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王彩玲”式的女性渴望成為《美食、祈禱和戀愛》裡的莉茲


為什麼“王彩玲”式的女性渴望成為《美食、祈禱和戀愛》裡的莉茲

《立春》裡面的女主角王彩玲在電影的開篇裡,她獨白到“立春一過,實際上城市裡還沒啥春天的跡象,但是風真的就不一樣了,風好像在一夜間就變得溫潤潮溼起來了,這樣的風一吹過來,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我是自己被自己給感動了。”

因為這樣一段獨白,喜歡上這部電影;因為看了這部電影,心情鬱鬱寡歡好多天。這種不明的情愫讓人迷茫,女人到底該如何過好這一生?

看了《美食、祈禱和戀愛》,想必很多女性苦苦追求的結果,在這部電影可以找到答案。

為什麼“王彩玲”式的女性渴望成為《美食、祈禱和戀愛》裡的莉茲

一 王彩玲和莉茲這樣的女人“作”嗎?

《立春》裡的女主王彩玲生活在一個縣城,天生好嗓子,在學校當音樂老師,可惜長的醜。而她的夢想就是弄到北京戶口,在劇院唱歌劇。

歷經情感洗禮,她認清生活的真相,放棄那些所謂的不切實際的夢想,開始平淡生活。

用電影裡的臺詞說就是:既然你是這個命,你就得擔待。

為什麼“王彩玲”式的女性渴望成為《美食、祈禱和戀愛》裡的莉茲

面對感情,她有自己的原則:我是寧吃鮮桃一口,也不要爛杏一筐。

面對生活,她總覺得會有奇蹟發生,即便每次都是在黑暗的橋洞下詢問北京戶口的進展,可是什麼都沒有改變。生活饋贈給她的是什麼?“春天來的時候,總覺得會發生點什麼,但是到頭來,什麼都沒發生,然後就覺得自己錯過了點什麼。”

有人說王彩玲就是“作”,長的醜,在縣城找個普通人嫁了就好,不要講太多的條件,本本分分當老師,不要奢望去北京唱歌劇,可笑。

為什麼“王彩玲”式的女性渴望成為《美食、祈禱和戀愛》裡的莉茲

生活真的就是這樣嗎?

《美食、祈禱和戀愛》裡的莉茲,一個作家,有錢,有丈夫,一切都很和諧。可是突然一天半夜醒來,她痛哭流涕,為什麼?

她積極努力打造生活的每一刻,但為什麼她在這當中看不到自己,她不想傷害任何人,但她想逃走。

她向上帝祈禱,渴望上帝告訴她答案。

“在我的人生中我面臨嚴重問題,我不知道如何是好,我需要答案,拜託,告訴我如何是好,上帝請幫我,告訴我如何做,我會照做的。”

她追求的是什麼?可能在那一刻,她也不知道。即便事業有成,夫妻恩愛,但生活平淡到沒有自己,莉茲不想要這婚姻。放棄所有的財產,只要丈夫願意離婚。

為什麼“王彩玲”式的女性渴望成為《美食、祈禱和戀愛》裡的莉茲

離婚後開始尋找內心的生活希望和自我,一個人去意大利吃美食,去印度道場修心,去巴厘島發現愛情。

也許有些人不能理解莉茲,是啊,看起來就是完美生活的範本,卻不懂珍惜,折騰人。但是自問一下,在內心深處,你有沒有懷疑過自己的人生,有沒有在哪一刻你渴望改變現狀,卻從未開始過。不管是生活、工作、還是愛情。

那個永遠活出自己最美模樣的人,其實我們一直很嚮往。

為什麼“王彩玲”式的女性渴望成為《美食、祈禱和戀愛》裡的莉茲

二 為什麼王彩玲不能活成莉茲的模樣?

生活太難了,適當的時候要加點糖,而王彩玲沒有給人生帶糖。

王彩玲一個有抱負,有決心的女人,不要愛情,寧願領養孩子,也不隨便找個人湊合過日子。

可是說實話,她的日子過的真粗糙,毫無審美。脖子上圍著難看的圍巾,沒有造型;坐火車拿的茶水杯,夠醜;飲食不當,半夜胃疼;看男人的眼光也差,被偽文藝青年黃四寶欺騙,最後反被咬一口。

王彩玲真的以為能說出“我一看到有人拎著包離開這個城市,不管去哪,我都很羨慕。”這樣話的人就和自己就是同道中人嗎?

