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解析:中國如何武力奪回了“新疆”


歷史解析:中國如何武力奪回了“新疆”

帝國疆域遼闊,在興盛時期一度達到近1300萬,這為現代中國的崛起,提供有力的保障。但回望歷史,大清朝想要保護這麼遼闊的疆域,確實絕非易事,從努爾哈赤開始,一直到慈禧掌朝,都為這片疆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自從西方國家的崛起後,列強們紛紛盯上了這片肥沃的神州大地,都想來搶奪一番。從此,大清帝國就展開了持久且艱難的領土保衛戰鬥。


歷史解析:中國如何武力奪回了“新疆”


首先是海防,大清帝國先後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之後又被太平天國鬧得差點滅國,幸好出現了曾李師徒,帶領著湘淮二軍消滅了太平軍,大清國才獲得了短暫的喘息之機。此後李鴻章興起洋務運動,特別是在普法戰爭爆發後,他見識到了德國克虜伯大炮的威力,這也點燃了他心中已久的強國夢。為此,他奏請朝廷花費巨資,在中國由北向南的廣闊海岸線上,豎起了1000多座擎天巨炮。李鴻章心裡清楚,這個從旅順為起點,海南為終點的巨大海防網絡,只能防禦不能進攻。於是,他又上奏朝廷籌建海軍,經過朝廷的批准後,北洋、南陽、福建等大清水師相繼建立。這也代表著李鴻章苦心策劃的中國海防已經初具規模,大清國再也不怕洋人們來鬧事了。

歷史解析:中國如何武力奪回了“新疆”

然而海防佈置完畢之後,邊防又出現了大問題。1865年,英國暗中慫恿浩罕國入侵新疆,並佔領了大部分地區。6年後,俄國又突然侵佔新疆伊犁。此時的大清朝因為大力籌建海防力量,已經無心顧忌新疆,朝廷內部也是分為兩派,就海防和邊防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以李鴻章為首的海防派認為:大清朝屢遭劫難,皆因海防力量薄弱而造成。列強們每次都是通過海路登陸,如果不能加強和完善海防,大清朝還要重蹈覆轍,被洋人踩壓。所以此時應該加大海防建設,必要時可以放棄新疆這個貧瘠的外關,然後加固內關即可,等國家強大之後,在奪回新疆也不遲。

歷史解析:中國如何武力奪回了“新疆”

圖:新疆衛星圖

而以左宗棠為首的邊防派則認為:新疆是大清朝的國土,也是大清朝的臉面,如若放棄新疆邊防,丟了國土和臉面不說,最為重要的,就是助長了洋人們的囂張氣焰。他們拿走了新疆之後,又會侵略甘肅,最後吞併整個大清朝,所以大清朝必須拿出決心,奪回屬於自己的領土,擊碎洋人的“美夢”。其實說到底,這場爭議焦點就在於軍費,而這個兩難的問題也是讓慈禧太后頗為頭疼。在此後的幾天裡,慈禧先後宣召了文祥、王文韶等大臣商量對策,最終慈禧決定:主動出擊,奪回屬於大清朝的領土。

歷史解析:中國如何武力奪回了“新疆”

隨後任命左宗棠領軍出征,勢必收復失地,重振大國之威。左宗棠也是不辱使命,經過兩年的艱苦戰鬥,最終收復了整個新疆。現如今,這裡不僅是中國省份裡最大的一片土地,還在這裡發現了上百億噸的石油儲備,是我國陸地石油儲備總量的30%。現在的我們能夠自由地進出新疆,要感謝的第一人就是慈禧,是她最後的決定,才保住了這偌大的一塊土地。其次我們要感謝左宗棠,是他的一再堅持,才最終打動了慈禧。是他帶領雄兵收復了這片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