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为什么要辨证?辨证有意义吗?

用户58818902322


辩证是一种智慧.包罗思维.是一种高维度思维.中华文化源头.《易经》就是辩证思维体系.即有宏观考量.而是高维度.涵盖时间.空间.客观形而下.又有主观形而上(人的精神主观)的因素参入综合分析.也是中医有别西医的思维方式.

中医是研究活人医学.人看成有机结合五行相生相克整体.牵一发动全身理念.根据望闻切诊.断定人体失调.做到扶正驱邪.调未病之病。

西医不同.他是从死人解剖学发展起来.因他们文化决定.他们的文化显微文化.只有分的概念.无整体概念.人体每一个器官都是独立的.西方最大优点治已病之病.见效好。但对人体失调.亚健康状况.就捉襟见肘.不知然。

这两种文化的立足点不同.产生人文文化的走向就不一样.

中华文化辩证思维习惯.就产生天下大同.和而不同的观念.自然而然就产生‘礼智仁义信’和谐社会标准。

西方文化逻辑思维的习惯.讲究分.讲究独立个体观念.让个性得到最大程度释放.人性的恶的也泛滥成灾.给社会秩序也是灾难性的.工业革命崛起.让西方人物质得到极大满足.才规范社会.才提倡博爱.民主.自由.

东方社会的礼是基因里带来的.西方的社会礼是需要制定的。


含氧水2


中医是辩证施治,不是辨症。症的后面是证,证为证据,疾病发生的证据。

所谓辨症,比如,西医并没有找到感冒的原因,所以它治不好感冒,这是基本的事实。所谓细菌病毒的破坏,才是疾病症状而非疾病证据,西医找到的不是原因而是表现。所以对于西医,感冒要么是自限性疾病,要么就是难治的流感,美国每年因流感死亡者数以万计!反而是中医,因为抓住了主要原因,中医治感冒,最快的可以覆杯而愈,也就是刚喝完药,放下杯子就好了。一般也就是两天三天,准好,何须等待七天自愈!

上面所言,就是辩证与辨症的区别。辨症者,治好的是症状表现,看似病好了,留下病根其实还潜伏着,伺机而动。辩证施治,治好了才是身体的根本转变,转好。

辩证与辨症,症状消失,只是疾病好转的第一阶段。疾病的证消除,也就是身体的阴阳五行恢复平衡,才是疾病彻底治愈,不留后患。

中医辩证,就是查看“病机”,也就是查找破坏身体平衡的根本原因。疾病表现可能在脾土,问题可能在肝木,如肝横犯脾;疾病表现在心火,问题可能在肾水,如水气凌心……治在问题所在,才能真正治好疾病。

如肝横犯脾,治肝而脾病消失;水气凌心,止寒泻寒而令心火复燃。病在土火,根源却是木水。一缕微弱之火,怎经得起漫天风雪、瓢泼大雨?水去寒去火自旺!这无非是常识。

中医辩证,不过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而已。问题的根源找到了,岂有不能迎刃而解之理。


踏雪无痕5141815


辨证,就是分析、辨认疾病的证候。是中医认识和诊断疾病的方法。

就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对通过四诊所了解到的症状、体征等临床现象进行综合分析,辨明其内在联系,推断其原因、性质以及正邪的盛衰和病情的发展趋势等方面的情况,从而作出诊断的过程。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诊治疾病独特的方法,体现了中医学对疾病独特的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然而辨证和论治,又是中医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也是对辨证是否正确的检验。临床上只有辨证正确,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所以,中医辨证是必须的,但问题的关键不是要不要辨证,而是我们对辨证的理解出现的偏差。其中关键的经络辨证,被我们所忽视。


首先,中医辨证的核心思想是经络理论。

中医辨证施治是在经络理论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例如六经辨证是经络理论在临床辨证方面的综合应用。早在《内经》中对热病、疟疾等的论述,即以足六经为代表分析全身性证候;以后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又有了重大的发展。六经概括了十二经,以此为纲分析全身的病症,而且所包括的证候,又不局限于经脉本身,也兼及络脉、经筋、皮部的范围。又如《内经》认为疾病的发展过程,是由皮毛,经过孙络、络脉、经脉渐次深入脏腑。温病学派结合“营在脉中,卫在脉外”的理论,认为人体最为外层是“卫分”,依次是“气分”、“营分”、“血分”,并用这一层次概念创立卫、气、营、血辨证来分析热病的浅深先后,这是对经脉学说的灵活运用和发挥。

经络学说作为中医学基本理论的纲领,贯穿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理、法、方、穴、术、药、辨证论治无不以之为依据。经络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性,不仅只表现在对针灸治疗的指导作用,宋代的朱肱《活人书》中指出:“治伤寒先须识经络,不识经络,如触途冥行,不知邪气这所在。”历代医家不论是在治疗方面、著述方面也无不以经络学说来作为诊断和治疗以及说明病变的依据。近代针灸名家承淡安先生认为:“经络实是古代医学生理病理之基础,也是从整体观念出现的治疗准则。”“整个《内经》书中的理论体系,就是建立在阴阳五行、十二经络的基础上的。”(《经络之研究》译本自序)对于经络学说的重要性,《灵枢·经别》作了精辟的概括:“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指出十二经脉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对人体的生存、疾病的形成,以及保持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的痊愈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初始学医的人开始就应学好有关经络的理论,即使学术造诣很深的人也必须深入加以研究,才能很好地掌握治疗疾病的技术。


