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为什么改姓萧?

漫部经心


契丹族其实源于东胡鲜卑,而契丹的皇族耶律氏源于鲜卑分支宇文部,其实契丹人和室韦部落同源异种而已。

契丹人自耶律阿保机建国以后,就非常崇慕汉族文化,耶律阿保机本人更是最为佩服汉高祖刘邦,所以他给耶律氏取汉姓为刘氏,给自己取汉名刘亿,自诩为汉高祖。

当初帮助耶律阿保机开创基业建立大辽的主要有皇后述律平家族和乙室以及拔里两大部族,阿保机的皇后述律平并不是纯正的契丹人,她是回鹘商人的后代,述律平虽为女流之辈,但是却智勇双全,带领家族述律部辅佐丈夫阿保机开创了大辽基业。

阿保机非常感念皇后家族以及乙室和拔里两大部族,阿保机非常崇慕刘邦建立大汉时期有汉初三杰即张良、萧何和韩信辅佐,汉初三杰之中阿保机又认为萧何功劳最大,为大汉开国以及未来稳定汉朝政局做出了巨大贡献。

所以阿保机在给耶律氏取汉姓刘姓之后,他也为皇后家族以及乙室和拔里两大部族取汉姓为萧何的萧姓,希望他们效仿汉初名相萧何,世代尽心辅佐耶律家族稳固大辽江山。

也因此大辽皇室耶律家族世代和述律部以及乙室和拔里两大部族通婚,而这三大部族均已被赐姓萧氏,所以在辽国历史上基本皇后都是姓萧,实际虽都为萧氏,他们却是三大部族合为萧氏,均与辽国皇族耶律氏通婚,故此萧氏也世代为辽国皇后之姓。

契丹族现在早已被历史所淹没,契丹族本与出自室韦部落的蒙古族同源而异,所以辽国被灭国之后契丹皇族要么改汉姓为刘,要么改母姓为萧,融入汉族之中;或者投靠蒙古部落,融入进了蒙古族;或为女真族所灭以后融入进了女真族。

现在已经不存在契丹族,不过现在五十六个民族之一的达斡尔族为契丹族分支后裔,算是流传下来的契丹血统,达斡尔族人多以汉姓刘氏为姓,我在初中曾经有一位刘姓同学就是达斡尔族,我也是从他那才真正开始感兴趣了解到契丹族兴衰史。

所以契丹族人融入进汉族之中的人大多改姓为刘氏或萧氏,就是因为当年阿保机为皇室家族和皇后家族命名的两大汉姓而来。


小岛知风


至于契丹人“改姓”萧,我觉得这么表述是不够准确的,因为契丹部族原本是没有“姓氏”的,对于为什么姓“萧”,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一、耶律阿保机对契丹部族的“姓氏改革”

根据史料《契丹国志·部族志》的记载:“契丹部族,本无姓氏。惟各以所居地名呼之。婚嫁不居地里。至耶律阿保机变家为国之后,仍以所居之地名曰‘世里’著姓。‘世里’者,上京东二百里地名也。”

从上面的文献中可以看出,“世里”的汉译其实就是“耶律”,而阿保机在自己名字的前面加上了“耶律”二字,就这样,“耶律”成了契丹皇室贵族的姓氏了。


二、皇族赐姓“萧”“刘”等

在《辽史·后妃传》中有这样的描述:“太祖称帝,尊祖母曰太皇太后,母曰皇太后,嫔曰皇后……后族唯乙室、拨里氏,而世任其国事。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兼称刘氏,以乙室、拨里氏比萧相国,遂为萧氏。”

由此可见,在契丹人中的“萧”、“刘”姓氏,其实是由辽太宗时期才开始册封的,


三、耶律阿保机自比“刘邦”“萧何”

之所以“萧”“刘”成为契丹人“姓氏”,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耶律阿保机自比汉高祖刘邦,因此除了“耶律”这一姓氏之外,辽国皇室还姓“刘”。并且,耶律阿保机认为皇后的重要性犹如西汉的萧何,所以将“乙室”和“拨里氏”这两个皇族都赐姓为“萧”。


草竹道人


辽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朝代,它与唐后的五代及北宋并存,疆域有近500万平方公里,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年。辽代在世界上的声名也非常显赫,以至俄国人曾误将其前身的契丹当成中国,现在俄语的“中国”发音非常近似于“契丹

辽代的契丹人仅有耶律氏和萧氏(审密)两姓,耶律氏的封号有漆水郡、混同郡和柳城郡,萧氏的封号为兰陵郡。

契丹建国前曾附于中原唐朝,一些上层人物便接受唐朝赐予的李姓。此外还有孙姓,后来进入契丹萧姓。金灭辽,契丹成了被统治民族,除一些上层人物被赐金之国姓完颜外,绝大多数契丹人把耶律姓改为移剌,萧改为石抹。到了元朝,由于把契丹族列入汉人中,因此耶律、萧主要改为刘、王、李、黄、萧、郑、蒋、杨等汉姓。

