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经常对孩子说“咱家穷,咱家没钱”这样的话好嘛?

竹缨润和梅花绾


父母经常对孩子说“咱家穷,咱家没钱。”好不好?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

穷,没钱,相对的,看和谁比,有的家庭在某一个特定的环境里,是穷人,可是去到更穷的地方,又变成了有钱人,我今年60岁了,小时候在城市出生长大,在城市里是个普通家庭的小孩,七八岁父母把我送到农村,印象特别深刻,农村人认为我是有钱人,小时候在父母工作的单位饭堂打饭,顿顿都会要一个肉菜,到农村后才知道,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农村,基本上要大的节日才能吃上一次肉,平时要自己抓鱼摸虾,甚至抓田鼠来吃。农民自己养的鸡鸭鹅和猪,都拿去卖了换钱,不舍得自己吃。

我这段农村经历,影响了我一生!甚至包括相貌都带有农民的特征,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新认识的人会觉得我是农村长大的,听我讲的东西又好像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有点怪!我母亲虽然不会对我讲家里穷家里没钱,但我母亲经常对我讲,人生非常不容易!要争气!不能让别人看不起!

在农村,我亲眼看到了一家人所谓的吃饭就是一锅地瓜粥,菜是一个块豆腐乳,五六个人平分。广东农村不能说没有蔬菜吃,但农民都要考虑把值钱的东西拿到自由市场去卖,换钱,农民要存钱给儿子盖房子娶媳妇!有时辛辛苦苦抓了几条鱼,那家的男主人会说:摞去卖鸠左佢仲好啦!意思是拿去卖了更好。只能和他家的儿子一起,跑到自由市场,大约两公里的路程,在地下一蹲,没多久,几条小鱼就卖了。

农村这段经历,让我看到了人生的艰难!锻炼了我的意志,让我在这半个世纪里,勇敢面对战胜了无数的困难,多少次面对的是灭顶之灾,也能安然无恙!

让小孩知道人生不容易,人生只能靠自己,挺好!什么自卑不自卑的,口袋有了钱就不自卑了!


南洋教父


这是个关于孩子教育与父母自我成长的问题,好不好我们先放下,仅供讨论。

我觉得首先作为子女要理解这样的父母。我们都曾为人子女,如果小时候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现在你能理解父母当时的困境吗?他们可能没有接触过现代的教育理念,可能根本不知道这样说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他们的做法或者说法不过是他们从上一辈和周围环境里感受到的和学到的,这是他们的现实处境和生活方式。我觉得用对错来衡量并不客观,反而充斥很多心理投射。

我们需要知道家庭教育不可能有完美的模式,但需要思考怎样更合适。

从这个家庭教育的片段,我们可以看到:对于“零花钱”,父母的教育是“你要省点花,咱家没钱”;对于新衣服,父母的教育是“咱家穷,就先不给你买新衣服了”;对于孩子的想法和欲望,父母的反应是只要没钱就不要有想法,不要有需求。

从片段上看,这些话都是不合适的,因为这些话很可能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配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从而造成自我价值感降低,低自尊和缺乏自信。

但是,一个人的成长不是由片段决定的,而是整个生活场景带来的。也许父母在钱的方面很拘谨对孩子的要求很严格或者说吝啬,但在其他方面或许有合适的培养,比如身体健康,独立能力,理财方面等等。

然后父母的自我成长是家庭教育的前提。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因此就像学校老师需要提升一样,家长也需要自我提升,当然这个提升不仅包括教育理念还包括自己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质量,夫妻关系质量,职业状况等等,一个自我发展良好的父母必然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和示范。

总结:没有完美的家庭教育模式,用对错来评价家庭教育并不合适;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的自我提升是良好家庭教育的前提。


21点心理学


自卑,小心翼翼。

家里小康,父母赚钱确实不易,但从小被灌输的想法"家里很穷,家里很穷,家里很穷"...
这样的想法跟了我很多年,...,现在也是

小学从来不敢带同学来家里,因为我家很穷;
以为中考完后供不起我读高中,因为家里很穷;
大概意识家里并没有“很穷很穷”是在高中,同时意识到失去了太多该拥有的经历,比如交朋友,比如旅游;
高考以前只旅过一次游,表姐顺便带我去的,父母适当给了姐姐一些钱;
目前大学,和朋友出去逛街,试了好看的衣服被怂恿,每次看完吊牌价格就会想各种理由推辞,因为家里穷;

放假回到家,父母总在耳边说,要好好读书,我们家穷,没有关系,你只能看靠自己,第一次我说好,第二次我说好,...,无数次我说好,然后只有我自己知道,自卑感像癌细胞一样日益扩散...畏手畏脚,不敢无人深交,不敢谈恋爱,怕价值观不同,因为家里穷,我身后空无一人


树袋宝宝孕婴坊


真实感受。

我小的时候不觉得家里很穷,觉得有吃有喝,因为家养鸡养鸭、养猪养鱼,从来不缺我吃的,因为家里都有,而且哪些有钱人的孩子吃的还不一定有我好。但是穿着方面就不行了,因为要花钱,基本穿姐姐穿剩下的,或者邻居姐姐穿下的。有一次读小学的时候,邻居姐姐穿下一条裙子,我还觉得很好很开心,去上学的时候,班里的一个班长穿了同款不同色的新裙子,瞬间就很丧气,读书没人家好,连难得的裙子也没人家好。

到了中学以后就更别说了!