其次,经络辨证是中医辨证方法中容易被忽视的

中医的辨证方法很多,有八纲辨证、气血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等。它们虽各有特点,各有侧重,但又是互相联系和互相补充的。但多为定性辨证,唯有经络辨证是定性辨证基础上的定位辨证。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来概括经络病变的临床表现以及经络、脏腑病变时的相互影响,总结出病变表现时的一般规律,实现以病归经,以经知脏,准确诊断。

一方面,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支节,是人体内外联系的桥梁和网络周身的系统,经络辨证更易于将体表收集到的征象与内在脏腑功能变化之间建立联系,使诊断更准确,例如口干一症,唇周干燥应胃,足阳明经“环唇”;口颊干应肝,足厥阴经“环唇内”;咽喉干应心肺,手少阴经“上挟咽”、手太阴经“从肺系”;舌干以舌下舌根为重应肾,足少阴经“循喉咙,挟舌本”;舌干连及上鄂则应肝,足厥阴经“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又如头痛一症,前额痛应阳明经,多伴恶心欲吐的胃肠道症状;侧头痛应少阳经,多伴有情绪异常、口苦眩晕的肝胆症状;后头痛应太阳经,多伴有恶风怕冷、颈项僵直的外感表证;巅顶痛应厥阴经,多伴有记忆力下降、头昏的肝肾不足、髓海失养症状。

另一方面,经络辨证,包括经脉辨证(或称为十二经脉辨证)、奇经八脉辨证等内容。其中,十二经脉又统领着相应的皮部、络脉、经别和经筋,共同把人体划分为十二个基本不相交错的区域(或区带),每个区域内又分为表层的皮肤、浅层的络脉、中层的经脉与经别、深层的经筋。也就是说,十二经脉辨证除了将人体外部表现与内在脏腑变化联系起来,分析辨别表里、寒热、虚实、阴阳以及各脏腑的功能盛衰,进行定性辨证外,更为独特的是根据症状出现的部位特点,结合解剖结构,进行定位辨证,而且这种定位辨证,不仅是线性、带状的,还是分层次、立体的,是更为精确的层次定位辨证。例如各类腰部伤筋(包括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现代医学疾病),多辨证为足太阳经和足少阴经经筋病,根据疼痛及疼痛放射的具体部位归经辨证,选择小腿背侧承山(膀胱57)、飞扬(膀胱58)或筑宾(肾9)深刺治疗,多有显效。又如白带异味、阴部湿痒多辨为足厥阴经湿热证,取井穴大敦(肝1)刺血可治。

针灸治疗过程中的实体操作特点,使得针灸临床中更多地使用了经络辨证方法,形成了定性与定位相结合的辨证特点,如果定性辨证是一种抽象诊断方法,那么建立在早期解剖学基础上的定位辨证就是一种具象诊断方法,抽象与具象并重,这既是建立在经络辨证基础上的针灸疗法的优势与特色,也是中医针灸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植于传统中医学,同时又被现代医学广为接受、在世界范围内开花结果的内在原因。

以程莘农院士为代表的程氏针灸强调经络辨证,其实强调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强调的是建立在传统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双重知识结构基础上的思维方式。如果说传统中医学更注重属性、归类、特点等抽象宏观概念,那么现代医学就更注重位置、结构、组成等具象微观概念。如果说经络辨证兼顾了抽象与具象两种认知方式,那么经络就可以承载传统中医学与现代医学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作用,这种作用甚至是使命性的。因而,对经络的正确解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程氏针灸程凯


中医的辨证是把从病人身上搜集来的所有症状,通过分析辨证,找出病因病机,然后提出治疗原则,进行选方,用药等一系列过程。它和公安局对犯人的取证调查,把材料进入检查院,法庭,通过律师的辨护,合议庭的讨论,最后宣判,把犯人绳之以法是一样的模式。辨证的第一步就是通过四诊从病人身上获取大量的症状作为诊断依据。这一阶段像公安局的调查取证阶段。第二步就是辨证阶段,初步通过八纲分析,掌握疾病的性质所属,即属寒,属热,属表属里,属虚属实。第三步就是根据八纲辨证的初步判断,采取进一步的辨证,如斦判断属于伤寒,就采用伤寒六经辨证的纲领去分析。如属温热病,就用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去分析疾病的发展规律。如属内科杂症,就采用脏腑经络辨证去分祈判断。运用以上辨证,均需结合气血津液辨证,去分析疾病对人体损害的程度,以及体质的强弱和抗病能力的大小。这一环节好像是法庭的辨论价段。通过以上程序,掌握了疾病的病因病机,下一步就可以制定出治疗原则,明确了治疗原则,就可以选方用药了。这一环节等于法官宣判,案件结束。下面辨证举例,一人发热头痛咳嗽鼻塞咽干咽痛脉浮数等,八纲:分析属表属热,卫气营血辨证,病在初级阶段属卫分症候,就是风热感冒。治疗原则以疏散风热,清热解表为主。选方银翘散。根据症状用药,如口渴可加石膏等。在以上各个环节中,只要搜集证据充足,辨证准确无误,选方正确,用药适当有度,才能达到药到病除。


