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黑臭河湧治理重點轉為鞏固提升整治成效

信息時報訊(記者 歐嘉福 通訊員 趙雪峰)近日,記者從廣州水務局獲悉,經過不懈努力,目前廣州納入國家監管的147條黑臭水體已基本消除黑臭,鴉崗等9個國考斷面穩定消除劣Ⅴ類水,流溪河流域劣Ⅴ類一級支流數量由46條減至16條。據廣州市水務局副局長李明介紹,當前的黑臭河涌治理的重點,已經由努力消除黑臭轉變為全力鞏固提升整治成效,當前要進一步加強支湧及邊溝邊渠治理,抓好源頭控汙,加快工程建設,逐步推進排水單元達標創建。建立並落實黑臭河涌動態評估機制,全面推進以評促穩,督促各區鞏固治理成效。

河長當“吹哨人”

支湧和邊溝邊渠治理是目前治理重點

近年來廣州通過健全完善河長制責任體系、建立“廠-網-河”一體化管理體系、推動建設項目涉水部分全流程閉合管控等創新和探索,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監督考核”的工作思路落實到治水工作各個環節。

按照第3號總河長令提出的網格化治水新理念,全市19660個標準基礎網格中配齊了網格員、網格長,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覆蓋、無盲區的治水網絡體系,網格員、村級河長主要負責發現問題。根據網格員上報的問題,實施“河長吹哨、部門報到”的機制,按問題類型分別由水務、工信、生態環境、城管、農業、住建等部門牽頭落實整改、解決存在問題。

李明表示,目前廣州黑臭河涌主湧已基本完成治理,但部分黑臭河涌的支湧及邊溝邊渠的治理進度仍較為滯後,水質汙染情況較嚴重,因此造成在雨季主湧水質難以保持。各屬地職能部門要將支湧和邊溝邊渠作為目前治理的重點,尤其是要抓好合流渠箱(既蓋板河)的治理。今年將率先完成一批對中心城區黑臭河涌水質影響較大合流渠箱的清汙分流工程。

此外,進一步抓好源頭控汙、加快工程建設。2020年新建5座汙水處理廠,新增汙水處理能力96萬噸/日,新增1000公里以上汙水管網。完成第三批44個城中村截汙納管工程。力爭到2020年底,全市城市生活汙水集中收集率達到76%,城市生活汙水處理廠進水生化需氧量平均濃度達到110mg/L。

加快實現黑臭水體“長制久清”

建立並落實黑臭河涌動態評估機制

黑臭水體存在水質反覆的情況,廣州有什麼對策?李明表示,加快實現黑臭水體“長制久清”,一是要落實海綿城市理念,強化排水設施及海綿管控。二是要逐步推進排水單元達標創建,三是建立並落實黑臭河涌動態評估機制。

針對日常排水管理中發現的源頭管理存在空白,小區內排水系統管理缺失的問題,全市1293平方公里建成區共劃分為約2萬個排水單元,在單元內部明確排水設施的產權、管理權,落實好養護人、監管人,確保內部排水設施養護專業化、規範化;同步實施排水單元涉及的公共排水管網建設,使雨水汙水各行其道,基本實現雨汙分流。今年將率先完成機關事業單位(含學校)類排水單元達標工作,預計到年底,全市排水單元達標比例達到60%,到2024年底,全市排水單元比例將達到90%以上。

對已整治達標的黑臭河涌水質不夠穩定的問題,廣州建立了動態評估機制。通過對黑臭河涌開展全覆蓋式巡查,發現影響河涌水質穩定的問題,形成清單進行重點督辦,相關區必須倒排工期、加緊整治,廣州定期評估各區整改落實進展,對評估發現整改進展滯後、水質仍不穩定的河涌進行通報,全面推進以評促穩,督促各區鞏固治理成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