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300年前,宜賓天宮山地區來了一批移民開發資源!從事“栽藍打靛”

天宮山地區的古代藍靛產業調查

2015年10月,筆者在 天宮山簡彎村基蕨商古道鄉樟灣調研時,發現多處3米左右直徑、兩米左右深度的圓形池子,全用石條砌成。

初步判斷,這些圓形池子是多年前當地某種手工業生產遺址。但是,是什麼時候建成的?用途是幹什麼的?釀酒?制澱粉?還是造紙?

後來走訪了當地一些老人,結合一塊墓碑上的碑文和當地族譜記載,查閱了相關資料,終於還原了一些事實真相:至少300年前,宜賓天宮山地區來了一批移民開發資源,從事“栽藍打靛”,發展產業,發家致富,繁衍生息。

至少300年前,宜賓天宮山地區來了一批移民開發資源!從事“栽藍打靛”

位於今天宮山簡灣村鄉樟灣的靚壇(染料生產池),2015年簡灣村嶽紹松拍攝


簡灣村及附近許多地名與“藍靛”相關

2015年11月,筆者與教育局胡老師等一起去天宮山“旅遊”。跟他說的是“旅遊”,實際上我是想順帶去找我的一位叔父打聽圓形池子的事,也商量一下編修家譜的事。

二黃村旅遊走訪了距鄉樟灣約5公里的商州鎮二黃村小地名東林庵的幾戶李氏本家老人。

其中71歲的李樹相老人,我叫他么叔,我們都屬榮縣遷移到簡灣村落業的朋來公的後裔。

他曾是民辦教師離退,現在天宮山皇天頂管理宗教活動場所。

他向我提供了一些圓形石砌池子的用途及相關情況。

鄉樟灣青木清旁這樣的池子,當地人稱之為“靛壇”(商州方言叫“定壇”)。

“靛”,又叫“藍靛”,是從植物葉子中提出的一種染料,也可入藥。

“壇”是容器的意思,與口語中的“罈罈罐罐”意思差不多。

“靛壇”,就是古代生產“藍靛”用的池子。

在天宮山青木溪一帶,與“藍靛”相關的地名和傳說很多。

鄉樟灣上方,有一個“靛壇壩”。就是有很多“靛壇”的一個壩子,也許曾是一個規模很大的“藍靛”生產廠。

簡灣村有一個屋基叫“藍廠頭”,現住有四五戶人。從屋基四周石牆厚度和規模看,這裡曾經是一個大戶人家的屋基,也許是 “藍靛”生產廠房和主人住房連在一起的一個莊園,所以叫“藍廠頭”。

這個“頭”子,當地方言是指“地方”“位置”的意思,如“屋頭”、“ 田頭”、“ 壩子頭”、“山裡頭”等。

簡灣村這條溪流從上到下至閻王碥峽谷一段,名“青木溪”。“青”,就是比“藍”更深的顏色。

荀子《勸學》有名句“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後有俗語“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意思是青這個顏色是從藍草中提取出來的,但比藍草的顏色更深,比喻學生必將超過老師,或後人必將超過前人。

據此可以推斷,“青木溪”名稱的來源,是因為溪旁長有很多用於提取“青色”的藍葉樹木。

據相關資料得知,提取“藍靛”的原料有幾種,有樹葉,有草,有果。顯然,簡灣村青水溪旁生產藍靛用的是一種樹葉。

附近還有一個地名叫“染房頭”。筆者親往現場查看,現在是一塊菜地,只從一些斷石殘垣看出曾經有過建築以外,沒有找到石刻文字等其他物件。

不過,“染房頭”三個字又與“藍靛”有了關係。“藍靛”的主要用途是染色,這裡生產“藍靛”,直接用來染布和其他工藝品,不就是一條龍服務嗎?“染房”就是“藍靛”的下游產業。

朋來公墓碑顯示:為“採藍創業”移民青木溪

為進一步弄清楚天中山地區古代藍靛生產的具體情況。筆者從當地族譜和墓碑等資料入手。果然有了新的發現,逐步弄清三百年前天宮山地區藍靛生產的一些真相。

從我祖朋來公的墓碑碑文中發現“採藍創業”線索。

至少300年前,宜賓天宮山地區來了一批移民開發資源!從事“栽藍打靛”

李朋來墓碑

(李秉仁拍於2016年4月3日)


