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深居內陸,群山環繞與海洋隔絕,卻為何如此溼潤?

乙亥子


四川盆地雖然位於我國西南地區,距離海洋有一定的距離,但是並不像中亞地區那樣距海遙遠,所以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和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還是能攜帶水汽到達四川盆地。其次,我國的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而四川盆地位於我國的第二級階梯上,從四川盆地往東出巫山後,就進入我國的第三級階梯,所以,四川盆地往東地勢較低,東南季風可以順著地勢往西輸送水汽,進入四川盆地。

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也有部分水汽進入四川盆地,所以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四川盆地的主要雨季,降水豐富,年降水量在1000至1300毫米之間,屬於溼潤區。四川盆地氣候溼潤的原因還和盆地地形有關,由於是盆地地形,使得盆地內的水汽難以擴散,加重溼氣,所以四川盆地內多雲,陰雨天較多。四川盆地多陰雨溼潤天氣,也就促成了當地人喜食辣椒祛溼,此外四川盆地內太陽輻射較弱,紫外線較少,所以四川女子膚色較白。


地理沙龍


剛剛看了一下這個問題的回答,可能這個問題的研究,我應該是最長時間和積累的。

四川盆地溼潤,直接和四川盆地周邊,尤其是西北部地區的高大山脈有關,阻斷了暖溼氣流的流動,讓大量(絕大比例)雲層停留在了盆地裡,造成了多雨和溼潤的氣候。

比如,雅安,號稱雨城,直接原因就是旁邊的二郎山系,以及貢嘎山脈。走318穿越二郎山隧道的時候,感受最直接,在雅安這一頭還是雲霧溼潤之中,一穿過隧道,立刻感到地理環境大變,完全是換了一個氣候環境。這就是高大山脈阻斷雲層導致氣候變化給人的直觀感受。

這張照片,就是飛機飛過成都平原,即將進入川西阿壩地區時我在飛機上拍的,清楚的看到:雲層被高山阻斷了,停滯在了盆地範圍內。

四川盆地靠近貢嘎山的地區,有很多個著名的360度雲海觀景臺,比如:牛背山、華尖山、達瓦更扎、四人同等,雲海觀景臺海拔都在3500-4000左右,也就是說海拔3500以上的高山基本上就阻斷了雲層的流動。你再仔細看一下四川盆地西北部的高大山系的海拔高度,基本上就能確認我的結論:從沿海、盆地內及周邊飄過來的雲層,在四川盆地被阻斷,造成了盆地溼潤多雨的氣候。

這是達瓦更扎的雲海照片,清楚的看到高山阻斷的雲海流動。


這種類似的案例,在西藏林芝地區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周邊也很明顯,印度洋的水汽通道,直接早就了這個西藏的江南。

在新疆的伊利地區,也是一樣的效果,那裡有被稱為大西洋的最後一滴眼淚的賽里木湖,原因同樣是因為兩大山脈阻斷了來自於遙遠的大西洋的暖溼氣候。


酷鳥魏建的旅行揹包


這是因為四川盆地地形閉塞,北部秦嶺阻擋冷空氣,冬季氣溫高同緯度其他地區。四川大部分地區位於盆地裡面,受盆地地形的影響,是這裡的水氣積累不易擴散。空氣溼度非常大東西,處於青藏高原東部的靜風區,風力小而多陰雨天氣。夏季,受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和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的雙重影響。而西南季風不可能越過高大的秦嶺,只能是留在四川盆地,因此帶來大量的水氣。這裡有位於青藏高原的東側,為夏季風的迎風坡。受地形抬升作用。多地形雨,秋季,太平洋上的“副高”視力減弱。此時,陸地上冬季分開始入侵,而西南季風勢力仍然較強。暖溼的西南氣流遇冷乾的冬季風相遇,形成鋒面,形成鋒面雨,又是雲雨曰數增多,由於四川夏秋兩季降水較多,經常陰天,天空中經常陰雲密佈,很難見到太陽,四川盆地雲霧多,日照時間少。這是氣候上的一大特色,這裡雖然陰雨天多。但是緯度低太陽照射的角度大,盆地北邊的高大山地阻擋了寒流南下,所以盆地內部的氣溫比較高,加上雨量多溼度大。所以,亞熱帶植物幾乎是應有盡有,農作物可以一年三熟,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富饒的地方,因此也叫天府之國。


陳醫生帶你去旅遊


我國的降水主要是由來自海洋的夏季風帶來的,通常把受夏季風影響顯著的地區稱為季風區,四川盆地雖然地處內陸,但仍然在季風區範圍內,降水量比較多,屬於溼潤氣候。

影響四川盆地的包括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和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夏季風帶來了豐沛的水汽,當條件具備時使產生大量降水。



