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作者路遙是怎樣開始他的文學創作之路的?

西域之子cyj


早晨從下午開始,帶你一起讀《平凡的世界》,《人生》,瞭解路遙。

讀原著,更深入。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路遙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其實就是應了上面那句俗語。

路遙是因為仕途夢破滅之後,才轉而投身文學創作的。他從事文學創作的初衷,其實和熱衷仕途是一樣的,都是為了改變命運。

要說路遙是怎樣走上文學之路的,那就不可能繞過他的文學啟蒙老師曹溪谷。

當時曹溪谷是延川縣革委會的通訊組副組長,是他說服領導,用路線教育積極分子的名額,將路遙調到通訊組的。

當時曹溪谷為了培養路遙的創作能力,幾乎每次下鄉採訪都會帶上路遙。

上面那張合照就是他們在黃河畔所照的。

路遙筆名的來歷

剛開始路遙主要創作的是詩歌,他第一首發表的小詩是《我老漢走著就想跑》。

由於曹谷溪的藏書很多,所以路遙經常從曹谷溪那裡借書看,在那段時間他看了許多蘇俄的名著,為他以後寫長篇小說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當然在文學道路上,幫助路遙的不止只有曹谷溪,還有許多人。

比如上圖中與路遙合影的就是詩人聞頻。

當時路遙寫的一篇《車過南京橋》被聞頻看上了,要發表,但是聞頻對當時路遙的筆名“纓依紅”並不滿意,因為這個名字不好記,就讓路遙重新起個筆名。

於是路遙不假思索的取了“路遙”,聞頻一聽甚好。

從此以後,王衛國就成了“路遙”。

路遙的成名

路遙的成名還是要從他與陶正創作了大型歌劇《蟠龍壩》,與聞頻合寫了大型歌劇《第九支隊》說起,這兩部戲都在延川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接著他參與出版的《延安山花》也正式出版了,更是轟動了全省。

更是由於編纂這本詩集的骨幹裡,只有路遙一個人的身份是農民,所以他就成了塑造的典型,成為了當時全延川縣當之無愧的名人。

正是由於這次出了大名,延川縣的領導就支持他們創辦了一個縣級小報《山花》。

從此之後,路遙就開始在《山花》這個陣地上創作,耕耘。

路遙也是從這裡開始,正式的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

早晨從下午開始,帶你一起讀路遙《人生》。

喜歡請點贊,感謝你的關注,還有後續。


宇哥帶你讀原著


路遙的《人生》,我十多年前一個偶然看過。那段時間也是我非常灰敗的時候,

《人生》講述的是,改革時期陝北高原,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農村又離開農村再回到農村的變過過程。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情感糾葛扣人心絃,高與劉的愛情悲劇又令人扼腕。痛惜之餘,又讓人反思這一生活悲劇後的深層次的社會問題。

《人生》,於2018年9月,入選“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最具影響力小說”。

談到《人生》的創作過程,路遙如是感慨,小說來源於生活,又必須高於生活。路遙出身農村,他始終認定他是一個農民血統的兒子。他對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他說:“只有在無比沉重的勞動中,人才活得更為充實。”

路遙年輕時不停地奔波在城鄉與農村,他最為熟悉的生活就是“城市交叉地帶”,他觀照自己,思考改革時代農村青年該何去何從,從而寫出了《人生》這一偉大的作品。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這是對《人生》最好的註解,也是對《人生》作者路遙走上創作之路的詮釋。


檻外散人


在路遙創作文學作品有一部《早晨從中午開始》是描寫和記錄許多路遙作品創作的環境和背景。以及他在創作作品時的時代特徵等等。

路遙在第三屆茅盾文學獎頒獎典禮的致詞中指出,獲獎並不意味著一部作品完全成功,因為作家的勞動成果不僅要接受現實眼光的評估,還要經受歷史眼光的審視。路遙在《不喪失普通勞動者的感覺》中寫到,“正因為如此,我在榮譽面前感到深深的慚愧。正因為如此,我在這慚愧中不由得深深地沉思。”

  路遙正是在讀者的評估與審視中,在自己的慚愧和沉思中,寫出的著作榮獲第一屆全國中篇小說獎、第二屆全國中篇小說獎和茅盾文學獎。

  1978年9月,改革開放前夕,還在《延河》當小說編輯的路遙,精心創作了自己的第一部中篇小說《驚心動魄的一幕》。《驚心動魄的一幕》沒有迎合當時“傷痕文學”和“反思文學”的潮流,而是獨闢蹊徑,塑造了在“文革”期間,被造反派“關押"的縣委書記馬延雄為了避免兩派大規模“武鬥"而勇敢獻身的形象。

  然而,這部小說從1978年到1980年初,遊走了五個大型刊物的編輯部,卻沒人願意發表它。當這篇小說轉寄給《當代》時,路遙的情緒已低落到極點。他表示,如果這次還不刊用,這篇小說可以就地焚燬。路遙幸運的是,《驚心動魄的一幕》得到了老作家、《當代》主編秦兆陽的青睞。《驚心動魄的一幕》發表在1980年第三期《當代》上。

