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人类中心主义”,我们并不是自然界的主人

春节期间,病毒肆虐,经过科学分析,大概率认定本次疫情的产生是由于人类滥捕、滥食野生动物所致。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就这样又一次用残酷的方式对人类提出了疑问。

原文 :《疫情引发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

作者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博士、研究员 刘瀚斌

图片 |网络

人类的发展史实际是一部人类不断驯化自然的历史。由于对生态环境的认知缺乏足够的科学支撑,人们在处理与自然界的关系时,总是不自觉地处于“掌控”的位置,不论衣食住行,还是生产消费,似乎人就是宇宙的“中心”,人是自然界的主人,自然界是人的奴仆,处于边缘位置。自然界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就是充当人的手段和工具,自然界只能是“一切为了人、为了一切人、为了人的一切”而存在。

视域 | 反思“人类中心主义”,我们并不是自然界的主人

于是,滥伐森林、污染河流、烧毁土地、捕杀动物等等,几百年来屡屡发生。而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此次的疫情爆发,正是野生动物遭滥捕滥食后对人类社会的“报复”,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现实反映,2003年SARS的爆发也是由于食用野生动物所致。

视域 | 反思“人类中心主义”,我们并不是自然界的主人

一次次事件不断给人类社会敲响了警钟,如何不重蹈覆辙,是这次疫情带给我们的深刻反思。

首先,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监管要从立法层面设置红线约束。保护野生动物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个体动物”的保护,更在于个体背后的整个种群。通过种群的繁衍维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正如食物链的存在才使得每一种生物都能科学地维持数量。

视域 | 反思“人类中心主义”,我们并不是自然界的主人

同时,保护野生动物也在保护人类自身。超过70%的新发传染病都来源于野生动物,如HIV病毒来自非洲的黑猩猩或白眉猴,非典、中东呼吸综合征、尼帕病毒来自蝙蝠,马尔堡病毒来自非洲猴子,拉沙热病毒来自老鼠,麻风杆菌疑似来自犰狳等等。

第二,政府应尽快适应“绿色”导向的治理方式。作为具有宏观调控能力的公共性组织,在营造绿色生产生活中,政府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着重表现在对各级地方政府和主要领导政绩的考核中加大对绿色指标和管理方式的考核力度。

视域 | 反思“人类中心主义”,我们并不是自然界的主人

充分发挥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在绿色技术和绿色产品的研发上不断努力,发展绿色产业。新闻媒体应大力宣传绿色生活方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定期向公众公开绿色环保的相关信息,包括新出台的政策法规、资金投入情况、环境保护报告、绿色产业发展情况等,让政府定期自查,及时纠正不足。就如本次疫情,若之前有定期的野生动物保护报告,政府就会得到预警。政府正在实现从权力政府到责任政府的转变,应积极接受大众监督。

第三,应在社会层面多多培育文明绿色生活的理念。人们猎奇“野味”,其中有人是为了满足自己口欲的新奇,有人听信民间传言认为可以“治病”,更有些人纯粹为了“显摆”,似乎“野味”成为了一种能耐、权贵的标签。上述几种心理的存在,都是因为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奢侈享乐主义作祟。通过“衣食住行”不断倡导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的理念,在文化教育中,不断宣传健康的价值观和伦理观,可以引导人们正确地对待生存的家园。

视域 | 反思“人类中心主义”,我们并不是自然界的主人

增强人与自然的亲密度,使得人们觉得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飞鸟走兽是人类的朋友和生存的依靠,从价值观上发生转变,才能真正树立起科学健康的自然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早已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定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已经从顶层设计中明确了“对于自然”的态度,而如何具体至政府治理、市场活动、生活方式中却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保护野生动物只是人类保护自然的一个侧面,还有植物、自然生态等等都需要慎重对待,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崇尚自然的观念,延续传统文化,能为全球的生态安全贡献一份“中国方案”。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99期第3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一花一世界”,生命版图的边界应如何重建?| 社会科学报

之于自然,我们到底作何态度?| 社会科学报

文化 | 传染病如何影响人类世界?

视域 | 反思“人类中心主义”,我们并不是自然界的主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