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慢、敢|港臺劇的突圍

難、慢、敢|港臺劇的突圍


​九年之後,經典職場港劇《法證先鋒4》重啟,於2月在香港和內地同步播出。毫不誇張的說,幾乎香港本土和內地的港劇迷都在等它。


但事實是,這部劇豆瓣評分開局7.4,10集過後跌至5.9,至今是5.4,為該系列最低評分,「跌落神壇」是不爭的事實。


難、慢、敢|港臺劇的突圍


往前回看1個月,臺劇《想見你》低調播出但飛速走紅。截止發稿日,444400人觀看後給出了9.2的評分,並且推出了許光漢、施柏宇兩位新人演員,為柯佳嬿錦上添花,讓她的演藝事業更上一層樓。


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這部劇都大獲成功。


難、慢、敢|港臺劇的突圍


曾幾何時,港劇、臺劇都曾熠熠生輝,律政劇、職場劇、警匪劇、偶像劇······一度風靡兩岸三地以及整個亞洲,也撐起了幾代人的光影記憶。


後隨著行業和經濟的發展,內地影視行業以超高速的姿態向前走,港臺劇則逐漸陷入到「青黃不接」的尷尬境地,式微的說法從沒有平息過。

痛定思痛後,兩地的影視行業開始重新發力,挽救當下的頹勢,被稱為「港臺劇復興」。


難、慢、敢|港臺劇的突圍

在這場文藝復興中,兩方分別做了什麼?又有什麼異同點?分別收穫了什麼樣的成績?以TVB製作劇集和出圈臺劇為例,「金牌創作人」簡要覆盤兩地的做法,從中一窺究竟。



一、經典IP重啟是港劇復興的第一步


2017年TVB與騰訊視頻合作,率先推出了《溏心風暴3》《使徒行者2》等經典IP的續集,2018年《再創世紀》(《創世紀》的續集),《深宮計》(《宮心計》的續集)分別在愛奇藝、騰訊視頻上線。2020年《法證先鋒4》的播出。


能夠明顯發現,在4年時間內,港劇源源不斷的在做經典IP的重啟,這是拉近和內地觀眾的重要方式。


難、慢、敢|港臺劇的突圍


2018年,TVB節目及製作副總經理杜之克在接受採訪時提及過採取這種方式的原因,「TVB跟幾個內地平臺一開始合作的時候,因為雙方的瞭解還不夠,大家都覺得要用比較安全的方法開展合作,用舊IP開展是相對容易開展的方法。」


這不是沒有道理的,這些重啟的IP都曾一路陪伴觀眾成長,倒背如流的臺詞、獨特的香港風情、熟悉的演員陣容······它們都早已和觀眾建立了長久的默契。當這些經典的續集上線後,播出情況如何呢?


根據骨朵數據,截止發稿日,在優酷劇集的排行榜上《法證先鋒4》位列第三,熱度達9459,但豆瓣評分等一路下跌,口碑也遭遇了重創,往日輝煌不再。


難、慢、敢|港臺劇的突圍


不能否認重啟IP這張情懷牌就打開內地市場而言,是見效的,它作為帶有試驗性質的嘗試,給了港劇探索發展方向的機會,但並不能從根源上挽救港劇的頹勢。


難、慢、敢|港臺劇的突圍


接連重啟IP,並不意味著港劇失去了自身的原創性。只是原創作品還處於起步摸索的階段。用重啟經典續集這個相對安全的方法積累經驗,在此基礎上打造出口碑與市場兼具的「新港劇」的可能性會更高。


就目前少數幾部試水的原創劇來看,TVB仍然選擇以律政、警匪、職場等自己見長的題材為主。


難、慢、敢|港臺劇的突圍


2018年,TVB聯合企鵝影視推出了《鐵探》。主演惠英紅、姜皓文、袁偉豪都是內地觀眾熟悉的演員,再加之本就擅長的警匪劇,這是一步相對安全的棋。


這部戲播出後,呈現出了高開低走的趨勢,口碑也呈兩極分化,豆瓣評分從最高時候的8.1跌落至7.4。


杜之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用了「冒險」二字來形容這部劇創作的轉變,他表示「動作部分反而比較次要,關鍵是人物與情感的建構,從市場考量,我們真的是有點冒險。」


