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请回复”,家长群悄然变了味,家长抱怨老师也尴尬

文|奶宝育儿堂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现如今,曾经那些方便交流的微信和QQ等社交软件,都已经变了性质。

因为除了日常交流之外,各种各样的工作群,使其成为了我们的“工作工具”。

事实上,除了工作之外,现在的老师也都会建立家长群,方便沟通孩子的问题或留作业。

不过,即便因便捷性出发的家长群,也在悄然之间变了味,反而给很多家长带来了麻烦。

“收到请回复”,家长群悄然变了味,家长抱怨老师也尴尬



“收到请回复”,乌烟瘴气的家长群惹一片尴尬抱怨

闺蜜家孩子自打上学后,操心的事就多了。

为了方便,学校建立了家长群,闺蜜等人都被拉了进去。

老师经常会在群内发布一些通知,而且每次都要求家长们收到后回复一条信息。

这天,老师又在群内发布了要求孩子们按时上网课的通知,闺蜜看到后也在下面回复了“收到”。

“收到请回复”,家长群悄然变了味,家长抱怨老师也尴尬

回过消息之后,闺蜜就一直没在意,接着忙自己的事。可等到她再拿起手机时,却发现群内已经有了一百余条未读信息。

闺蜜起初还担心自己错过了什么重要的要求,结果耐下心来一条条看完后才发现,原来里面都是些闲聊的内容。

除了各自聊自家孩子之外,还有的家长在和老师套近乎,此外还有部分家长把投票或砍价的信息链接也分享到了群中。

总而言之,一趟看下来感觉乌烟瘴气的,都没什么正经事,反倒把重要消息都刷到上面去了。

“收到请回复”,家长群悄然变了味,家长抱怨老师也尴尬

闺蜜实在看不过去了,就私聊找到老师,希望她能制止下。不过老师说群里这么多人,自己也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之前说过几遍也没用。

相信这类情况大家应该也是没少经历过吧?不仅惹得家长抱怨,老师也尴尬不已,完全失去了当初建群的本意。

“收到请回复”,家长群悄然变了味,家长抱怨老师也尴尬



家长群中几种常见的情况

1、无脑炫耀

有些家长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喜欢找些事情显示存在感。

不仅会在群内晒自己孩子的比赛证书和名次,甚至还会炫耀自家的车子和房子。

这么做确实可以引人注目,但大部分人的心理状态都是非常反感的。

“收到请回复”,家长群悄然变了味,家长抱怨老师也尴尬

2、过分关注孩子

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没有错,可有些家长偏偏喜欢每天都不厌其烦地询问老师,自家孩子今天表现怎么样?上课有没有走神?

可一个老师对应三、四十个学生,哪有这么大的精力注意到每一个细节。

3、卖东西

还有些家长喜欢把砍价的消息发至群中,本身这就已经有些让人反感了。

但还有更奇葩的,一部分做微商的家长们,喜欢把消息发至群中,可这种刷屏行为真的会让老师和家长们一块反感。

4、说脏话

孩子们之间起冲突也是正常的,大多都是正常的小打小闹。

可有些家长的“护子”心理实在过于强烈,在没了解真实情况之前,就在群里开骂,甚至还会因不满老师的处理方式而“口吐芬芳”。

家长群的本意是方便沟通,这样一来实在不妥。

“收到请回复”,家长群悄然变了味,家长抱怨老师也尴尬


“收到请回复”,家长群悄然变了味,家长抱怨老师也尴尬



如何保持群里的和谐环境?

1、老师发消息尽可能及时回复,无事就少说话

家长群主要是老师发布通知用的,因此家长们看到通知后,只需回复收到即可。

如果没有其他重要的事情,尽量不要一次性发布太多内容,这种刷屏式行为会掩盖重要信息。

2、有问题,也最好不要在群内声张

家长们普遍都愿意询问些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先不管老师是否有精力回答,首先就要知道,如果单纯只是自家孩子的私事,最好就私下里解决。

一是避免影响别人对自己产生不必要的看法,二来也能避免老师为难,不知如何回复。

“收到请回复”,家长群悄然变了味,家长抱怨老师也尴尬

3、仔细观看聊天内容,避免重复提问

有些家长可能消息接收得比较及时,就第一时间提出了自己的疑惑,还有一部分家长看手机的时间比较晚,也没注意看之前的聊天记录,就直接提问了。

但这样会造成一种现象:老师就一个问题回答很多遍。

一般来说,群里可能也就一个老师,而家长却有几十个,老师总是看到一类的问题,难免也会心烦、焦躁。

家长群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需要家长们掌握正确的沟通方法,否则反倒成了添麻烦的了。

奶宝育儿堂,为0-13岁孩子提供专业的教育指导。关注我,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完美型家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