至少300年前,宜賓天宮山地區來了一批移民開發資源!從事“栽藍打靛”

李朋來墓碑文內容辨認

(李秉仁辨認填寫)

我祖朋來公之墓位於天宮山深處現蕨溪鎮簡灣村鮮花組“藍廠頭”鈄對面白果灣向家住宅背後水竹林裡。墓上方現已修築了一條可過小貨車的村道。

這條村道下可經頂仙壩到溪鳴場連接蕨商公路,上可通天空堂和商州二黃村至商州鎮。

墓前有一保存基本完好的墓碑,由於沒有了遮雨的碑頂,所以風化較為嚴重,辨認困難。但主要內容尚能辨認清楚。

族譜記載,朋來公於17世紀中葉從榮縣龍灘場遷入現簡灣村白果灣落業,傳說是在白果灣“打藍葉子”謀生。我這一輩已經是朋來公第九世孫了。

從我記事時起,就知道打鐵坳和東林庵本支李氏族人清明節都要到白果灣上墳。

以前沒有注意詳細解讀墓碑上的文字。這次為了編寫譜族和證實“打藍葉”子一事,認真辨認墓碑上的文字。

碑文正文如下:

“嘗思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祖也者,氏系之所出,本支之所由。族也,即我李氏一族自洪武初年由楚麻城入川,置業於富順或嘉州。

始祖李公諱芝榮,一覓榮邑紅巖下水藜灣並龍灘場聶家壩團山子落業。

此姑不深論,獨論祖父李公諱朋來再覓宜邑山外鄉青木溪白果彎採藍創業……云爾。道光十三年桂月中秋日吉旦”。

碑文的內容對於研究打鐵坳和東林庵一支李氏族人的遷徙源流具有重要作用,對於研究當地人文歷史也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碑文中“採藍創業”四個關鍵字,印證了族人中傳說先輩為“打藍葉子”謀生從榮縣移民而來的事實。

但“藍葉子”(也有說是“藍木葉”)是什麼東西,如何憑此謀生,傳說不盡詳細。

今打鐵坳和東林庵我李氏族人中傳說著一個象神話一樣的故事:

朋來祖四弟兄從榮縣來到青木溪白果灣打藍葉子,生產一種顏料,這種顏料可以把江河裡的水染成黑色,著名的“烏江”就是被這種顏料染成烏色的。染成烏色後,目的是用來防水賊。

江河裡的商船停靠的時候,會遇到盜賊(即水賊)偷偷潛入水底破壞船底,然後搶劫貨物。有了這種染料,可以把水染成烏色(即烏江的顏色),盜賊潛入水底就看不見了,無法實施破壞。

大家都認為藍靛用於防水賊的傳說有點誇張和玄乎。試想在大江大河裡,需要多少染料才能把河水染成黑色?但我祖朋來公為打藍葉子移民而來卻從多方得到印證。

筆者於2015年和2016年,先後幾次去過榮縣龍灘場(今自貢市貢井區龍潭鎮)拜訪過李碧奎老人(我的叔祖父)等宗親。

那邊的傳說是,朋來公四弟兄“去泥溪那邊做生意,去了四個,回來了一個,有三個就沒回來,在泥溪那邊安家了”。在龍灘場那邊看來,青木溪白果灣,就在“泥溪那邊”。

從此,朋來兄弟及其後人就在青木溪旁採藍打靛,定居下來,繁衍子孫。

到了朋來兄弟的孫輩,就遷出了崇山峻蛉中的青木溪,到天宮山下的打鐵坳、商州二黃村東林庵等地居住,也有的不知去向。

大都是結束了放棄了藍靛產業後在外地購置了田土而遷出。

傳說還有的是逃難或躲避紛爭逃往沐川雷波不知下落的。

金盆屋基向氏家族因“栽藍打靛”富甲四方

與簡灣村相鄰的頂仙村金盆屋基向氏家族,也是因“栽藍打靛”而富甲一方,成為當地一大興旺家族的。

據頂仙壩向氏族譜記載,向氏入川始祖一文公等七弟兄於清代乾隆年間由湖南辰州移民入川,其中一文公等四弟兄在頂仙壩落業,其餘三弟史去江安縣落業。

一文公一輩到頂仙壩時,靠的是勤於耕種立足腳跟,後來還返回湖南辰州將其父、母金骨遷到頂仙壩附近李北斗等地。

到一文公的孫輩向仕禎等,向家就很富足興旺了。靠的是什麼呢?即靠生產藍靛創下家業,後置買田產發展壯大。

族譜記載的是“分授本鄉田土地名半坡小屋基、藍廠頭等處耕種,且栽藍打靛,家道益豐,至晚年富有四萬餘金,所買張家村、泥螺溪、宣化壩、波碧巖等處田土,共收租谷一千三百餘石。”向仕禎1755年生於騎龍屋基,1836年去世於藍廠頭。

