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一生必讀的愛情

女人一生必讀的愛情 |《傲慢與偏見》

《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評價簡•奧斯汀的作品:“視角過於狹隘”。


美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馬克•吐溫說:“一個圖書館只要沒有奧斯汀的書就是好圖書館” 。


淺以為,世界文學名著大概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種為酣暢淋漓的個人英雄主義類文學,在主人公個人成長過程中投射出當時社會的現實,例如《基督山伯爵》、《牛虻》、《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


一種為批判現實反諷社會類文學,這類作品佔了世界文學名著的半壁江山,比較典型的有:《悲慘世界》、《安娜•卡列尼娜》、《紅與黑》等;


一種為具有政治革命色彩的史詩類文學,這類作品常常需要設置多條主線,對於作者的邏輯架構思維具有非常高的要求,例如:《戰爭與和平》、《百年孤獨》、《靜靜的頓河》等;


最後一種類型專注於探討男女愛情和婚姻,簡•奧斯汀的作品就屬於這一類型,比如說她的《傲慢與偏見》,同類型的還有《簡愛》、《呼嘯山莊》。


女人一生必讀的愛情 |《傲慢與偏見》

雖然《簡愛》作者夏洛蒂•勃朗特 看不上簡•奧斯汀,但是從作品所寫的內容看,《簡愛》與《傲慢與偏見》都屬於女性在追求愛情和婚姻的過程中探討自身解放和努力在男權為主導的社會中掌控自身命運的範疇。


《簡愛》與《傲慢與偏見》最大的不同在於階級。不同於簡•愛從小就寄人籬下和類似於無產階級的貧窮出身,《傲慢與偏見》的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出生於殷實幸福的英國鄉村中產階級家庭。簡•奧斯汀一生的作品都沒有跳出英國鄉村中產階級這個框架,通過信手捏來的英國鄉村樸實無華而又溫馨的家長裡短,透過自然清新又色彩多樣的田園風光,拉開一幅幅男女之間的甜蜜而又波折的愛情畫卷。


讀《傲慢與偏見》,最直觀的感受是:舒服。


很多剛剛接觸名著的讀者,會根據名著的排名,選一本家喻戶曉的開始起步,但是往往讀不了幾頁就堅持不下去了,因為過於艱澀。


或者,大部分名著,尤其是像前文所提到的批判現實反諷社會類的,多以悲劇結尾,即使不以悲劇結尾,故事情節中無時無刻不在折射著赤裸裸血粼粼的黑暗現實,這樣的作品毫無疑問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值得流芳百世,但是讀者讀完後可能會一段時間內都無法釋懷,心情極為沉重。


《傲慢與偏見》就是這樣一本可以選擇入門而不覺得艱澀,讀起來溫馨清爽而不覺得沉重的書籍。


雖然,這本書裡也反諷了資產階級講究門第包辦和以財產為目的的婚姻,但是全書的主線上依然是通過男女主人公溫暖而又波折的感情糾葛,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好結局,娓娓道來作者自身的愛情婚姻觀和對美好愛情的嚮往。


女人一生必讀的愛情 |《傲慢與偏見》

女主公伊麗莎白是一位性格活潑、愛恨鮮明、滿腹才情的女子,舞會上聽到男主人公達西對自己的評價:“她還可以,但是還沒有漂亮到能夠打動我的心,眼前我可沒有興趣去抬舉那些受別人冷眼看待的小姐”,便對這個傲慢的男人毫無好感。


隨著故事的發展,達西的目光逐漸被這位美麗聰明樂觀的姑娘吸引,而逐漸淪陷,更是在追求伊麗莎白的過程中為自己的傲慢吃盡苦頭,而伊麗莎白也在一次次誤會中差點錯失達西這樣優秀的男人。


歷經種種波折,達西放下了自己的傲慢,而伊麗莎白也逐漸認識到自己之前對達西的偏見多麼不公平,在這段愛情角逐中,男女雙方都通過愛的洗禮而檢討自身,探索內心,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幸福的攜手走入婚姻的殿堂。


雖然說愛情是永恆的話題,但是僅僅寫愛情,能寫到被世人敬仰,與眾多沉甸甸的充滿政治色彩的著作平分秋色,可見簡•奧斯汀的文筆之細膩、語言之精美、細節之琢磨。


無論是夏洛蒂•勃朗特,還是馬克•吐溫對簡•奧斯汀最大的詬病,就是她作品的格局太過狹隘。


但是,這便是簡•奧斯汀的特色,用浪漫主義情調展現出最樸實無華的生活,那些強調女性獨立和自我意識覺醒就留給新時代女性後輩們去挖掘,那些沉重不堪醜惡黑暗的社會現實留給那些心懷天下的仁人志士去揭發。


而奧斯汀本來就是奧斯汀家族的一縷陽光,不僅照亮了以奧斯汀為代表的英國鄉村中產階級的瑰麗生活,也以最積極樂觀的態度溫暖了當時被灰暗的傷感文學籠罩下的整個英國。

女人一生必讀的愛情 |《傲慢與偏見》

簡•奧斯汀 42歲去世,一生未婚。據說20歲時,愛上了後來成為愛爾蘭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的湯姆·勒弗羅伊,但是湯姆·勒弗羅伊的父母希望兒子能夠找一個更加有錢的千金以支持兒子的事業,所以奧斯汀不得不與其黯然分手。


《傲慢與偏見》這本書,創作於1794-1796年,那個時候正是奧斯汀和勒弗羅伊相識相交的時候,女主人公伊麗莎白處處體現著奧斯汀本人的身影,男主人公達西的性格則處處體現了勒弗羅伊的特色。只可惜,現實生活中熱戀的情侶迫於世俗的壓力未能走到一起,奧斯汀只能寄託於紙筆,為這段愛情畫上最美麗的結局。


女人一生必讀的愛情 |《傲慢與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