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如果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以文言文为主,会怎么样?说说你的看法?

新华通迅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解析

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国文课”以历代古文为主。五四运动后,小学开始学“国语”,中学仍设国文课。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建议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称“语文”。这一建议随后推向全国……

我们从语文课程演变过程来看,小学再设“国文课”可行性不大,原因如下:

【1】无语言环境支撑。

【2】其它学科及课外阅读刊物都无法与“文言文”相匹配,不利于教学开展……

【3】师资需要培训,教材需要更换,难度较大,很难实行……

老穆认为,小学生可以适当学习“古诗词”,没必要以文言文为主。


当然,不是说文言文不重要,文言文是我国宝贵的语言遗产,是重要的,需要一代一代人传承下去,不可让它消亡。

步入初高中,可以适当学习浅显的文言文,有如下好处:

🍄【1】获取好成绩,考上理想高中或大学。

🍄【2】为今后打算从事古文工作打下扎实语言基础。

🍄【3】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过去,了解古代人的生活习惯、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民俗风情、传统孝道、名人轶事……


🍄【4】学习文言文,可以让我们获得智慧,启迪人生……

🍄【5】学习文言文,让我们获得快乐,陶冶情操,提高个人修养与文学境界

🍄【6】学习文言文,让我们与智者对话时,更添一分信心与把握。

总之,小学课程没必要以文言文为主,步入初中后,可以适当学习浅显的文言文,您觉得呢?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老穆说语文


学习也是要分先后的,根本原则就是能够学以致用,否则学习起来吃力,容易忘,而且无法理解深刻。


文言文是值得学习的,但是不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学。因为我们平时在生活中不会使用文言文,读书看报也不会用到。孩子刚上一年级,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面向就是阅读。孩子连现代汉语的表达都还没有掌握,如果盲目地学习文言文,最后极大的可能就是孩子连基本的表达都无法做好。


文言文里面的很多表达方式和现代汉语是有区别的,一个一年级的孩子,难免会造成混乱。如果为了学习文言文,最后把孩子的表达给弄混了,那真的是得不偿失。

文言文的学习,需要兴趣,需要理解力。孩子需要在掌握现代汉语的基础上,慢慢通过对比联系来理解文言文。让孩子小小年纪学习文言文,孩子真的能理解吗?除了表面功夫,孩子这样不求甚解地学习又有多大的意义?


初中开始学习文言文本来就挺好的,没必要放到小学来学。而且,个别有兴趣的孩子,可以通过很多资料自学,真没必要让所有的孩子从小就学文言文。


语文的基本功能应该是理解别人和自我表达,一年级的孩子没法理解古人,也没法用文言文来表达自己。这个年纪的孩子,连写几句看图写话都还不顺畅,学文言文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古代历史,人文,地理…最好的载体。学习文言文当然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说学习文言文要从娃娃抓起,从一年级开始做起,我不敢苟同。


首先,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文言文在当今的社会里并没有太大的使用空间和语言环境。

其次,一年级的孩子,心智发育还不够成熟,完全不能够理解文言文复杂的内涵,以及生僻字词的意思。一年级孩子学文言文,等于拔苗助长。古时候的孩子入学的第一本书,也不是直接从文章开始的,而是要先从百家姓、三字经这样的以识字为主的课本开始,即使是古代的教育,也是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



再者,文言文大多内涵丰富、意境悠远,这些东西是没有办法传递给一年级的孩子了。给一年级的孩子讲解普通的诗词如《咏鹅》,老师利用挂图或者多媒体给孩子展示出具体生动的形象,还能够让孩子理解诗词的内涵。若将《咏鹅》换做《滕王阁序》,别说一年级的孩子,即使是初中生也不能理解;就算将《滕王阁序》改成《两小儿辩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仍然是不能理解的。


所以说,文言文不是不重要,但至少要从初中阶段开始学习效果会比较好,而更多对于文言文的深入研究,则应该留在大学阶段中文专业的系统学习当中较为妥当。


柠檬树锦绣


谈这个话题,我想先说说,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语言文字,还是语言文化,历来争论不休。这些争论,业界将其具体化为语文工具论与语文人文论。

如果语文仅是交流表达、输入输出的工具,那么,不但文言文,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就没有学习的价值。如果学习语文仅是为提高一个人的人文素养,那么,实用性文本可以不学,或者少学。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两者的统一。

不识字的人,也可以无障碍交流,这点众所周知。在封建社会,语文学习与生活严重脱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文言文,并非当时人们日常交流表达的语言。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

因为在当时,语文学习是为了“脱离低级趣味”,是为了获取从一个阶层跃迁至另一个阶层的机会。所以这需要一定的门槛,将相对低素质人群排除在外。

再往上溯,夏商周还是“学在官府”,平民百姓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如果语文学习平民化,不但无法体现统治阶级优越性,也增加了人才选拔的成本。

进入现代公民社会,语文学习开始平民化、生活化。人们学习语文的目的,不但是为了提升人文素养,获取丰富知识,也是为了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所以,现代社会的语文学习,必须兼顾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说这些,意思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文言文是不妥的。因为文言文完全脱离生活,学习难度大、效率低,从投入产出比来看,是很不划算的。小学生学语文,必须听说读写相结合,从生活中学语文,并运用于生活。而文言文的学习,却只能死记硬背。

语文教材的编写,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也有一些学校做过这样的尝试。我儿子读幼儿园时,被要求背诵《弟子规》,因为对内容完全不理解,背得相当艰难。到现在二年级,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

于是有人质疑:你看古时候,小孩子读书,不都这样吗?不管懂不懂,先积累,以后慢慢理解。古时候有那么多文学家、大师,现在有几个?

