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戰“疫”!廣州市文聯已徵集各類文藝作品6391件

信息時報訊(記者 馮鈺)3月22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廣州市雕塑公園非典紀念碑舉辦廣州市第50場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市林業園林局、市國家檔案館、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廣州雕塑院、市文聯等單位負責人及相關藝術家到場,介紹如何以城市空間建設、檔案收集、抗“疫”主題作品創作等綜合手段銘記城市記憶,致敬戰“疫”英雄。

會上,廣州市文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彭宇介紹,疫情發生以來,廣州各文藝家協會、各級文聯,以及廣大的文藝工作者,創作出一大批書畫、文學、音樂、曲藝、戲劇等藝術作品,充分發揮文藝作品提振士氣、凝心聚力的作用,謳歌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和社區工作者。

“雲創作”出精品

1月25日,廣州市文聯“南國文藝”微信公眾號開始宣傳防疫政策和科普知識、發佈抗疫文藝作品。1月27日,廣州市文聯即向全市文藝工作者發出“同舟共濟、文藝戰‘疫’”倡議,並聯合市文廣旅局向全社會發出《關於開展“同舟共濟 文藝戰‘疫’”文藝作品徵集的啟事》。截止目前,廣州市文聯共徵集到文藝作品6391件,其中文學作品1033件,音樂作品456件,美術作品1429件,書法作品1100件,攝影作品458件,動漫作品505件,還有戲劇、舞蹈、曲藝、民間文藝、朗誦、影像、宣傳海報、設計、裝置等各種藝術形式。

據介紹,文藝戰“疫”打響以來,李鵬程、崔頌東、汪曉曙、金城、歐凱明、羅洪、史前進等各文藝家協會主席紛紛帶頭,陳永鏘、連登等文藝名家全情投入,新作頻出。創作者不僅有文藝名家、各級文藝家協會會員,還有專業院團創作人員、藝術院校師生、群眾文藝工作者、新文藝組織、新文藝群體、熱愛文藝的普通市民以及來自各省市的文藝愛好者。

為了克服疫情的影響,很多作品採用“雲創作”“雲合唱”“雲錄製”“雲演奏”等方式進行。原創歌曲《天佑武漢》《你是我們的驕傲》《白衣天使守護你》《我的身後是中國》《相守同行》,書法作品《只爭朝夕除疫病,不負韶華譜壯歌》、《齊心協力,共克時艱》,美術作品《戰疫魔》《逆行者》《天使頌》《戰“疫”英雄譜”》《非常時期》,動漫作品《戰“疫”心勝》《武漢加油》等一大批文藝作品先後席捲全網。

參與的《大愛有聲·抗擊疫情——我們在一起》公益歌曲展播活動、“為愛合唱·‘益’聲有你”萬人雲合唱公益活動、大型朗誦活動、線上雲朗誦公益活動“我們的心聲”等大型活動,均獲得數千萬網友的關注和支持。其中由市文聯指導創作的歌曲《紅手印》,在新華網推出僅兩天已收穫80多萬的點擊量。

粵港澳大灣區藝術家紛紛參與

彭宇表示,廣州市文聯積極聯繫各媒體單位,為藝術家量身定做的各種專題報道,及時、強力向社會推介,不僅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也極大地鼓舞了藝術家的創作熱情,進一步促進了他們的創作,形成了良好的循環。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廣州市文聯徵集到作品有不少來自大灣區和全國各地其他城市。這些作品質量優秀,有不少出自名家之手。如徐裡(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石俊(中國澳門藝術事務學會副會長)、林天行(中國香港美術家協會主席)、沈平(中國香港水彩畫研究會會長)等名家都分別以書法、中國畫、油畫等形式創作了作品,來表達粵港澳地區與內地同呼吸、共命運,民心相通、眾志成城的人文灣區精神。由廣州文藝志願者協會創作的歌曲《無言感激》,作詞者是香港著名的音樂家向雪懷,演唱者也包括粵港澳演藝界代表。又如歌曲《天佑中華》由粵劇藝術名家、梅花獎得主蘇春梅聯手香港著名作詞家鄭國江創作,歌曲傳達了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民族精神,歌曲一經推出即受到了廣泛歡迎。粵語童謠《跳火光》則唱出廣佛人民對早日戰勝疫情的期盼與祝福,傳遞抗“疫”必勝的信心和決心。“粵港澳大灣區”的文藝工作者通過“雲錄製”“雲合唱”等形式合作,既加強了交流,也聯絡了感情,營造了濃厚文化藝術氛圍。

對此,彭宇表示“出乎預料”。他認為,6000多件作品的徵集,“一方面說明文藝確實有它的特殊功能,在特殊時期可以起到宣傳教育、凝聚人心、鼓舞士氣、撫慰心靈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這場抗疫鬥爭牽涉億萬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福祉,蘊含著非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作為文藝工作者,我們也應該主動介入重大事件現場,積極地去反映這些真實深刻的人間大愛。所以本次徵集作品呈現井噴之勢,形成了特殊時期的‘戰疫文藝’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