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韓國紙幣面值那麼大?

小牛guo


因為日韓在歷史上都經歷過嚴重的通貨膨脹,導致物價飛漲,貨幣的面值也就是越來越大,而在危機渡過之後,換髮新貨幣的成本太高,於是索性就仍舊堅持使用大面值貨幣

日元和韓元都是今天世界上影響力比較大的兩種貨幣,尤其是日元,它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SRD(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成員之一,是許多國家的外匯儲備貨幣。

但是相比於較高的國際地位,日元和韓元的面值都非常大,給人直觀的感受就是不值錢。在日韓的大街上隨便買點啥就是幾萬,幾十萬,幾百萬。

在中國人民幣最高的數字單位也就是“億”,在日韓直接就是用“兆”來計算。在日韓一兆就是一萬億,這是什麼概念!

按照現在的匯率,1元人民幣大約等於15日元和170韓元。所以你拿著一萬人民幣就能換成170萬韓元,瞬間“暴發戶”。

當然,貨幣的面值大並不等同於你就有富有,韓國的物價同樣也是很高的,買點蔬菜水果動輒就是上千上萬韓元,你手中的上百萬韓元根本不經花。而如果你在韓國買輛車,基本就是幾千萬起步了,而且還是凱美瑞,不是布加迪。

目前日元的面額有:10000日元、5000日元、2000日元、1000日元,另外還有500、100、50、10、5、1日元硬幣。(一萬日元紙幣)

而韓元的紙幣面額則有:50000韓元、10000韓元、5000韓元、1000韓元,硬幣則有500元、100元、50元、10元、5元、1元。(一萬韓元紙幣)

韓日貨幣之所以面值如此之大,是因為這兩個國家在歷史都經歷了嚴重的通貨膨脹。例如日本在二戰末期國內物資緊缺,物價飛漲,貨幣的面值也越來越大。

在二戰剛剛結束時,1美元能換15日元。而隨著物價飛漲,到了1948年,1美元能換270日元。到1949年,1美元更是摺合360日元,日元大幅貶值。

在進入50年代之後,日本經濟還是復甦,國內物資日漸充足,日元的含金量和國際地位也在不斷提升。按理說日本可以重新發型正常幣值的貨幣,將舊幣全部收回來。但是這麼做的社會成本實在太大了,在實際操作中容易造成金融秩序混亂,所以日本政府一直沒敢換髮貨幣。

除了換髮成本較高外,二戰後的日本確立了製造業立國的方針,對外出口是日本經濟的發動機,日本製造曾充斥整個世界。而對於外貿出口來說,貨幣貶值是有利於出口的,有鑑於此,日本政府於是堅持使用大面額的貨幣。

韓國的狀況和日本很相似,也是在戰後出現了通貨膨脹,導致貨幣幣值一再升高。而韓國在經濟發展途中也是走的對外出口的路線,因此貨幣貶值有利於韓國的出口,所以韓國政府也一直堅持使用大面額韓元。

如今日本人和韓國人早已經習慣了這種大面值貨幣,在人家嘴裡動不動就是幾十萬,上百萬。

其實不只是日韓,同樣是抗戰結束後民國時期,中國也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當時的法幣一貶再貶。

到1948年,國內的物價比起戰前已經上漲3492萬倍,當時100元法幣連兩個雞蛋都買不到,最低時連盒火柴都買不到,法幣徹底崩潰,國民政府被迫用金圓券代替法幣。

貨幣貶值的問題一直持續到新中國建立之後,人民政府換髮貨幣,才使得貨幣面值恢復正常。

(抗戰結束後,當時人們真的就是用麻袋去裝工資,誰都是“土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