難、慢、敢|港臺劇的突圍


這也是《鐵探》的最大看點,經過幾次試水,編劇聽取了觀眾建議,將重啟IP續集中廣泛存在的港味消失的問題加以解決,熟悉的味道重回內地觀眾。


清晰可見的是,港劇創作人們虛心且耐心,把觀眾的意見認真當作一回事在對待。


有趣的是,廣受內地觀眾好評的本土劇並沒有在內地的視頻網站播出,以懸疑奇幻單元劇《今宵大廈》為代表的此類作品題材、演員陣容等大多比較「小眾」。


為內地觀眾量身打造的反響平平,質量忽高忽低,本土劇卻意外受大家喜歡,這個現象不得不引起港劇創作者的注意。


難、慢、敢|港臺劇的突圍


二、比起TVB,臺劇則更敢於大膽的嘗試原創作品


縱觀這幾年出圈的臺劇,則大多為原創劇本


以近期的《想見你》和去年大火的《我們與惡的距離》為例,一個在其本就擅長的愛情偶像劇中加入了推理元素,一個則面向的是自己有所欠缺的社會寫實劇,這兩部戲分別出自臺灣頭部編劇呂蒔媛和優秀青年編劇簡奇峰、林欣慧這對黃金搭檔之手。


不管是前輩還是後生的作品,都有個共同的特點:題材多樣、內容涉獵範圍較廣,保持優勢,大膽嘗試。


難、慢、敢|港臺劇的突圍


2016年「植劇場」系列劇在臺灣電視臺(TTV)的正式播出引領了這次風潮。電視製作人王小棣擔任總監製,以徐譽庭、蔡明亮、瞿友寧、黃天仁等知名編劇導演為領軍人物,藍正龍、楊丞琳、吳慷仁等知名演員帶領24名新人共同出演。


「植劇場」的作品系列共分為愛情成長、驚悚推理、靈異恐怖、原著改編這四大板塊。2年內「植劇場」耗資2億新臺幣,就播出情況而言,只有《花甲男孩轉大人》算得上成功。


難、慢、敢|港臺劇的突圍


雖然「植劇場」慘淡經營也沒能擺脫窘境,但其為臺劇復興做出的貢獻不能被忽視。它的出現打破了臺劇原本萎靡不振的環境,擴大了劇集的類型,從中走出的《荼靡》《花甲男孩轉大人》《戀愛沙塵暴》等劇深受內地觀眾喜歡,口碑也在線。


以愛情為主體《想見你》融入了對社會現實的關照,以及試水性的加入了推理元素,最後大獲全勝,爆紅兩岸。《我們與惡的距離》不是佔本土電視劇市場大多數的寫實劇,卻衝出本土,在HBO Asia、CATCHPLY ON DEMAND等平臺都表現不俗。


這顯示了一點:在作品方面的選擇與創作上,臺灣創作人的這場自救行動是大膽的,保持優勢又勇於探索創新,也不乏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


難、慢、敢|港臺劇的突圍


不僅原創作品走高,臺劇在IP的改編上也取得了略微的成果。


由金馬影后謝盈萱主演,嚴藝文導演的《俗女養成記》就是一部IP改編劇。這部劇播出後率屢飆新高,首播收視更是超越了《我們與惡的距離》,一舉打破臺灣華視(CTS)13年來自制劇的收視率。


值得一提的是,《俗女養成記》是一部喜劇,這是臺灣市場現階段有所欠缺的劇種。以往大家看到的大都比較表面、外化,並有沒有現實和人生感悟的積澱來支撐。在接受「娛理」採訪時,導演嚴藝文也曾說到,做這部戲的私心之一是「想要在臺灣市場中創作成熟的喜劇」。


