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160+,学会了这3个答题“必杀技”,备考少走80%的弯路

公务员考试160+,学会了这3个答题“必杀技”,备考少走80%的弯路

笨鸟勤飞,终会上岸

我的公考从10年下半年开始,申论38分,51分,60分,75分,是我的公考成绩,也是我一路的备考经历。直到终于在湖南省考中,以申论80,行测81.8进面,逆转第一名上岸。

  我现在还记得我第一次公考是在2010年,大三下学期参加的国考,虽说暑期提前一个月回学校备考,但也就是玩玩学学。记得那年的申论是考黄河精神,我拿了38分……结束了第一次。

 接着,去了广东实习、工作,一去就是两年,没继续公考。后来,拗不过家里,回到湖南这边,也重拾了公考。

  我没想过一根绳子掉死在公考上面,所以一边工作,一边考试。

  每年至少五次的考试,也吃过几次面。但有一种无奈叫做——好容易的高分总碰到更高分!

  先谈谈我的总体经验:

  1,关于计划

  

重视计划,我是一个在职狗,而且还是忙碌的在职狗,加班是常事,毕竟兼职了采购、财务、仓库等多项工作的综合性人才,(┬_┬)。

  区我给自己做了周计划和月计划。在月初,我会将我这一个月的学习内容基本固定,分配到每一周。依据我的工作时间来灵活调整每天的学习量,但一个原则,宁可提前也不拖后。

  2,关于学习心态

  浮躁、放弃是我们学习过程中必经的。

  关于浮躁这件事情,在大部分的人眼中,行测是麻烦的,申论是枯燥的,所以备考是苦逼的。确实是这样没错,但其实如果无法改变这种看法,改变这种抗拒,最后的成绩百分之九十是不好的。

  我们一般都提前两三个月备考,甚至有人还提前二三十天备考,所以大部分抱怨学习负担太大,太累。可是在大家智商差不多的情况下,比的不就是谁的努力多吗?比的不就是能不能沉下心来踏实复习么?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想过:报考什么岗位、行测和申论是什么基础、学习资料如何选取、行测和申论学习时间如何协调和安排、哪方面能力比较弱、能力如何提升、备考心态如何调节……

  说实话,我自认为是一个聪明人,但实际上还是个普通人。我不能一目十行,也不能轻易的举一反三。能够做的也仅仅是更加平静、沉着的对待备考这件事。

  我也有烦躁、郁闷、自暴自弃的时候,但一些志同道合的战友们总会鼓励我跟我说一些安慰的话语,比如“努力拼一段时间吧,再差的结果也不会比当下的自己更差!”。

  3,关于学习效果

  我的学习一般最少是提前两个月开始,而且由于之前有过比较丰富的备考经历,所以一般是查漏补缺,针对性的去提升。所以每天安排给自己的课程并不是很多,有一个原则——要质不要量。

我一节十来分钟的课程,可以学习到一两个小时,只为了彻底弄懂,当然,不会去钻牛角尖。就比如申论行政思维的课程,从一开始接触,到上岸,我来来回回学习五遍,还不包括花爷刚刚更新后的。因此,思维类的课程,在不同阶段去学习,其实会有不一样的感悟和收获。

  另外,关于其他干扰。最大的其实还是手机,我是一个重度手机瘾,因为平时喜欢用手机购物、看小说,基本手机不离手。可以说是自我调整,也可以说是逼迫,复习时间,手机绝对不在自己身边。

公务员考试160+,学会了这3个答题“必杀技”,备考少走80%的弯路

再结合科目说说:


  1,关于申论

  (1)申论小题型请重视再重视。

  申论没上50分的,申论迟迟上不了70分的,都要思考是不是小题型没学好(概括题、对策题、综合分析题、应用文写作题)。

  相较于大作文,小题型的采分相对客观,确实听过某朋友说过采分点,基本全是短词或短句组成,要点、层次逻辑非常清晰。

  所以,我在备考的时候,小题型所耗费的时间是大作文三倍有余,因为我小题型的目的是50分+。

  至于要学到什么程度,我不清楚。我现在的情况,拿到一个题目,可以马上判断出题型,然后细致的阅读题目要求,可以基本梳理出这道题目的答题思路,最后就是等着去材料中找对应的内容就可以了。

  (2)申论思维请多看。

  思维(行政思维、逻辑思维、法治思维)这东西,真的决定是你在分数段,40、60或者70+。其实第一遍,我们只需要记住,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理解。

  之前和大家聊过行政思维,但还想说说逻辑思维。这东西不仅仅“总结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果等等逻辑,在材料阅读、审题、答案组织中也会有明确体现。比如材料的归类,问题、原因、影响、措施等,结合逻辑对应的归类,在做题时,会更加清晰。(之前的分享)