王彩玲從未給自己的生活加糖,她只是給自己造夢,覺得有一天北京戶口會砸在她的頭上。當現實把她砸醒的時候,她就開始妥協了。在同情她的時候,甚至覺得是她的虛偽害了她。

為什麼“王彩玲”式的女性渴望成為《美食、祈禱和戀愛》裡的莉茲

反觀莉茲,她的精神層面的東西要比王彩玲高出好幾個等級,她追求和尊重的出發點自己始終是第一位。

作家梁曉聲在《中國生存啟示錄》提到:“人生的意義由三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純粹的自我感受;一部分是愛自己和被自己所愛的人的感受;還有一部分是社會和更多。”

莉茲問自己:我今天是什麼樣的感受嗎?沒有激情,沒有活力,沒有信仰,沒有熱情,什麼都沒有。什麼時候都是這種感覺,這樣我感到害怕,這簡直比死亡還可怕。難道我一輩子就做這種人嗎?

什麼都沒有,我沒有一點生命力。我要去意大利。你中午吃了什麼?沙拉,沒錯,我以前有吃飯的慾望,生活的慾望,而現在卻沒了。我想能找到自己迷戀的東西。語言,冰淇淋,意大利麵,什麼都行。我一直就像小孩,自從15歲以來,不是在談戀愛就是在分手,連兩週單身的時間都沒有來處理自己的事情。

她渴望獨處,或者說她渴望孤獨,希望一個人自省從而感受生命的脈搏。

她義無反顧的離婚,去尋找美食,尋找對生活的慾望,去尋找那些讓自己迷戀的東西。都說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隨著莉茲的腳步,在某一刻,有沒有感動的熱淚盈眶。她吃意大利麵的樣子,有沒有帥呆了。

點香薰、泡澡、看書、吃美食、和陌生人做朋友,感受陽光和愛,小美好讓人生有幸福感,莉茲內心恢復平靜,找到自己的平衡點。

為什麼“王彩玲”式的女性渴望成為《美食、祈禱和戀愛》裡的莉茲

三 有人渴望成為莉茲,真的有那樣的資本嗎?

《美食、祈禱和戀愛》裡,莉茲講述意大利有個很好笑的老笑話,說一個窮人每天都到教堂,在一個上帝的雕像面前祈禱:上帝啊,行行好行行好,你就讓我中彩票吧。被激怒的上帝最終忍不住顯靈,向下看著祈禱的窮人說:那你也該買張彩票吧。而現在我明白這個笑話了。

因為明白這個笑話,莉茲踏上了重塑自我的旅程。

我們都渴望擁有莉茲那樣的氣魄,也想過那種恣意的人生,可為什麼王彩玲沒有,我們也沒有呢?

為什麼“王彩玲”式的女性渴望成為《美食、祈禱和戀愛》裡的莉茲

也許你會說錢最重要,先放下這個問題。我們自問一下另外一個問題,曾經的你覺得自己如果有大把時間,一定會變成自己想象中優秀的樣子。可是這次疫情,你在家裡靜靜的待著,你變優秀了還是更懶散了?

所以錢,也就是經濟獨立是第二位,而我們最缺的就是從小到大我們沒有上過一課:如何好好的愛自己,重塑自己的人生,付諸行動。

年少時,我們只想做個好女兒,讀書時代,想當一個好學生,在公司,做一個好員工,在家庭做一個好媽媽和好妻子。

從未好好想過成為自己,愛身邊一切人,最後才想起要愛自己。難道不是先愛自己,有餘力而愛他人嗎?唯有一次的生命,它的精彩在何處呢?

為什麼“王彩玲”式的女性渴望成為《美食、祈禱和戀愛》裡的莉茲

20多歲的時候戀愛,結婚,30多歲忙家裡的瑣事,突然有一天就想: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然後婚姻出現危機,受到傷害,然後去找心理醫生,卻不能思考一下,我不需要思考,我需要改變。

當莉茲最後站在巴厘島的時候,她知道,要保持幸福,就要時時刻刻知道自己在哪裡。這裡是最平衡的地方,就在天堂和人間的交匯處。既不過於神聖,也不過於世俗。否則的話,生活就太累了。失去了平衡,就失去了力量。

要笑,在臉上笑,還要在心裡笑,甚至要在肝臟裡笑。這是不是一種大智慧!

為什麼“王彩玲”式的女性渴望成為《美食、祈禱和戀愛》裡的莉茲

當莉茲在巴厘島遇到了愛情,她再次迷茫,她又想逃避。賴爺告訴她:有時候,因為愛而失去平衡,也是生活平衡的表現。頓悟後,她開始接納這一切。

《美食、祈禱和戀愛》故事很簡單,情感很充沛。不管你身處世界哪個角落,都要學會傾聽內心最靜謐的聲音,與自己和解的旅程,都是一場充滿智慧的旅程。重塑自我的價值和意義,付諸行動,努力改變,最後收穫的一定是獨立,優雅,輕盈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