懟天懟地懟師長——民國狂人錢鍾書


說起民國狂人,世人皆知的有“留著辮子學貫中西的辜鴻銘”、“一生自負著作甚豐的章太炎”、“恃才自傲的莊子研究專家劉文典”,卻不知還有一位表面溫文爾雅,實則睥睨群雄,經常口出狂言的一代文豪錢鍾書。


01


從他的家族說起……


唐末,黃巢起義。


錢鏐(liu)平叛有功,經後來的帝國終結者朱溫舉薦,受封“吳王”。


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建梁(後梁),錢鏐受封“吳越王”。


此後,歷經五代十國。吳越國三代五王,皆勵精圖治,修海堤、引水利,保境安民,富庶繁榮。


直至公元978年,眼見後蜀和南唐相繼亡國,花蕊夫人和小周後也盡入趙光義懷中,錢鏐孫子錢弘俶(第五任國王)納土歸宋,吳越國亡。


吳越開國皇帝錢鏐,是為近代錢氏始祖。


懟天懟地懟師長——民國狂人錢鍾書


錢氏一族,人才輩出。據錢氏族譜記載:


杭州一支有吳越王33世孫錢學森,以及他的親侄兒、諾貝爾獎獲得者錢永健。


湖州一支有民國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錢玄同,以及他的兒子錢三強。


還有兩支,分別從浙江嘉興和吳興渡太湖遷徙至無錫。


來自嘉興一支,後人輾轉在嘯傲涇建了七房大宅院,後世名謂“七房橋村”,族人有國學大師錢穆(34世孫)和其親侄兒錢偉長(35世孫)。


來自吳興一支,有國學大師錢基博(32世孫)及其兒子錢鍾書(33世孫)。


所以,1895年出生的錢穆,在1931年36歲時出版《國學概論》,請口中的叔叔輩分中的爺爺——時年44歲的錢基博作序時,其實是21歲的叔叔錢鍾書代父執筆完成的。


太繞了……


02


1910年,加入同盟會兩年的蔣介石,剛剛從東京振武學校畢業;在舊時吳越國境內,蔣介石和髮妻毛福梅的兒子蔣經國當年出生。


同一年,吳越王后裔,第33世孫錢鍾書也降生於無錫。


錢家子弟,勤讀成風。


懟天懟地懟師長——民國狂人錢鍾書


伯父錢基成中了個秀才,祖父錢福炯大失所望,直接拿起笤帚把兒子打了一頓。錢基成從此放浪形骸無所拘束,到30多歲只育有一女,算卦告知此生無子。


錢鍾書的父親錢基博和叔父錢基厚是孿生兄弟,錢鍾書出生當日,就遵照祖父錢福炯意願,過繼給了伯父錢基成。


不受寵的伯父錢基成,整天晃晃悠悠,後面跟著形影不離的錢鍾書。在伯父喝茶看戲時,錢鍾書拿著伯父給的幾個銅板,買些零嘴,在路邊的書攤上一坐就是幾個小時。


7歲時,我們還沒認幾個字,錢鍾書就在書攤上把四大名著都讀了個遍,雖然他也有好多字不認識。


1917年,後來的清華校長羅家倫,參加了北大的招生考試,結果作文滿分,數學零分。時任北大校長蔡元培力排眾議,將之招入北大。


蔡校長可以不會想到,若干年後的羅家倫,同樣遇到了一個和他相似的考生。也正是蔡元培當年的惜才之舉,延續到了學生身上,才成就了日後名滿天下的錢鍾書。


1920年,10歲的錢鍾書剛上東林小學沒多久,對他疼愛有加的伯父病故了。


他的教育權,又回到了生父錢基博手裡。擔任過薛福成長孫家庭教師的錢父時任無錫縣圖書館館長,對經常口出狂言又懶散的兒子重啟了嚴厲教育。


這一年,無錫國學專修館創建於江蘇無錫的惠山之麓。


1923年,錢父前往清華任教。


這一年,出生於北京的楊絳舉家遷往蘇州。而錢鍾書,也在次年考上了蘇州桃塢中學。


歷史的紅娘,並沒有安排同在蘇州的兩人相遇;9年之後的清華,將見證兩人的一見鍾情和白頭偕老。


1925年,因病回南方的錢基博,任教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其年,發生了“五卅慘案”,為了抗議美國校長阻止學校致哀的行為,錢基博成為了首批離校的教師,同年創辦了“光華大學”(今華東師範大學)。