导致我一工作就开始花钱大手大脚,去满足自己儿时想要的东西,哪怕已经用不到了。

小时候后我还问我姐,我们家很穷吗?我姐笑笑,说是啊!当时就觉得,领悟到了什么一样。

现在结了婚,虽说算不上小康,但也不算穷,给女儿的金钱教育也很迷茫,但始终告诉她,要靠自己,赚钱要自己赚,很想要的东西可以靠自己努力得到。

在家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给孩子积分卡奖励,喜欢的东西用积分卡换。


桕仕多2


不好,不能说这些话。我有一儿一女,在儿子一周岁我盖了十间房,家里真的没有钱,但我从来都不说,我就拼命的去挣钱,包了几十亩地,让孩子和我一起干活,我的孩子很懂事,知道我家种地挣钱不容易,从不乱花钱,孩子念书住校,我给生活费,我孩子总是说别给他那么多,我说家有钱,你在外边没钱不行。所以千万不要说家里没钱这些话。


女士2008


我舅舅家当年很穷,39岁做父亲的舅舅,连生三个小孩,他常对孩子说,我家虽穷,但要活得有骨气,靠别人不如靠自己,如今三个孩各有成就,对待从前有恩的亲人孝敬有加,对待父母更是体贴有孝心,是当地人人羡慕的好家庭!





user1197713899559罗


我对于这样的父母很是无语,可是这世上这样的父母很多。她们都非常勤劳节俭,生活上的需求降到了最低,不会享受生活,认为一切的超出生存需求的消费都是浪费。节俭到骨子里,生活没有乐趣,固执的无法改变。这是认知的问题。

前几天看到过一个微头条,一位宝妈,以前不喜欢吃鸡蛋,这次坐月子吃了很多,慢慢喜欢吃了,出了月子每天还煮鸡蛋吃,这时候婆婆不愿意了:都出月子了,还吃的什么鸡蛋!

其实不是这位婆婆故意挤兑媳妇,是在她的认知里,鸡蛋是营养品,是特殊情况才能吃的,平时不应该享受,出了月子吃就是罪过!

虽然鸡蛋现在也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可是在老年人那一辈经历过物质匮乏的时代,她们习惯于苛待自己,认为自己不配享受好东西,有没有钱关系不大。她们还把这种认知转嫁给了下一代。这是一种可怕的认知禁锢,她像牢笼一样把人圈禁,只剩下活着!

我的婆婆也是这样一位有严重认知局限的人。只吃大米,不吃五谷杂粮,说她们小时候再困难都不吃小米😂,没营养,不好吃。他们老家,男人长年出去打工,一年360天在外,只有春节回来几天。她们认为应该这样,要挣钱呀,回来干嘛?我想问这样的夫妻还是夫妻吗?这样的父亲尽过父亲的义务吗?

像问题中这样的父母,对孩子负面影响很深。让孩子没有安全感,认为父母不爱自己,自己也不爱自己,所以不合群,因为他跟周围同学们的认知不同,不能沟通。

这样的父母一般是受教育程度很低的,或者压根没受过教育。相信一代一代,通过不断的教育学习,大环境的改变,这样的父母越来越少!


会飞的小鱼儿0818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明白一句话,“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可是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个呢?甚至有些家长根本没有理会这句话的意思,并且选择用穷养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比如说这种情况:

当孩子看到像玩的玩具或者是想吃的食物时,家长就会用一句“咱家没钱”来打消孩子的购买欲望。当家长看到辅导班或者其他的课外读物时,不问价格就毫不犹豫的买给孩子。甚至有些家长对自己花钱就大手大脚,晚上和朋友一起吃个饭能花大几千块钱。随便买个什么东西都要大几百块,而面对孩子几十块钱的玩具时就开始哭穷......

你如果去询问这些家长这样做的初衷是什么?他们大多数会这样回答你:“孩子这么小,能有什么金钱观念,现在想花钱就花将来还得了?”、“不能让孩子养成铺张浪费,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现在孩子都不知道赚钱多不容易,要什么都给买的话,他们就不知道生活有多艰难了!”在这里给有这样想法的家长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花几百块钱买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的行为就不算大手大脚的话,那孩子想要一个几十块钱的玩具,就算是花钱大手大脚了吗?

