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开始反思:“科技强国”中国的飞跃和日本的严峻现

日本科学文化部记者横川浩士曾发文称:现在中国的科学技术正在迅速发展。随着“科技强国”的建设,它正试图将大量资金投入研究,并接近超级大国——美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科学技术在国际地位正处于下降状态。政府标榜“科学技术立国”,但为何却出现这种差距?我们不能回避持续飞跃的中国的现实。

日本人开始反思:“科技强国”中国的飞跃和日本的严峻现

中国飞跃的象征——超级计算机。距中国上海1小时高速铁路,江苏省无锡市的“国家超级计算机中心”,这里有令中国感到自豪的“神威·太湖之光”。

日本人开始反思:“科技强国”中国的飞跃和日本的严峻现

在美国等国家专家参与的超级计算机全球排名中,截止2018年6月已经连续2年4期排在第一位的超级计算机。这是一项需要有高度计算的研究,各国在开发超级计算机竞争中竞争激烈。在排名中,在前500名中中国占据了200多台,遥遥领先于第2名的美国。(中国:206台,美国:124台,日本:36台)

迅猛增长的研发经费。目前,中国正在举国上下全力加强科学技术力量。根据文部科学省科学技术学术政策研究所的介绍,2016年中国的研究开发费为45兆多日元(约2765亿人民币),10年内增加了3倍以上。这个金额超过了日本的两倍,逼近第1位的美国。(日本:18.4万亿日元,美国:51.1万亿日元)

日本人开始反思:“科技强国”中国的飞跃和日本的严峻现

那个成果稳步地表现出来了。中国的研究论文的引用数在2006年为止的3年间的平均是世界第5位,但是在2016年之前的3年间上升到了第2位。这与同期从第4位下降到第9位的日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国引以为豪的“量子通信之父”。也出现了领导世界的研究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量子通信”。

日本人开始反思:“科技强国”中国的飞跃和日本的严峻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作为量子通信研究的世界权威,被英国《自然》杂志评选为“10大科学家”,被评为“量子通信之父”。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的通讯方式。

作为难以窃听、安全性高的新一代通信技术,全世界范围内正在展开竞争。潘建伟教授的研究小组于2016年发射了相当于100亿日元开发费的人造卫星,全球首次成功完成了人造卫星与地面之间约1200公里的量子通信,震惊了世界。潘建伟表示,对于这样的成果,国家的支援是必不可少的。计划在几年内发射新的人造卫星。

日本人开始反思:“科技强国”中国的飞跃和日本的严峻现

“过去数十年来,由于中国政府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支持,我国全体研究者的水平有所提高。10年后,量子通信将进入实用化阶段,我们将继续引领世界。”

集世界智慧的“千人计划”。中国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确保不出现漏洞,那就是“千人计划”。“中国的研究环境越来越好,我们用于研究的设备与美国相同,或者最新的设备可用于我所使用的设备。”这是来自上海科技大学从事免疫和癌症研究的王高鹏先生说的话。最初我在一所美国大学进行研究,我申请了“千人计划”,并于2015年回到中国。

日本人开始反思:“科技强国”中国的飞跃和日本的严峻现

“千人计划” 是中国政府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这一规定使海外高层次人才不仅可得到一定的移居资金,而且还可获得较高的薪金,而且根据条件还可兼任研究机构的职务。

日本人开始反思:“科技强国”中国的飞跃和日本的严峻现

“千人计划”当初是以在海外取得实际成果的中国人和中国出身的研究者为对象,现在也以外国人为对象,10年间聚集了7000人以上的研究人员。

移居中国的日本研究者。对外国研究人员来说,特别的环境是最大的魅力。中国名牌大学复旦大学教授服部素之教授(36岁)在日本和美国研究蛋白质结构等,不过,几年前应募“千人计划”来到了中国。

日本人开始反思:“科技强国”中国的飞跃和日本的严峻现

在大学,任教授职位和5年间提供1亿日元以上的研究费,他率领10人的研究员和学生持续研究。“在日本,有很多人是我的同事,即使比我业绩好的人,也不能拥有研究室。在日本几乎是不可能的环境,所以非常感谢。”服部先生指出中国良好的研究环境,其中之一是购买昂贵的实验设备作为大学研究人员的共享设备。

日本人开始反思:“科技强国”中国的飞跃和日本的严峻现

在日本各个研究室必须拿出经费投入的情况很多,但如果由大学方面购买的话,就可以将自己的研究经费用在学生的经济支援和消耗品费用上。而且,中国的大学一般给研究生发工资也很大。因此,研究生可以不担心经济问题,专心致志地升学、研究。

“在中国,博士课程的研究经验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工资也变高了。所以,大家都积极进修博士课程,热心研究成果。复旦大学的学生与东京大学的学生比毫不逊色,甚至还要高个层次。”服部先生说。

