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學名門石敬巖師徒的慘淡命運,生不逢時,英雄空灑淚

我們經常會在各種傳奇小說裡看到許多"武功蓋世"的高手,他們或一人血洗長街,或來去無蹤猶如鬼魅,但高手們似乎都只是孤膽英雄,形單影隻,很少出現在戰爭中,這是為什麼呢?很多人批評現代武術觀賞性大於實戰性,但是在古代,武術家們好像也都不怎麼上戰場。但是最近,一些專家研究出了結果。

先從武術自身講起,明清兩代的時候,武術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大大促進了自身的傳播發展。加上亂世時人人自危,武術真正迎來了繁榮時期。這個時期出現了許多大家,例如王真南等等。但這個時期思想禁錮嚴重,不僅是文壇,武術界許多高手也不願輕易出世、惹人注意。

武學名門石敬巖師徒的慘淡命運,生不逢時,英雄空灑淚

但是偏偏有個武術家不走尋常路,練成武藝後投身戰場意欲報效祖國。他就是石敬巖。

石敬巖是明末的著名武術家,開創了石家槍法。年輕時跟隨老家縣令學習劍法,後來去了少林寺學習棍法和槍法。萬曆年間應募進入軍隊,平叛有功。從此就在軍中任職多年,由於軍旅生活的特性,石敬巖的武功就比較偏重臨陣實用性,沒有太多花裡胡哨的招式,在當時其他眾多槍法大家中顯得格外突出。

武學名門石敬巖師徒的慘淡命運,生不逢時,英雄空灑淚

石敬巖在軍隊裡還是取得了許多功勳的,身經百戰,也常有百夫不當之勇。但並沒有取得自己一直以來想成就的豐功偉績,加上軍隊內部魚龍混雜,首領任權使氣,石敬巖生性魯莽不懂周旋,就一氣之下退出了軍隊。但後來當又有叛亂的時候,他還是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去戰場的路。此時他已經在家鄉開了武館,頗有名氣,家裡也有妻兒老小,但他還是毅然決然拋棄了一切,為了胸中的熱血與理想。


武學名門石敬巖師徒的慘淡命運,生不逢時,英雄空灑淚

但是此次參軍並不順利,對手不再是當初的苗族軍隊,而是狡猾的張獻忠,張獻忠在石敬巖進軍的路途中設下了埋伏,石敬巖想也不想直接闖了進去,況且長官也同意了此次行動。但在羊腸小道上石敬巖越走越覺得不對勁,等到想回頭的時候卻聽聞四面呼聲喊起,他們陷入了敵方包圍中,眼看著就要被徹底包圍了,後方援軍還遲遲不到,石敬巖緊急派去的聯絡兵也杳無音訊,石敬巖不得已下終於顯現其武術名家本色,儘管已年近七十,但挑起長槍來毫不遜色,左衝右撞,一連斬殺數十名敵人。其勇力震懾住了張獻忠。但待後者看清不過是一名勇夫,就命令屬下不用蠻力,用亂箭將其活生生射死。一名近戰的武術家如何抵擋冷箭來襲?最後直挺挺倒在戰場的風沙中。

武學名門石敬巖師徒的慘淡命運,生不逢時,英雄空灑淚

石敬巖固然是猛士,但戰爭是一群人的戰爭,匹夫之勇只能威懾一時。這說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單槍匹馬的傳統武術家在實際戰爭中並沒有太大的作用,儘管能夠一人掃蕩一片,但戰爭的勝利絕對不是靠死了多少人的數字來決定的,需要的是打擊一整個兵團的士氣、信心,乃至信仰。打破了敵軍的團結凝聚核心,才算是真正的勝利。

武學名門石敬巖師徒的慘淡命運,生不逢時,英雄空灑淚

但一群這樣的武學名家在一起,那就成為一支極其了不起的力量。當年辛棄疾二十多名騎兵深入敵後活捉叛徒,李靖生擒突厥可汗也就一千來名精兵。精兵的力量是極其恐怖的,歷史上許多名戰就是靠他們取勝的。這些傳奇軍隊中任何一名挑出來都能成為社會上的武術家,只不過在軍隊中,他們的姓名被隱去,只剩下"精兵"二字代替而已。

武學名門石敬巖師徒的慘淡命運,生不逢時,英雄空灑淚

石敬巖有一位真傳弟子,叫做吳殳,名字本身就和"武術"音近。吳殳在當時的名氣很大,他寫的《手臂錄》更是武學界出名的著作。吳殳名噪一時的原因不僅是武藝高強,其學問也做得很好,雖然沒什麼深厚的家學,但要拿他與尋常讀書人相較,就勝在閱讀面特別廣。此外,他為人也十分古怪,也許是受到師傅的影響,他一生都沒有進入官府或者軍隊,始終在民間遊蕩,來去無蹤。

武學名門石敬巖師徒的慘淡命運,生不逢時,英雄空灑淚

他就屬於那種傳奇小說中常見的民間隱世高手,他的傳奇還體現在文武兼修的神通上,明末的時候社會上出現不少崇尚兵法的人,也帶起了一陣風尚,吳殳作為石敬巖的正派弟子,卻沒有參與到其中來,只是潛心著作,將文學與武學聯繫起來,這種學術模式放在現代也是獨具一格,引人注目。而畢竟在古代,重文輕武的思維定勢幾乎是無法推翻的,吳殳還能將武學上升到與文學、史學並列的地位,不得不說實在是令人佩服。

但這樣特立獨行的高人往往十分寂寞,據稱吳殳一生困厄,寫出來的書也很少傳世。但最近幾年,學界也在逐步發現吳殳的光輝價值,積極搜尋吳殳的著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