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身高176,妈妈156,从遗传角度讲孩子一般会多高?

习惯就好


不一定因素很多。我有个朋友自己158,老公170,儿子180。主要因素是孩子喜欢运动,打篮球,游泳,羽毛球,喜欢吃美食,喜欢旅游,性格开朗。他们夫妻也没想到儿子一下就基因突变了。我儿子185,我168,先生172,对于我婆家来说也是基因突变。我自己家里除了我父亲170以外,我168就是第二高度了。母亲160,妹妹160,所以我家也不算有高个基因。


无锡驾车人


这个还真说不准,都说孩子的身高大部分随母亲,其实也说不定。

我家一表弟,妈身高168左右,爸身高178左右,但他的身高才173。

另外认识的一个女孩子,妈身高147,爸身高165,她的身高160。

很难有个定数,但是孩子长身体时营养要跟上,发现孩子的身高与标准身高相差太多,及时干预,去医院做检查。



俩儿子的妈


我家姑娘今年九岁,个子在班里属于中等,虽然不算矮,但还是一直就对她的身高有些忧心。之前也曾用过网上流行的计算身高公式算过,但是感觉很不靠谱。通过观察我本人以及身边朋友的情况,我认为身高这个东西遗传因素只占一小部分,更多的还是受后天的影响,比如营养、运动等等。下面举例说下:

首先是我本人,母亲162,父亲176。我从小体弱多病,只有160高,可是弟弟身高达到183,让我很是嫉妒,有时开玩笑怪母亲偏心。

其次,我一个朋友,母亲163,父亲174,生了三个女儿,没有一个超过160。

再说说我一个同学,母亲153,父亲180,生了一儿一女,儿子187,女儿175。在他家,什么娘矬矬一窝根本就是个笑话。

最后说说,我一个堂姐,堂姐160,堂姐夫也就165的样子,他们女儿在13岁的时候就已经170了。

所以,对我家姑娘的身高,我还是怀着积极的态度的,一方面多给吃长个子的食物,一方面多带去运动。这里说个小事,在我家姑娘7岁那年,基本一年没怎么长。说起来也奇怪,孩子那年既没怎么生病,吃的也挺好,但就是不长个子。后来在网上我看到了一些通过跳绳长高的例子决定试一试,那年暑假,每天晚上7点让孩子跳绳一个小时,到了秋天,孩子真的长了3公分,所以我认为跳绳是个长个子的好办法。



游来游去的狮子


身高除了遗传因素的影响外,还与营养,运动,性格喜好等等都有很大的关系。

我婆婆168,公公173。我老公的哥哥173,我老公和他哥差一岁,所以他哥吃奶时间比较短(婆婆怀上我老公后就断奶了),而我老公吃奶到六岁,身高178,体质也比他哥好很多。

老公的嫂子168,而且娘家人全是高个子,她家两个女儿,老大没心没肺爱吃爱玩不学习,身高170,老二爱看书爱学习爱操心性格内向,身高刚刚160。

我太姥爷是圆滚滚一小老头,顶多162,舅姥爷,舅舅们都不足165,所以尽管我爸我姥爷都是178的高个子,我的姨姨舅舅家表兄弟姐妹们和我兄妹四个都深受其害,男的也就170多点,女的都不足160。

我156,老公178,我儿子小时候个子一直是同龄人中比较矮的,小学毕业才156,但是我不放弃,每天牛奶鸡蛋水果排骨肉的吃,初二开始涨个,高二达到182,现在大学毕业184。

人常说: 爹矬矬一个,娘矬矬一窝。其实,谁的基因更强大,也说不定。我弟173,弟妹167,我侄子才173,我觉得就是遗传我家矮基因了。

其实,孩子能不能长高,从身材上是看的出来的,如果腿长特别是小腿比较长,那一般都能长高;如果腿短而且腿肚子比较大比较低,那大概率不会高。而且,身材圆圆的,胖胖的,脖子很短的人,基本都长不高。

另外,北方人特别是东北人都高些,男方人尤其是西南人秀气些。不过,如今人口自由流动,南北人的基因都相互综合了很多。现在而且物质丰富,营养充足,南方城市的大街上也全是高高瘦瘦的美女和帅哥。

高有高的美,矮有矮的秀丽,毕竟浓缩的都是精华。


岁月不折旧


我老公也不算矮175,我155,闺女今年初二158。我觉得吧身高这事说不准,我妹妹跟我差不多高,外甥女竟然长到165。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大概的身高计算公式,家长可以看一下:

男孩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8÷2(厘米)

女孩身高=(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厘米)

说起来我也真是个“心大”的妈,以前我不懂,认为能不能长高,吃好喝好就够了,孩子也是这么养大的。今年倒是在堂弟那了解到,骨密度居然也会影响孩子的身高。

侄子今年六岁,我觉得是晚长的原因,看着比同龄孩子矮一点,但是弟妹说是骨密度低。说是给侄子做的基因检测,检测结果说是骨密度低。


🔍🔍骨密度全称是骨骼矿物质密度,是反映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骨密度低,简单的来说就是缺钙,钙不足时古钙化不足,影响骨骼成长。另外,骨密度低,也是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


