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與安祿山同姓同族,忠於大唐,數次拯救大唐,卻因服食丹藥而死

唐天寶十四年(755年),身兼范陽、平盧、河東節度使的安祿山,在幽州起兵反唐,開始了長達7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在郭子儀、李光弼等人的努力下,安史之亂最終得以平定。而唐朝為了迅速平定叛亂,接受安史部將的投誠,又因為種種原因,仍讓他們繼續擔任節度使,這也導致了唐朝100多年的藩鎮割據。

當然,中唐初期,朝廷雖然默認了藩鎮割據的存在,但對於起兵反叛的藩鎮,也會積極平叛。在平叛中,有一位年輕的將領脫穎而出,他數次參與平叛,把大唐從一次次的危機中拯救出來,他就是中唐一代名將李抱真。

他與安祿山同姓同族,忠於大唐,數次拯救大唐,卻因服食丹藥而死


李抱真,原名安抱真,出身粟特族,大唐開國功臣安興貴的後代。他不僅與安祿山同族,而且還同姓。“安史之亂”爆發後,安抱真的堂兄安重璋(即李抱玉,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功臣之一),因恥於和安祿山同姓,便向朝廷請求全族改姓,唐肅宗感其忠義,賜國姓李,從此,安抱真改名為李抱真。

“安史之亂”爆發後,年輕的李抱真曾跟隨自己的堂兄澤潞節度使李抱玉參與平叛,開始在軍事上嶄露頭角。安史之亂結束後,李抱真擔任汾州別駕。

公元763年,安史之亂剛剛結束,朔方節度使僕固懷恩起兵攻陷汾州,李抱真成功逃出後趕往京城長安報信。由於忌憚朔方軍的強大和其背後的回紇(幫助大唐收復長安、洛陽兩京),朝臣意見不一,唐代宗也遲疑不決,於是就問策於李抱真,而早已成竹在胸的李抱真建議代宗起用郭子儀。

郭子儀是原朔方軍統領,軍中威望崇高,由他出面勸降的話,能使大部分朔方士兵倒戈。 “復子儀之位,可不戰而克”。果然,郭子儀到達汾州後,叛軍將士見之紛紛歸附,僕固懷恩的兒子僕固瑒也被部下所殺,僕固懷恩只得狼狽出逃。“懷恩之眾數萬悉歸之,鹹鼓舞涕泣,喜其來而悲其晚也”。

不久,唐代宗打算任命李抱真為陳鄭、澤潞節度留後,李抱真上書拒絕,認為自己經驗尚淺,請求先從治理一州一郡做起。“臣雖無可取,當今百姓勞逸,系在牧守,願得一郡以自試。”。於是,唐代宗改授他為澤州刺史。

在李抱真的治理下,僅僅兩年澤州就實現大治。“一年而流民復田壤闢,二年而軍給人阜、風俗淳義”。李抱真在澤州政績斐然,朝廷很快調他擔任懷州刺史。

在懷州, 李抱真鼓勵農桑,發展經濟,針對懷州處於四戰之地,而其他勢力蠢蠢欲動,一旦發生戰爭,懷州必首當其衝,於是他組建了一支兩萬人的軍隊,以備不測。因他善於治軍,麾下士兵作戰勇猛,得到朝廷的稱讚。“繕甲淬兵,遂雄山東,天下稱昭義步兵為諸軍冠。”

李抱真憑藉自己治軍方面的才幹,升任澤潞節度行軍司馬,兼任磁邢兵馬留後。唐德宗即位後,李抱真又遷任檢校工部尚書、昭義節度使和澤潞磁邢觀察使。

他與安祿山同姓同族,忠於大唐,數次拯救大唐,卻因服食丹藥而死


建中二年,成德節度使李寶臣去世,其子李惟嶽要求接任其父節度使之位,遭到唐德宗的斷然拒絕,李惟嶽大怒之下聯同魏博節度使田悅、淄青節度使李正己,及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等起兵叛亂。

在魏博軍的進攻下,邢州、臨洺相繼告急,前去解圍的李抱真見叛軍勢大,決定兵行險著,採取“圍魏救趙”的戰術。他沒有去攻打臨洺,而是進攻叛軍後方的邯鄲。擔心後路被切斷的田悅立馬回師救援,在途中遭到李抱真的伏擊大敗而歸。田悅逃至臨洺後,又被尾隨而至的李抱真再次擊敗,臨洺、邢州之圍遂解。

這時,李惟嶽部將王武俊在唐德宗許諾的“斬李惟嶽者,以其官爵授之”的誘惑下,發動兵變,斬殺李惟嶽,叛亂遂平。

但唐德宗並沒有兌現承諾,這讓王武俊非常不滿,他聯合盧龍軍節度使朱滔、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再次反叛朝廷。而參與平亂的涇原軍又因朝廷賞賜少,朝廷大員沒有犒賞士卒,只提供簡陋飯食,於是引發涇原兵變,轉而攻打長安,唐德宗不得不倉皇逃出長安。

為了防止東部與關中的叛軍合流,李抱真決定孤軍留下阻止兩支叛軍匯合,而叛軍又非常忌憚李抱真,竟不敢西進半步,從而大大抑制了叛亂的波及範圍。

為了早日平息叛亂,唐德宗不得不下罪己詔,並寬恕參與叛亂之人。

李抱真意識到這是分化瓦解叛軍的大好機會,於是他決定勸降王武俊。

為了說服王武俊倒戈,李抱真不顧部下的阻攔,僅帶數騎前去與王武俊談判。見到王武俊後,李抱真立馬指出其面臨的危機,並說朱泚、李希烈等人稱帝,說明他們不甘人下,而王武俊的選擇不是歸降他們,就是被他們擊殺,現在朝廷已經同意由他擔任成德節度使,怎麼能夠向叛逆稱臣呢?“舍九葉天子而臣反虜乎?”。

當晚,李抱真宿營在王武俊軍中。“退臥武俊帳中,酣寢久之”,這副毫無防備的樣子令王武俊大為敬佩,他相信了李抱真的誠意,決定歸降朝廷。

在王武俊的配合,李抱真成功擊敗了朱滔,最終平定了叛亂,李抱真“以功加檢校司空,實封五百戶”。

他與安祿山同姓同族,忠於大唐,數次拯救大唐,卻因服食丹藥而死


中國人自古就有長生不老,羽化登仙的理想,就連赫赫武功的秦始皇、漢武帝也不例外。而唐朝皇帝自認為老子之後,崇尚道教,大都喜歡服食丹藥,唐朝21帝中,至少有11位曾服食丹藥,這包括唐太宗和唐玄宗。這使得整個唐朝從上至下都有服食丹藥的風氣,晚年的李抱真也開始服食丹藥,以求長生不老。

李抱真延請道士孫季長為其煉製丹藥,在他的蠱惑下,經常服食大量的丹藥。有一天,李抱真竟“服丹二萬丸”,結果“腹堅不食,將死”。好在另一個道士牛洞玄通藥理,總算給搶救了過來。

經過此事後,一般人不敢再服食丹藥,但李抱真卻沒有。特別是孫季長對他說,這是要成仙的徵兆。於是,李抱真在滿腦子都是成仙想法的刺激下,不顧眾人勸阻,又服下了數千丸,結果暴亡。“益服三千丸,頃之卒”。

作為中唐一代名將,李抱真沒有戰死於沙場,反而因痴迷長生服食大量丹藥而死,令人唏噓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