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請回復”,家長群悄然變了味,家長抱怨老師也尷尬

文|奶寶育兒堂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現如今,曾經那些方便交流的微信和QQ等社交軟件,都已經變了性質。

因為除了日常交流之外,各種各樣的工作群,使其成為了我們的“工作工具”。

事實上,除了工作之外,現在的老師也都會建立家長群,方便溝通孩子的問題或留作業。

不過,即便因便捷性出發的家長群,也在悄然之間變了味,反而給很多家長帶來了麻煩。

“收到請回復”,家長群悄然變了味,家長抱怨老師也尷尬



“收到請回復”,烏煙瘴氣的家長群惹一片尷尬抱怨

閨蜜家孩子自打上學後,操心的事就多了。

為了方便,學校建立了家長群,閨蜜等人都被拉了進去。

老師經常會在群內發佈一些通知,而且每次都要求家長們收到後回覆一條信息。

這天,老師又在群內發佈了要求孩子們按時上網課的通知,閨蜜看到後也在下面回覆了“收到”。

“收到請回復”,家長群悄然變了味,家長抱怨老師也尷尬

回過消息之後,閨蜜就一直沒在意,接著忙自己的事。可等到她再拿起手機時,卻發現群內已經有了一百餘條未讀信息。

閨蜜起初還擔心自己錯過了什麼重要的要求,結果耐下心來一條條看完後才發現,原來裡面都是些閒聊的內容。

除了各自聊自家孩子之外,還有的家長在和老師套近乎,此外還有部分家長把投票或砍價的信息鏈接也分享到了群中。

總而言之,一趟看下來感覺烏煙瘴氣的,都沒什麼正經事,反倒把重要消息都刷到上面去了。

“收到請回復”,家長群悄然變了味,家長抱怨老師也尷尬

閨蜜實在看不過去了,就私聊找到老師,希望她能制止下。不過老師說群裡這麼多人,自己也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之前說過幾遍也沒用。

相信這類情況大家應該也是沒少經歷過吧?不僅惹得家長抱怨,老師也尷尬不已,完全失去了當初建群的本意。

“收到請回復”,家長群悄然變了味,家長抱怨老師也尷尬



家長群中幾種常見的情況

1、無腦炫耀

有些家長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喜歡找些事情顯示存在感。

不僅會在群內曬自己孩子的比賽證書和名次,甚至還會炫耀自家的車子和房子。

這麼做確實可以引人注目,但大部分人的心理狀態都是非常反感的。

“收到請回復”,家長群悄然變了味,家長抱怨老師也尷尬

2、過分關注孩子

老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沒有錯,可有些家長偏偏喜歡每天都不厭其煩地詢問老師,自家孩子今天表現怎麼樣?上課有沒有走神?

可一個老師對應三、四十個學生,哪有這麼大的精力注意到每一個細節。

3、賣東西

還有些家長喜歡把砍價的消息發至群中,本身這就已經有些讓人反感了。

但還有更奇葩的,一部分做微商的家長們,喜歡把消息發至群中,可這種刷屏行為真的會讓老師和家長們一塊反感。

4、說髒話

孩子們之間起衝突也是正常的,大多都是正常的小打小鬧。

可有些家長的“護子”心理實在過於強烈,在沒了解真實情況之前,就在群裡開罵,甚至還會因不滿老師的處理方式而“口吐芬芳”。

家長群的本意是方便溝通,這樣一來實在不妥。

“收到請回復”,家長群悄然變了味,家長抱怨老師也尷尬


“收到請回復”,家長群悄然變了味,家長抱怨老師也尷尬



如何保持群裡的和諧環境?

1、老師發消息儘可能及時回覆,無事就少說話

家長群主要是老師發佈通知用的,因此家長們看到通知後,只需回覆收到即可。

如果沒有其他重要的事情,儘量不要一次性發布太多內容,這種刷屏式行為會掩蓋重要信息。

2、有問題,也最好不要在群內聲張

家長們普遍都願意詢問些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先不管老師是否有精力回答,首先就要知道,如果單純只是自家孩子的私事,最好就私下裡解決。

一是避免影響別人對自己產生不必要的看法,二來也能避免老師為難,不知如何回覆。

“收到請回復”,家長群悄然變了味,家長抱怨老師也尷尬

3、仔細觀看聊天內容,避免重複提問

有些家長可能消息接收得比較及時,就第一時間提出了自己的疑惑,還有一部分家長看手機的時間比較晚,也沒注意看之前的聊天記錄,就直接提問了。

但這樣會造成一種現象:老師就一個問題回答很多遍。

一般來說,群裡可能也就一個老師,而家長卻有幾十個,老師總是看到一類的問題,難免也會心煩、焦躁。

家長群在帶來便捷的同時,也需要家長們掌握正確的溝通方法,否則反倒成了添麻煩的了。

奶寶育兒堂,為0-13歲孩子提供專業的教育指導。關注我,做孩子成長路上的完美型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