我以前一直觉得骨密度低就是容易骨折,运动能力差,真没想到跟身高还有关系。弟妹比我小个几岁就是不一样,懂得科学育娃。她把检测报告给我看,还真不错,近视风险、蛀牙风险、智齿长全可能性……一网打尽,全都能测。

其实每个家长都是一样的,都希望孩子长得高高的,能不能长高呢,一方面是遗传看家长,另外就是后天环境:

🔔饮食 营养是儿童体格生长的关键。现在很多小朋友都比较挑食,不好好吃饭就喜欢吃零食,家长要格外注意。

1肉、蛋、豆及豆类食物都不能少,因为生长所需的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只能由食物供给;

2钙的摄入不足及维生素D缺乏时,会造成骨矿化不足,维生素A缺乏会使骨变短变厚,维生素C缺乏会使骨细胞间质形成缺陷而变脆,这些都会影响骨的生长。


🔔运动 我建议啊,小朋友不要做温室的花朵,多做些户外运动。户外运动呢,可以接受到更多的阳光,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维生素D又可以促进身体对钙、磷的吸收,从而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


亚瑟爱笔芯


这问题很复杂。

我159cm,我老公172cm。独生女儿175cm。

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没有特别高,特别矮的。

不论按照怎样的算法。我女儿都超出标准了。

跟营养饮食,生活方式,生活习惯都有关系。

一概而论的算法,都不能说明什么。

饮食习惯,牛奶当水喝,吃牛肉而不是猪肉等可能都有影响。且,体育锻炼,心情,睡眠都会日积月累的产生影响。

再者,有遗传,还有变异呢。


用户北鹤南飞


遗传身高,是可以通过公式来计算的,最常用的公式如下:

女孩=(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5 (单位“cm”)

男孩=(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5 (单位“cm”)

所以,如题主所说的父母身高,他们孩子遗传身高分别是:

  • 儿子=(176+156+13)/2±5=172.5±5cm

  • 女儿(176+156-13)/2±5=159.5±5cm

为什么会有一个加减5cm呢?

因为在不考虑疾病的影响状态下,遗传因素一直也只是占了75%的因素。

另外25%有以下几个方面决定:

【1】运动

运动对孩子最终的身高影响很大。

要想对身高有帮助,我们可以选择跑步、跳远、跳绳、打球等等。

并且要注意每天坚持连续的运动半个小时以上。

【2】均衡营养

吃的太差,挑食,营养素不够,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影响身高。

同样的,吃得太好,导致孩子肥胖、早发育,也会影响个子。

【3】睡眠

促进生长的生长激素是在夜间深睡眠状态下分泌的。

所以,我们的孩子不仅要睡得够,还要睡得早。

另外,一些疾病状态也会让孩子的身高远远偏离他的遗传身高,比如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低下,特纳综合征等等。

如果你的孩子个子一直偏矮,即使爸爸妈妈很高,也要早点找医生看一下。



儿科医生小果


父176、女156,在中国中都属于中等个头,子女受基因影响个头不会太低也不会太高,会接近父母,儿子可能在180左右,女儿可能会在160以上,但这玩意儿也没准。

父母身高对子女身高有参考意义,但也不算很大。身高受基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基因可能决定下限,环境因素影响上限,营养条件的提升使子女比父母高的现象很常见。身高受基因影响,却不止单独受这个因素的影响,还受经济条件的影响,经济条件就是营养条件的保障。比较著名的例子是日本的全民营养计划,几十年前日本成年男性一米六几是比较常见的,可由于营养计划的实施,很多日本人的个头已经有了提升,平均升高已经逐渐赶上我国了。除了一些特殊的疾病比如侏儒症或者巨人症等影响,子女身高一般会接近父母。本人父172、母158,也长到了179,也算不错了。

从现代来说,70年代甚至60年代出生的人,当他们生小孩的时候,已经来到了90年代甚至是2000年之后,他们成长发育的年代的营养条件是没办法和现代的小孩相比的,因此现在儿女身高比父母高的现象很常见。在一些发达国家,人们除了重视营养,还重视运动,运动对于成长期而孩童来说有刺激软骨骨化的作用,也能对身高的提升有一定帮助。一些科学家就认为未来世界上的人群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条件好营养充足又比较重视运动的人群,他们的个子会高一些,另一类是那些经济欠发达营养条件较为落后,运动又相对不足的地区。

如果担心孩子由于遗传个头会比较矮,最好是接受专业的指导,为孩子打造合理的营养计划,然后可以带着他、她适当地做一些运动,以提升身高。不过这种方式也不敢打包票。


来看世界呀


我给大家一个靠谱的公式,计算男孩的身高公式,(父高+母高)✘1.08得出的结果再除以2,我公式计算出儿子身高1.77,现在19岁1.78,应该定型了。女孩的身高公式:父高✘0.923+母高,得出的结果除以2.


芦苇浅浅浅


有时候基因突变,有时候遗传老爸,有时候遗传老妈,有时候隔代遗传,有时候折中遗传,不过男性遗传老爸,女性遗传老妈,相对多一点,但是现在的营养都比较足,所以都超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