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土爾扈特部來東歸,今日全球萬里僑民回,這就是大國的胸懷


往昔土爾扈特部來東歸,今日全球萬里僑民回,這就是大國的胸懷

近代以來古老的中國同其他落後的民族一樣,備受完成工業化進程的歐洲列強的欺辱,以至於長久以來形成了一種思維,認為西方是先進的,我們是落後的。

但中國作為唯一沒有中斷的四大文明古國,其發展有著堅韌不拔的特性,歷史上我們經歷過無數次高潮與苦難,一切的光榮與夢想都曾經在華夏大地上不斷上演,我們在漫長的歷史中也一直保持著世界的領先地位。

僅僅是工業化進程開始以後,這個古老而龐大的帝國,在自己的臥榻上打了個盹兒,沒想到就突然被外來的文明欺負的一塌糊塗,但很快的我們就甦醒過來,並用我們那特有的韌性,審時度勢學習別人壯大自己,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這短短一百年的落後就像一隻雄獅睡了一覺,只不過這段記憶離我們實在是太近了,所以我們印象比較深刻,會讓很多同胞誤以為我們一直很落後。

事實上除去那一百年,我們自古就是一個大國,一直保持著寬容和開放的心態,不斷融合吸收和發展,最終形成了多民族和睦共處的國家和廣袤的領土,在漫長的古代歷史中,中國一直都是周邊國家學習的榜樣,並通過朝貢體系和儒家文化圈,深刻影響著周邊國家,並且在明清時期做到了長達幾百年和平的帝國秩序,對比同時期歐洲各國不斷的戰爭,你就會發現中國對周邊國家的政策是非常成功的。

國家的繁榮穩定自然會有吸引力和向心力,乾隆時期土爾扈特部迴歸故土的東遷活動,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歷史事件,集中體現了那個時代中國的向心力和包容之心。

往昔土爾扈特部來東歸,今日全球萬里僑民回,這就是大國的胸懷


流浪與壓迫

土爾扈特部原本是蒙古的一支,早在唐朝時期中國的史籍上就有漠西蒙古族的記載,元朝又有了“西蒙古的記載,史稱斡亦剌惕”、“外剌”、“外剌歹”,明朝又稱“瓦剌”,清朝稱“厄魯特”、“額魯特”、“衛拉特”等,這個古老的部族一直馳騁在草原之上,成為了華夏多民族共存中的一員。

但是在明朝末年,土爾扈特人為了因為生存環境的壓力,離開了自己的故土,越過哈薩克草原,渡過烏拉爾河,來到了當時尚未被沙皇俄國佔領的伏爾加河下游、裡海之濱。在這片人煙稀少的草原上,他們開拓家園,勞動生息,建立起遊牧民族的封建政權土爾扈特汗國。

原本以為會一直這樣生活下去的土爾扈特人卻隨著沙皇俄國的快速崛起,開始面臨著沙皇的不斷壓迫和奴役,尤其是葉卡特琳娜二世統治俄國時期,對土爾扈特的奴役進一步加深,更為要命的是,為了對外擴張,沙俄不斷向這個部落徵兵。

其他的事情都能夠忍受,但是徵兵這件事情實在是太殘忍了,對於已經進入熱兵器時代的戰爭而言,徵召使用冷兵器的土爾扈特人無疑就是在前線做炮灰,第二次俄土戰爭時期(1768-1770),沙俄又強迫土爾扈特人入伍,“十六歲以上者盡行出兵”,數萬土爾扈特人死於俄土之戰。

這種拿自己當炮灰上前線以及大量青壯年死亡的慘劇,已經讓本就備受壓迫的土爾扈特人無法忍受,於是在他們的首領渥巴錫的率領下,整個部族下決心東遷,返回自己的故土,再這樣下去,整個部族遲早要徹底消失。

往昔土爾扈特部來東歸,今日全球萬里僑民回,這就是大國的胸懷


儘管他們都知道東歸之路必定艱難萬分,但是為了整個部族的生存,從土耳其戰場歸來的渥巴錫開始秘密籌劃東歸事宜,但因為沙俄對整個部族的嚴密監視,東歸的消息不幸被沙皇知道後,強令渥巴錫把兒子送至彼得堡為人質,並再次要求在土爾扈特部徵兵一萬,面對生死存亡的關頭,渥巴錫不得不提前行動,絕對不再遲疑,不得已只能放棄在伏爾加河西岸的一萬餘戶部族。