難、慢、敢|港臺劇的突圍


IP改編劇和喜劇雖然都不是臺灣市場的主流,但這種嘗試不可謂不勇敢。


正如嚴藝文說的那樣,「不知道自己寫出來的劇本在商業電視臺裡面會不會被允許播出,在臺灣可能沒有被看到等等,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寫的劇本能不能被拍攝,或者能不能賣得出去,但是我想要試著去打破一些禁忌」。


難、慢、敢|港臺劇的突圍


北上與海外


一、TVB拓展市場,與內地視頻平臺合作

港劇的復興之路,內地是跨不過的一個重要市場。巨大的觀眾需求、呈互補的工業製作模式、題材內容的更新······都在促使香港和內地之間形成合作。

2015年CMC Inc.華人文化入股TVB,掌門人黎瑞剛間接成為TVB的投資者,2016年作為TVB的董事局副主席,黎瑞剛積極推動並促成TVB和內地視頻網站之間的聯繫,從此開啟了兩方合作的新模式。


難、慢、敢|港臺劇的突圍


與內地密切來往之後,TVB採取的主要的形式是分別與優愛騰三大視頻網站合作,嘗試與內地視頻網站合作的不同的方法。


內地平臺+TVB劇集製作工廠的製播模式來重啟經典IP、初步試水原創劇集是重要方式。


另外一個行動是在各個視頻網站建設自己的劇集資源庫。如今優愛騰都已經有港劇專欄,每家都有自己獨有的版權和內容,被業內稱為TVB的「借船出海」。


難、慢、敢|港臺劇的突圍


以優酷視頻為例,2018年它與TVB、TVBC共同推出了“全球同步劇系列”,其平臺內的港劇場不僅包攬TVB最新劇集,而且還擁有百餘部TVB經典港劇資源。


在和優愛騰合作過程中,兩地無時差追劇也是重要舉措之一。2017年,TVB與愛奇藝合作打造了《盲俠大律師》第一季,採用並且創造了內地、香港同期播出的方式。


這讓兩地之間的優勢資源形成了互補,尤其在內地視頻平臺熟悉的用戶運營、宣發層面上起到了重要推動力。


難、慢、敢|港臺劇的突圍


北上之路中,內地平臺+TVB劇集製作工廠的模式是最基礎的方式,即便是香港的主創負責內容,但兩地之間主創的交流還在初步階段


杜之克在接受媒體採訪中也提到過這一點,「針對不同的市場需求,吸取不同的養分,讓香港的編劇到內地,暫時還沒有成熟,有機會可以這樣嘗試。」。


目前TVB編劇的規模和現有工作模式,杜之克這樣說,「現在存積的編劇有103人,有剛剛入行的,還有經驗30多年的。我們非常留意團隊的傳承,編劇行業裡必須要具備的技術和眼光,是必須要培養起來的。」


難、慢、敢|港臺劇的突圍


但需要說明的是,香港有一套自己獨有的編劇工作流程。設有「編審」一職,多由經驗、資歷豐富的編劇晉升此位,他們帶領編劇隊伍進行創作,編劇寫出初稿後,負責修改和策劃接下來的劇情走向。把握劇本的方向,也有決策權利,是一部劇重要的出口。


但杜之克也提到,TVB現在招考的新的編劇裡面,已經有一些是內地的編劇。深化合作的大門已經被打開了。


難、慢、敢|港臺劇的突圍


不管是香港編劇北上還是內地編劇南下,這背後都是深層次的文化差異帶來的,並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就可以解決問題。能推斷出的是,隨著合作的深化,未來這將是兩方會重點關注並解決的事情之一。


難、慢、敢|港臺劇的突圍


二、臺劇接駁FOX、Netflix、HBO等海外OTT平臺

如果說港劇的復興離不開內地平臺和資金的支持,那麼臺劇的復興則主要依託和FOX、Netflix、HBO等海外平臺的合作。

通過總結2019年的臺劇片單,可以發現HBO、Netflix、FOX福斯在臺的計劃劇接近20部,外資劇的大量湧入打破了陷入困境的臺劇市場。


難、慢、敢|港臺劇的突圍


其實早在2017年臺灣公視就已經與HBO Asia合作《通靈少女》,這對臺劇市場和HBO Asia而言都是首次。首次與海外OTT平臺合作、首次發行全中文的劇集,但卻帶來了巨大的開門紅——不僅收視率超高,而且最終發行至亞洲19個國家和地區。


