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竟因為皇后看誰都是渣男而滅國?

隋文帝楊堅篡位時,不服起來反叛的人是尉遲迥,楊堅平定叛亂,把他殺了。

但是,尉遲迥的孫女卻拉開了隋王朝滅亡的序幕。

公元593年楊堅讓右僕射(右相)楊素修建仁壽宮,楊素為趕進度,逼死了幾萬民夫,民夫死後,直接推到地基裡,蓋上土,繼續造宮殿。

皇帝楊堅知道這事後,大發雷霆,準備治楊素的罪,但獨孤皇后卻為一己之私,替楊素求情。最後,楊素不但沒受到處罰,還因此被大大獎勵了一番。


仁壽宮建成之後,野史傳說:

某夜,楊堅在宮中遠望,見宮中磷火瀰漫,遠處似乎有哭聲,楊堅派人察看後,回報“是鬼火。”楊堅十分害怕,自言自語說:“難道他們是修宮時被虐殺的冤魂?”然後,派人宰牛羊祭祀,磷火和哭聲才慢慢地消失了。


這很明顯是後人編纂的鬼都不信的鬼故事,來教導人們多做善事,少做惡事,本身沒有一點可信度。


但是仁壽宮中發生的另外一件史書上明確記載的事,卻在冥冥之中,彰顯著因果報應的威力。


楊堅和獨孤伽羅在仁壽宮,快快樂樂地休養了幾個月。


有一天,楊堅在宮中散步,突然遇見了一位年輕女子,長得是閉月羞花、沉魚落雁,54歲的楊堅像喝了鹿血一樣,老夫聊發少年狂,一衝動就給臨幸了。


臨幸完了之後,楊堅還覺得不過癮,便天天和該女人膩歪在一起。晚上抱著睡不著,早上抱著起不來。


一個國家竟因為皇后看誰都是渣男而滅國?


按說在皇權社會,皇帝想寵幸誰,那是人家的自由和權力,誰也管不住,但這事偏偏就巧了。


首先是這個女人的來歷很奇特,她剛好是尉遲迥的孫女。尉遲迥大家還記得吧,就是楊堅篡周後,起來反叛的那個前朝大將。


尉遲迥被楊堅所殺後,其家族的很多人也被殺了,但他這個孫女因為年齡小,就懲罰她到宮中幹苦力。誰知道,這姑娘越長越好看,機緣巧合之下,竟然被楊堅給看上了。


楊堅心也挺大,殺了人家爺爺一家人,還幸人家,也不怕這小姑娘哪天趁他不注意宰了他。


其次是,在此之前,楊堅雖貴為皇帝,但因為和獨孤皇后“情比金堅”,他並沒有寵幸過,或者說是沒有明目張膽寵幸過其他女人。


這次也不知道為什麼,楊堅就偏偏寵愛上了尉遲迥的孫女,並且毫不剋制。


這讓51歲的獨孤老太醋意大發,然後這位猛皇后辦了一件非常猛的事——趁著楊堅去上朝,派人把尉遲迥的孫女給殺了。


雖說更年期的女人惹不得,但中老年成功男人也不是蓋的,平常都巴不得死老婆呢。


可想而知,楊堅知道這事之後該多麼生氣。在清宮戲裡,這時候皇帝肯定會把皇后打入冷宮,但楊堅並沒有這麼做,而是一個人生悶氣。最後實在氣不過,竟然找了匹馬,離家出走了。


左僕射(相當於宰相)高熲和右僕射楊素,第一時間就知道這事,於是,趕緊騎馬就去追。


大家想像一下那場面,54歲的皇帝騎馬在前面飆,54歲的高熲和51歲的楊素騎馬在後面追,有多搞笑。


三個人你追我趕,一直深入山谷20裡,後面兩位才追上楊堅。倆人對楊堅是一陣苦勸,好話說盡,但楊堅仍然沒有消氣,還仰天長嘆:“朕貴為天子,卻連這個(亂搞女人的)自由都沒有,哪個皇帝像朕這樣命苦?”


高熲也覺得皇后太過分了,就隨口勸了句:“陛下,您得保重身體啊,豈能因為一娘們兒而輕天下?”


總之,又勸了半天,楊堅的怒氣終於消了一點,但仍然在山中待到了後半夜,才和高熲、楊素回到了宮中。


看到楊堅那麼晚才回到仁壽宮,獨孤伽羅終於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連哭帶爬向楊堅請罪。高熲和楊素也在一旁使勁勸他倆和解,搞了快一宿,楊堅才徹底原諒了獨孤皇后。


倆人雖然表面和好了,但這件事引發的後果卻很嚴重。


沒過幾天,楊堅就又找了原陳國貴婦蔡榮華(年齡不詳)和公主陳宣華(22歲)寵幸,而且仍然光明正大,明擺著要氣獨孤伽羅。


獨孤伽羅再也不敢說些什麼,只能聽之任之。但在此之後,她的心態便發生了嚴重的扭曲,


覺得全天下所有對大老婆不好,或者她自認為對大老婆不好的人都是渣男。


一個國家竟因為皇后看誰都是渣男而滅國?


