的结果。

也就是说“驱逐溥仪”不只代表冯玉祥个人行为,还代表当时政府行为的、是具有法律效果的决议。

【3】说说冯玉祥“合情”。

清帝虽然退位,但是清帝的号召力还在。只要清帝还呆在紫禁城,只要清帝还拥有“尊号”,各种牛鬼蛇神都会拿清帝的幌子搞事。

清废帝溥仪合该庆幸了——古今中外,历来改朝换代,前朝皇族鸡犬不留、赶尽杀绝的事情还少吗?

他居然在参与复辟后,没人追究他的责任。终于明白,古代帝王为啥对前朝都要斩草除根了。

当时的政府内阁里,群情激奋,很多人要求严惩“复辟”祸首的。冯玉祥和内阁按照《修正清室优待条款》,对待溥仪和皇室算是仁至义尽了。不但保护皇室私产,还每年给皇室拨款50万,保他衣食无忧,另外还拨200万接济旗民。

溥仪怎做的?日本侵华的时候,溥仪成年人了吧?也没人强迫他吧?转身就从天津偷跑到东北,给日本人做走狗傀儡去了。

【最后】满清皇室该庆幸了,溥仪复辟失败后仍然优待,做汉奸卖国贼之后仍然善待——遇哪一个古代王朝,脑袋都被砍了几轮啦。

冯玉祥驱逐溥议,当然会得罪很多人,更多的是举国称颂。他这样跟段祺瑞说:“在北京,只干好了一件事,那就是驱逐溥仪,这事对得住国家和人民,告天下后世而无愧”。

【注】收起你廉价的同情心,你可怜不着末代皇帝。人家即使退位后,也有三五百号宫女太监侍候,生活条件好过现在的你。


尔朱少帅


驱逐溥仪这件事,本身是早晚要做的。

甚至于说,溥仪退位后,还在紫禁城住了12年之久,已经是过于优待。毕竟,一个废帝,占据着理应属于全国人民共同财产的豪华宫殿,时间如此之长,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都找不出第二个来。

为什么这么长时间,还容忍溥仪和他的小朝廷占据紫禁城呢?因为清帝虽然退位,前清的各种势力却还存在,并且能量不小,在北洋政府中任职的前清官员们,有不少都对溥仪毕恭毕敬,有些见了溥仪,还要行三拜九叩之礼,这些都是阻止政府把紫禁城收归国有的阻力。

再说冯玉祥。驱赶溥仪的事是冯玉祥做的,事儿本身没错,冯玉祥不敢,别人早晚也会敢。冯玉祥做这事的目的,却并没有他自己所说那么高尚。

冯玉祥打着驱赶溥仪出宫的旗号,不惜以武力相威胁,终于成功把溥仪赶出宫去,从他派鹿钟麟进宫逼宫到溥仪离开,不到半天时间,溥仪可以说是净身出户,基本上来不及带出什么——当然故宫里的东西,本来也不应属于他。

不过故宫文物不属于溥仪,更不属于冯玉祥,但其实,故宫里的珍宝才是冯玉祥的真正目的。溥仪仓皇出宫后,宫中财物就成了冯玉祥囊中之物,他利用这些购买了不少军火,还派石友三携巨款购买了不少手枪,成立了他自己的手枪队,以韩占元为队长,谷良民为队副,把自己的军队从上到下武装了一番。

再说被赶出宫的溥仪。溥仪从小在宫中生活,本来是没见过什么世面的,所有知识都来自道听途说,连大门都没出过几回。

冯玉祥把他这一赶,却相当于放出了一头狼。冯玉祥赶走溥仪,却不派兵对其严加约束,流落出宫的溥仪,还有很大的利用价值,成为了各方争相拉拢的对象。

最终,溥仪在日本人的拉拢下,逃到东北,成为伪满洲国元首,涂炭东北十几年,造成了很大恶果。将他驱赶出宫,又任由其发展的冯玉祥,是否又有责任呢?


小院之观


问题的本质是——1912年清室和民国签订的《清室优待条件》使用国际法 还是合同法

章太炎认为是合同法,因此赞成驱逐溥仪:

“六年溥仪复辟,则优待条件自消”

胡适认为是国际法,因此反对驱逐溥仪:

“我对于此次政变,还不曾说过话;今天感于一时的冲动,不敢不说几句不中听的话。”又说:“我是不赞成清室保存帝号的,但清室的优待乃是一种国际的信义、条约的关系。条约可以修正,可以废止,但堂堂的民国,欺人之弱,乘人之丧,以强暴行之,这真是民国史上一件最不名誉的事。”

《清室优待条件》是合同法还是国际法?

