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為什麼從體制內工作辭職?

褚逸飛


做自己認為自己對的事情,活成自己想活成的樣子,人生只需要對自己負責。


職場小白客棧


首先許多人都沒有資格給您解答問題,本碩博讀完加上留學你應該30上下了。你的選擇比全國99%的人都要豐富。


你如果想提升自己的收入,完全可以嘗試向他一樣做培訓不必要辭去自己的職務,如果你追求金錢其實並不難做到。最簡單的,你將自己數十年來的學習經驗修訂成課程,放到線上售賣,都會是一比可觀的收入。


你那位朋友說到底也是教其他人如何考試罷了,你自己策劃一些課程,結合你之前學習的經驗,自己做培訓工作並不會比她差。甚至你可以找到一些在做課程的機構,你只負責授課,或者錄製課程視頻。其餘的交個他人做。


曾經我在圓桌派聽過竇文濤的講過一個故事:富商的兒子在牛津做教授,富商很擔心兒子不能像他一樣富有,但是兒子就是喜歡罷了。都是個人選擇,不要因為自己的選擇後悔堅持初心。


馬雲也是大學英語教師,之後去創業,我認為以你的學歷參考一下他人賺錢的模式,你應該很快就能復刻出來,如何賺錢根本不是你需要擔心的。如果你有自己的學術理想請不要放棄。


如果你賺錢就去了解一下眾多英語培訓,那裡需求一大把,每年都有無數學子為了考研、應聘、留學等等事項需要英語培訓,你可以先找國內最大的英語培訓機構兼職看看是什麼樣子。


如果你覺得你做的來,你就自己辭職出來幹,如果你覺得太累就尋求一些低成本的方式,比如線上課程錄製後賣課這些。


這就是我的一點愚見,這次也不求關注了,如果這位題主是編的題目,我就祝你夢想成真吧。


職場談一談


簡而言之,就是:體制內的好,它有;體制內的病,它也有。

我不想列舉老東家存在的種種弊病,是因為我覺得一個人若是“端了飯碗喊爹,放下筷子罵娘”,終究是一件為人所不齒的故事。

有些病,是體制通病,不是哪一家單位獨有的問題。

而我選擇離開,也不是“老東家”哪兒不好,而是我身處其中,再看不到“能成長得更好的自己”

“員工的離職原因很多,只有兩點最真實:錢,沒給到位;心,委屈了。這些歸根到底就一條:幹得不爽。”


情場達人


體制內辭職已經快二十年了,以前在公辦學校裡,覺得很多人和事都流於形式,感覺是在浪費時間,於是辭職到了私立學校,經過這麼多年的洗禮,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既精彩又殘酷無比。正如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私立學校的奇葩人和事一點也不比其他企業裡少,那些弄虛作假坑蒙拐騙之人,會抓住人心的弱點,把小人的技倆用到極致,但是往往卻是這樣的人反而更能混得風生水起,而真正有能力願意踏踏實實教書的老師們反而被排擠打擊邊緣化。不過如果你問我離開公辦學校後悔不後悔,我還是會說不後悔。因為無論怎麼樣你這一生都是要經歷一些事情。公辦學校有公辦學校的優勢,私立學校也有私立學校的優勢,無論在哪裡上班,只要不是帶著混吃等死或者通過不勞而獲手段搶奪別人的功勞的老師,只要自己本分勤勞,對得起學生家長殷殷期待的老師,都是好老師!


歲歲


92年女生,跳出國企,2個月的時間,在0經驗0背景的情況下,轉行去了一家互聯網公司,做新媒體運營,現已轉正,薪水是轉行前的1.5倍。一句話寫體驗:我的天空星星都亮了……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有二:

1、想對這段經歷來個記錄總結

2、希望可以幫到和我一樣的人們

我能理解那種,在迷茫中掙扎的孤獨感,以及對沉沒成本不知如何處理的無助感。

(一)我放棄了在大家眼裡最好的工作

當年一畢業就進國企,把我高興壞了,有面兒,大單位!有保證,鐵飯碗抱得穩穩的,福利還好。我當時就認定,這就是我一輩子的歸宿了。

可是隻過了1年,我就煩透了這份工作,每天早上起來都不想去上班。

為啥?今天永遠在重複昨天的事情,有什麼好期待的,再感興趣的事情做多了也會吐吧。國企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你要做什麼、你能做什麼都非常固定,不要越界、不要有思考、不要有想法,模仿前人的做法最妥當——大家都覺得穩定才是最重要的。

