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聯手 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重慶日報消息,3月20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科技局獲悉,我市將與四川省進一步深化科技創新合作,按照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總體要求,研究制定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行動方案,爭取更多的國家科技資源落地,以高新產業功能互補、設施平臺互聯、人才技術互通、政策制度互惠為核心,共同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一步提升成渝地區在全國科技創新大局中的戰略地位。

“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川渝兩地發展的重大利好,對於充分發揮成渝地區科技創新資源優勢、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具有里程碑意義。”重慶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成渝地區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重點在協同,特點在協同,要集聚用好科技創新資源,採取共享、共建、共推等方式抓好區域協同創新工作,共同爭取國家重大政策、重大項目、重大工程等在成渝地區佈局,共同服務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佈局。

為此,重慶市科技局和四川省科技廳將深化合作,加快建設區域協同創新體系,增強成渝地區協同創新發展能力。

一是共同推進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立足成渝地區科教資源優勢,爭取國家大科學裝置、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前沿交叉研究平臺等落地成渝地區,爭取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國家級科研機構在成渝地區建立分支機構。按照“一城多園”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學城,加快重慶科學城、成都科學城、綿陽科技城、兩江協同創新區等建設,共建成渝科創走廊,打造西部創新高地。圍繞雙城經濟圈建設一批創新型城市和創新型縣(市),共同推進成渝毗鄰地區創新發展。支持高校、實驗室、高新區等創新載體採取聯盟方式推進創新合作,聯合建設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服務平臺,整合建設科技創新資源地圖,推動科技資源向社會開放共享。

二是共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制定實施成渝科技創新合作發展計劃,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先進製造、汽車摩托車、儀器儀表、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資源環境、現代農業等領域,超前規劃佈局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聯合成渝地區科教資源優勢及國內外科技創新力量,突破核心技術、開發硬核產品,著力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三是共同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開展職務科技成果使用權或長期使用權等改革試點,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支持建設一批高質量規模化專業型科技企業孵化器,建立技術轉移服務平臺聯盟,打造一體化的技術交易市場,推動兩地科技成果雙向轉移。合作共建多元化、跨區域的科技創新投融資體系,提升金融賦能科技創新發展水平,打造西部高新技術產業融資中心。

四是共同推進國際科技合作交流。共建“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區和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共同舉辦“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開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聯合實驗室、科技園區合作、技術轉移等,積極推進中國—歐盟、中國—東盟、中國—南亞等技術轉移中心建設,打造“一帶一路”西部科技創新樞紐。

五是共同推進科技創新環境營造。探索構建區域政策一體化機制,推動政策制度共享互惠,促進創新資源合理流動。協同實施科技人才招引政策,加強面向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和培育,探索戶口不遷、關係不轉、身份互認、能出能進的科技人才柔性流動機制,激勵科技人才創新創業活力。探索科研資金跨省使用,推動科技創新券共通共用,通過“小槓桿”撬動大資源,打造優良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