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時間軸:“千古一帝”康熙時期,看看國外都在做什麼

康熙(1654年--1722年),1662年登基後,到1722年,總共在位61年。 期間發生的重大事件有三藩之亂、雅克薩之戰、多倫會盟,準噶爾之戰、清統一臺灣之戰和九子奪嫡等。那麼在康熙在位這段時間裡,世界歷史發生了什麼重大事件呢?


歷史時間軸:“千古一帝”康熙時期,看看國外都在做什麼

康熙畫像

首先,讓我們的目光先聚焦在英國

1665年,胡可製造光學顯微鏡觀測到了軟木組織,並命名為cell(細胞),至今仍在沿用。1678年,胡可提出了胡可定律,該定律直接導致了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基本工具)的誕生。

1687年,牛頓在發表的論文《自然定律》裡,對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進行了描述,成為了現代工程學的基礎, 推動了科學革命,從此人類進入了科學時代。

1688年-1689年,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發動”光榮革命”,頒佈了《權利法案》, 奠定了國王統而不治的憲政基礎,國家權力由君主逐漸轉移到議會,形成”君主立憲制”。

歷史時間軸:“千古一帝”康熙時期,看看國外都在做什麼

牛頓比康熙大11歲,但比康熙去世晚五年

德國:

1684年萊布尼茨發表第一篇微分論文,定義了微分概念以及微分符號(有爭議,一部人認為是牛頓先提出的)。1686年他又發表了積分論文,討論了微分與積分。

法國:

路易十四(1638年—1715年),在法國建立了絕對君主專制, 發動法荷戰爭、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大同盟戰爭,使法國成為當時的歐洲最強的國家,並且使法語成為當時歐洲外交的主要語言。在牛頓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時,路易十四正在和神聖羅馬帝國(德意志)作戰。

俄國:

彼得大帝(1672年—1725年)俄羅斯帝國首位皇帝。 1697年,彼得大帝派使團到歐洲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聘請大批科技人員到俄羅斯工作。積極發展貿易文化等事業,使俄羅斯帝國一舉成為歐洲大國。在位期間和康熙皇帝發生了雅克薩之戰,最後以清軍獲勝而結束。

歷史時間軸:“千古一帝”康熙時期,看看國外都在做什麼

彼得大帝比康熙小18歲,比康熙晚去世三年

莫臥兒帝國(印度):

此時奧朗則布(1618年—1707年),是莫臥兒帝國的皇帝,也是最後一位皇帝。其在位期間, 莫臥兒帝國的疆土得到了極大的擴張。雖然奧朗則布是一個勤勉的政治家,但卻性格暴烈,實行強有力的宗教政策,企圖使印度完全伊斯蘭化,迫害印度教徒,大肆摧毀印度教廟宇和神像。這些短視的行為也使得莫臥兒帝國看似繁榮的表面下,卻暗藏分裂和暴亂的禍根。


美國(此時美國還沒建立):

從1607年到1733年,英國殖民者先後在北美洲東岸(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個殖民地,雖然殖民者仍然屬於英國,但他們並不想成為英國次等公民,他們追求的是於英國國會同等的地位。然而英國卻持續採取高壓手段,引發了殖民地人民的不滿,這也引發了後續的美國獨立戰爭。


再看看當時的清朝:

1669年,南懷仁(耶穌會傳教士,康熙科學啟蒙老師)撰《曆法不得已辨》,糾正清朝曆法推算的不正確之處,並且歷經四年用銅鑄成六件大型天文儀器,安裝在北京觀象臺上。1674年-1676年,南懷仁造炮數量至少為566門,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在火炮性能方面,都達到了清代的巔峰。另外南懷仁的《歐洲天文學》幾乎涵蓋了當時清朝所認知歐洲的所有科技。在其《新制靈臺儀象志》中,介紹了機械方面的許多知識,並且實際參與了許多機械工程方面的實踐活動。

1672年,梅文鼎撰成第一部數學著作《方程論》。

1717年-1718年,康熙帝領導完成了全國的地圖測繪(以經過北京的經線為本初子午線)。

歷史時間軸:“千古一帝”康熙時期,看看國外都在做什麼

南懷仁


康熙帝不僅及其重視科技人才,並且自己也以身作則,請南懷仁為老師,學習天文數學方面的知識。

因此筆者認為在康熙時期,清政府不管是科技水平還是國力,都與西方國家差距不大,甚至高於大多數國家。康熙也配得上千古一帝的稱號,然而使清政府最終落後於西方國家的本質,就在於康熙只是出於自己的喜好來學習科技知識,並沒有把科技當作國之根本。也不會把科學技術當作是第一生產力,導致清朝越來越落後。到乾隆時期閉關鎖國,讓清朝徹底與世界脫軌,走向滅亡。

歡迎各位留下評論進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