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駐華公使:如英國人的經濟貿易在中國受到阻礙,那必將引起憤慨

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我們知道,起初西方世界對太平天國、對洪秀全等領導人是充滿好感的,認為彼此都是信奉上帝、信奉基督教的,認為中國的局勢將有利於西方。英美法等國的傳教士、商人大都懷著這樣的熱情觀察著中國的局勢。

當時,英美法這些列強的政客們對太平天國運動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態度呢?起初,列強各國看到太平軍勢如破竹,有取代清廷的趨勢,很擔心他們與清政府簽定的條約不被承認,都有一種莫可名狀的擔心。

在太平軍攻克安慶之時,英國駐上海領事阿禮國曾經於1853年2月26日給英國公使文鹹寫了一個秘密報告。報告建議對太平軍的發展形勢加強關注和干涉。阿禮國在報告中說, “這已經不是單純的武裝調停或武裝干涉可否擴張我們 (英國)的利益的問題,而是不去及時地、堅決地採取這類行動,則那些利益——商業的、稅收的——會不會被政治的解體和無政府狀態所徹底毀滅的問題了。”[1]

英駐華公使:如英國人的經濟貿易在中國受到阻礙,那必將引起憤慨

本文根據《晚清外交七十年》改寫

僅僅過了一週,阿禮國再次向文鹹提出建議:“大不列顛一國,或是在中國擁有艦隊的三個外國聯合起來,去制止這個毀滅性的戰爭,趁(中國)皇帝還據有能夠締結條約的地位時,向他取得這種干涉的報酬。”[2]看來,起初,英國是想幹涉中國的這場內亂的。

隨後,英國公使文鹹即著手調配武力來上海,他命令原已受命開往新加坡的兵艦“哈爾米士”號軍艦和在廈門的“撒拉曼特”號軍艦開往上海,要求停泊在寧波的兵艦“拉特雷”號也原地待命,隨時接受調遣。文鹹再做出這些部署後,親自前往上海,準備與阿禮國協商幫助清軍的計劃。但是,他到達上海後,太平軍已經攻克了南京,形勢對清廷更加不利。也就在這之前,上海道臺吳健彰再次向阿禮國求援。基於這種緊迫的形勢,文鹹讓阿禮國向吳健彰作出答覆,說,現在英國公使已經到達上海,“高級當局之間的接洽比較方便了,如果兩江總督閣下要求援助,或就當前局勢與全權大臣有所洽商,應由總督正式行文致公使本人,而不要由次級官員轉達”;文鹹還表示,“一經收到來文,對其中內容當即予以最善意的考慮,並及早答覆”。[3]

面對清廷官員的求援和太平天國佔領南京的現實。文鹹又感到這時候介入戰爭顯然是不和時宜的。他感到清廷可能被取代,他的結論是,清朝在南中國的統治權已一去不復返了。他認為外國的干涉只會無限期地延長戰爭與增加混亂。

英駐華公使:如英國人的經濟貿易在中國受到阻礙,那必將引起憤慨

《倫敦新聞畫報》太平天國叛匪

文鹹感到,在局勢不明朗的情況下,無論是幫助了太平軍還是清軍,都是不利於維護英國的利益的。因此,英國應採取不干涉的政策。英國人的“不干涉”態度,雖然如此,文獻決定拜訪太平天國,瞭解太平天國領導人的態度?

文鹹決定拜訪太平天國一來是想試探洪秀全等人對既定條約的態度;二來是對太平軍勢如破竹的發展形勢感到奇怪。幾個農民揭竿而起,為什麼會那麼強?以排山倒海之勢,撼動清王朝的根基,懷著這種好奇,他很希望瞭解太平天國的真實情況。

懷著這種複雜的情感,文鹹是1853年4月22日前往南京的,出發之前,他給英國新任外交大臣克拉蘭敦寫了一個報告,說:“此行目的在向各方面清楚說明,英國政府目前是中立的……也許這個辦法還有誘導叛黨領袖們宣告他們對外人的意向的效果。”[4]

4月26日,當文鹹乘坐的軍艦抵達南京下關江面的時候,同樣又遭到了太平軍水師的炮轟。文鹹慌忙讓密迪樂帶上他寫給太平天國領導人寫的書信,表明來意後,太平軍即對他們予以了接待。文鹹一行在天京江面停留了三天,在這三天多的時間裡,文鹹對這支自視為“上帝”子民的隊伍有了大致瞭解。

文鹹給太平天國領導人的書信主要闡述了三點。即希望太平天國承認《南京條約》;表明英國在太平天國與清政府之間的“中立”立場;希望瞭解太平軍是否進攻上海以及天國對西方的外交政策。

英駐華公使:如英國人的經濟貿易在中國受到阻礙,那必將引起憤慨

南京堂子街太平天國壁畫

瞭解了文鹹的來意,楊秀清、蕭朝貴發出了表明太平天國立場和態度誥諭,說:“爾海外英民不遠千里而來,歸順我朝,不僅天朝將士兵卒踴躍歡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當嘉汝忠義也。茲特降諭:準爾英酋,帶爾人民,自由出入,隨意進退,無論協助我天兵殲滅妖敵,或照常經營商業,悉聽其便。深望爾等能隨吾人勤事天王,以立功業而報答天神之深恩。”[5]