这个问题其实好回答。

第一,古人学语文,基于上述原因,没有其它方式可选。积累固然很重要,但不理解的积累,效率很低。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才事半功倍。

第二,古人学习的内容单一,他们所面对的社会,没有我们今天这么纷繁复杂。读书人只需专注于诗文写作,在文学上取得较大成就,也很正常。

第三,文学家、大师,其声名多为后世推崇所至,一些人在当时,也不过尔尔。若再过一百年,回头看现在的文坛,估计也感觉是群星璀璨。

语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语文才显得丰富生动。只有学生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有了一定的语文知识积累,再去系统地学习文言文,才不会感到太过晦涩难懂。

中学生学习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你看,文言文排在首位。让小学一年级小朋友学文言文,不是要为难他们吗?


毫米


文言文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且以文言文为主,这与学生成长不利。

1、语言学习不能脱离时代。

古代在没有其他学科的情况下,私塾学生主要以文言文学习为主,秀才考试、举人考试以及进士考试都以文章写的好作为唯一的录取标准。而现在学生的学习有多种学科,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不利。

2、一年级的学生主要学习现代汉语的表达。

一年级学生正式开始语文,就是学习用现代汉语写成的文章,学习语言的表达和意义。在现代汉语还没有学会的情况下,学习文言文,不利于学生语言的表达。

3、学生的学习要循序渐进。

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汉语知识后,可以在语文学习中适当加入文言文学习是可以的,比如五六年级开始,就可以接触一些简单的文言文了。不然,一年级学生在现代汉语表达好而理解还不是很清楚的情况下,以文言文为主,根本无法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4、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一年级学生可以读一些故事,较为浅易的古诗,既朗朗上口,又好理解。


子木老师讲语文


我想提问者真正的关注点是国学。

文言文作为古文,毫无疑问是无比重要的,这在中高考中都有体现,就不详细说明了。

然而古文博大精深,启蒙很重要。小学一年级刚刚入学,马上学习文言文是很不切实际的。就如同盖房子,不打地基就开始砌墙,这房子也会很脆弱。

先打好基础,了解传统文化,知其然并知其所以想先学好《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声律启蒙》等蒙学经典,有了一定基础。培养好古文的格律,音韵,了解清楚基本词语的解释,再学文言文不迟。


小诗词的家课堂


提出这样的一个方案,如果真的实行的话,完全可以把实行这个方案的始作俑者,拉出去把脑袋咔嚓了。

之所以把这个始作俑者脑袋咔嚓掉,并不是因为文言文没有好处,而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发展浩浩荡荡,锐不可挡,而如果我们在用这种古老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学习方式回到开头的话,基本上是致我们中华民族,与世界民族强国之林,变得岌岌可危。

我们现在的生存,我们国家,我们的民族,所有的一切,虽然说来源于我们的中国古文明,也来源于我们古代汉语所包含的无穷魅力,但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晚清近100年的落后挨打我们已经认识到,自然科学比人文科学更为重要,所以说,我们应当积极的学习现代的一些知识,学习知识不仅仅依据于他的内涵,而依据一些外在的形式,我们现在所依据的外在形式就是我们现行的一些教育语言体系,所以说文言文也可以学习,但是仅仅最好只用于人文精神类。

很多时候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会发现,我们中国的文明以及古代的一些成就的确是非常大,但是如果把这些成绩拿出来,作为我们骄傲的资本,那简直就是世界上最廉价的骄傲,没有比这更廉价了,读读书就可以获得骄傲,这样的骄傲能算骄傲吗?所以说对于每一个现代中国人来讲,我们的责任和目标是再次撑起我们伟大祖国的复兴,而不是单纯寄希望于我们古代的那些写的知识与成就。

总之任何时候,文言文在于我们现在来讲,只是语言或者人为方面充满着无穷的魅力,如果相应于自然科学,我们也有比较优厚的作品,比如说天工开物等,这些作品完全也可以用现代语言进行解释,而没有必要非得回复到过去。

任何人试图以文言文全面覆盖我们的现代语言教育体系,都将会落到一个可耻的下场。


义诚老师


初中以后,好的文言文了解一些就行了,比如史记里的文章,比如前后出师表。文言文不应该普及,因为对现实生活指导意义不大,但是需要文科生传承,因为历史不应该被忘记。自古以来也是如此,贵族士大夫才学文章。


贴士人生


社会在前进,语言也在前进。不知为啥有人抱守残缺,开历史倒车。


用户44079987475


拉历史倒退的人终将会历史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