孩子经常听到“咱家没钱”却又看到家长花钱大手大脚时就会形成扭曲的金钱观,但是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然以为这样的“穷养”方式会让孩子养成勤俭持家的品质。

殊不知家长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学会对金钱的管控,甚至在孩子长大之后会变成金钱的傀儡,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的故事:一个小孩从小都没有零花钱用,想要什么家长也不给,总是跟他讲“没有钱买不起”。这个孩子长大之后不断向家长伸手要钱,并且挥霍无度,当家长不给钱时就开始向家长恶言相向,甚至大打出手。

如果家长继续像上文提到的这样“穷养”孩子的话,你的孩子很有可能就会变成故事中的这个小孩,所以说要想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一定不能通过“咱家没钱”这样的话语来培养,在这里给家长们一个建议,如果还在要买的东西不会危害到孩子的成长,比如说:一些能够开发智力的玩具(魔方、积木),哪家长完全可以放心的给孩子购买,因为这样的玩具可以帮助到孩子成长。

但是如果孩子追求的是一些无益于成长的东西,甚至可能会危害到孩子的健康的时候,家长就没必要给孩子买了,但是也不要用“咱家没钱”这句话拒绝孩子可以这样回答:“这个玩具可能会伤害到你,我不希望你受到伤害,所以我不会给你买这件玩具。跟这个玩具的价格没有关系。”当孩子听到这样的话时,就可以理解父母的用意,而不会单方面“认为家长就是不舍得花钱而已”。

对于孩子来说,树立一个正确的金钱观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如果孩子的金钱观不正确或者是扭曲的,那么孩子将来很可能就会走上歧途,家长们请停止使用“咱家没钱”这样的话来伤害孩子了。



修武老邢


前段时间,我看到很多自媒体号都在说一个话题:

“到底要不要将家里真实的财政状况告诉孩子?”

当时大多数声音都说,要告诉孩子家里的真实财政状况,但我们要怎么跟孩子来传输这个信息点呢?

首先,我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吧。

之前认识一个小姑娘,我们叫她W吧。

W是公司的运营,小姑娘是93年的,毕业两年,月薪过万。

在上海来说,月薪过万的现象很常见,但对于一个刚刚毕业两年的小姑娘来说,月薪过万,最起码可以保障自己正常的基本开销,偶尔也可以出去犒劳一下自己。

但,她好像从来没有,她每天的生活似乎让我觉得很清贫。

她从来不点外卖,每天都自己带馒头,然后佩一个蔬菜,每次同事间聚餐,她都是各种理由婉拒。

后来才知道,是因为从小她父母就给她传递一个信息“我们家很穷,没钱,你要学会节约。”

以至于,即使到后面有一定经济基础了,她也害怕钱没了,她曾经说过:“可能是过厌了那种整天开口闭口都是钱的日子,以至于我觉得,只有将钱拿在自己手上才真正有安全感,似乎这样才不会自卑。”

其实家庭不富裕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爸妈在向孩子传递这一事实时,所使用的语气和携带的情绪,会让还不谙世事的孩子对“家境不富裕”产生错误的认识。身为父母,尽量不用使用那种埋怨、抱怨、委屈或者语重心长的语气跟孩子讲。

其实,和孩子说“我们家不富裕”正确的说话方式应该是,用轻松愉快的语气告诉孩子,让孩子觉得,这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压根不需要放在心上,平常到就像别人穿裤子,而你选择穿裙子这样,这只是一个既存的事实,知道就可以了。

同时,告诉孩子:“虽然我们家现在不富裕,但爸爸妈妈都在很努力地赚钱,让你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样传递给孩子的是正能量和鼓励。由爱滋养长大的孩子,不需要家长多说,自然能够体会到家长的付出和辛勤,孝顺家长,体贴家长。


至尚学邦


父母经常对孩子说"咱家穷,咱家没钱",我认为是非常不好的行为,这样会给孩子造成一生的心理阴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让孩子变得自卑,心底里觉得自己是穷孩子,这样的情绪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二、抑制孩子的正常需求,怕花钱,不敢和别人交朋友,生病不敢去医院,上学不敢买资料。三、孩子缺乏安全感,知道家里没钱的孩子,潜意识会告诉自己对很多事情无能为力,害怕生活没保障,长大后,即使有钱也不敢消费,觉得自己不配过好生活。


总之,父母不要对孩子说穷、没钱,应该说,通过努力奋斗,一切都会有的,面包会有,牛奶也会有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0691e1b2a84a459c8e929bf66e2413f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