五卅運動的風波,同樣波及到了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楊絳的親姑姑,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女大學校長的楊蔭榆,引軍警入校,打傷了學生骨幹劉和珍、許廣平等人。


而兼職任教於女師大的教育部處級幹部魯迅,和錢鍾書同輩分的湖州人錢玄同,早於女師大風潮中,就堅定地站在學生一邊,此番更是支持學生反對楊蔭榆,直至自己被開除掉了教育部月俸300大洋的處級幹部職位。


這或許就是錢鍾書楊絳夫妻二人,在之後刻意和魯迅沒有交集的原因所在。


次年,劉和珍在請願中喪生,魯迅寫下《紀念劉和珍君》;再次年,已無公職的魯迅,南下執教於中山大學,順便帶走了自己的學生許廣平,開始同居生涯。


魯迅南下中山大學的那年,錢基博受聘於無錫國專校務主任。兒子錢鍾書,考入無錫輔仁高中,國文方面已嶄露頭角,常常為父親代筆寫文。


1928年,一心想上清華的楊絳考入東吳大學。


若干年後,無錫國專併入蘇南教育學院,並和東吳大學、江南大學數理學院合併,成立了日後的211蘇州大學。


03


1929年,錢鍾書躊躇滿志地報考了清華大學。國文英語成績出類拔萃,數學成績15分。


校長羅家倫約見了錢鍾書,想著自己當年高考數學零分的往事,看著眼前酷似自己的才華橫溢的學生,當即拍板招錄進清華外文系。


同一年和錢鍾書踏入清華校門的,有“兩彈一星"元勳趙九章,培養了楊振寧、李政道、吳健雄、程開甲等人的王竹溪,還有建國後的外交部長喬冠華;晚一年入校的還有數學分數比錢鍾書還要低的季羨林。


在校期間的錢鍾書,還是沒改口出狂言的老毛病。


朱自清、馮友蘭、趙萬里這些有名的教授上課時,錢鍾書會不時站出來糾正他們的差錯,由此得了“清華之龍”的雅號。


清華國學院創辦人吳宓對錢鍾書的才華也非常賞識,有次上完課,就順便問問學生:默存(錢鍾書字默存),你覺得我這節課講得怎麼樣?錢鍾書正襟危坐雙臂抱胸,回了四個字:不怎麼樣。國學大師吳宓呆立一旁,半天沒緩過神來。


當時的清華,像這樣遭受過錢鍾書嘲諷和批評的文史教授不在少數,所以他說出了那句最狂的話“放眼整個清華,沒有一個人有資格做我錢某人的導師”


再看看他懟其他大師的精彩語錄:


懟著名作家林語堂:自從幽默文學提倡以來,賣笑變成了文人的職業。


懟已經自沉昆明湖的國學大師王國維:筆弱詞靡。


懟著名作家周作人:除掉向日葵以外,天下怕沒有像他那樣親日的人或東西了。


懟沈從文“非正途出身”、懟張愛玲“大節有虧”……


1932年,從東吳大學到清華借讀的楊絳,在清華的古月堂前,認識了才華橫溢的錢鍾書。


堂前月下,兩人的對白也頗有戲劇性。一個說:我還沒有訂婚。一個回答:我也沒有男朋友。


次年,兩人訂婚。錢鍾書清華外文系畢業後,到了父親曾經創辦的光華大學任教。


兩年後,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庚子賠款留學生的錢鍾書,和剛剛結婚的妻子楊絳,一同坐上了前往英國牛津大學的郵輪。