我和我同事也不是一類人,雖說我是去上班的不是去交朋友的,可你身邊都是一些比你大10歲以上、而且思想保守的大哥大姐,每天談論的都是中午吃什麼、我老婆買了什麼什麼之類的家長裡短,要不就是A他爸是誰他媽是誰、B35歲了還沒結婚這這類的八卦。我像一個局外人,而且我不想再過10多年,每天都說這些話題,而且也只能說這些。

更可怕的是,我在這份工作上看不到未來。

1.我沒有背景,晉升靠關係在國企是心照不宣的秘密,往後30多年我要一直當個小科員,把手頭上的事情重複30年?再說在這樣的環境下我也很難有展現自己的機會,槍打出頭鳥。

2.萬年不漲的薪資。我一個工作了10年的同事每個月只比我多500,太可怕了。靠一份死工資生活,雖說餓不死,但想出去旅個遊都得攢半年的錢。

我不想幹這個了,但是我還能幹什麼呢?

(二)我的轉行血淚史

我想要一份晉升空間大的工作、我想要有活力的工作氛圍、我想要一群年輕的同事、我想每天都接觸新事物、我想讓自己變成一個能獨當一面的職場人……我把我的想法和朋友說了之後,都建議我轉行去互聯網。

程序員需要會寫代碼,做產品需要工作經驗,銷售、文員這些我又不願意幹,挑來挑去只有運營了。有想法就要去做,我在網上搜了大量的信息考察了很久,最後選擇開始自行學習。

1.我刷了100+節互聯網思維課程

想要融入互聯網,有互聯網思維很重要,因為這直接影響到你做事情的方法。而我的目標崗位是互聯網運營,那麼科學的運營思維更加重要。

我在網站上聽了100多節互聯網職業規劃課以及互聯網運營的做事思維課,單運營思維我就刷了3遍。

什麼用戶、內容調性、有效流量、轉化……都是我從沒有接觸過的名詞,更別提什麼用戶調查、AB測試、內容和渠道選擇了,雖然老師已經用小白的話去解釋了,可我第一遍聽下來還是懵的。不過這堅定了我轉行的信心,原來我在微博、微信上接觸到的軟文的背後,是這樣製作出來的,我很感興趣,這是一個新世界。

2.我寫了20+篇新媒體文章

做互聯網運營,文案是基本功,而且你飽讀詩書、文采飛揚不一定能寫出效果好的文案;反過來,你小時候作文寫不好也並不代表你寫不出好文案。好文案的背後是嚴密的思維邏輯。

雖說我自己是宣傳科員,平時也寫了大量的文字材料。但是真的寫不好新媒體的文章,這反而成了絆腳石。記得我寫的第一篇文章,裡邊竟然用到了“據悉”、“表示”、“因此”這些報紙上才會出現的詞,批改我作業的老師頭很疼,建議我多上網,看看網民是怎麼說話的。

為了讓我自己說人話,有網感,刷微博、看豆瓣、刷抖音、看小紅書、逛知乎、刷貼吧這些都成了我的日常必備。光看還不夠,必須得多練。我在這些平臺上發了大大小小20多篇文章,有故事型的,也有經驗總結型的,寫完了就去煩老師、煩同學,聽他們的意見,然後修改再修改,逼著自己適應互聯網試的表達方式。

培訓班要求每個人都運營自己的公眾號,把自己的公眾號當項目經驗去展現給面試官,要不然人家憑啥去相信你毫無工作經驗,還能做好這份工作?