其中,第一個被她定性為渣男的人,就是對自己家忠心耿耿、不離不棄的高熲。


原來楊素將高熲勸楊堅時所說的:“陛下,您得保重身體啊,豈能因為一娘們兒而輕天下?”告訴了她。


獨孤伽羅聽完之後,覺得“娘們兒”這個詞非常刺耳,並且憑什麼“天下”比“自己”重要。所以,她覺得楊堅不愛自己,都是高熲的錯。


這鍋高熲背的是真冤,但又能怎樣呢。誰讓你不明白,情侶吵架,旁人少勸的道理。另外,即便是勸架,也需要技巧啊。


第一,勸和不勸分。如果以後人家和好如初,倆人都會記著你的好。如果倆人分手了,他們也會記著你的努力。


但你要是勸人家分手,最後人家卻和好了,倆人都會看你不順眼。這就是古人說的“寧毀十座廟,不毀一樁婚。”裡面既有勸人向善,也有為人處世的技巧。


第二,勸架時千萬不能為了幫著自己的朋友,而詆譭對方。兩個人和好後,你臉往哪擱?


高熲很明顯犯了第二個錯誤,而且還是當著政治宿敵楊素犯下這樣的錯誤,被獨孤伽羅這個醋罈子嫉恨自然理所當然。


緊接著,高熲又“被犯”了一個“錯誤”,啥叫被犯?就是獨孤伽羅覺得是錯誤的錯誤。


前幾年高熲的大老婆死了,當時獨孤伽羅還非常信任高熲,便給楊堅說,幫忙再給高熲娶個大老婆。楊堅覺得很有道理,就去徵求高熲的意見,高熲表示,謝謝皇帝和皇后的掛念,但自己年紀大了,不想再娶了。


獨孤伽羅當時覺得自己真沒看錯高熲,是個有情有義的漢子。但是,仁壽宮事件發生之後,高熲的小妾卻生了一個兒子,本來是喜事,但到獨孤伽羅那裡卻變成了“喪事”。


楊堅知道高熲晚年得子後非常高興,要去給高熲賀喜,結果獨孤伽羅卻開始吹耳邊風:“當年陛下說給他娶個大老婆,他說不想娶,現在卻生了個兒子,這說明啥?說明他當年是因為寵幸小妾,才不願意娶大老婆的,你說說,這是不是欺君之罪?”


女人嫉妒起來,思維邏輯真的是讓人想不通,這都哪跟哪啊?但史書卻是這樣記載的。可見,無論怎樣理智的女人,在面對愛情時都會變為糊塗蛋。


從此之後,獨孤伽羅是怎麼看高熲怎麼不順眼,一心想把高熲給幹掉。


第二個被她認為是渣男的人,竟然是她的大兒子,當今的太子楊勇。


史書記載,楊勇十分好學,詩詞歌賦樣樣精通,而且生性寬厚仁慈,溫和厚道。楊堅繼帝位後,便被立為了太子,國家大小事務都會讓他參與決斷,在此期間他提出過很多建設性的意見,楊堅對他也是讚歎有加。


照這樣情況發展下去,楊勇繼位肯定不是問題,而且大概率還會是一代名君,將隋朝這個公司繼續做大做強。


但是,楊勇有個“小毛病”,就是寵愛小妾雲氏,而不喜歡正室元氏。


在古代,這本來是一件司空見慣的小事,因為大家貴族的聯姻基本都是政治的產物,婚姻雙方根本沒有主動權。倆人面都不用見,只要雙方父母覺得門當戶對,可以結成利益共同體,事就成了。這樣的婚姻註定女方大概率不會受到寵幸。


獨孤伽羅本來也不在意楊勇喜歡誰,從公元581年楊勇被立為太子,到公元595年,這15年裡,母慈子孝一片詳和。


但是仁壽宮事件發生之後,母慈子孝變成了雞飛狗跳。獨孤伽羅開始覺得太子和他爹一個貨色,是徹頭徹尾的渣男。


剛好,沒過多久,楊勇的正室元氏因為不受待見,得病死了。獨孤伽羅疑心病越來越重,竟然開始懷疑是太子在後面搗鬼,還派人暗中調查。


而且這幾件事還被坐鎮揚州的楊廣知道了,從此便徹底激起了他的野心。一場改變隋帝國命運的奪嫡之爭,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後來的事,大家應該都知道。太子楊勇在獨孤皇后和楊廣的夾擊下被廢,楊廣上臺做了皇帝,10幾年後隋朝滅亡。


這件事讓我覺得巧的地方在於兩點:

1、楊堅怎麼剛好喜歡上了尉遲迥的孫女,要說沒有因果報應在裡面,讓人難以置信。

2、這件事又剛好是在仁壽宮建成後不久發生的。而修建仁壽宮死了那麼多人,楊堅本來是不會住,或者起碼不會那麼快住的,結果獨孤皇后非要給楊素求情。恰好自作自受了。

歷史,真的是比小說還要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