  《驚心動魄的一幕》先後榮獲“1979一1981年度《當代》文學榮譽獎”“文藝報中篇小說獎”和“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這是路遙的作品第一次榮獲全國性文學大獎。《驚心動魄的一幕》使路遙走向全國文壇,而《人生》確立了路遙在全國文壇的顯著地位。

  《人生》這部中篇小說,路遙從1979年開始醞釀,幾次動筆都因準備不充分而未成稿。1981年夏天,路遙住進甘泉縣招待所,憋著勁寫這部作品。他以忘乎所以的狀態,每天寫作18個小時,21天就完成了這部十三萬字的著作。路遙在創作《人生》時,有時思路不暢,就深更半夜在甘泉縣招待所轉圈圈走,被人懷疑精神不正常,害怕他要尋“無常”。

  《人生》以改革開放初期陝北黃土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以農村青年高加林離開土地又回到土地,再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的人生經歷為故事構架,以高加林與農村青年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反映了新時期農村青年在人生道路上的艱難抉擇。《人生》在1982年《收穫》第3期發表後,立刻在社會上引起強烈轟動,在讀者特別是青年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以至文學界稱1982年是“路遙年"。

  《人生》獲第二屆全國中篇小說獎,由其改編的同名電影,獲第八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更重要的是,路遙通過創作《人生》,深掘了“城鄉交叉地帶”文學創作的題材“富礦”,形成了自己在文學上獨特而鮮明的藝術風格。

  就在社會上疑慮《人生》是路遙難以逾越的高度時,路遙投身於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創作的準備中。

  1982年至1985年,路遙對創作《平凡的世界》進行了系統的準備。他重讀或新讀了近百部長篇小說,重點研讀了《創業史》和《紅樓夢》,這是他第三次閱讀《紅樓夢》,第七次閱讀《創業史》。為了熟悉《平凡的世界》背景材料,他找到了十年間的《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和《參考消息》等報紙的合訂本,逐日逐月逐年的閱讀,以至手指頭被紙張磨得露出了毛細血管,只好改用手的後掌繼續翻閱。為了熟悉《平凡的世界》要表現的現實生活,路遙奔波了鄉村城鎮、工礦企業和集貿市場;訪談了上至省委書記,下至普通老百姓。只要能觸及的,他就竭力去觸及。

  當構思的作品中的人物漸漸出現在生活廣闊的地平線上時,路遙真正開始了《平凡的世界》的創作。

  1985年秋到1988年夏,路遙轉輾銅川陳家山煤礦、延安吳旗縣和榆林賓館創作了《平凡的世界》的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的初稿,而《平凡的世界》的第二稿主要是在陝西省作協的工作間修改、抄寫的。路遙創作《平凡的世界》,是一次以自己的青春抑或生命為賭注的賭博。就在修改抄寫《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快完稿時,路遙忽然吐了一口血,第二部完成的當天,路遙跪在地板上收拾了散亂的稿頁和材料,他甚至嚴肅的想到了死亡。經過著名中醫張鵬舉先生的治療,路遙在身體稍有復元,所有的人都勸他養好身體再說時,為了留下一部完整的著作在人間,他毅然開始了《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的創作。1988年5月25日,一個平平常常曰子,路遙卻一直沒有忘記,他正是在這一天最終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創作。

  《平凡的世界》在1975年至1985年廣闊的背景上,把作品涉及的近百名人物彙集在三條“河流”上,即以孫少安孫少平為中心的兩條“近景"上的河流和以田福軍為中心的一條遠景上的河流。通過深刻的矛盾糾葛,以其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展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

  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榮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3月29日,路遙參加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茅盾文學獎頒獎大會並致詞。

  路遙獲獎的作品還有:《姐姐》榮獲《延河》1980年10月一1981年9月短篇小說獎,《風雪臘梅》榮獲《鴨綠江》1981年度作品獎,《在困難的日子裡》榮獲1982年《當代》“優秀作品獎”等。

  路遙是為讀者寫作的,不是為獲獎寫作的,但其作品卻多次獲獎。

以上僅供參考借鑑參考。 #宛秋盼雪#


宛秋盼雪


談到《人生》的創作過程,路遙如是感慨,小說來源於生活,又必須高於生活。路遙出身農村,他始終認定他是一個農民血統的兒子。他對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他說:“只有在無比沉重的勞動中,人才活得更為充實。”

路遙年輕時不停地奔波在城鄉與農村,他最為熟悉的生活就是“城市交叉地帶”,他觀照自己,思考改革時代農村青年該何去何從,從而寫出了《人生》這一偉大的作品。


新華通迅


這部書沒讀過。


非著名詩人小生


路遙經過千辛萬苦走向創作《人生》之路。


東方京川


人生中反照出來的生活狀態,無論哪個時代對有相似生活經歷的人都有啟迪,無論怎樣去評價人生或路遙,都不會否認這是傑出作品,是偉大的作家。


灣灣逗


路遙之馬力,日久見人心。生於農村反映農村生活真實性丶是部很好劇作。


地球人湖北


我覺還是從他的個人閱歷開始為創作背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