懟天懟地懟師長——民國狂人錢鍾書


到1938年秋回國受聘清華教授時,出國的兩人變成了回國的三人,女兒錢瑗一歲多。


而彼時的清華,也因為抗戰的緣故,和北大、南開一路西遷至昆明,史稱“西南聯合大學”。


一年後,不知是當年做學生時懟人懟多了遭嫉妒,還是書呆子式的不通人情世故,反正錢鍾書沒有再接到清華的聘書。


離開西南聯大時,錢鍾書又說了句狂話:西南聯大外文系根本不行,葉公超太懶,吳宓太笨,陳福田太俗。


然而恩師吳宓心胸開闊,還和陳寅恪奔走呼籲,力爭留下錢鍾書任教。


彼時,錢父已經在湖南藍田國立師範學院(現湖南師範大學,《圍城》中三閭大學的原型)任職國文系主任,錢鍾書出於孝順為由,轉赴該校照顧年邁的父親,同時擔任英文系主任。


在戰火紛飛的歲月,所有人都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不同的是,有才學的人到哪裡都有令人豔羨的職位。


1941年錢鍾書回上海時恰逢“珍珠港事件”爆發,被困,任教於震旦女子文理學校;1945年抗戰結束後任教於上海暨南大學外文系,後兼南京中央圖書館編輯;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回清華任教。


動亂的民國,文人大師輩出。錢鍾書也是在這段時間內,《圍城》、《談藝錄》、《人獸鬼》等相繼出版,在學術界引起巨大反響。


04


1949年,回到清華後,錢鍾書住在林徽因隔壁。兩人都喜歡養貓,而兩隻貓半夜經常打架,錢鍾書就半夜穿著睡衣,扛著竹竿,幫自己家的貓把對方打的落荒而逃。


由此看來,錢鍾書和林徽因應該是不對付的。據說他還專門寫過一篇小說《貓》影射林徽因,小說裡說到鄰居李太太“最喜歡被男人簇擁”、 “操縱許多朋友”等等,指的應該就是林徽因家的週末沙龍。


建國後的錢鍾書,逐漸擺脫了教務,重心轉移到文學研究方面。50年代還和同屆校友喬冠華一起參與了《毛澤東詩詞》英譯本的定稿小組,直至文化大革命爆發而中斷。


經歷了兩年半的“五七幹校”生涯,1972年3月,時年62歲的錢鍾書返回北京,開始了人生最後的鴻篇鉅著《管錐編》的寫作。


歲月不饒人,曾經的風華正茂激揚天下,也慢慢的被淡泊低調所取代。


此後,錢鍾書以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身份,積極參與和組織了與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


1990年年末,電視劇《圍城》上映,時年35歲的陳道明飾演了劇中的男主方鴻漸。在拍攝期間,陳道明登門到過錢鍾書家,看到滿牆的書櫃和淡泊的二老,才發現自己“原來就是個戲子”。


當時浮躁虛榮的陳道明回老家後,就開始低調的讀書兼修身養性;以致多年之後,國學大師季羨林都盛讚他的文學水平可以勝任北大碩導。


電視劇《圍城》上映後,劇組送來了萬餘元稿費,錢鍾書拒收了,還寫了一封親筆信,稱讚陳道明讓給他看到了“一個活的方鴻漸”。


次年,“文化名人熱”興起,各電視臺都準備了酬金,爭奪採訪拍攝對象。錢鍾書謝絕了首批名單在內的邀請,並幽默的回應:“我都姓了一輩子‘錢’了,難道還迷信錢嗎?”


1998年12月19日,繼前一年女兒錢瑗去世後,88歲的錢老也閉上了雙眼。臨走前,握著楊絳的手,用無錫話艱難地說了句:絳,好好哩!(好好的生活下去)


懟天懟地懟師長——民國狂人錢鍾書


一代文豪,溘然而逝。只留下坊間的傳說,和經久不衰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