我的目標是,把自己的公眾號當作一個產品、一個個人品牌去做,走完整個運營流程去證明自己,是有腦子、有能力做運營的。

我公眾號的定位很簡單,就是做小白成長記錄的,一個完全沒有互聯網背景,還在體制內呆了那麼久的國企員工怎麼轉型互聯網的。我會發自己的成感悟、讀書分享、運營基礎知識等等。記錄我的每一個腳印,而且也許還能幫到拿些同樣想轉行的小夥伴,是一件非常有價值的事。

ps ,我當時學習過程中用到的資料包,包括文案+互聯網思維+營銷策劃+數據分析免費課,還有簡歷模板和麵試作品模板等,有需要的可以自取,去我的公眾號【金槍魚要成長】,回覆“轉行”就能直接拿走了。

莫要私信,真的不常看知乎啦。

(三)轉行之後,我的現狀

學完之後我就去了北京找工作,到現在,已經入職快2個月了,提前轉了正,工資還加了500,漲幅不算多,但卻是對我的肯定。說說我入職後的狀態吧。

1.工作氛圍很年輕,有活力

同事們都很好相處,對我這個新人也很照顧,閒聊的話題不再是家長裡短,而是我最近又看了哪個綜藝超好笑、哪個餐廳特別好吃,相互約電影、約逛街之類的。下班一起走的時候還會相互交流工作上協同的部分,成長收穫唰唰的。

大家幹起活來都非常有衝勁兒,私下也會看書報班提升自己,這種氛圍也帶動了我自己去提升,果然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

我老闆是85後,沒背景,27歲就自己出來創業了,和我們做在一個地方辦公,完全沒有老闆樣兒,我們diss老闆、吐槽公司是常有的事兒。

你想嘗試什麼新工作直接跟你老大說就好,平時給的權限也很大,不用再像以前那樣,連橫幅上寫什麼都要層層上報,一套流程走下來一兩天就沒了。

2.生活很豐富,收入也增多了,未來可期

不知道為什麼,自從加入了互聯網,我覺得自己的世界一下子寬闊了,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東西,對於信息很敏感,整個人也變得有趣許多,成了朋友圈的段子手。

公司每週一、三、五都有下午茶,還養了一隻貓,你困了餓了都可以稍微開下小差,管理非常人性化。不像從前,隔三岔五都有突襲檢查,氣氛很壓抑。

現在我的收入比之前翻了一倍,消費也升了一個等級,週末去市郊爬個山、旅個遊,和朋友約一家小貴的餐廳也不會肉疼。並且我知道,我如果好好幹的話,收入還會有大幅度的提升,因為在這裡是不論資排輩的,一切靠實力說話,很公平。

互聯網是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的。

------------------------------

好啦,嘮叨了這麼多,這半年來,有過退縮,想呆在舒適區不想去外面的世界冒險;有過糾結,會擔心轉行後的生活還沒有現在好,也擔心自己不適合互聯網,做不來工作,刷課看同學轉行帖子的時候又非常興奮,心情就像過山車一樣跌宕起伏。好在我終於順利轉行,怎麼說呢,“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轉行沒有也沒有你想得那麼簡單,但也不像你想得那麼困難。

共勉!


建造師老魚


“體制也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裡人的想出去。”BY 丫米

“這些牆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生活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叫體制化。”

這是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的臺詞,用來形容體制化的過程。如何知道你是否被體制化了,我想只有當你某一天離開體制,你才會深切感受到,身在棋盤中的棋子往往難以看清棋局。

一行有一行的規則和生存法則。是否合適恐怕做過才有發言權。筆者剛畢業就進入體制內,因受學校考公大環境和實習經歷的影響,讓我對公務員這個職業產生了好感,當時實習單位還不錯,導致我產生了一種自以為正確的錯覺。我以為自己喜歡這個職業,工作幾年後,才發現並不適合。

這個念頭是我工作兩年後,依然要奔赴各大考場參加遴選考試時產生的。考試是一項成本不低的事,尤其是像公考、遴選這類流程多,跨時長的考試,工作後還要忙於考試,企圖通過考試而不是通過踏實工作積累經驗,來換平臺上升時,我懷疑這是在做一件重複的事,我的人生好像走入了一個死衚衕,而換了一個平臺後職業發展的空間仍受限時,我發現這是個性價比並不高的工作。

做個很簡單的比較,來算了一筆賬吧。如果畢業後,重新讀一個一線城市名校的財經類碩士,出國留學一年,或進入企業重新開始進入高薪行業,畢業年薪大概率已是10-20萬了,而且隨著工作經驗的積累,個人市場價值會不斷升值。

我為什麼會陷入這個低迴報的循環中呢?這個問題讓我思考了好久,最終我還是決定離開體制了。可能最讓我無法接受的就是,自己的腦袋處於生鏽的狀態,我喜歡學習新的東西,我需要一點外在競爭讓我充滿活力,因為我還年輕,不想年輕時就變成一幅老態龍鍾,生無可戀的模樣。


順康


你好!我是靜靜。一個從體制內辭職後轉做服裝的女生。所以,我想,我有資格回答你的問題,也希望接下來的內容能給到你幫助。


看了你過往的成績,本碩博連讀的學霸,確實很牛了。但瞭解了你的現狀後,也確實為你感到失落。因為,你沒有從現在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和樂趣,才會產生與人對比出來的落差感。

那麼,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會有想要離職轉型的念頭呢?