有了和海外OTT平臺的合作,臺劇類型題材多樣化、製作發行放開腳步,開始迅速打開市場。


難、慢、敢|港臺劇的突圍


《通靈少女》之後,擁有政府背景的公視持續發揮自己敢於嘗試的優勢,又與HBO聯合推出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又爆紅,第二季甚至提前就被HBO所預訂。


除此之外,Netflix打造的首部華語原創劇集《罪夢者》、FOX打造的《想見你》也是口碑之作。在和海外OTT平臺聯手的路上,臺劇已經小有成就


難、慢、敢|港臺劇的突圍


對比港劇和內地視頻平臺的合作,臺劇和OTT平臺的合作明顯更具深度。

在與HBO合作拍攝《通靈少女》時,製片人劉瑜萱就提及過,從劇本大綱開始定期向HBO彙報,每一個流程都儘量按照國際慣例來,相當於幫他們建構了一套新的製作模式,在成熟的美國模式與“土法煉鋼”的亞洲習慣之間尋求平衡。

隨著經驗的豐富,到2019年拍攝《想見你》時臺劇製作方的進步顯而易見,他們更加遊刃有餘。製作方三鳳製作和FOX在談合作時,劇本就已經全部完成,對兩方而言都存在選擇的機會。


難、慢、敢|港臺劇的突圍


製片人麻怡婷曾說道過,「如果對方是隻投錢,又要管制作的話,就是本末倒置,比較純粹的各司其職就好。」

在整個操作的過程中,製作方在劇本和拍攝上保持自己的獨立性,而平臺方對宣傳和發行等工作也擁有獨立的話語權,兩方互相信任又各盡其責,共同為這部戲服務。


難、慢、敢|港臺劇的突圍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點是,現如今臺劇和OTT平臺的合作基本上都是劇本先行。

編劇根據自己的意願或者喜好提前寫出一個企劃案提交給製作公司,而不是去完全迎合市場與觀眾的喜好。這期間,編劇對自己的劇本擁有絕對的主動權,而製作公司也已經買單,等劇本進行到差不多位置的時候,再來找合適的資方或者平臺合作。

臺劇在研發、創作、拍攝、製作等環節中也更具工業化、流程化,這是與OTT平臺長久合作後取得的巨大進步。

難、慢、敢|港臺劇的突圍


近年來,港劇、臺劇都在求新求變,試圖趕上互聯網平臺大肆崛起的絕佳時期,擺脫自身的落沒狀態。兩個地區的電視劇都曾經歷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也都為內地觀眾帶去過歡聲笑語。


如今在這場溫柔的突圍戰,雖然它們各自採取的方式不同,取得的成就也不一樣,但卻在堅持不懈的行動。

同時,對於內地電視劇的發展也有著諸多啟示。如何與兩地的電視劇市場加深合作?如何在和兩地合作的過程中擴大內地市場、方方面面完善大陸劇?又如何通過港臺劇這面鏡子來審視自己?這值得思考。

1、電影情報處:臺劇“復興”背後:HBO、Netflix等“巨頭們”的亞洲策略;

2、傳媒內參:專訪TVB杜之克:從《鐵探》探究“新港劇”製播合作新模式;

3、Mtime時光網:爆款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這樣煉成;

4、綜藝報:港劇創作人北上:TVB離巢金牌劇作人群像;

5、娛樂資本論:專訪杜之克、梅小青 | 時隔九年重啟,《法證先鋒4》的變與不變;

6、娛理:臺劇文藝復興|製作人麻怡婷:我是如何操盤《想見你》的?

40+實力派女演員只能演苦悶媽媽?她說“不!”

7、新劇觀察:對話杜之克+馬筱楠|TVB北上的挑戰與進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