乾隆三十六年即1771年1月5日,土爾扈特人舉行武裝起義,他們殺死了俄國官員,並擊敗了前來鎮壓的士兵,點燃了房屋,開始了一項偉大的壯舉。

之所以說是偉大,因為東遷不但要面臨沙俄當局的追捕,更重要的是要穿越哥薩克騎兵的區域,哥薩克騎兵在歐洲歷史上一向以驍勇善戰而聞名,直到二戰時期哥薩克騎兵還為戰爭的勝利做出過巨大的貢獻,尤其是在當時的冷兵器為主的條件下,可想而知在這場後有追兵前有猛虎的東歸中,土爾扈特人將要面臨的是如何的艱險。

在最危機和艱難的時刻,首領渥巴錫身先士卒英勇作戰,鼓勵部眾:“俄國是奴隸國土,中國是理想之邦,讓我們奮勇前進,向東、再向東!”就這樣在東歸之心如此堅定的情況下,土爾扈特部終於在同年年七月進入中國境內,在受沙俄奴役一個半世紀後,終於重返祖國,但為此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十七萬人僅剩其半。

往昔土爾扈特部來東歸,今日全球萬里僑民回,這就是大國的胸懷


十全老人的霸氣

早在土爾扈特人開始東歸的時候,沙俄當局就以虎狼之姿向清廷發出警告,要求他們不要接收這個部族,面對沙俄的警告此時在位的乾隆皇帝會如何表態呢?

我們對乾隆的印象大多都停留在江南水鄉和還珠格格的風流韻事上,似乎這就是一個溫柔風流的太平皇帝而已,但事實上乾隆打過的仗並不比他爺爺康熙少,最後非常得意的封說自己是十全武功,晚年更是以十全老人自居。

面對沙俄的威脅,乾隆在上諭中的回覆非常霸氣:“或以兵戎,或守和好,我天朝惟視爾之自取而已”,翻譯成白話就是,這部族我是要定了,你要打就打要和就和,愛咋咋地,此等霸氣之風,很容易讓人想起當年成吉思汗話那句著名的對撒馬爾罕使者的話,你要戰,我便戰,簡單硬核不廢話,此時的乾隆也是霸氣十足,根本就沒怎麼搭理沙俄。

往昔土爾扈特部來東歸,今日全球萬里僑民回,這就是大國的胸懷


於是衝破重重險阻迴歸故土的土爾扈特部受到了清廷的熱烈歡迎,乾隆三十六年九月,木蘭圍場避暑山莊,這個專門為了處理周邊事務而特意營造的地方,在這裡清朝的統治者牢牢控制著大清的邊疆地區,乾隆帝熱情召見了渥巴錫,並特用蒙古語與渥巴錫等交談,並多次在避暑山莊萬樹園多次賜宴,舉行盛大的燈宴火戲,歡迎土爾扈特的迴歸。

得知土爾扈特部在迴歸途中九死一生,幾乎喪失了所有的物資,乾隆下令從新疆、甘肅、陝西、寧夏、內蒙等地撥給土爾扈特馬、牛、羊二十餘萬頭,米、麥四萬多石,茶二萬餘封,羊裘五萬多件,棉布六萬多匹,棉花近六萬斤。除此之外,還有大量氈廬,使得重返祖國的土爾扈特人安居得所。

這樣的待遇最終讓土爾扈特人覺的自己的舉動是對的,他們終於回到了自己的故土,並受到了妥善的安置,再也不用過擔驚受怕的日子,從此他們落葉歸根,生活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之上,成為了我們多民族國家中的一員。

往昔土爾扈特部來東歸,今日全球萬里僑民回,這就是大國的胸懷


祖國永遠是你最堅強的後盾

曾經很多人都覺的我們自己不行,但隨著近些年中國不斷的硬核行動,一次又一次的展現了中國的實力,同時也表現除了對同胞無比的珍視,多次的硬核撤僑向全世界證明了,有一個強大的祖國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的心態一直都是包容和友好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已經成為我們的共識,面對災難我們做好自己,但也從來不僅僅是獨善其身,面對同胞我們歡迎歸來,對於他國我們施以援手,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在遙遠的詩經時代,我們就是一個懂得感恩的民族。

祖國一直都是你最堅強的後盾,無論到了任何時候,我是中國人這幾個字都將是我們最大的榮耀和此生最幸福的事情。


往昔土爾扈特部來東歸,今日全球萬里僑民回,這就是大國的胸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