契丹严格遵循"异姓为婚"的原则。由于只有两姓,如系本民族内部通婚,与萧姓通婚的均姓耶律,与耶律姓通婚的必定姓萧,至今还没有发现本姓内通婚的事例。



玉润万古


根据辽代契丹历史记载存在着耶律、肖两姓,并且这两姓在当时非常流传广泛。契丹族的所有人都是由此两姓而分,原则上只适用于契丹族中。也就是说,只有属于这两姓者才莫做正规的契丹人。根据《辽史·卓行传》记载:“辽之共国任事,耶律,肖(萧)二族而已。”。除此以外,归顺辽政权的汉人也会被赐姓耶律,然而一些和契丹人同祖的奚族人则更多是冒充萧姓,根据《金史》中记载:“奚有五王族,世与辽人为婚,因附姓述律氏中。”

关于萧氏,根据《辽史》记载:辽太祖曾经娶述律氏为后,而述律本来是回鹘糯思之后。公元949,辽太宗率大军攻陷汴梁,将外戚小汉赐汉名萧翰。从此,所有的后代也就从此惯例改为萧姓。这种说法一般认为萧姓是契丹人对于汉字音译雅名的推崇,并没有划分社会团体的主要含义在其中。

还有一种记载是出自辽太祖时期,当时耶律阿保机最敬重的是汉代皇帝刘邦,并且自己的耶律氏兼号“刘”,还把当时世代辅佐帝王的后族乙室、收里(两者总称审密)比作良相萧何,于是赐名萧。这种称呼的来源则更具有指向性,也更合乎辽朝对于后族的态度。

在契丹族中流传着有关他们祖先的传说,据记载阻午可汗是他们最早的祖先,同时被人们崇拜是契丹族崛起的英雄。关于他的记载,在《辽史·营卫志》中有记载:“阻午可汉分三耶律为七,三耶律大贺,二曰遥辇,三日世里,即皇族。七世纪末期,武则天末年,被阻午可汗收容起来的全部契丹余众,同时也是后来契丹八部的基础,这就是在三耶律为核心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来的。

耶律和审密的意思是出自契丹族的图腾马和牛。对于其中用汉语表达的半族名称,把蒙古语的马和牝牛在某程度上和此相似的古代语音加以对比,可以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正确性。

其实,契丹人的耶律氏和萧氏就是反映了契丹人早期的民族形成历史,以当时的白马为图腾的早期耶律部落和以青牛为图腾的审密(后称为萧姓)部落在西拉木伦河流域形成了联盟,最终繁衍为后来的契丹部落。


公元前


谁告诉你的?首先,并非所有人都姓萧。根据历史有限的资料,契丹族确实只要耶律氏和萧氏,但是这并不完全准确。如果真的往前追溯的话,契丹古八部还有大贺氏、遥辇氏等八个部落组成,包括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的妻子、母亲、祖母一辈还有述律氏(严格来说是回鹘族)、拔里氏、乙室氏。


大猫论史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辽之后,因为追慕汉高祖皇帝,便将自己的耶律氏兼称刘氏;又认为乙室、拔里世任国事功劳极大,可比汉开国丞相萧何,遂将后族一律改称萧氏。


薪火试新茶


因为契丹有个萧太后名叫萧燕燕,后来契丹改称辽国,亡于金国,金国、西夏、南宋最后都亡于元朝,最终契丹族一部份人被汉族同化,所以改姓萧。


手机135598242


契丹人萧姓并没有改,契丹皇族姓耶鲁,萧姓因为杨家将萧太后为人熟知,人家本来就存在的。


沂水长流水


仰慕萧何辅佐汉高祖刘邦


月影漫千峰


汉化,耶律皇族汉姓刘,崇拜汉高祖刘邦,后族崇拜汉国相萧何,故称萧氏

一般人对辽代的了解,是从杨家将故事,宋辽两国为了幽云十六州,不断交战,辽朝在前线将领是金兀术(完颜宗弼),而幕后指挥的则是一个姓萧的皇太后。其实,我们发现辽代的皇后都姓萧。

耶律阿保机身为契丹人,但是,对中原的汉文化偏爱。耶律阿保机自幼学习中原文化,称帝后,创造出了契丹国自己的文字—契丹文。

在治理国家上,他启用汉人韩知古、韩延徽、康默记为谋士,效仿汉人的制度来管理国家。所以他在全国实行“南北分制”: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契丹部族原本是没有姓氏的,由于耶律阿保机对汉朝的汉高祖刘邦极为崇拜,所以又为自己预选了汉姓—刘氏。

耶律阿保机了解汉史,刘邦之所以能拥有天下,与汉丞相萧何是分不开的。把国的大贵族赐姓为“萧”,

所以契丹人后期都改姓“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