  1. 工作中沒有找到自我價值感
  2. 對這份工作的發展前景不明確或不認可
  3. 對自己的未來沒有清晰的目標和規劃
  4. 薪資問題

以上4點是引起你從體制內離職想法的最關鍵因素。那麼,到底要何去何從呢?

首先,要解決好自己的問題,要找到內因。先從現在的工作中來看,問問自己,這個工作是不是你喜歡的,是不是可以將你的價值發揮出來並且能從中得到認可和能力提升。給自己的工作現狀做一個全面的分析,弄清楚自己是為什麼而在此工作。

第二點,要通過分析明確一下你的這份工作未來的發展空間有多大,通過與領導及同事的交流以及自己的觀察和判斷,來深入的瞭解這份工作的發展前景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不能沒有目標、沒有計劃的為了工作而工作。這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第三點,拋開現在的工作不說,問問自己,對於你的未來有沒有一個清晰的目標及整體的發展規劃。分析一下你的優勢、興趣、機會都在哪兒,找到你的老鷹翅膀,才可以飛的更高。

最後一點落在錢上,從你的問題中,我看到使你產生辭職念頭的更大因素是:薪資。你的失落感更多源於你對金錢與你自身價值的匹配度沒有清晰的認知。而只停留在與人的對比當中。這一點,是需要特別注意的。要問一下自己,你對現在的薪資不滿,是因為與自己的價值和付出不匹配,還是比你認為同等水平的其他領域的人薪資低太多?這很重要。但無論如何,也不建議你是因為錢或錢的因素佔很大部分而有想離職的念頭,那樣,你將會成為錢的奴隸,即便是換了賺錢更多的工作,依然會有其他的失落感產生。

在做任何決定之前,至少要弄清楚以上幾個問題!

接下來,來聊聊我當時為什麼從體制內辭職的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我讀的專業是市場營銷,畢業以後,我先是在北京的一個高端商場做銷售的工作,我超級喜歡這個工作,並且業績很好,薪資對於當時來說也還不錯。但家裡人總覺得,一個女孩子,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家裡人都在政府機關單位工作,後來託關係把我安排到民政局做居家養老相關的工作。每天要做的事情特別簡單,完全在我能夠搞定的範圍內,且同事關係也相處的很好。薪資嘛,與我之前的銷售工作相比,差了三倍多。但家裡人覺得穩定且不用太累對於女孩子來說已經可以了。就這樣,我在局裡工作了兩年,連續兩年都是先進工作者。但我並不以為喜,因為我只是做了我該做的,力所能及而已。到了第三年初始,主任拿一張表讓我填,是一個晉升科長的提拔申請,我當時就傻了。因為,在局裡兩年的工作,已經讓我感到非常沒勁,完全沒有體現出我應有的價值,並且所謂的成績也都不費吹灰之力。儘管,很多人還是削尖了腦袋往裡鑽,但我清晰的知道,這並不是我想要的。

就在此時,一個曾經一起做銷售工作的同事,已經在一家品牌公司做銷售經理,她們公司老闆又接了一個國際服裝品牌的代理,正好缺一個負責人,她得知我已經厭煩了局裡的工作,便與我商量,我真的是二話沒說,直接答應了服裝公司的面試,第二天就去了公司面試,因為之前有過銷售經驗再加上體制內為人處事的歷練,在一起面試的5個人中,脫穎而出。當天即同意三天後上崗,出差深圳總部做培訓。

第二天,星期一早上到局裡辦公室,我拿著辭職報告直接到主任處辭職,沒和父母做任何溝通,直到現在我都清楚的記得那個主任對我幾乎是連喊帶罵說我不識好歹,但我依然沒有動搖任何念頭,毅然決然的離職了。