如何看待中国的科学?积极投入研发经费、聘请优秀的研究者。有关中国科学政策,专家断言,重视科学的方针今后不会改变。

日本人开始反思:“科技强国”中国的飞跃和日本的严峻现

“中国可能在某些领域已经能够与世界竞争了。但是,整体来看还差得远。在经济成长中,科学技术是不可缺少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将来会继续增加投资。“

日本地方大学陷入的严峻状态 。另一方面,日本的科学技术研究变成怎样?与不断飞跃的中国形成鲜明对比,悲痛不断。

日本人开始反思:“科技强国”中国的飞跃和日本的严峻现

为了让研究者们能够共同使用,而一点点买了实验装置,现在已经不能再继续使用了。“这里的机器两个一共是5000万日元左右。对于一般的研究人员来说太贵了,所以我觉得地方大学没有人可以单独购买。”本桥教授指的是调查细胞数量和DNA量的装置。

日本人开始反思:“科技强国”中国的飞跃和日本的严峻现

修理费无法筹措,一直处于故障状态。此外,研究人员的数量有所减少,农学院教授室也只有一个空房。由于退休原因,正在将新聘用的教授压缩到1名。

持续削减的行政补贴。不能使用的机器,逐渐减少的研究者。这些都是以大学的资金不足为背景的。国家从10年多前开始,在被认为有竞争力的领域选择性地投入研究预算。另一方面,大学的补贴持续减少。静冈大学在这13年里被削减了13亿日元。(H16年度:108亿日元、H29年度:95亿日元)

为了得到一点研究费,本桥教授每周都会写外部资金的申请书,但是竞争激烈。地方大学处于严峻形势下,我感到一种危机感。

日本人开始反思:“科技强国”中国的飞跃和日本的严峻现

“能做的实验和研究是有限的。这样一来,只会出现有限的研究成果,已经无法达到能够战胜国际竞争的水平了。如果没有一定预算的形式,日本的研究范围就会越来越狭窄。”

“被中国赶超”——顶级选手的叹息。危机感加重的不仅仅是地方大学,“这几年,我以为‘先交了论文’,结果查了一下,大概都是中国人。即使向自然科学等科学杂志提交论文,也必定会输给中国人。”东京大学大学院理学系研究科的湿木理教授(调查蛋白质的构造生物学的世界权威)这样说道。

日本人开始反思:“科技强国”中国的飞跃和日本的严峻现

濡木教授,近几年,切身感受到了中国的快速发展。据说其背景在于丰富的资金能力。例如,一种称为“低温电子显微镜”的最先进设备。标价为10亿日元,东京大学也刚刚配备。日本只有5台,但在中国已经运转着数十台。

日本人开始反思:“科技强国”中国的飞跃和日本的严峻现

濡木教授所担心的是担负着日本未来的年轻研究者流失海外。实际上,因“千人计划”转移到复旦大学的服部素之教授,是曾经濡木教授的学生。

日本人开始反思:“科技强国”中国的飞跃和日本的严峻现

“这样的话,大家都会去中国的。这样的环境,日本不让我做。就去中国吧。虽然想到日本的事情很遗憾。”国内大学的职位不断减少,人才流失海外。我认为除非我们能够招募已经在海外证明的年轻研究人员,否则将导致日本科学的重大损失。

“没有年轻研究人员,说明日本的科学技术已经无法发展。如果不能从海外召回年轻人,科学技术就会中断。这是整个日本的社会问题。”

日本科学的未来

中国科学家如何看待日本的现状?中国科学院书记穆荣平表示,对日本科学的广阔程度表示敬意。“日本仍然是生命科学、化学、物理、环境问题等许多领域的世界领导者。每年都获得诺贝尔奖,所以我想从现在开始与日本进一步合作。 ”

但是,在日本科学研究的前途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也不能保证能够继续像穆书记所说的那样成为世界的领导者。了解中国科学政策的笹川和平财团海洋政策研究所长角南笃说,中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日本人开始反思:“科技强国”中国的飞跃和日本的严峻现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背景是与世界顶级知识紧密相连。世界顶尖科学家和中国科学家一直在一起研究,国际共同的论文数量比日本增长了很多。日本的科学需要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包括中国。“

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的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的大隅良典荣誉教授强调,竞争力和成果转换偏重的思想,如果对日本的科学有好处话,可能会失去敲响警钟的。“所谓‘这样做必定会有结果’不是科学。不要失去挑战不懂的事的精神。如果只集中在有成果的地方投资的话,我想不会产生新的研究。如果说今后诺贝尔奖得主从日本诞生的话,我想会越来越难了。”现在正是重新审视日本科学现状的时期了。

日本人开始反思:“科技强国”中国的飞跃和日本的严峻现

大隅教授的指责极为沉重。“这样下去的话,某一代人会走光。即使后来意识到“啊,糟糕”,要挽回它也需要好几倍的时间。如果某个领域中断了的话,再启动那个需要很长时间。从长期来看,我认为日本的基础科学是非常危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