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身高176,媽媽156,從遺傳角度講孩子一般會多高?

習慣就好


不一定因素很多。我有個朋友自己158,老公170,兒子180。主要因素是孩子喜歡運動,打籃球,游泳,羽毛球,喜歡吃美食,喜歡旅遊,性格開朗。他們夫妻也沒想到兒子一下就基因突變了。我兒子185,我168,先生172,對於我婆家來說也是基因突變。我自己家裡除了我父親170以外,我168就是第二高度了。母親160,妹妹160,所以我家也不算有高個基因。


無錫駕車人


這個還真說不準,都說孩子的身高大部分隨母親,其實也說不定。

我家一表弟,媽身高168左右,爸身高178左右,但他的身高才173。

另外認識的一個女孩子,媽身高147,爸身高165,她的身高160。

很難有個定數,但是孩子長身體時營養要跟上,發現孩子的身高與標準身高相差太多,及時干預,去醫院做檢查。



倆兒子的媽


我家姑娘今年九歲,個子在班裡屬於中等,雖然不算矮,但還是一直就對她的身高有些憂心。之前也曾用過網上流行的計算身高公式算過,但是感覺很不靠譜。通過觀察我本人以及身邊朋友的情況,我認為身高這個東西遺傳因素只佔一小部分,更多的還是受後天的影響,比如營養、運動等等。下面舉例說下:

首先是我本人,母親162,父親176。我從小體弱多病,只有160高,可是弟弟身高達到183,讓我很是嫉妒,有時開玩笑怪母親偏心。

其次,我一個朋友,母親163,父親174,生了三個女兒,沒有一個超過160。

再說說我一個同學,母親153,父親180,生了一兒一女,兒子187,女兒175。在他家,什麼娘矬矬一窩根本就是個笑話。

最後說說,我一個堂姐,堂姐160,堂姐夫也就165的樣子,他們女兒在13歲的時候就已經170了。

所以,對我家姑娘的身高,我還是懷著積極的態度的,一方面多給吃長個子的食物,一方面多帶去運動。這裡說個小事,在我家姑娘7歲那年,基本一年沒怎麼長。說起來也奇怪,孩子那年既沒怎麼生病,吃的也挺好,但就是不長個子。後來在網上我看到了一些通過跳繩長高的例子決定試一試,那年暑假,每天晚上7點讓孩子跳繩一個小時,到了秋天,孩子真的長了3公分,所以我認為跳繩是個長個子的好辦法。



游來游去的獅子


身高除了遺傳因素的影響外,還與營養,運動,性格喜好等等都有很大的關係。

我婆婆168,公公173。我老公的哥哥173,我老公和他哥差一歲,所以他哥吃奶時間比較短(婆婆懷上我老公後就斷奶了),而我老公吃奶到六歲,身高178,體質也比他哥好很多。

老公的嫂子168,而且孃家人全是高個子,她家兩個女兒,老大沒心沒肺愛吃愛玩不學習,身高170,老二愛看書愛學習愛操心性格內向,身高剛剛160。

我太姥爺是圓滾滾一小老頭,頂多162,舅姥爺,舅舅們都不足165,所以儘管我爸我姥爺都是178的高個子,我的姨姨舅舅家表兄弟姐妹們和我兄妹四個都深受其害,男的也就170多點,女的都不足160。

我156,老公178,我兒子小時候個子一直是同齡人中比較矮的,小學畢業才156,但是我不放棄,每天牛奶雞蛋水果排骨肉的吃,初二開始漲個,高二達到182,現在大學畢業184。

人常說: 爹矬矬一個,娘矬矬一窩。其實,誰的基因更強大,也說不定。我弟173,弟妹167,我侄子才173,我覺得就是遺傳我家矮基因了。

其實,孩子能不能長高,從身材上是看的出來的,如果腿長特別是小腿比較長,那一般都能長高;如果腿短而且腿肚子比較大比較低,那大概率不會高。而且,身材圓圓的,胖胖的,脖子很短的人,基本都長不高。

另外,北方人特別是東北人都高些,男方人尤其是西南人秀氣些。不過,如今人口自由流動,南北人的基因都相互綜合了很多。現在而且物質豐富,營養充足,南方城市的大街上也全是高高瘦瘦的美女和帥哥。

高有高的美,矮有矮的秀麗,畢竟濃縮的都是精華。


歲月不折舊


我老公也不算矮175,我155,閨女今年初二158。我覺得吧身高這事說不準,我妹妹跟我差不多高,外甥女竟然長到165。

我在網上看到一個大概的身高計算公式,家長可以看一下:

男孩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08÷2(釐米)

女孩身高=(父親身高×0.923+母親身高)÷2(釐米)

說起來我也真是個“心大”的媽,以前我不懂,認為能不能長高,吃好喝好就夠了,孩子也是這麼養大的。今年倒是在堂弟那瞭解到,骨密度居然也會影響孩子的身高。

侄子今年六歲,我覺得是晚長的原因,看著比同齡孩子矮一點,但是弟妹說是骨密度低。說是給侄子做的基因檢測,檢測結果說是骨密度低。


🔍🔍骨密度全稱是骨骼礦物質密度,是反映骨骼強度的一個重要指標。骨密度低,簡單的來說就是缺鈣,鈣不足時古鈣化不足,影響骨骼成長。另外,骨密度低,也是骨質疏鬆的重要原因。