  (3)我的答题步骤。

  我申论考试,从来都会多最少半个小时,这和平时阅读和思考习惯有关,我是急性子,不喜欢拖拖拉拉。

  我的时间一般是这样分配的:

  1-10分钟,读题目,不要图快,一定要细致。我会将审题结果(对象与思路)分区域写到草稿纸上,方便等下的阅读时候的标记和做笔记。

  11-20分钟,整体过一遍材料,这时候大概标记下每则材料主题,标记到问题、影响、原因、措施等大概位置。

  20-45分钟,应用文之外题型的作答。一般会有给定资料,直接去精读给定资料,做好标记,顺便将关键词(几个字)罗列到草稿纸的对应区域。然后,在草稿纸上梳理下提纲,主要是整合,预估下大概字数。最后,就是直接写。

  46-60分钟,应用文答题。这种题目相对难度高一点,但答题步骤还是一样。不过,我会代入题目的身份和场景整体思考下,特别是那些奇葩的要求,多想下没坏处。

  61-120分钟,作文答题。其实很常规,经过上面的阅读和答题,文章的主题都清楚,观点也出来了。会用大概10分钟琢磨提纲,非常详细的提纲,细化到某一点措施从哪个角度展开。

  在考试前,模拟考试情境完整的做两套真题是必要的。

  (4)自己多想想,绝对没坏处。

  在申论学习的时候,懒人心态是常有的,毕竟真心太难,太复杂了。我最开始也是这样,感觉不懂了,就直接问。从来没有想过去先思考下,或者自己找下答案。

  其实,独立思考后,把问题细化,找到自己真正的问题,才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提升。

  举个例子,我最开始做“假如你是政府相关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请你对‘给定资料1~2’反映的新时代工人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归纳,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这个题目,做完之后对答案,我是崩溃的,差得太远了,问题的缺漏和提炼错误太严重。如果只是到这一步,我的疑问仅仅是为什么我要点老是搞错,老是不全面?但如果多思考下,对照每一个要点去思考,我为什么会忽略?或者说,为什么会提取到错误的?我得到的结果是我粗心了,脱离了材料上下文,看到问题直接拿出来;没有逐字逐句的精读材料,忽的一下就过了,然后就丢了内容。

  2,关于行测

  (1)不要丢了不该丢的分

  如果问大家,最怕、感觉最难的行测题型是什么?那绝壁是数量。而如果问感觉自己最弱、最需要突破的题型是什么?百分之九十的答案也是数量或者资分。

  但是,这只是我们感觉难而已,很多时候,解决不了的顶多是一半题目,跟着老师学习之后,正确率数量70%、资分80%完全是可以。毕竟羚羊老师数量和资分讲得透透的。

  而我们不自知的是,自我感觉好的言语和判断,默默的错了一半,按照0.7-0.8分每个,题量言语40,判断35(我们湖南的题量安排,常识20,数量10,言语40,判断35,资分20),这就少了20来分。【嗯,这说的就是最开始的我】

  这里比较推荐养成算正确率的习惯。做一套试卷,将每个模块的得分和正确率都算出来,自己分析与学习起来针对性其实有很大的提高。

  (2)我的做题顺序。

  一般情况是这样的:常识-言语-判断-资分-数量,如果有图推就放在最后。

  常识,对我来说是开胃菜,因为最开始需要平静下心情,调整下心态,漫无头绪的常识用来这样做比较好。当然,如果是那种比较容易进入答题状态的,可以直接做言语和判断。

  言语-判断-资分-数量,这难度是是递增的。

  数量,我也是比较渣,线性代数、微积分什么的都是在低空飘过。但数量真心跟这些关联不大,小学、初中水平差不多。就是要算,比较麻烦,所以放在后面了。

  图推,这是我最坑的。要反着推,逆向思维、空间思维等等要的比较多,与前面的题型有差别,所以放在最后的。

  (3)两个学习习惯

  一个是我做题的时候,喜欢用笔标记材料中的关键词,毕竟行测题干坑多,做题速度快,会让不够细心的我丢失很多分。

  一个是错题集。 针对反复错误的题目,我会做成excel表格,横向的每个栏目分别是错题、出错原因、考查知识点、类似题目,这样梳理出来,便于经常的回忆、温习。

  3,关于面试

  但整体答题思路还是梳理的很清楚了,另外,申论的基础不错也应该是很有帮助的。

  在面试的时候,注意和考官眼神交流,展现自信,流畅的说,告诉自己:

我可以!

公务员考试160+,学会了这3个答题“必杀技”,备考少走80%的弯路

  7年,我才考上公务员,已经不想去思考值不值,这就是我的青春,我的人生。这个过程,让我更深层次的认识了自己,认识了社会。未来的路很长,我会更加踏实、坦然,也祝愿所有伙伴早日上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