文鹹看了這個誥諭,內心很不高興。雖然,太平天國表示歡迎通商,但是對於承認《南京條約》與否,太平天國隻字未提,而且與大清國有過之而不及地把英國看成了應該歸順的“藩屬”。

此行太平天國,文鹹最希望的是見到洪秀全,一睹自稱為上帝次子的風采。可是,文鹹卻得到了這樣的答覆,“天王為萬國真主,凡來朝見,都須遵守禮制。著文鹹先行奏明,己為何人,所操何業,來自何處,始準朝見。”

不用說,太平天國也要求文鹹行跪拜之禮。這樣的要求,文鹹自然不會答應,也對太平天國產生不滿情緒。雖然,事後,洪秀全的小舅子賴漢英到英艦上,對韋昌輝、石達開要求文鹹腥跪拜禮的要求表示了歉意,並約定文鹹在4月30上岸竭見東王楊秀清,但文鹹已決定放棄拜見太平天國領導人的想法。

英駐華公使:如英國人的經濟貿易在中國受到阻礙,那必將引起憤慨

太平天國進攻上海時的西門城牆

4月30日上午,賴漢英照約定時間前來迎接。文鹹拒絕前往,他推脫說,天氣不好,不能前去拜見。他把事先寫好的一封信交給了賴漢英,要他轉交給太平天國最高領導人。信的大意是說:

中英兩國通商,在廣州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南京條約》也約定了新的通商章程,議定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英國商民可以到此居住經商,根據條約,英商納稅貿易,合理合法,中國人不得稍有妨礙;因此,特照會太平天國。

信的末尾還威脅說,如果英國人的經濟貿易在中國受到阻礙,“那麼必將引起憤慨,正如以簽訂1842年《南京條約》作為結束的戰爭時期所引起的憤慨一樣”。[6]

當然,文鹹這麼做,仍然具有威脅的性質。他把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爆發說成是英國人因為憤慨而為之。目的是希望太平天國也像大清國一樣承認英國已經獲得的特權。但是,這次前往南京,文鹹沒有達到目的,他對太平天國產生了很不好的印象。當年8月4日,文鹹給英國外交大臣克拉蘭敦的報告中這樣寫道:“如果舉事者成功,至少傳教士的活動可望獲得完全的容忍。這些人看到外國人一般地都和他們遵奉同樣的教義,因而當他們得勢時,可能對外國人懷抱友善態度。他們無疑會允許通商的;不過從他們的出版品以及他們的行為上看,我們可以推斷他們將嚴禁鴉片——不像現在這樣的有名無實,而是真正的禁止。……目前唯一可行的政策,是保持不捲入這一斗爭中,力避與雙方發生正式的聯繫,但外國人必須準備好足夠的武力,來擊敗舉事者們可能施與他們的任何攻擊。”[7]

英駐華公使:如英國人的經濟貿易在中國受到阻礙,那必將引起憤慨

太平天國洪秀全的寶座

文咸認為“從任何觀點看,中立乃最切要的任務”,“多等一些時候,如果不是唯一的政策,也是最聰敏的政策”。看來,文鹹這個侵略者派來的處理對華關係的全權代表,把所謂的“中立”當作一種外交投機了。既然是外交投機,文鹹充分利用中國動盪之際,著手開始向清廷施展外交攻勢,他把向清廷索取利益寄望於“即將來臨的1854年的修約交涉。”他認為,太平軍給清廷造成的危機,在地方官向外國乞求外援的同時,咸豐帝也必然會做出這種選擇,那時,英國就可以“從清政府的手中索取更大的權益。” [8]

文鹹拜訪太平天國,雖然沒有撈到什麼好處,但繼他之後,法國公使布爾布隆1853 年12月6日也訪問了南京。他如法炮製,也向太平軍表明對中國正在發生的戰爭 “嚴守中立”,要求太平天國承認《南京條約》所賦予的權利。但是,太平天國將領對法國人所提出的所謂“條約權利”採取了漠視的態度。法國公使布爾布隆同樣沒有撈到什麼便宜,沒辦法,他也學著文鹹那樣採取了觀望的“中立”的態度,觀望著事態的發展。但是,隨著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太平天國第二次兵困上海,對列強殖民利益造成的極大威脅,使得英法美等國與清廷聯合了起來,通過“助剿”的方式,才遇到鎮壓太平天國的行動中來,並最終導致了太平天國的滅亡。

————————————

參考文獻:

[1]嚴中平:《太平天國初期英國的侵華政策》。《新建設》,1952 年 9 月號。

[2]嚴中平:《太平天國初期英國的侵華政策》。《新建設》,1952 年 9 月號。

[3]丁名楠等著:《帝國主義侵華史》第1卷,第103頁,人民出版社1992年5月版。

[4]王紹坊:《中國外交史:(鴉片戰爭至辛亥革命時期1840—1911)》,第63頁,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8月版。

[5]茅家琦主編:《太平天國通史》上冊,第615頁,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6]嚴中平:《太平天國初期英國的侵華政策》,《新建設》,1952 年 9 月號。

[7]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六),第895頁,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8]茅家琦主編:《太平天國通史》上冊,第615頁,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