先来看《清室优待条件》订立的条件:在英国使节朱迩典的促使下,袁世凯和革命党达成了南北和议;袁世凯的北洋军和南方革命党都同意《清室优待条件》——没有听过过孙中山、宋教仁等人反对过《清室优待条件》;《清室优待条件》本质是大清皇帝禅让权力给新成立的中华民国。

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到1924年冯玉祥驱逐,大清皇帝名号依然存在,大清在名义上依然存在。

1912年到1924年大清国依然存在:

1、大清皇帝称号依旧存在;

2、大清的王公世爵依然存在;

3、大清皇室和大臣依然居住在紫禁城;

3、紫禁城内依然实行宣统年号,依然有跪拜大礼;

4、内务府、宗人府、慎行司依然存在;

5、1917年张勋复辟之后,1922年溥仪按照清帝大婚模式迎娶婉容为皇后,并纳文绣为妃——中华民国并不反对:

6、1924年溥仪任命郑孝疍为总管内务府大臣,赏头品顶戴;3月5日又任命金粱为内务府大臣。

从1912年到1924年,大清朝廷依然存在,执行其行政效力只在紫禁城,而非全国。

本质上1912年清室退位是大清皇帝放弃统治全国的权利而只统治紫禁城。大清是中华民国的国中之国,这和梵蒂冈在意大利的地位是一样的。

《清室优待条件》中明白写道:

“待各外国君主之礼”

即:大清皇帝和中华民国总统是两个地位平等的国家首脑。

至于中华民国每年400万元等优待条件,不过是中华民国从大清皇帝手中获取全国统治权力而付出的代价。

为什么说《清室优待条件》不是合同法

1、合同法是地位平等、自愿签署的——《清室优待条件》清帝和袁世凯、革命党各自地位并不平等,清帝也非自愿签署——袁世凯的北洋军在逼宫,要用要带枪进入皇宫讨论讨论。

2、合同法是规定权利义务的,是有罚则的。但《清室优待条件》只是规定了清室的权利,没有规定清室的义务,也没有规定中华民国的权力——即修改、废除的权力。

用溥仪支持张勋复辟作为支持冯玉祥驱逐溥仪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脚——原因《清室优待条件》中没有惩罚条例,更没有规定中华民国修改、废除的权力。

3、冯玉祥单方面修改《清室优待条件》本身就是认同这是国际法。因为只有国际法下的协议才可以单方面宣布废除或修改——对方接受与否就看国力差距。

冯玉祥驱逐溥仪并不应该

1、大清皇帝是在中华民国中是外国君主的地位,不能随意驱逐,否则就是违反国际法;

2、溥仪支持张勋复辟不能成为冯玉祥合法驱逐的理由,因为在张勋复辟失败后,中华民国从未指责溥仪支持张勋复辟,且同样承认了大清皇帝的外国君主地位——1922年溥仪以大清皇帝结婚就是明证;

3、程序不符合。《清室优待条件》是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签署,当时是总统制,是否经过国会批准不清楚;1912年《临时约法后》中华民国虽然是责任内阁,但责任内阁只有行政权,并无立法权,驱逐溥仪的决定应当经过国会的批准——很显然冯玉祥驱逐溥仪的决定并没有经过国会的批准,即便他想,时间上也来不及;

4、驱逐后果大于不驱逐后果。如果冯玉祥不驱逐溥仪,七七事变后日本哪里去找一个一个张作霖更好的人选成立伪满洲国?日本想要直接统治东北——即便中华民国无力争夺,还要问苏联同不同意?

综述

很多人都没有将1912年逊清皇室小朝廷视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但《清室优待条件》无论从订立过程还是内容、格式等来看,都说明这样一个事实:

1912年清帝逊位的本质是让渡全国治理权力换取逊清皇室小朝廷的生存,大清国依然存在,只是统治范围从全国缩小到紫禁城而已;中华民国是接管了大清放弃治理的土地而新成立的政权。

大清国是中华民国的国中之国——《清室优待条件》证实了这一点。

1924年冯玉祥驱逐溥仪,让大清在形式上灭亡,给了日本间接统治东北的最好一个代理人。

若没有东北稳定统治后方,日本能顺利发动侵华战争?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