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看中國之安徽:濉溪縣。

濉溪縣城春秋戰國時期即為“汴水入睢之口”,俗稱“口子”。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載,在蒙縣(今商丘)以東大致沿今隴海路有一條汴水(又稱獲水),至彭城(今徐州市)北入於泗;在今閘河平原有一條白溝貫通汴、睢兩水的河道。西晉杜預《春秋左氏經傳集解》載:“睢受汴,汴受河,此古睢水之故道也。”春秋戰國時期,此地已是“汴水入睢之口”的“口子”。 秦時口子屬泗水郡相縣。長期以來,由於商旅多從彭城入白溝水南下,或從河南等地沿睢水東南而下,並從口子歇腳、住宿,口子漸成湖集。因有徐姓人家在這裡賣茶、擺渡,“口子”又稱為“徐家口子”、“徐口子”、“徐渡口”。 宋朝建成都汴京(開封),東南各州府的物資多由水運而達中原。徐口子適當睢水漕運往來卡口,加之鄰近百餘里的物資也集散於此,故集市商業日盛。金元時,由於黃河南灌,河南省地的睢水日漸於廢。後處在下游的宿州便開挖溪溝(即金溪河),上自永宿界的高溪口,下至徐口子,把上游入界之水導入睢水。徐口子又成為溪溝入睢之口,故又稱“睢溪口”、“徐溪口”。

1950年7月1日,析宿縣西境成立濉溪縣,縣城設在濉溪口(縣老城),縣人民政府工作人員全部家當僅用兩輛馬車拉完,人稱兩輛馬車拉來個濉溪縣。縣轄濉溪、蔡裡、濉西、常山、百善、鐵佛、臨渙、孫疃、楊柳、五溝和雙堆11個區、161個鄉鎮、715個行政村、2850個自然村。屬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宿縣行政專區公署。1952年4月12日,屬安徽省宿縣專區。1956年1月12日,屬蚌埠專區。1961年4月13日,復屬宿縣專區。1971年3月29日改專區為地區,屬宿縣地區。1977年1月12日改屬淮北市,沿用至今。

地名看中國之安徽:濉溪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