四川盆地降水多還與地形有密切關係,四川盆地東面的地勢較低,有利於夏季風進入,西西是青藏高原,地勢較高對夏季風起抬升作用,使到盆地西部地形雨多。另外盆地夜晚氣溫較四周山地高,氣流上升,水汽易於凝結,故夜雨多。


西川的秋雨也多,秋季冬季風開始南下,與還有一定勢力的西南氣流相遇,冬季風帶來冷氣團,西南氣流是暖氣團,冷暖氣團相遇便形成鋒面,帶來鋒面雨。


秦三之地928


四川盆地是四川的東部腹地

四川之名,源於宋代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組成的「川峽四路」,元代因之設立四川行省。不過,最早的四川主要包括今四川盆地(包括重慶地區),到了清代,四川西部藏、彝同胞聚居的川西高原和橫斷山區,加入四川。

至此,四川大致分成兩大地理單元:

一是屬於青藏高原組成部分的川西高原山地區,一是以四川盆地為中心的川東平原丘陵區。後來,經過數次調整,除了重慶劃出外,今天依然保持著這一格局。

|四川省南北分界示意圖|製圖-公子羽/大地理館

著名的——胡煥庸線把四川分成了兩部分

因為西部高原與東部四川盆地落差實在太大,這個落差對緯度因素影響造成了巨大的挑戰,加上南部、北部山地的包圍、阻隔,盆地內部氣候與人文自成一體。

四川胡線西北側,是白雪皚皚的雪山,與青藏腹地相連;此線東南側,是中國人口最密集的區域之一,以號稱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為中心。

它不僅是自然、人口分界,也是文化分界線:西北側,是藏傳佛教深刻影響的藏、羌文化區,東南側,是儒家文化為中心,儒釋道三教並舉的漢文化區。

橫斷山和三峽:四川盆地的兩個水汽東道

四川盆地,地形總體封閉,但並非沒有對外聯繫通道,東、南,兩側,則有西南季風、東南季風的東道。

西南部橫斷山脈南北走向,在四川、雲南交界地帶,形成了大山、大河並行的格局——這樣的走向,為西南季風暖溼氣流進入四川留下了通道。

東部,長江三峽,則是東南季風進入四川的通道。

季風通道,為四川盆地提供了降水豐沛的條件,而盆地西、北兩側的山體,又提供了迎風坡,又為降水提供了地形條件,同時阻隔了西、北的冷空氣,讓這裡變得既溫暖、又溼潤。

四川盆地周邊三面都是溼潤區,各種小的氣流通道很密集

除了大的通道,盆地周邊小的河谷很多,都是氣流可以滲透的渠道。周邊,除了北側是半溼潤區外,東、西、南三面為溼潤氣候區,西側雖然是青藏高原,但雪山融水形成了大量河流,流向四川盆地西部,發源於岷山的閩江就是其中一條。


巴山夜雨:四川盆地特有的降雨加成

唐人李商隱有一首著名的詩: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裡講述了四川盆地特有的“夜雨”現象。數據顯示,四川盆地西部的峨眉山,平均1年中夜雨67%,春季夜雨69%。

四川盆地多夜裡降雨的原因:盆地特殊空間,形成的特殊對流。盆地底部空氣潮溼,其上空多雲氣,雲層遮擋部分太陽輻射,導致白天雲下氣溫不易升高,對流不易發展,而夜間雲層能夠吸收來自地面輻射的熱量,再以逆輻射的方式,把熱量輸送給地面。夜間上下空氣就發生對流,雲層發展,出現降雨現象。

因為夜雨效應突出,雅安-峨眉山一帶還形成了一個降水量遠大於周邊的“谷地”。


大地理館


說四川盆地居於內陸群山環繞是對的,但說它與季風隔絕就不對了,四川盆地是正兒八經處在季風區內,會受到季風影響的。

我國季風區與分季風區分佈

我國的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分界線大致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脈一線,以東是典型的季風氣候,冬季風來自內陸,偏北風,寒冷乾燥;夏季風則是東南風和西南風,把熱帶海洋的暖溼氣流源源不斷的帶給我國。

四川盆地這裡呢,確實是非常潮溼的地方。

比如重慶叫做霧都,霧其實就是空氣溼度太大,承載不了的水汽凝結成的小水滴。再比如四川重慶人民從小辣椒吃到大,就是為了除溼氣。再比如成語“蜀犬吠日”,其實也是在說巴蜀地區晴少雨多的氣候。

還比如每年9-11月會有一段雨下起來沒完沒了的時期——華西秋雨,一般雨下的不大,但勝在持久,9月份正是夏季風在我國南撤的時期,但四川盆地一帶仍有滯留在此處的暖溼氣流,一旦與冷空氣交匯,兩者勢均力敵,就會形成持續不斷的降雨。

