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眼联盟’’到‘‘棱镜门’’

美国驻德国大使馆建有监听站,默克尔的手机就是从这儿被监听的。

从‘‘五眼联盟’’到‘‘棱镜门’’

美国在全球情报搜集活动中并不孤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

是其重要帮手。这4个国家与美国共同组成秘密的“五眼”情报联盟。

从‘‘五眼联盟’’到‘‘棱镜门’’

据悉,该联盟是二战时为破解德国和日本海军密码而建。但战争结束后并未解散,且一直延续至今,成为5国情报合作的重要基础。

“铁杆盟友”合作起源

从‘‘五眼联盟’’到‘‘棱镜门’’

"

二战初期,通信情报合作在盟军之间几乎不存在。为了改变这种单打独斗的局面,英、美两国于1941年3月达成协议,考虑正式建立情报合作关系。“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最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是破解日本海军的通信密码。为此,美国军事情报局于1943年4月派人前往英国布莱彻庄园,向英国密码人员学习德国“超级”密码的破解经验和技术。一个月后,双方签订协议,建立情报共享和人员交流机制,以共同应对日本、德国海军的威胁。

从‘‘五眼联盟’’到‘‘棱镜门’’

战争结束后,成功破解日本和德国密码的英、美双方决定将合作延续下去。1946年3月5日,两国情报机构首脑续签了1943年协议,确定共同搜集、分享苏联以及其他“华约”国家有关的通信情报,开启了两国的“铁杆盟友”之路。对此,英国国家通信总局毫不掩饰:“1946年的英、美情报共享协定奠定了两国冷战期间合作的基础,且一直延续到现在,对维护英国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两眼”变“五眼”

从‘‘五眼联盟’’到‘‘棱镜门’’


不过英国在签订协议时存有私心,在附加条款中特别规定,美国不得与除加拿大之外的英联邦国家分享情报。但与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大,慢慢打散了英国的这点私心。眼见凭自己一国之力难以获得与美国相匹敌的地位,英国决定拉几个小兄弟入伙,作为“砝码”与美国抗衡。

从‘‘五眼联盟’’到‘‘棱镜门’’

据档案记载,当时英、美两国每年都要召开通信情报高峰会议,商讨情报分享的比例和内容。为了增加讨价还价的分量,英国于1948年开始拉来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国家参会。“在阵容强

大的‘亲友团’的助威下,英国军情六处才真正感受到了与美国同行之间的平等,”情报史学者称。“每当谈判陷入僵局,英方代表都会示意‘小弟’们带头离场,到俱乐部去喝几杯。然后,问题当然就解决了。”

最终,为英国站脚助威的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3个英联邦国家都被吸纳进英、美情报协定,“五眼”情报联盟正式成立。

那么,为什么这个联盟取了“五眼”这个名字呢?原来,每份联盟情报不仅标有秘密等级,还标明了哪个国家具备阅读权限。比如,一份加拿大人才能阅读的情报上会盖上“绝密——仅限加拿大眼睛”的红色印戳:而一份五国都能阅读的情报则会标上“秘密——澳、加、新、英、美眼睛均可”的字样。在这里,“眼睛”就是国家的代名词。一来二去,五国情报人员开始在私下交流时使用“五眼”这个简洁的名字,而不是又长又拗口的“澳加新英美情报联盟”。

澳总理被瞒了20年

从‘‘五眼联盟’’到‘‘棱镜门’’

根据双方约定,这份情报协定只是情报合作伙伴之间的一种“工作协议文件”,不需要得到政府许可即能生效。这也是该协定的秘密保守了半个多世纪的原因之一。上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加入“五眼”时没有通报政府,澳大利亚总理被蒙在鼓里将近20年,直到1973年才知道情报部门与英、美等国还有这样一个协定。

还有更深度的“棱镜计划”美国驻德国大使馆建有监听站,默克尔的手机就是从这儿被监听的。

从‘‘五眼联盟’’到‘‘棱镜门’’

协定中规定的情报共享的主要内容是“外国通信情报”,特别是通信情报的搜集、破解、翻译和分析。据斯诺登透露,每个“五眼”国家都有一个与“棱镜计划”类似的项目,有些甚至比美国的监控

程度还要深。比如澳大利亚正在建设一个顶尖水平的数据存储设施,以支持澳信号局和其他情报机构的活动:在英国,国家通信总局有一个“时代”监控计划。“这是世界情报史上第一个‘我储存一切’的全面存储计划,”斯诺登说。“这个计划搜集所有能搜集到的数据,不管内容,也不管这样做是否侵犯了公众的权利。”

从‘‘五眼联盟’’到‘‘棱镜门’’

英美之间“情报赌气”

1973年8月,英国首相爱德华·希思的“欧洲至上”观点引起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基辛格的不满。后者遂暗示自己的情报部门“切断”与英国伙伴的联系。虽然美国情报机构争辩说这样做有违两国协定,但英国还是陷入了短暂的“情报荒”,整整一个月几乎没有得到一张卫星或飞机侦察图像。然而两个月后爆发的“赎罪日战争”给了希思“报仇”的机会。他下令限制美军侦察机使用英军在本土和塞浦路斯的所有基地,“美国人在中东的情报活动因此束手束脚,”中东史学者说。两国的“情报赌气”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1974年尼克松下台也没能化解。

新西兰要退出联盟?

虽然“五眼”联盟自形成以来内讧不断,但该联盟还没有出现分崩离析的苗头。不过,新西兰一位议员近日发出威胁,将促使新西兰退出“五眼”情报联盟。

从‘‘五眼联盟’’到‘‘棱镜门’’

这位名叫霍纳·哈利维拉的议员称,“自上世纪80年代起,身处‘五眼’联盟的新西兰就在为美国利益而不是本国人民服务。新西兰人不需要一个代表美国利益的机构对自己人的隐私进行窥探。是时候离开‘五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