我以前一直覺得骨密度低就是容易骨折,運動能力差,真沒想到跟身高還有關係。弟妹比我小個幾歲就是不一樣,懂得科學育娃。她把檢測報告給我看,還真不錯,近視風險、蛀牙風險、智齒長全可能性……一網打盡,全都能測。

其實每個家長都是一樣的,都希望孩子長得高高的,能不能長高呢,一方面是遺傳看家長,另外就是後天環境:

🔔飲食 營養是兒童體格生長的關鍵。現在很多小朋友都比較挑食,不好好吃飯就喜歡吃零食,家長要格外注意。

1肉、蛋、豆及豆類食物都不能少,因為生長所需的能量、蛋白質和氨基酸,只能由食物供給;

2鈣的攝入不足及維生素D缺乏時,會造成骨礦化不足,維生素A缺乏會使骨變短變厚,維生素C缺乏會使骨細胞間質形成缺陷而變脆,這些都會影響骨的生長。


🔔運動 我建議啊,小朋友不要做溫室的花朵,多做些戶外運動。戶外運動呢,可以接受到更多的陽光,陽光中的紫外線能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維生素D又可以促進身體對鈣、磷的吸收,從而促進骨骼的生長髮育。


亞瑟愛筆芯


這問題很複雜。

我159cm,我老公172cm。獨生女兒175cm。

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沒有特別高,特別矮的。

不論按照怎樣的算法。我女兒都超出標準了。

跟營養飲食,生活方式,生活習慣都有關係。

一概而論的算法,都不能說明什麼。

飲食習慣,牛奶當水喝,吃牛肉而不是豬肉等可能都有影響。且,體育鍛煉,心情,睡眠都會日積月累的產生影響。

再者,有遺傳,還有變異呢。


用戶北鶴南飛


遺傳身高,是可以通過公式來計算的,最常用的公式如下:

女孩=(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5 (單位“cm”)

男孩=(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5 (單位“cm”)

所以,如題主所說的父母身高,他們孩子遺傳身高分別是:

  • 兒子=(176+156+13)/2±5=172.5±5cm

  • 女兒(176+156-13)/2±5=159.5±5cm

為什麼會有一個加減5cm呢?

因為在不考慮疾病的影響狀態下,遺傳因素一直也只是佔了75%的因素。

另外25%有以下幾個方面決定:

【1】運動

運動對孩子最終的身高影響很大。

要想對身高有幫助,我們可以選擇跑步、跳遠、跳繩、打球等等。

並且要注意每天堅持連續的運動半個小時以上。

【2】均衡營養

吃的太差,挑食,營養素不夠,會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影響身高。

同樣的,吃得太好,導致孩子肥胖、早發育,也會影響個子。

【3】睡眠

促進生長的生長激素是在夜間深睡眠狀態下分泌的。

所以,我們的孩子不僅要睡得夠,還要睡得早。

另外,一些疾病狀態也會讓孩子的身高遠遠偏離他的遺傳身高,比如生長激素缺乏、甲狀腺功能低下,特納綜合徵等等。

如果你的孩子個子一直偏矮,即使爸爸媽媽很高,也要早點找醫生看一下。



兒科醫生小果


父176、女156,在中國中都屬於中等個頭,子女受基因影響個頭不會太低也不會太高,會接近父母,兒子可能在180左右,女兒可能會在160以上,但這玩意兒也沒準。

父母身高對子女身高有參考意義,但也不算很大。身高受基因和環境的共同影響,基因可能決定下限,環境因素影響上限,營養條件的提升使子女比父母高的現象很常見。身高受基因影響,卻不止單獨受這個因素的影響,還受經濟條件的影響,經濟條件就是營養條件的保障。比較著名的例子是日本的全民營養計劃,幾十年前日本成年男性一米六幾是比較常見的,可由於營養計劃的實施,很多日本人的個頭已經有了提升,平均升高已經逐漸趕上我國了。除了一些特殊的疾病比如侏儒症或者巨人症等影響,子女身高一般會接近父母。本人父172、母158,也長到了179,也算不錯了。

從現代來說,70年代甚至60年代出生的人,當他們生小孩的時候,已經來到了90年代甚至是2000年之後,他們成長髮育的年代的營養條件是沒辦法和現代的小孩相比的,因此現在兒女身高比父母高的現象很常見。在一些發達國家,人們除了重視營養,還重視運動,運動對於成長期而孩童來說有刺激軟骨骨化的作用,也能對身高的提升有一定幫助。一些科學家就認為未來世界上的人群大概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經濟條件好營養充足又比較重視運動的人群,他們的個子會高一些,另一類是那些經濟欠發達營養條件較為落後,運動又相對不足的地區。

如果擔心孩子由於遺傳個頭會比較矮,最好是接受專業的指導,為孩子打造合理的營養計劃,然後可以帶著他、她適當地做一些運動,以提升身高。不過這種方式也不敢打包票。


來看世界呀


我給大家一個靠譜的公式,計算男孩的身高公式,(父高+母高)✘1.08得出的結果再除以2,我公式計算出兒子身高1.77,現在19歲1.78,應該定型了。女孩的身高公式:父高✘0.923+母高,得出的結果除以2.


蘆葦淺淺淺


有時候基因突變,有時候遺傳老爸,有時候遺傳老媽,有時候隔代遺傳,有時候折中遺傳,不過男性遺傳老爸,女性遺傳老媽,相對多一點,但是現在的營養都比較足,所以都超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