为人排忧解难


辨证施治,证通假症,意思是症状。中医为什么要辨证,因为中医没法辨病啊,中医搞不清疾病发生的真实原因(当然中医自己没认识到这点),只能针对症状进行治疗。

现代医学经过几百年发展,对于大部分疾病,都准确找到了疾病发生的原因。比如感冒,现代医学叫上呼吸道感染,是由于细菌或病毒破坏了人体组织引起的,而咳嗽 发烧等等症状,不过是人体免疫引起的反应,咳嗽发烧不是问题,如果得病了没这些症状才会出大问题。

但是中医不这么认为,中医是一种原始的 直觉化的医学,他认识不到病毒细菌的存在。所以只能去治咳嗽 发烧 并以此臆想了一套理论。发热就是体内有火 身体发冷就是有寒 这就是简单不过的线性思维,也非常符合原始人类的直觉认知方式。治疗方法 热了就吃点口感凉的药 类似冰这种,冷了就吃点口感热的,比如姜。由此产生了中医的“药性”等概念。

但在实践中 明显感到一些与逻辑相悖的东西。比如明明很冷生的病 却在发热。


悠闲的西瓜刀


比较忙,简略答之:

1-掌握辨证论治是中医人的基本功。

2-把辨证论治提升至如今高度,是建国以来中医发展战略的最重大失误!是中医没落的最根本原因!

3-为了显视中医的特色,把辨证论治提升至如今高度,是欠妥当的的!是悲哀的!

4-中医是一门学问,不应让某些势力介入。

5-很多时候,辨病比辨证重要的多!不详述。

6-治疗就是要:辨药(包括专方)+辨证+专药,呈三足鼎立态势。

7-现在中医教材存在很多问题:如以偏盖全,如逻辑失误,如胡乱解释,如断章取义……

8-如想学好中医,劝你读古代原著,要选教材就读最前沿的,至少它能包容各种思想!





用户12345670wys888


简直就是以蒙骗为手段的无稽之谈。靠什么辩证?中医是想辩论,可需要的是水平能力,中医也是凡人,没长三头六臂,没有特异功能。凭借的是什么?笼统盲目甚至是错误的认为和判断。一个无定量化的事物又如何会产生实证,真为天下人所耻笑。难怪世卫组织把中医药大学从世界医科院校中除名。


用户8077005654304


西醫是根據病人的病情症狀指標對疾病本身進行控制的。比如三高,高血壓,就是控制血壓的壓力。高血糖就是控制血液裡面的含糖量,糖尿病就是控制病人的尿糖含量。西醫認為,控制疾病的症狀與指標,就是治好了疾病。比如腫瘤,西醫就是一刀切除,他們認為,徹底高乾淨了腫瘤,就是治好了腫瘤【幼稚】。

中醫則是注意到疾病的症狀症候之後,根據這些疾病的症狀與症候,來去分析研究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疾病。而中醫根據的就是自己的陰陽五行藏象學說,中醫認為,正常的人體就是一個陰陽五行平衡的生物體,當人體陰陽五行失去平衡的時候,人體就會產生疾病,原本正常的七情【怒喜思悲恐驚憂】與六淫【風寒暑濕燥熱火🔥】就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形成疾病。找到引起疾病的陰陽五行失衡及七情六淫的根本原因就可以對症下藥了。

而老道則認為,引起人體疾病的根本原因在於人體免疫力的缺失,也就是AIDS後天獲得性免疫力缺失。而引起AIDS後天獲得性免疫力缺失的根本原因在於人們自己的信念【觀念】。


太素老道


辨症施治,是中医精准治疗疾病的心法。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总结出了三百九十七种治疗方法,一百一十三个药方。通过各种疾病的变化详细地作出分辨。这种辨症施治的方法,对疾病进行了分门别类,告诉学习中医的人要以这种方法对疾病的治疗有一个规矩准绳,使中医治疗疾病少走弯路,达到诊断精确,用药准确,治疗疾病疗效明确。

只有通过辨症,才可以进行施治,以六经受到寒邪侵犯,而导致的疾病变化多端,从六经风邪伤经的脉象,以致疾病的症状,到药物的运用,做到了系统的辨别与治疗。

在辨症中,从六经的太阳,太阴,少阳,少阴,阳明,厥阴各种脉象的变化,判断人体疾病的表、里、阴、阳、虚、实、寒、热,进行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只有精确的辨症,才会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疾病的目的。


宰永贸


辩证是最好的去伪存真方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摆事实讲道理,用真实的病例证明中医理论是正确的。而不是总搬古籍说大道理,问题是各人所说的还经常大相径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