就這樣,一入服裝深似海,我喜歡服裝這個行業,一做就是十幾年,直到現在,有了自己的品牌,這十幾年,因為熱愛而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我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後來,家人偶爾還會提起我在民政局工作的事情,按他們的計劃,我現在也應該是個像樣兒的級別了,但我依然覺得,那不是我想要的。我依然對自己當年的選擇而感到喜悅。

這就是我從體制內辭職的故事,我想說,當年我年齡尚小,也沒有本碩博的高的學位,我雖然不知道我想要什麼,但當時,我清晰的知道我不想要什麼。所以,我辭職了。

對於工作我的理解是這樣的

  1. 工作是體現我們自身價值的最重要環節,而本著“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定論,當然,首先我們要明確自己的價值點在哪兒,然後,去尋找更能體現自我價值的事情去做出成績。
  2. 工作不光可以體現自我價值,更可以為我們提供更好的生活。而工作也不是生命的全部,但這部分很重要,它影響著我們的心態,也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所以,當感覺到你的心態和生活已經被工作帶來了消極的影響時,就要停下來考慮一下自己想要什麼或不想要什麼了!
  3. 瞭解自己的價值和興趣,千萬不要只為了錢而工作,那樣,你將越來越沒有自我,沒有了自我就會削弱創新的能力。會在這個過程中,越來越沒有興趣,而淪為賺錢的工具。但是,任何有價值體現的工作都需要你的熱情、興趣和創新。

論證部分

可以試想一下,在沒有了解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或不想要什麼之前,我們能做出怎樣的決定呢?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是停下來向內看,看清自己,理解自己。解決迷茫的最好辦法是先了解自己看清自己,而不應該去和別人做任何比較。因為,往往人們在失意時,看到的都是別人比自己過得好、得的多的部分。那是不真實,不客觀的。

想必,你現在的工作應該不令你感到喜悅,而你也應該沒在這份工作中找到自己的閃光點,或者,問一問自己,在工作中創造了哪些價值,學會了哪些新的知識。社會這個大課堂,真的比學校的學習要精彩而複雜多了,賺錢是其中一部分。但如果,這個工作能讓你在裡面學到更多新技能,能夠通過實踐來體現自己更大的價值,那麼我想,未來錢是會源源不斷的裝進你的口袋的。所以,考慮自己該不該總體制內離職,不該由當下的薪資而定。

最後總結

你擁有著本碩博的學歷學位,本就是個高精尖的學霸級人才,不要迷失在比較中,不要迷失在金錢的誘惑裡。你這麼好的條件,該好好理清思路,問問自己,現在這個工作是不是你喜歡的,發展前景是不是你嚮往的,工作內容是不是你感興趣的,未來能創造多大的價值。瞭解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和不想要什麼,給自己的人生做個清晰的規劃,然後在理性的狀態下做出有可行性的決定。

可以參考別人的建議,可以從別人的故事中領悟屬於自己的意義。但最終的決定要由自己來做。你看到了別人年入百萬,但有沒有看到年入百萬背後付出和辛苦!

最後,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也希望你早日理清自己的思路,規劃好自己的未來,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做自己熱愛且感興趣的事情,創造更大的價值,賺更多的錢!


靜聽花開326


首先,我自己就是一名從體制內辭職的老師。我辭職的原因,首先是因為家庭遇到特殊情況,體制內的工資收入不算高,對家庭生活有影響,所以必須要換一份收入相對來說更高的工作。另外,決定從體制內辭職,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原本體制內的工作,容易讓自己陷入一種按部就班的生活,每天看似忙忙碌碌,但是對自身的能力成長來說,並沒有什麼幫助。我很害怕那種一眼可以望到頭的生活,我還是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為家人、孩子們創造更好的生活。

但是對於要不要從體制內辭職這件事,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看你自己的需求。因為沒有任何一份工作是容易的。收入高,壓力肯定也大。體制內收入低,也一樣會給你帶來成就感。所以,還是希望你能靜下心來想一想,你五年、十年之後,想要的到底是什麼。不要被眼前的一些情況所迷惑了,給自己做一箇中長期的規劃。等你想清楚了,做出決定,那不管是什麼,你都會很篤定,你知道自己今天的決定,五年十年之後會帶來怎樣的結果。等你有了這份篤定,那不管身邊人會說任何意見,都不會影響到你了。

所以,請做一個屬於你自己的決定,自己的人生,自己掌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