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弘治黃釉龍紋碗鑑賞

黃釉瓷器型多樣、釉色獨特,時而展現恬淡嬌嫩之美感,時而變換溫潤淡雅之風韻。《通典》注云:“黃者,中和美色,黃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為溢也。”一直以來,黃釉都是明清時期皇家的嚴控釉色,而黃釉瓷器則成為明清皇室的獨享瓷器,專為皇帝御用或為祭祀專用。隨著帝制的終結,黃釉瓷器因在皇權威嚴中刻下的印記而令它成為奢華、尊貴的象徵,而近年來在藝術收藏市場,在藏家眼中越發嬌豔潤澤,亮麗可人。或許,在市場的不斷髮掘下,它的價格終將與其等級相匹配。

大明弘治黃釉龍紋碗鑑賞

弘治黃釉,詩意“嬌黃”

明代弘治時期,澆黃釉瓷器燒造技術達到歷史最高峰,因呈色淡雅,給人以恬淡嬌嫩之美,人們給它起了一個極富詩意的名字——“嬌黃”。

弘治澆黃是在弘治年間創燒的一種極為名貴的精美器種,論之髮色前朝後世皆不及,是歷史上低溫黃釉的最高水準器,因其嬌嫩、豔麗、雋秀、精巧、小可、迎人的誘人風格令人愛不釋手。黃釉器的資料顯示,最早於永樂,但澆黃釉器只產於弘治,並採用了永樂甜白淺劃花工藝風格,更顯得嬌嫩、錦上添花。弘治黃釉器是專為宮廷燒造的器種,因而無論大小器物無一不精,是並列明朝六大器種(洪武釉裡紅、永樂甜白、永宣青花、宣五彩、成鬥彩、弘治澆黃)之一的名貴器種,正因此見之不易、得之更難。

而黃釉一般分為“澆黃”和“檸檬黃”兩種。明清時期大多的黃釉器都是“澆黃”,所謂“澆黃”,是指採用“澆釉”的方式來施釉,然後再經低溫焙燒而成,因此俗稱“澆黃”。“檸檬黃”則到清代雍正時才創燒出來。

明代弘治時期,澆黃釉瓷器燒造技術達到歷史最高峰,因呈色淡雅,給人以恬淡嬌嫩之美,人們給它起了一個極富詩意的名字——“嬌黃”。宮廷造辦處和景德鎮御窯廠的匠師,還嘗試利用從歐洲傳來的琺琅料燒造低溫單色釉瓷器。此後,推陳出新,相繼出現胭脂紅釉瓷器、“淡黃釉”等品種。主要見於雍正、乾隆、嘉慶、道光時期,尤以雍正時期的作品質量最好、受到的評價亦最高。

大明弘治黃釉龍紋碗鑑賞

文中此弘治款黃釉龍鳳紋碗,釉色澆黃,碗外壁陰刻龍鳳紋,內底陰刻花卉纏枝紋。釉色嬌嫩,釉下可見開片紋,其明黃色地道豔麗,釉光晶瑩剔透,滋潤自然。紋飾來看,龍飛鳳舞,十分生動。其中,龍呈五爪,飽滿銳利,皇家規制昭然若揭。其底款,銘“大明弘治年制”六字款識,色質深藍厚重,書意端莊,十分典型,其宗之正,乃一目瞭然矣。

澆黃釉最為成功的秘密

據《大明會典》載:“洪武九年定,私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黃色,日壇赤色,月壇白色”。可見黃色專用於祭地神。據史料記載,孝宗已擬好廢除官窯的詔書,張皇后看後,提醒道“御用貢瓷可廢,但祭天地之禮儀萬不可廢也!廢則群臣不服,百姓怨怒!”孝宗認為有理,遂命御窯只燒單色釉青、黃、紅、白之祭祀用瓷。這也讓所有御窯藝人放棄了成化時五花八門的品種,只專注於燒製單色釉瓷,集中了全副精力,使得單色釉瓷更加精益求精。其中最成功的的無非是澆黃釉。

大明弘治黃釉龍紋碗鑑賞

弘治黃釉獨領群芳,使得後代競相仿效,但不是色淡就是色深,顯得些許焦黑。鑑定是否到代的弘治黃釉器,學者有以下幾個論斷:一,真品器底塌陷,仿品器底顯得平整。二,真品圈足低,仿品圈足高。三,真品治字的三點水低於臺字,治字右邊臺字下的囗底橫劃出頭,制字橫劃出鍘刀…等等。我認為,這些都是從形式上的區別,仿者完全可以按圖索驥,照本仿製,真正有眼力的鑑定家不會拘泥書本的論述,主要還要以東西的質為依據,掌握器物的時代標誌以及不可仿製的細微特徵,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

市場錯配價值低估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呂成龍說:“明、清時期,由於黃色是至尊無上的皇家專用色,因此黃釉瓷器的燒造僅限於景德鎮御器(窯)廠,不見有民窯燒造,呈現出較強的皇家色彩。黃釉瓷器既可供皇帝、皇后、皇貴妃等日常飲食使用,也是皇家祭祀地壇的專用器。明、清時期景德鎮御窯廠燒造的澆黃釉瓷器和淡黃釉瓷器,宛如中國陶瓷百花園中的兩朵絢麗奇葩,其所蘊含的深刻文化內涵和所取得的高度藝術成就,值得後人不斷去研究和傳承下去。”

大明弘治黃釉龍紋碗鑑賞

業內人士表示,在藝術品拍賣市場中,流傳有序的黃釉瓷器並不多見,卻總能以高價亮相,成交狀況一直位列前茅,價位高的已達數百萬千萬元,只要是官窯,又是精品,就具備潛力。在未來的幾年,黃釉瓷器的價格還會穩步繼續上升。

然而,黃釉雖然在拍場表現強勢,價格始終不菲,但相對於永宣青花、琺琅彩瓷的價格與價值似乎仍然不太對稱。馮瑋瑜表示,御窯黃釉瓷器是最高等級的單色釉瓷器,特別是全黃釉器,屬於品種稀少的瓷類,物以稀為貴。隨著人們對黃釉瓷器認識的加深,市場總會體現御窯黃釉瓷器的價值。

而就市場上所見,黃釉青花瓷是黃釉瓷器精品爭奪的焦點,這種競爭或將帶動黃釉青花器的又一輪熱潮。

“黃釉青花瓷器是以黃釉作為一種底色使用,而與青花的結合,它十分豔麗,因此引起眾多藏家的喜愛和爭奪。這些青花黃釉目前在市場上價格已經非常高昂。假以時日,當人們對全黃釉瓷器的認識加深,全黃釉器的價值也一定會被市場所認知。”然而馮瑋瑜也坦言,一種藝術品,不能單看它的市場價格,價格是一時的,波動的;工藝和價值是永恆的,傳統周易文化講求時和位,黃釉瓷器目前還沒有專門的深入研究,目前還存在市場錯配,價值低估,價格還不能與它的等級畫上等號,有待市場去發掘,相信未來會表現得越來越突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