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彈專家》“突圍”成功,卻為何達不到《拆彈部隊》的高度

由劉德華夢造者娛樂公司參與出品,劉德華、劉青雲、倪妮、謝君豪、姜皓文、吳卓羲、黃德斌主演的香港犯罪動作片《拆彈專家2》日前已經殺青。

在殺青發佈會上,似乎永遠都是一頭長髮的邱禮濤導演站在C位,劉德華和劉青雲分蹲兩側,小桌子上的“炸彈”計時器已經歸零,這一幕好有儀式感。

《拆彈專家》“突圍”成功,卻為何達不到《拆彈部隊》的高度

《拆彈專家》系列本身也很有“儀式感”。

不可否認,警匪片一直都是香港電影的“中流砥柱”,香港電影也因此常常被詬病“江郎才盡”。

在此形勢之下,香港的電影人也一直在尋找突破,劉德華的《拆彈專家》系列就是成功“突圍”的作品。

2017年《拆彈專家》上映之後,影迷們驚喜的發現,影片比傳統的香港警匪片,提升了不止一個層次。

《拆彈專家》“突圍”成功,卻為何達不到《拆彈部隊》的高度

一,《拆彈專家》把香港電影的“老梗”——“警察與常規罪犯”,升級為“警察與恐怖分子”,一下把影片從普通的警匪片,拔高成為了“都市反恐大片”。

《拆彈專家》“突圍”成功,卻為何達不到《拆彈部隊》的高度

二,賦予電影的思想意識,也在層層提高,不僅不再是單純“個人英雄主義”的展現,而且已經從維護“國家安全”,提升到了“捍衛正義”的高度。

三,場面恢宏大氣,給人好萊塢大片的既視感等等。

這些因素讓人感覺,《拆彈專家》似乎已經很具“好萊塢水平”了。

那麼問題來了,《拆彈專家》為何不能拍出《拆彈部隊》的高度呢?

《拆彈專家》“突圍”成功,卻為何達不到《拆彈部隊》的高度

或許會有人對這個問題嗤之以鼻,因為《拆彈部隊》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6項奧斯卡大獎,和《拆彈專家》相比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但認真想想,這卻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

首先就大環境來看,香港各種關於電影的資源,即使比好萊塢少,但在高度全球合作化的今天,有什麼是好萊塢獨有的呢?

其次,說到細處,比如卡司陣容,在2009年主演《拆彈部隊》之前,剛剛出道14年的傑瑞米·雷納,幾乎稱得上“籍籍無名”。

《拆彈部隊》大獲成功後,傑瑞米·雷納才一戰成名,立即相繼獲得了出演《復仇者聯盟1》《碟中諜4》和《諜影重重4》的機會,如今以“鷹眼”一角最為影迷熟知。

《拆彈專家》“突圍”成功,卻為何達不到《拆彈部隊》的高度

而劉德華如今在華語影壇的地位,已經自不必說。

《拆彈專家》“突圍”成功,卻為何達不到《拆彈部隊》的高度

那麼,要資源有資源,要人也有足夠分量的人選,《拆彈專家》為何就不能拍出《拆彈部隊》的高度呢?

兩者之間的差距到底在哪裡呢?

格局。

當然是格局,但“格局”太空泛,也太“清高”,所以不妨拿更容易理解、又最樸素的具體因素來分析分析。

首當其衝應當是編劇,因為“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所以故事架構有多大,電影空間就有多大。

簡單的具體例子,《拆彈部隊》的故事以伊拉克戰爭為背景,所以,即使“拆彈故事”也大多發生在街角路邊,但仍顯得恢宏大氣。

《拆彈專家》“突圍”成功,卻為何達不到《拆彈部隊》的高度

而《拆彈專家》的背景,只是一個簡單的、“人設”的“恐怖襲擊”。

但我們也並不缺少“恢宏的背景故事”,例如海外撤僑、湄公河大案、海軍護航行動等等。

真心希望能有編劇把這些故事,寫出世界水平的劇本。

其次就是導演了。

其實導演凱瑟琳·畢格羅在《拆彈部隊》之前,僅僅執導過9部電影,而且幾乎都是“默默無聞”的影片,如《血屍夜》《霹靂藍天使》等等,相信沒有多少人熟知。

《拆彈專家》“突圍”成功,卻為何達不到《拆彈部隊》的高度

但在“簡短”的成為詹姆斯·卡梅隆的妻子之後,也許是日常的耳濡目染,接受到了卡梅隆那種如《泰坦尼克號》《阿凡達》般的格局、理念等等的薰陶,轉身就執導出了為她斬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拆彈部隊》。

《拆彈專家》“突圍”成功,卻為何達不到《拆彈部隊》的高度

反觀《拆彈專家》的導演,1987年出道的邱禮濤,他的履歷可謂輝煌,據不完全統計,他至今已經執導和監製了超過80部電影。

《拆彈專家》“突圍”成功,卻為何達不到《拆彈部隊》的高度

除此之外,邱禮濤還著有《醉傲千山》、《大搖大擺》、《這個女兒真爆炸》、《十二爸爸》等書。

還創辦了《中國青年週報》、《大影畫雙週刊》和《影藝》半月刊。

所以,邱禮濤絕對是一個稱得上才華橫溢的導演。

但是,雖然他觀察事物角度刁鑽,理解精準,但他在導演領域走的路線,比較偏於“寫實言志”,所以他的電影自然就帶有他這種理念的“框架”了。

而邱禮濤的這種理念,從《葉問前傳》《葉問終極一戰》到《拆彈專家》,都在一直延續著。

那麼,除此之外,《拆彈專家》為何拍不出《拆彈部隊》的高度呢?你又認為它們兩者之間,還存在什麼差距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