當地村民傳說,向仕海之子向芝茂當家時,向芝茂家可收8000多擔租,向家人趕場到蕨溪、泥溪,都不會從別人的土地上經過。

藍靛為何物?民間有傳說,史籍有記載

至少300年前,宜賓天宮山地區來了一批移民開發資源!從事“栽藍打靛”

藍葉子(種類之一)

至少300年前,宜賓天宮山地區來了一批移民開發資源!從事“栽藍打靛”

今廣西藍靛生產工藝

族人中還有關於我祖李氏先輩在“打藍葉子”生產藍靛過程中的艱辛過程和流血犧牲的故事。

樹相么叔講過,傳說,朋來之子李元鎮就是因生產藍靛發生事故而死。據說時值初冬,最後一個池子裡的藍靛已基本成形,象豆腐墩子一樣,只是顏色是藍色的。

這時池子發生洩漏,眼看生產的成品往外流失。在緊急情況下,李元鎮用衣物、棉被和整個身體堵漏洞。

結果由於在池子裡泡久了,身體著涼,大病一場,不久即於1787年丁未年九月十六日戌時在宜邑山內鄉鄧家坪高屋基去世,時年41歲,葬於青木溪白果灣宅後。


史料記載,天然“藍靛”的生產過程既複雜也簡單。北魏時期賈思勰著的《齊民要術》一書對制靛有詳細的記載, “七月中作坑,令受白許束,作麥秸泥泥之,令深五寸,以苫蔽四壁。刈藍倒豎坑中,下水,以木石鎮壓令沒。

熱時一宿,冷時再宿,漉去荄,內汁與甕中,率十石甕, 著石灰一斗五升,急抨之,一食頃止。

澄清,瀉去水,別作小坑,貯藍靛著坑中,候如強粥,還出甕中,藍靛成矣。”簡單說就是將藍葉放在池裡,用石灰和水浸泡,經幾次沖洗沉澱後即成。


在多種植物染料中,藍靛是應用最廣的一種。藍靛色澤濃豔,牢度非常好,幾千年來一直受到人們喜愛。

藍靛作為染料的歷史相當悠久,考古數據顯示,公元前2400年古埃及第五王朝就曾以藍靛來染色。我國《詩經.小雅》中“采綠”一詩,很有現場感和詩意:

終朝采綠,不盈一匊。予發曲局,薄言歸沐。

終朝採藍,不盈一襜。五日為期,六日不詹。

之子於狩,言韔其弓。之子於釣,言綸之繩。

其釣維何?維魴及鱮。維魴及鱮,薄言觀者。


詩的節奏令人想到與今天苗族竹杆舞。詩的大概意思是寫丈夫外出久久未歸,妻子在家無心“採藍”,丈夫回來後,一起勞動的生活是多麼幸福甜蜜:

整天在外採藎草,採了一捧還不到。我的頭髮亂蓬蓬,趕快回家洗沐好。

整天在外採蓼藍,一衣兜也沒采滿。本來說好五天歸,過了六天不回還。

此人外出去狩獵,我就為他裝弓箭。此人外出去垂釣,我就為他理好線。

他所釣的是什麼?鯿魚鰱魚真不錯。鯿魚鰱魚真不錯,竟然釣到這麼多。


今廣西、貴州等地仍保留了用天然藍葉製作染料的傳統工藝和產業。


天宮山青木溪一帶藍靛生產持續經營了多長時間,根據上述傳說和族譜資料記載,至少有幾十年。具體從何時開始,何時結束,有待進一步研究。

其實,在天宮山地區圍繞藍靛生產中的資源爭奪、市場交易,還發生了當地家族間的許多紛爭故事。

作者:宜賓市敘州區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 李秉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