你看,四川盆地不僅會受到季風影響,而且影響還不小~~

其實四川盆地四周多山,獨自凹陷的地形不僅無法阻擋住夏季風輸送水汽,反而還為這裡潮溼的氣候提供了助力。

夏季風系統一般是比較深厚的,下面這張圖是截取的700hPa上的氣流,還是能很清楚的印度洋、孟加拉灣的水汽被輸送到中南半島以及我國西南地區。

700hPa等壓面大致是3000米左右的高空,四川盆地這一帶的山地海拔呢,大約都在1000~3000米之間,而且南邊的山脈海拔不不及北邊高,是攔不住暖溼氣流的。

同時呢,四川盆地的地形也很有利於留住水汽。

一方面北部有秦嶺山脈阻隔水汽擴散,另一方面盆地內一般風速很小,也不利於水汽的向外擴散。前面說到四川盆地多霧,其實霧形成的重要有利因素就是風小,風一大霧就會被吹散。

還有一個原因,四川盆地雖然不鄰近海洋,看起來是居於內陸,但這裡水系還是蠻多的。

長江從盆地南側穿過,嘉陵江、岷江一東一西縱貫盆地,另外還有沱江、涪江、渠江、南江河,江河水的蒸發也會使空氣溼度增大,加上地形因素水汽容易存積,溼度自然也就高啦~

四川盆地水系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覺得有用的話就點個贊吧~


不吃腸的大腸


四川盆地深居內陸,遠離海洋。四周群山環繞,隔絕季風暖溼氣流,卻為何如此溼潤?

四川盆地之所以深居內陸、遠離海洋,且四周群山環繞卻依然比較溼潤,這恰恰還是與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以及盆地地形有著直接的關係,下面小地就來簡單的講解一下。

1、四川盆地地理位置

四川盆地位於我國西南地區、亞洲的南部偏中,它是我國四大盆地之首,總面積約為26萬平方公里,比雲南省的面積(38.33萬平方公里)還要大近2萬平方公里,幾乎相當於福建(13.97萬平方公里)和安徽(12.13萬平方公里)兩省的面積之和。

從經緯度來看,四川盆地介於東經103°~108°、北緯28°~32°之間,雖然四川盆地距海較遠,但由於我國季風氣候顯著,在巨大的海陸熱力差異下,也還是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降雨量約為1000~1300毫米。

從地形特徵來看,四川盆地中部的“盆底”區域地勢較為平坦,以平原、丘陵為主,而四周被群山環繞,多是一些海拔高度在2000~3000米的高山和高原,且大致上呈現出西北高、東南略低,如邛崍山(qióng lái shān)、大涼山、大婁山、巫山以及大巴山等。

由於受氣候環境和地形條件的共同影響,四川盆地邊緣山區降水十分豐富,特別是西南部的雅安,降雨量可達1800毫米,一年365天竟然有200余天在下雨,有故而有“雨城”、“天漏”,是我國內陸地區的雨極,而雅安的雨也被稱為三雅之首,分別是雅雨、雅女、雅魚。

2、盆地地形的保溫作用

在古代,由於科技水平低,交通極為不便,進川出川都要通過翻越艱險的“蜀道”,因此就有了“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既然這麼艱難為何還要翻越呢?原來在“蜀道”的另一頭河網密佈、土壤肥沃,且多井鹽,是一片“天府之國”。

前面講到了,四川盆地具有降雨的氣候環境和地形條件,除此之外盆地的“保溫”作用對四川盆地的影響同樣不可小覷。

我們都知道,盆地是一種中間低、四周高的特殊地形,相對較為封閉,受這種特殊地形的影響,夏季東南暖溼氣流相對能夠順利進入,但西部較高的地勢卻不利於水汽的擴散,而冬季西北乾冷空氣則被群山阻擋難以進入,降溫較慢,因此四川盆地全年溫度都要比同緯度地區高。

不僅如此,由於地形封閉,受四周山地、高原地形的阻擋,四川盆地整體風速較小,同樣也不利於水汽的擴散。因此四川盆地內空氣溼度相對較大,因而夏季顯得悶熱,而冬季顯得比較溫潤。

空氣溼度大,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了空氣的保溼功能強,對人體皮膚有幫助,這也能夠很好的解釋為什麼四川盆地內的四川、重慶等省市多美女。


地理那些事


一句話:四川盆地,為啥不像塔里木盆地(全是沙漠)?答案是→《姓名學》。理由<1>4條川(河,江),姓名中水多。塔(戌土,幹灶之土,內藏丙火,戊土,庚金),裡木→裡面有木(庚金砍劈柴木,木生火,火又生灶土,所以塔里木→100%成了沙漠。


翠雲峰綠水湖2


感謝印度洋暖流吧,順茶馬古道翻穿雲貴藏高原(雅安西南方)而入,遇盆而凝氣,潤溼成!


柔貝佳洗洗


經常下雨,地下水充浴,空氣不潮溼就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